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1].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0年至2060年臺灣人口推計》, 民國99年9月,頁10~19。
[2]. 葉婉榆、鄭雅文、陳美如、邱文祥,《職場疲勞量表的編製與信效度分析》, 台灣衛誌, 2008, 27(5),頁349~364。[3].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100年國際勞動統計》, 民國101年。
[4]. 行政院主計處,《人力資源調查》, 民國99年。
[5]. 行政院主計處,《99 年人口及住宅普查初步統計結果提要分析》, 民國100年10月。
[6]. 行政院衛生署,《92死因摘要》, 衛生統計網。
[7]. 紀佳芬、張庭彰,《台灣地區重大職災分析-年齡與行業別對職災發生率的影響》,頁12~16。
[8]. 黃文政,《營建勞工對營建災害認知與行為之分析》,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96年6月。[9]. 曹常成、邱馨瑩、高崇洋、卓育賢,《營造業中高齡勞工職災特性分析》, 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 民國100年9月,第19卷第3期,頁502~515。
[10]. 蔡文彬,《我國營造業職業災害特質及災害防止之探討》, 朝陽科技大學營建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民間93年1月。[11]. 林冠宇,《老化對中高齡勞工的影響》, 勞工安全衛生簡訊第91期,頁17。
[12]. 李諭昇、徐儆暉,《中高齡勞工職業安全健康初探研究》,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民國98年3月。
[13]. 黃靖茹,《營造業從業人員手-手臂振動暴露量之評估與相關職業傷害之調查》,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碩士論文, 民國97年7月。[14]. 曹常成、蔡欣穎、高崇洋,《營造業職災情勢分析》, 勞工安全衛生簡訊 ,第104期,頁 6~8。
[15]. 曲晉興,《建立營造業勞工安全管理機制-降低職業災害之研究》, 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民國98年6月。[16]. 紀佳芬、劉國青、周東諭,《各國墜落職災類型比較及防災策略分析》,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民國101年3月,頁10~84。
[17]. 曹常成、謝賢書,《營造業勞工職災不安全行為研究》,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民國99年2月,頁 13~81。
[18]. 陳美霞、翁裕峰、陳慈立、陳文育,《原住民職業災害預防模式研究》,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民國99年2月,頁 12~96。
[19]. 林俊宏、王光正、徐慶柏,《我國人口老化現象與勞動供給預測之分析》, 長庚人文社會學報, 民國99年,第3卷第1期,頁 171~219。
[20]. 林楨中、余家均、鄭慶武、呂守陞,《營造業重大職業災害知識平台於安全檢查之應用研究》,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民國100年3月,頁 12~89。
[21]. 紀佳芬、楊漢聲、陳文雄、劉國青、張庭彰、丁心逸,《營造業墜落重大墜落之情境分析與預防策略》, 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 民國97年12月, 第16卷第4期,頁383~400。[22]. 曹常成,《中小企業重大職災特性探討》,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民國101年3月,頁 12~65。
英文部份
[23]. Council for Economic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CEPD),”Report of 97 years to 145 years population projections in Republic of China”, Taipei: The Institute; 2008.
[24]. Council of Labor Affairs (CLA), “White Paper on Labor Aging Society”, Taipei : The Institute; 2008.
[25]. Laflamme L.,“Age-related accident ratios in assembly work: A study of female assembly workers in the Swedish automobile industry”, Safety Science, 1996, 23: pp. 27~37.
[26]. Chi CF, Chen CL. ,“Job redesign and workplace improvement for aging workers”, Journal of Ergonomic Study, 1999, 1: pp. 95~101.
[27]. Lin GY.“Aging effects on older workers, Newsletters of Labor Safety and Health”, 2008, 91: pp.17.
[28]. Wang TC, Pan CH,“Work ability index study for aging workers”, Institute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Council of Labor Affairs, Executive Yuan, Taipei: The Institute; 2010.
[29]. Dejoy, D.,”Managing safety in the workplace: An attribution theory analysis and model”, 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 1994, 25: pp. 3~17.
[30]. De J. M. la Graza, D. Hancher, E. and Lisa Decker,“Analysis of safe construction”,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1998, 124(4): pp. 312~314.
[31] Chi CF, Wu ML.,” Fatal occupational injuries in Taiwan – Relationship between fatality rate and age”, Safety Science 1997, 27:pp. 1~17.
[32] Chi CF, Chang TC.,” Fatal occupational injuries in Taiwan –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and profession type”, Monthly Journal of Industrial Safety and Health, 1999, 125: pp. 15~31.
[33] Lin CC.,”The study of occupational injures situation and intermedium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Newsletters of Labor Safety and Health, 2003, 58:pp. 4~7.
網頁部份
[34].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http://www.cla.gov.tw/
[35]. 行政院主計處 http://www.dgbas.gov.tw/mp.asp?mp=1
[36]. 行政院衛生署 http://www.doh.gov.tw/cht2006/index_populace.aspx
[37].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http://www.cepd.gov.tw/
[38]. 行政院勞委會勞工保險局 http://www.bli.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