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216.73.216.1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4 02:48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紙本論文
論文連結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楊香珍
論文名稱:
追尋內在自我和尋找被瞭解---超越婚暴的自我敘說
指導教授:
何秀珠、成虹飛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
人資處教育心理與諮商碩士專班
學門:
教育學門
學類:
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自我敘說
、
婚暴
、
女性主義
外文關鍵詞:
self-narrative
、
domestic violence
、
feminism
相關次數:
被引用:0
點閱:663
評分:
下載:0
書目收藏:3
摘要
這是一個尋找內在自我、尋找被瞭解的自我敘說。藉著敘說有暴力的婚姻故事以發現自己和自己與人們、社會的連結。從原生家庭說起,來自台南的小康家庭,我看到社會建構的我,是一位於婚姻中被攻擊,社會上看我是沒有成功的婚姻的單親媽媽。我說出以支持和回饋重構的故事,它是有力量的,是有價值和愛的,我找到內在的自我,我尋找被瞭解。
第一章闡明敘說的動機和期待,研究方法。因為發現不能說的秘密,因為要給自己一個禮物,因為期待自我成長、自我覺察、人們的瞭解與接受,我走上敘說之旅,發現可以為類似經驗的婦女發聲,發現生命中隱藏的知識有生命的意義和力量。
第二章道來婚姻的故事,一段深刻的生命經驗。我來自哪裡,我有我的信念和價值觀,結婚、孩子、工作、分居、離婚,現在,我們是一個愛好和諧和美好的單親家庭。
第三章回溯敘說過程參與許多工作坊、課程和敘說團體的經驗和體驗及洞察。是人們的珍惜、寶貝和貼近,是敘說和後現代的解構,我重構我的故事,一個有力量、有愛的故事,原來這是一個執著於生命價值的故事。
第四章乃藉著透過敘說和文獻對話,產生和社會連結的行動。我敘說,尋找被瞭解、是行動於和家暴婦女的連結。
第五章總結敘說的旅程,以藝術創作表達出一路的心路歷程,是蛻變和成長。期待人們的生命活出美好和良善。敘說,抑是為家暴婦女發聲。
關鍵字:自我敘說、婚暴、女性主義
Abstract
This is a self-narrative describing my search for my inner-self and understanding.
It was through my own personal experience with domestic violence that I was able to find my inner-self and to reestablish my link with other people, my culture and my society. I was born and raised in a middle class family in Tainan, a city located in southern Taiwan. After growing up and following the rules my culture and society dictated that a woman should follow I eventually ended up as a single mother after an unsuccessful marriage came to an end.
The purpose of this narrative is to reconstruct my story, of how my journey to find and understand my inner-self led me to discover renewed strength in my value and love of life.
Chapter one will describe the purpose and my motivation for this narrative and the research method used. I choose the narrative method as a way to describe many of the events in my life which are known only to myself and a few others. Self-narrative is also a way to describe how I have grown in knowledge and found meaning in life.
Chapter two is the story of my marriage as if it were a long, difficult journey. It describes where I came from, what were my beliefs and values and how I got married, had children, worked and eventually was separated and divorced. Despite all these difficulties today I have a loving and harmonious family.
Chapter three is a narrative describing my inner journey after my divorce. I attended and participated in workshops, classes and seminars in order to experience and learn from my inner self and about my relationship to society. Through narrative I describe how I was able find people I loved and who cherished me in return in order to find value in my life story.
My self-narrative concludes with chapter five. It describes how I was able to transform my inner growth and experiences into the art works I have created. My purpose is to show that even out of tragedy and difficult circumstances beautiful things can result. I hope this is another step toward ending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and that it could be a source of inspiration for those suffering from domestic violence.
Key words: self-narrative, domestic violence, feminism
目錄
第一章 啟程-源起與期待………………………………………………1
第一節 源起 ……………………………………………………………1
第二節 期待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自我敘說 ……………………………………………6
第二章 我的故事…………………………………………………………9
第一節 原生家庭、基督教信仰、古典音樂和藝術 ……………………9
第二節 婚姻的故事 ………………………………………………………16
一、認識到訂婚、結婚
二、婚姻的故事
(一)、城之東(1985-1988)
(二)、城之西(1988-1996)
(三)、城之南(1996-2001)
(四)、城之北(2001-2003)
第三節 分居到離婚(2003-2005)………………………………………51
第四節 愛好和平的單親家庭 ……………………………………………55
第三章 回首來時路…………………………………………………………57
第一節 書寫的療癒 ………………………………………………………57
第二節 與文獻對話 ………………………………………………………58
第三節 視覺想像化的圖像─內在自我 …………………………………66
第四節 敘說團體的支持 …………………………………………………69
第五節 敘事治療的自我認同之解構再重構 ……………………………72
第六節 婚暴存活者的行動─敘說與行動探究研討會 …………………79
第四章敘說、行動與實踐…………………………………………………85
第一節 愛上和文獻對話─文獻紀錄前人的努力與行動 ………………85
一、再談婚姻暴力與諮商
二、加害人處遇
三、真正要消除性別暴力要改進社會結構
第二節 社會的實踐和行動……………………………………………90
一、反暴力精神的實踐─和婚暴倖存者團體連結
二、第四次在敘說團體分享,分享自己和婚暴倖存者團體連結
第三節 家庭與教育的實踐和行動 …………………………………96
一、家人,貼近孩子,分享生命,讓他們作自己
二、教學,貼近學生,在教師的自我和學生之中達成平衡
第四節 說?抑或不說?─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99
一、從第五次在敘說團體分享說起
二、來自自由意志的選擇
第五章 總結一路敘說的感動…………………………………………107
第一節 敘說的魅力和感謝 ……………………………………………107
第二節 和創作對話─藝術創作隱喻自我覺察、生命成長和生命實踐109
第三節 期待與實踐……………………………………………………118
一、我的家、我的期望
二、為婚暴婦女發聲
參考文獻…………………………………………………………………………121
附錄一……………………………………………………………………………125
附錄二
附錄三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丁雁琪(2000)。家庭暴力存活者付出的代價。全國婦女人身安全會議之(四)家庭暴力之預防與處遇引言報告。行政院婦女權益處進委員會主辦。2011/12/1取自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網站。http://www.wrp.org.tw/Conf/index2c2.htm
丁雁琪(2006)。反婚姻暴力的在地行動與全球聯結。應用心理研究,32期, 81-89。
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 http://dspc.moi.gov.tw/ct.asp?xitem=476&ctNode=567&mp=2#02
王珮玲(2007)。家庭暴力犯罪化對司法系統的衝撞。應用心理研究,33期 ,10-16。
成蒂(2003)。心理諮商與家暴案件。司法改革雜誌 46期,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網站。
成蒂(2004) 。終結婚姻暴力:加害人處遇與諮商 。台北:心理。
成蒂(2006)。婚姻暴力加害人處遇與司法體系之連結。應用心理研究, 32期, 101-133。
成蒂(2007)。婚姻暴力防治的專業實踐。應用心理研究, 32期,37-47。
吳幸如、黃創華(2007)。音樂治療十四講。台北:心理。
吳熙琄(2010、2011)。敘事治療工作坊講義。
沈慶鴻(2009)。弱勢社工服務弱勢案主?!婚暴防治社會工作者實務困境之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十三卷, 二期, 87-142。
林美薰(2001)。勇者的塑像-談婚姻暴力倖存者的心路歷程,摘要。律師雜誌, 267 期, 30-35。
林淑英(2007)。一位婚暴女子的情事:走過受助歷程的高山與深谷。應用心理研究, 32期, 41-80。
胡紹嘉(2005)。于秘密之所探光:遭遇的書寫與描繪的自我。應用心理研究,25期,29-54。
范幸玲,卓紋君(2004)。一位受暴婦女的內在信念與生命轉換歷程:詮釋學的觀點。中華輔導學報,15期, 61-96。
徐璐(1998)。暗夜倖存者。台北:平安文化。
翁開誠(2002)。覺解我的治療理論與實踐:通過故事來成人之美。應用心理研究,16期,頁19-69。
馬宗潔(2006)。客觀真實和主觀事實之間的對話。應用心理研究, 32期, 207-216。
高鳳仙(2007)。諮商與調解在家庭暴力事件之法律界限。應用心理與研究,33期,1-7。
陳筱萍(2007)。婚姻暴力受害者諮商涉及之倫理與法律責任。輔導季刊, 43(2) 12-20。
陸洛社會心理學的網址 http://www.ncu.edu.tw/~jimmyjue/lge/program2/p205/3a.pdf
黃侃如(未知)。從口述歷史探討專業認同之形塑─以三位資深精神社工師為例 http://www.sea.net.tw/Archive/File/LCJ-02-03.pdf
新北市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http://www.dvp.tpc.gov.tw/_file/1198/SG/24222/38120.html
楊秀華(2007)。籠中鳥的飛越─家暴奮戰者的自我敘說。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淑滿(2003)。婚姻暴力的性別政治。女學雜誌:婦女與性別研究,15期 ,195-253。
潘雅惠(2007)。婚暴婦女的增權展能的學習-從女性主義教育學的學習觀點談起。亞洲家庭暴力與性侵害期刊 ,3卷2期。
釋見咸(2005)。敘說與實踐:我讀〈從沉淪走向能動〉的反思與回應。應用心理研究,26期22-24。
英文和翻譯文獻
Amia Lieblich,Rivka Tuval-Mashiach, Tamar Zilber(2008)。Narrative Research,敘事研究─閱讀、分析與詮釋。譯者:吳芝儀。嘉義:濤石
Bruce L. Moon(2011)。Existential Art Therapy:The Canvas Mirror Third Edition。以畫為鏡:存在藝術治療。譯者:丁凡。台北:張老師文化。
Chimamanda Adichie(2009): The danger of a single stor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9Ihs241zeg
Emerge(2007)。Emerge Batterers Intervention Group Program manual。家庭暴力加害人處遇團體方案手冊-Emerge模式 。朱惠英譯。出版:張老師文化。
Froma Walsh(2008)。Strengthening Family Resilience(2nd ed.)家族再生:逆境中的家庭韌力與療癒 。譯者:江麗美、李淑珺、陳厚愷。台北:心靈工坊。
Louisc L. Hay (1991)。You can heal your life,創造生命的奇蹟。譯者:黃春華。台北:生命潛能。
Peggy Papp(2004)。Couples on the Fault Line。擁抱爭論:後設系統取向的家庭暴力治療《不適配的夫妻》,王淳弘、張獻文、彭瑞祥、黃淑清、連盈如、蘇鈺婷譯。台北:心理。
Viktor E. Frankl(1967)。Man’s Search for Meaning,活出意義來。譯者:趙可式、沈錦惠。台北:光啟文化。
國圖紙本論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
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籠中鳥的飛越-家暴奮戰者的自我敘說
2.
從愛情經驗回觀童年目睹父母婚暴影響之自我敘說
3.
「徘徊在傳統父權與女性主義之間」-婦女保護社工員價值實踐之衝突探討
4.
一個國小女性教師的半生逆旅與性別囈語
5.
從心找到回家的路─一位助人工作者自我追尋的故事
6.
抗爭與看清:童年創傷者之自我敘說
7.
看見自己,成為自己~一個中年女性的自我敘說
8.
家不必是完美的避風港– 一段尋回愛的旅程
9.
一個國小女教師的半生逆旅與性別囈語
1.
成蒂(2006)。婚姻暴力加害人處遇與司法體系之連結。應用心理研究, 32期, 101-133。
2.
成蒂(2007)。婚姻暴力防治的專業實踐。應用心理研究, 32期,37-47。
3.
林淑英(2007)。一位婚暴女子的情事:走過受助歷程的高山與深谷。應用心理研究, 32期, 41-80。
4.
胡紹嘉(2005)。于秘密之所探光:遭遇的書寫與描繪的自我。應用心理研究,25期,29-54。
5.
范幸玲,卓紋君(2004)。一位受暴婦女的內在信念與生命轉換歷程:詮釋學的觀點。中華輔導學報,15期, 61-96。
6.
翁開誠(2002)。覺解我的治療理論與實踐:通過故事來成人之美。應用心理研究,16期,頁19-69。
7.
高鳳仙(2007)。諮商與調解在家庭暴力事件之法律界限。應用心理與研究,33期,1-7。
8.
陳筱萍(2007)。婚姻暴力受害者諮商涉及之倫理與法律責任。輔導季刊, 43(2) 12-20。
9.
潘淑滿(2003)。婚姻暴力的性別政治。女學雜誌:婦女與性別研究,15期 ,195-253。
10.
潘雅惠(2007)。婚暴婦女的增權展能的學習-從女性主義教育學的學習觀點談起。亞洲家庭暴力與性侵害期刊 ,3卷2期。
1.
在藍色大海裡浮沉——即將靠岸的自我敘說
2.
「共築家園之徑」─一位非異性戀諮商學習者的實踐性敘說
3.
不同地區國中生學習態度與幸福感之研究
4.
靈性成長與關係轉化〜一個高中女老師的敘說探究
5.
傾聽眼淚的聲音-一趟療癒童年傷慟的敘說之旅
6.
一位女性代理教師尋找教師角色定位之敘事探究
7.
在家庭、信仰與教育實踐中渴望長大的人
8.
水~我的生命之流
9.
看見自己,成為自己~一個中年女性的自我敘說
10.
石頭養大的女兒-一個出走者的生命敘說
11.
意識覺醒與社會連結:一位國小教師復元之旅的敘說探究
12.
從燈蛾到青鳥-從早年剝奪經驗走出生命的幽谷
13.
國小體育教師教學/訓練行為之研究
14.
新竹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覺學校行銷策略與學校公共關係之調查
15.
青少年非理性信念與網路成癮傾向之相關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