中文文獻:
一、書籍期刊:
1.丁錫鏞,台灣的環境保護暨產業永續發展政策,嵐德出版社,台北,2002年。
2.王洪偉,策略生成的物元模型,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11期,1999,頁55-124。
3.王承守、李建德、劉仲平、鄧穎懋,智慧財產權管理,元照出版社,2005年10月,頁136-137。
4.王革華,能源與永續發展,新文京開發出版,台北,2008年。
5.王文科,教育研究法,五南出版,台北,1986年。
6.王革華,能源與永續發展,新文京開發出版,台北,2007年。
7.古清華,如何建立智慧財產權管理制度?「智財教戰手則」,財團資訊工會策進會科技法律中心,2000年8月,頁33。
8.申永順,企業社會責任(CSR)實務研討會-國內外企業永續報告書之發展之發展與推動現況,中技社與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台北,2008年。
9.呂瑋卿,結合ISO的智慧財產權管理制度,2000年,頁322。10.林德昌,永續發展與聯合國『二十一世紀紀議程』,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台北,2005年。
11.吳萬益,企業研究發法,華泰文化,台北,2008年。
12.李永展、陳錦賜,永續發展之反思,建築與規劃學報,2(1),頁43-57,2001年。13.李永展,永續環境規劃之新思維,環境教育季刊,第37期,頁25-34,1999年。14.於幼華、張益誠,永續發展指標,環境教育季刊,第37期,頁53-74,1999年。15.彼得.聖吉(Peter Senge)、布萊恩.史密斯(Bryan Smith)、妮娜.庫魯斯維茲(Nina Kruschwitz)、喬.勞爾(Joe Laur)、莎拉.史雷(Sara Schley),必要的革命-個人與組織如何共創永續社會,天下文化,台北,2010 年。
16.陳櫻琴、葉玟妤,智慧財產權法,五南圖書,2005年3月,頁3。
17.陳烱榮、陳森豐,專利申請策略及國際實務,經濟部智慧局,二版,頁5~6、9,2009年1月。
18.陳光庭,從觀念到行動:外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世界知識出版社,北京,頁50,2002年。
19.陸義淋,智慧財產權管理實務與策略,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出版,頁22、26-31、45-52、60、61-64,2007年2月。
20.曾國雄、鄧振源,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上),中國統計學報,第27卷,第6期,頁5-22,1989年。21.曾國雄、鄧振源,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下),中國統計學報,第27卷,第7期,頁1-20,1989年。22.施啓揚,民法總則,三民書局,1994年9月,頁28。
23.資策會法務中心,TIPS台灣智慧財產管理規範宣傳手冊,2008年2月,頁2
24.葉正波,可持續發展預警系統理論實踐,經濟科學出版社,北京,頁8-10,2002年。
25.惠汝生,LabVIEW 7.1Express圖控程式應用:含自動量測及硬體應用,全華科技圖書,2005年。
26.楊春燕、何斌,可拓方法在新產品構思中的應用,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4期,頁120-124,1999。
27.鄭中人、李復甸,智慧財產權導論,五南圖書,初版,1999年,頁11。
28.張世賢,聯合國推動地方永續發展的策略分析,中國行政評論,第13卷,第2期,頁135-156,2004年。29.蔡文,可拓集合和不相容問題,科學探索學報,第一期,1983年。
30.盧誌銘、黃啟峰,全球永續發展的起源與發展,工業汙染防治,第56期,1995年。
31.謝正一,永續發展未來學,華德博英文教科技,台北,2007年。
32.蕭子健、儲昭徫、王智昱編著,LabVIEW基礎篇,高立圖書,2000年。
33.蕭子健、劉建昇編著,LabVIEW概論篇,高立圖書,2001年。
二、博碩士論文:
1.林郁超,智慧財產權獨占性訂價之研究-以專利權及著作權為中心,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2.林峰祿,應用AHP評選出口行銷目標市場之個案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1982年。3.林哲玄,以圖控介面軟體LabVIEW在FPGA上實現磁場導向控制,明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4.邱惠立,從智慧財產權管理觀點論智慧財產權證券化,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5.邱啟綱,育成中心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分析層級程序法(AHP),實踐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6.李崇僖,農業生物技術之智慧財產與管制體系研究-以政治經濟分析為出發點,台灣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7.李茂群,公民參與地方永續發展之政策論證-以高雄捷運為例,國立臺南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8.吳美茶,企業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之研究-以台灣自來水公司第四區處理為例,逢甲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9.陳經緯,鉛酸電池之智慧型充電狀態與壽命狀態估測器研製,國立勤益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10.陳益智,以ISO品質管理系統建立智慧財產管理制度之研究,世新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11.許卜仁,永續運輸指標與策略之整合模式,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12.莊瑞續,探索地方永續發展議題與願景之研究-以金門島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2。13.葉斯祁,由組織責任與義務探討企業永續管理與報告之目的內容,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14.褚志鵬,層級分析法(AHP)理論與實作,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15.楊盈珊,台灣智慧財產管理規範(TIPS)導入實證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16.張素秋,企業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之研究-以高雄榮民總醫院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6月。17.鍾裕國,應用熱影像和可拓方法於手部辨識,國立勤益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18.鍾文隆,智慧財產權管理策略深化之研究,國立勤益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19.蔡函學,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故障預測系統之研究,國立勤益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20.黎修宏,利用可拓方法於太陽光電發電系統評選與故障診斷,國立勤益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21.劉孟修,國家永續發展戰略研究:以中國大陸為例,南華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6月。22.劉祐昌,產業永續發展之環境報告書現狀分析研究,弘光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7月。23.劉吉倉,以LabVIEW權控制微光柵量測平台,明新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三、相關網站:
1.經濟部工業局,「TIPS台灣智慧財產管理制度」網站:
http://www.tips.org.tw/,最後瀏覽日期:2012年05月15日。
2.經濟部工業局,「產業永續發展整合資訊網」網站:
http://proj.moeaidb.gov.tw/isdn/About/,最後瀏覽日期:2012年05月15日。
3.財團法人中華民國綠色能源科技協會網站:
http://www.geta.org.tw/initial.php?fid=14,最後瀏覽日期:2012年05月15日。
英文文獻:
1.Barbier, E. &; Burgess, J., Economics, natural-resource scarcity and development:conventional and alternative views, Earthscan Publications Ltd, London, UK, 1989.
2.Bratt, L., The predictive meaning of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 In O. Kuik and H. Verbruggen(Eds.), In search of 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Boston, MA, 1991, pp.57-70.
3.Donald S. Chisum, Craig Allen Nard, Herbert F. Schwartz, Pauline Newman F. Scott Kieff, Principles of Patent Law Cases and Materials, Foundation Press,2001,pp.14-17.
4.Daly, H. E., The peril of free trade. Scientific American, Vol. 296, No. 5, 1993, pp.24-29.
5.Forman, R. T. T.,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landscape:the role of spatial configuration, In I. S. Zonneveld and R. T. T. Forman(Eds.), Changing landscapes: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s,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1990 ,pp.261-277.
6.Herremans,I.M., &; Reid, R.E. ,Developing Awareness of the Sustainability Concept.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34(1), pp.16-20,2002.
7.Haughton, G., Environmental justice and the sustainable city, Journal of Plann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 Vol. 18, No. 3, pp.233-243, 1999.
8.Liverman, D.M., Hanson, M.E., Brown B.J., and Merideth, R.W., Global Sustainability:Toward Measuremen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Vol. 12, No. 2,1998, pp.133-143.
9.Maclaren, V.W., Urban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Vol. 62, No. 2, 1996,pp.184-202.
10.Narasmhan,R.(1983),“An Analytical Approach to Supplier Selection,”Journal of Purchasing &; Materials Management,19(4),pp.27-32.
11.Nydick, R.L. and R.P. Hill,“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Structure the Supplier Selection Procedur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rchasing &; Materials Management,28(2),1992,pp31-38.
12.Rajeswar, J., Development beyond markets, and bioregional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Vol. 10, 2002, pp.206-214.
13.Satty,T.L.,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New York:McGraw-Hill,1980.
14.Satty,T.L.,Decision Making for Leaders: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or Decisions in a Complex World,3rded., Pittsburgh:University of Pittsburgh,1999.
15.Tolab, M. K.,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onstraints and Opportunities, Butterworths, London, 1987.
16.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WECD).Our Common Futur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17.Yun-Feng Chen、Gen-Fa Lu,“Another Strategy to Asses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logical Economy,2-2, 2006,pp.140 -151.
18.Zahedi,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 survey of the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s. Interfaces,16(4),1986, pp.9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