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9 09:3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江紫羚
研究生(外文):CHIANG,TZU-LING
論文名稱:建構國民小學教育核心素養評估模型
論文名稱(外文):Building Up the Core Competencies Model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指導教授:管孟忠管孟忠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Kuan,Meng-Jong
口試委員:陳以明王定三
口試委員(外文):Chen,Yee-MingWang,Ding-San
口試日期:2017-05-0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開南大學
系所名稱: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2
中文關鍵詞:核心素養決策實驗室分析法網路程序分析法折衷排序法
外文關鍵詞:key competenciesDEMATELDANPVIKO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43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3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由建構國民小學教育核心素養評估模型做為探討並以國民小學學生為研究對象,找出適性教學策略。首先,透過文獻與專家問卷彙整出建構國民小學教育核心素養之相互影響關聯模型之三大構面及九項準則,然後應用決策實驗室分析法(DEMATEL)研究各構面及準則關聯性與影響度,建立建構國民小學教育核心素養之系統結構模型,再結合決策實驗室分析法與網路程序分析法(DANP)找出各構面與準則之相互影響關聯模型。發現在三大構面中,關聯性與重要度最高的都是「自主行動」,需先被改善;「身心健康與自我精進」則是影響教育核心素養最重要的準則。最後,應用折衷排序法(VIKOR)進行核心素養績效評估,尋找績效較差的指標,並透過核心素養模型的決策,提出具體培育核心素養的改善策略及實施方法。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raction model of the core competencies of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to infer the suitable teaching strategies. At first, the 3 dimensions and 9 criteria of the core competence are inducted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Next, the DEMATEL method is used to explore the relevance of the criteria in each dimension and to illustrate the interrelation mappings. Then, present DANP approach to calculate the weight of each criterion. The finding shows the dimension “Autonomous Acting” has the highest influence degree among 3 dimensions; the criterion “Physical and mental well-being with self enhancement” has the highest influence degree among 9 criteria. They both have the priority to be improved. At last, apply VIKOR for assess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re competencies, to acquire practical device and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2
第四節 研究限制 3
第五節 章節架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核心素養的定義 5
第二節 核心素養內涵 9
第三節 核心素養的發展歷史 13
第四節 各國教育核心素養之比較 17
第五節 核心素養與十大基本能力之比較 1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3
第一節 混合式多評準決策模式的研究流程與計算步驟 23
第二節 問卷設計與實施 24
第四章 實證研究與分析 27
第一節 建立國民教育核心素養績效評估系統結構模型 27
第二節 整合DEMATEL構面層級與準則層級相互影響關係 38
第三節 應用DANP計算各指標屬性權重 3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4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44
參考文獻 46
附 錄 49
附錄一 建構國民小學教育核心素養評估模型DEMATEL問卷 49
附錄二 VIKOR績效評估問卷 52
附錄三、混合式多評準決策方法的計算步驟 58


表1:各學者對教養及核心教養的定義 6
表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核心素養內涵 11
表3:國民小學教育階段核心素養內涵 13
表4::世界各國國定課程中的核心素養 18
表5::核心素養與基本能力之對照 20
表6:問卷訪談專家背景 25
表7:平均影響關係矩陣 27
表8:正規化影響關係矩陣 28
表9:總影響關係矩陣(T) 28
表10:評估指標系統構面層級之總影響關係矩陣 29
表11:國民教育核心素養指標體系構面層級之影響程度 30
表12:構面 D1「自主行動」準則層級之影響程度 32
表13:構面 D2「溝通互動」準則層級之影響程度 33
表14:構面 D3「社會參與」準則層級之影響程度 35
表15:準則層級之影響關聯性及排序表 36
表16:正規化的準則超級矩陣 39
表17:極限化超級矩陣(收斂中矩陣) 40
表18:極限化超級矩陣(收斂完成矩陣) 40


圖1:本研究之研究流程與步驟 3
圖2::核心素養滾動圓輪意象 10
圖3:國民基本教育核心素養三大構面之總影響關聯圖 31
圖4:構面D1「自主行動」準則層級影響網絡關聯圖 33
圖5:構面D2「溝通互動」準則層級影響網絡關聯圖 34
圖6:構面D3「社會參與」準則層級影響網絡關聯圖 35
圖7:國民教育核心素養九大準則之因果關係圖 37
圖8:國民教育核心素養整體網絡關係圖 38
圖9:國民教育核心素養績效評估模型構面層級績效雷達圖 41
圖10:國民教育核心素養績效評估模型準則層級績效雷達圖 42

洪裕宏(2008),界定與選擇國民核心素養:概念參考架構與理論基礎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95-2511-S-010-001)。臺北市:陽明大學。
張郁雯(2008),國小學童資訊素養檔案評量之信度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9,43-60。
陳伯璋(2009),當前多元文化教育實踐與省思─兼論新多元文化教育的可能。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1,1-16。
洪裕宏(2011),定義與選擇國民核心素養的理論架構。研習資訊,28(4),15-21。
蔡明學(2012),從學習核心素養探究國際的教育政策發展之趨勢,資料與研究,107,111-131。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教育部(2015),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取自http://12basic.edu.tw/Detail.php?LevelNo=8,06/23/2015。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指引。
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2014),核心素養發展手冊。
蔡明學(201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改革,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29(2),5-11。
蔡清田(2011),素養:課程改革的DNA,台北市:高等教育。
蔡清田(2011),K-12 中小學課程綱要的核心素養與各領域之連貫體系研究,國家教育研究院委託之專案研究期中報告,未出版,(編號:NAER-100-16-A-1-02-00-2-03)(Cai, Q. T. (2011). A study on the coherence system of the core literacy competencies of K-12 curriculum guidelines and related education fi eld. The Midterm Repo rt of Special Study. National Academy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Unpublished.)(NSC NAER-100-16-A-1-02-00-2-03)。
蔡清田(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核心素養與評鑑,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31(6),21-30。
蔡清田(2014),國民核心素養做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指引》核心之重要性,教育研究月刊,247,103-117。
蔡清田(2014),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DNA,台北市:高等教育。
盧美貴、黃月美、陳玉芳(2013),幼兒教育階段核心素養之研究。課程研究,8(1),15-40。
蔡清田(2011a),課程改革中的「素養」之本質。研習資訊,28(2),67-75。
蔡清田(2011b),課程改革中的核心要素之理論基礎。中正教育研究,10(1),77-103。
吳清山(2011),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學生未來適應力。研習資訊,28(4),1-3。
吳清山、林天祐、張素偵(2017)。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教育資源分析,教育研究月刊,158,73-88。
林宗民(2005),管理問題因果複雜度分析建立之研究——以DEMATEL 為方法論,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伯璋(2010),臺灣國民核心素養與中小學課程發展之關係。課程研究,5(2),1-26。
陳聖謨、簡至悅、劉虹妙(2011),國民小學教育階段核心素養與各領域課程連貫體系之研究(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報告子計畫三)。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課程研究所。
蔡清田(2011),素養:課程改革的DNA。臺北市:高等教育。
蔡清田、陳延興、吳明烈、盧美貴、方德隆、陳聖謨、林永豐(2011)。K-12中小學課程綱要的核心素養與各領域之連貫體系研究(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報告)。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課程研究所。
蔡清田(2012),課程發展與設計的關鍵DNA:核心素養。臺北市: 五南。
蔡清田(2010c),課程改革中的「素養」(competence)與「能力」(ability)。教育研究月刊,2010(12),93-104。
蔡清田(2011),課程改革中的「素養」(competence)與「知能」(literacy)之差異。教育研究月刊,2011(3),84-96。
陳聖謨(2013),國民核心素養與小學課程發展,課程研究,8(1),41-60。
張郁雯(2015),邁向教育新願景,國民教育,55(1),11-17。
陳伯璋(2010),臺灣國民核心素養與中小學課程發展的關係,教育研究月刊,5(2),1-24。
陳聖謨(2013),國民核心素養與小學課程發展。課程研究,8(1),43-63頁。
陳伯璋、張新仁、蔡清田、潘慧玲,界定與選擇國民核心素養:
Zhang, X. Y., Tsi Q. T., & Pan, H. L. (2010). Defi nition and selection of the national core literacy competencies: The concept of reference framework and theoretical basic research. Subproject 3: A study on the omnidirction national core literacy competencies (NSC 95-2511-S-434-001).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Grants Research Repor。
蔡清田、陳延興(2013),國民核心素養的課程發展意涵,課程研究8(1), 1-13。
陳伯璋(2010b),臺灣國民核心素養與中小學課程發展之關係。課程研究,5(2),1-26。
蔡清田(2011),幼兒教保研究期刊,7,2-10。
漢寶德(2006),美感的育成。明道文藝。369,20-25。
Bernstein, B. (1996),Pedagogy,symbolic control and identity: Theory, research, critique. London, UK: Taylor & Francis.
Weinert, F. E. (2001). Concept of competence: A conceptual clarification. In D. S. Rychen & L. H. Salganik (Eds.), Defining and selecting key competencies (pp. 45-65). Seattle, WA: Hogrefe & Huber.
Rychen, D. S., & Salganik, L. H. (Eds.). (2003). Key competencies for a successful life and a wellfunctioning society. Göttingen, Germany: Hogrefe & Huber。
Rychen, D. S. (2004). Key competencies for all: An overarching conceptual frame of reference. In D. S. Rychen & A. Tiana (Eds.), Developing Key Competencies in Education (pp. 5-34). Paris, FRA: UNESCO.
Dabrowski, M., & Wisniewski(2011),J. Translating key competences into the school curriculum:Lessons from the polish experience. 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 46(3), 323-334。
Falloon(2010), G. Learning objec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 competencies: A New Zealand school experience.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6(5), 626-642,2010.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 Statistics Canada. (2005). Learning a living: First results of the adult literacy and life skills survey. Paris, France: OECD Publications Service.
UNESCO ( 2011, May20 ). Educ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unesco. org/new/zh/education/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張郁雯(2008),國小學童資訊素養檔案評量之信度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9,43-60。
2. 陳伯璋(2009),當前多元文化教育實踐與省思─兼論新多元文化教育的可能。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1,1-16。
3. 洪裕宏(2011),定義與選擇國民核心素養的理論架構。研習資訊,28(4),15-21。
4. 蔡清田(2011),K-12 中小學課程綱要的核心素養與各領域之連貫體系研究,國家教育研究院委託之專案研究期中報告,未出版,(編號:NAER-100-16-A-1-02-00-2-03)(Cai, Q. T. (2011). A study on the coherence system of the core literacy competencies of K-12 curriculum guidelines and related education fi eld. The Midterm Repo
5. 蔡清田(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核心素養與評鑑,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31(6),21-30。
6. 蔡清田(2014),國民核心素養做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指引》核心之重要性,教育研究月刊,247,103-117。
7. 盧美貴、黃月美、陳玉芳(2013),幼兒教育階段核心素養之研究。課程研究,8(1),15-40。
8. 蔡清田(2011a),課程改革中的「素養」之本質。研習資訊,28(2),67-75。
9. 蔡清田(2011b),課程改革中的核心要素之理論基礎。中正教育研究,10(1),77-103。
10. 吳清山(2011),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學生未來適應力。研習資訊,28(4),1-3。
11. 吳清山、林天祐、張素偵(2017)。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教育資源分析,教育研究月刊,158,73-88。
12. 陳伯璋(2010),臺灣國民核心素養與中小學課程發展之關係。課程研究,5(2),1-26。
13. 陳聖謨、簡至悅、劉虹妙(2011),國民小學教育階段核心素養與各領域課程連貫體系之研究(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報告子計畫三)。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課程研究所。
14. 蔡清田、陳延興、吳明烈、盧美貴、方德隆、陳聖謨、林永豐(2011)。K-12中小學課程綱要的核心素養與各領域之連貫體系研究(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報告)。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課程研究所。
15. 蔡清田(2010c),課程改革中的「素養」(competence)與「能力」(ability)。教育研究月刊,2010(12),9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