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30 23:1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玫秀
研究生(外文):Chen Mei-Hsiu
論文名稱:高中籃球甲級聯賽攻守技術影響比賽勝負因素之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High School Basketball League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Techniques of winning a competition Factors
指導教授:蔡博隆蔡博隆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體育學系體育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3
中文關鍵詞:高中籃球聯賽攻守技術
外文關鍵詞:High school basketball leagueOffensive and defensive technique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37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影響比賽勝負因素之攻守技術並討論不同背景變項籃球選手間之差異情形,以參加98學年度高中籃球聯賽(HBL))女子甲組、男子甲組參賽隊伍進入前八強球隊為研究對象,採高中體總公佈之各隊十一項攻守技術統計表為研究工具,進行詳細整理、研究分析,資料處理採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One-Way ANOVA)分析、再以雪費法(Scheffe’ method)進行事後比較。結果發現:一、九十八學年度高中甲級聯賽女子組、男子組八強選手基本資料中,女子組的淡水商工有著身高優勢;男子組身高無太大差異。女子組、男子組前四名整體攻守技術表現優異卻只排名第四,追究其原因可能比賽賽制因素,輸了關鍵一場比賽而失去爭取奪冠機會。二、九十八學年度高中甲級聯賽三個不同位置攻守紀錄分析發現:女子組八強在三分球、助攻、搶截、失誤有顯著差異;男子組在進攻籃板、助攻、阻攻有明顯差異。三、九十八學年度高中甲級聯賽不同年級攻守紀錄分析發現:女子組三年級在助攻、搶截、失誤、犯規都高於一年級,二年級在犯規也高於一年級;男子組二、三年級在防守籃板、搶截、失誤、犯規都高於一年級,總得分三年級高於二年級、一年級。四、九十八學年度高中甲級聯賽女子組與男子組不同位置中女子組前鋒是主要得分位置.男子組中鋒是主要得分位置;女子組與男子組在不同年級中三年級球員整體攻守紀錄力表現優異。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discussion of the affect of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techniques on the outcome of the game and the differences among of basketball players that have different background. 2009 High School Basketball League Division 1 (HBL) best eight team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11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techniques that published by the Chinese Taipei School Sport Federation (CTSSF) as a research tool. After sorting and classification, the data processed by One-Way ANOVA and Fisher's 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 and analysis subsequently compared. The result as below: 1.2009 High School Basketball League the basic data of the players of the best eight teams, the players of National Tam-Shui Vocational High School has a height advantage; but the height of boys team is no obvious difference. The top four teams of boys group and girls group overall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techniques perform well only ranked fourth, held its competition system may be due to factors in the game, lost a key game for a chance to the championship. 2. Processed the data of 2009 High School Basketball League, the performance of players in three positions. The result i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bout 3pt shot, assist, steal and turnover in girls group; also offensive rebound, assist and block shot in boys group. 3.Another study about the performance of players at different grade. The number of assist, steal, turnovers, and fouls of girls in third grade are higher than the first grade; the number of fouls of girls in second grade also higher than the first grade. The number of defensive rebound, steal, turnovers, and fouls of boys in third and second grade are higher than the first grade. The third grade players got more points than the second grade and the first grade players. 4.The performance of players at different position, Forward is the major scored position of girls; and Center is the major scored position of boys.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players in the third grade are excellent.
目 次

目次……………………………………………….………..…..……. i
表次……………………………………….……………..….…..…… ii
圖次……………………………………….……………..….…..……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假設………….………………….……………..… 4
第四節 名詞解釋………………….……………….………..… 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籃球攻守技術之相關研究………….….………………. 7
第二節 籃球攻守技術之發展………………………………… 10
第三節 籃球攻守技術研究…………….……………………… 1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6
第一節 研究架構……………………………………………… 16
第二節 研究步驟……………………………………………… 17
第三節 研究對象……………………………………………… 18
第四節 研究工具……………………………………………… 18
第五節 變相陳述及變相值的計算方式……………………… 18
第六節 實施程序及資料處理………………………………… 19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20
第一節 高中甲級籃球聯賽女子組、男子組八強攻守技術現況………………………………………………………
20
第二節 高中甲級籃球聯賽女子組、男子組三個不同位置攻
守紀錄分析…………………………………………… 29
第三節 高中甲級籃球聯賽女子組、男子組不同年級攻守紀
錄分析………………………………………………… 33
第四節 高中甲級籃球聯賽女子組與男子組攻守紀錄比較… 3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1
第一節 討論…………………………………………………… 41
第二節 建議…………………………………………………… 42
參考文獻……………………………………………………………… 44
中文部分………………………………………………………… 44
英文部分………………………………………………………… 48
附錄…………………………………………………………………… 49
附錄一 98高中籃球甲級聯賽女子前八強攻守紀錄表……… 49
附錄二 98高中籃球甲級聯賽男子前八強攻守紀錄表……… 53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籃球協會技術委員會(2004)。國際籃球規則中英文版。台北:中華國籃球協會。
王永信(1976)。籃賽訓練之研究。台北:驚聲文物供應公司。
王泠(2001)。女子甲組籃球運動員的技術訓練。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縣,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
王景南(1992)。不對秤樣本得模糊回歸分析在籃球比賽攻防技術之應用。中國統計學報,40(4),438-506。
王景南(1992)。不對稱樣本的模糊迴歸分析在籃球比賽攻防技術之應用。中國統計學報,40(4),483-506。
田文正、王泠(1984)。1984年威廉瓊斯盃國際籃球邀請賽各國代表隊攻守技術之比較研究。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6,35-63。
朱聲漪(1969)。最新籃球戰術。台北:中華民國籃球委員會。
江玉棻、周俊三(2003)。我國參加第二十屆亞洲女籃錦標賽因應之道。大專體育,66,32-38。
江孟珍(2001)。籃球運動員速度與敏捷性訓練法之探討。大專體育52,102-107。
江孟珍(2001)。籃球運動員速度與敏捷性訓練法之探討。大專體育52,102-107。
江夢珍、李雲光(2002)。2001年東亞運籃球比賽攻守紀錄分析。北體學報,10,211-218。
余平、汪英(1997)。從籃板球的反彈規律談進攻籃板球技術。武漢體育學院學報,4,38。
尚漢鼎(2003)。國家男子籃球代表隊年度訓練模型之探討。九十二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體育學術研討會(頁1-17)。台中縣:國立台灣體育學院。
東方介德(2001)。籃板球搶奪技巧之影響因素探討。中華體育,15(1),76-84。

東方介德、李雲光(2004)。男子籃球比賽攻守技術發展之探討。大專體育,70,143-148。
東方介德、鄧碧珍(2003)。籃球選手心理技能之研究。北體學報,11,151-158。
林遠材(1978)。籃球訓練與裁判。台北:五洲出版社。
邱啟益(2007)。2006年杜哈亞運中華男子籃與前八強對戰資料。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研究所,桃園縣。
金宜亨(2000)。再認識籃球比賽節奏。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3,4。
洪燕、徐榮(2006)。籃球比賽中投籃命中率問題探討。景德鎮高學報,21(2),71-72。
胡文雄(1998)。台灣籃球運動小史。台灣體育,99,60-61。
凌貞芳、蔡業榮(1999)。我國高中男子甲組籃球聯賽前八強之攻防技術分析。1999 年國際大專運動教練科學研討會論文輯。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
徐元慶(1974)。籃球指導與裁判。台南:啟元出版社。
馬樹秀(1984)。籃球。華岡體育叢書編輯委員會。
張春華(1985)。最新籃球訓練理論。台北:自行出版。
張納新、范民運、周武(2002)。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中美籃球技術統計數據比對分析。廣州體育學報,22(1),94-96。
張麗卿(2006)。爭搶籃板球技術之探討。大專體育,83,31-35。
教育部體育司(1980)。大專院校運動技能測驗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梁嘉音、卓俊伶(2009)。情境壓力對籃球罰球投籃例行動作行為一致性與準備性得影響。台灣運動心理學報,14,1-18。
梁嘉音、卓俊伶、簡曜輝(1998)。距離對籃球投籃動作型式的影響:個案研究。中華民國體育學院體育學報,25,199-208。
陳全壽(1994)。速度、肌力、耐力的生理特性及訓練法。1994年國際運動訓練科學研討會論文集(頁13-34)。桃園縣,國立台灣體育專科學校。
陳淑惠、卓俊伶、梁嘉音(2003)。籃球投籃型式之功能性反應及其經驗效應。台灣運動心理學報,2,61-76。

陳順義、李鴻棋、張又文(2005)。不同防守戰術對球隊技術表現的影響。文化體育學刊,3,72-78。
麥財振、麥吉誠、林志隆(2007)。籃球運動中影響罰之心理因素及罰球心理訓練之探討。彰化師大體育學報,7,98-105。
麥雅惠(2004)。仙台亞洲盃女子籃球比賽攻守分析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研究所,桃園縣。
麥雅惠(2004)。仙台亞洲盃女子籃球比賽紀錄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桃園縣。
傅偉鈞(2009)台灣高中籃球聯賽(HBL)發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市,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游正忠、邱翼松(2003)。男子籃球員攻防技術和能力分析-以高苑學院男籃隊季後賽(2001-2002)為例。高苑學報,9,219-226。
黃英哲(1993)。籃球罰球準備動作時間與命中率關係。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16,183-195。
黃萬隆(200)。從實務中探討籃球人盯人防守的深度結構。九十二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0-30)。台中市:國立台灣體育學院。
楊育寧、陳錦偉、黃惠貞、尹湘蕾(2010)。台灣超級籃球聯賽優秀球員攻守紀錄之探討。輔仁大學體育學刊,9,231-243。
趙秉正(1978)。籃球運動。台中:昭人出版社。
劉俊業、李雲翔(2008)。籃球季戀對影像比賽勝負因素之臨場掌控探討。大專體育,98,132-138。
樊正治(1987)。運動指導法。台北:國立編譯館。
蔣憶德(1997)。籃球運動的體能結構。大專體育,29,56-60。
蔣憶德(2005)。2003年大邱世界大學運動會籃球賽攻守技術之研究。體育學報,38(2),137-149。
鄭智仁(2006)。高中女子籃球聯賽攻守技術分析及影響比賽勝負因素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8(2),121-131。

鄭錦和、李鴻棋、徐武雄(1998)。籃球TOP1基本動作圖解。台北:台灣廣廈出版集團
盧亮球、鄺郁、陳樹華 (2000)。優秀少年女籃運動員逸動成績與某些感知特徵的相關分析。西安體育學院學報,17(2),9-21。
戴天賞(1983)。籃球技巧。台南:信宏出版社。

二、外文部分
Bompa, T. O. (1999). Per iodization: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training. Kendall: Hunt Publishing Company.
Harrison, E. R. (1969). A test to measure basketball ability for boys. University of Florida, Gainesville.
Hopkins, D. R. (1977). Factor analysis of selected basketball skill-tests. Research Quarterly, 48, 535-540.
Knight, B. (1982). Let`s play defense. Unpublished manuscript.
Burton, A. W & Miller, D. E. (1998). Movement skill assessment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Junge, A. (2000).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on sports injuries: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8(5), 10-15.
Marcus, H. (1991). Basketball basics. Contemporary Books Inc.
Isaacs, N. & Motta, D. (1988). Basketball-The key to excellence. Sport Illustrated Winners Circle Books.
Pim, R. L. (1994). Winning basketball. Contemporary Books Inc.
Stone, W. J. & Kroll, W. A. (1978). Sport condictioning and weight training. Allyn & Bacon Inc.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景南(1992)。不對秤樣本得模糊回歸分析在籃球比賽攻防技術之應用。中國統計學報,40(4),438-506。
2. 王景南(1992)。不對稱樣本的模糊迴歸分析在籃球比賽攻防技術之應用。中國統計學報,40(4),483-506。
3. 江玉棻、周俊三(2003)。我國參加第二十屆亞洲女籃錦標賽因應之道。大專體育,66,32-38。
4. 江孟珍(2001)。籃球運動員速度與敏捷性訓練法之探討。大專體育52,102-107。
5. 江孟珍(2001)。籃球運動員速度與敏捷性訓練法之探討。大專體育52,102-107。
6. 東方介德、李雲光(2004)。男子籃球比賽攻守技術發展之探討。大專體育,70,143-148。
7. 東方介德、鄧碧珍(2003)。籃球選手心理技能之研究。北體學報,11,151-158。
8. 張麗卿(2006)。爭搶籃板球技術之探討。大專體育,83,31-35。
9. 梁嘉音、卓俊伶(2009)。情境壓力對籃球罰球投籃例行動作行為一致性與準備性得影響。台灣運動心理學報,14,1-18。
10. 梁嘉音、卓俊伶、簡曜輝(1998)。距離對籃球投籃動作型式的影響:個案研究。中華民國體育學院體育學報,25,199-208。
11. 陳淑惠、卓俊伶、梁嘉音(2003)。籃球投籃型式之功能性反應及其經驗效應。台灣運動心理學報,2,61-76。
12. 陳順義、李鴻棋、張又文(2005)。不同防守戰術對球隊技術表現的影響。文化體育學刊,3,72-78。
13. 麥財振、麥吉誠、林志隆(2007)。籃球運動中影響罰之心理因素及罰球心理訓練之探討。彰化師大體育學報,7,98-105。
14. 黃英哲(1993)。籃球罰球準備動作時間與命中率關係。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16,183-195。
15. 劉俊業、李雲翔(2008)。籃球季戀對影像比賽勝負因素之臨場掌控探討。大專體育,98,13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