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7 13:3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謝濡煜
研究生(外文):Hsieh,Ru-Yu
論文名稱:個人健康管理與紫微斗數關聯性之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 Health and Tse-Wei-Dou-Shu
指導教授:賀力行賀力行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o,Li-Hsi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華大學
系所名稱:科技管理學系碩士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4
中文關鍵詞:健康管理陰陽五行紫微斗數
外文關鍵詞:Health ManagementYin and YangFive ElementsTse-Wei–Dou–Shu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123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健康就是財富」常掛在嘴邊,不過多數人卻不當一回事,往往要等到身體出現異狀,或是健康檢查報告發現身體出了問題才赫然驚醒,擁有健康是多麼難能可貴,但遺憾的卻是為時已晚矣!覓延年之道,求長壽之方,是自古以來人類共同所追求的,隨著社會發展和民眾生活水準的不斷提昇,健康管理的問題更加受到重視。
中國傳統的五術學術包括山、醫、命、卜、相等都源自於《易經》,陰陽、五行為其理論基礎,發展的過程與修業的方法雖各有不同,但其道理卻是相通的,尤其「醫與命」術,學理頗為相近,而紫微斗數的命宮、疾厄宮位可作為相互參看驗證。本研究目的藉由紫微斗數的命盤分析,了解自己的先天體質及後天體質對於健康上的影響,並且預測一生行運中好發疾病的時間點,從而利用飲食、生活作息、中醫保健方式達到早日發現疾病、預防疾病的發生。本研究方法採用文獻研究法及個案研究法,運用歸納、比較、對照方式進行資料分析,發展出新思維,作為建構理論的基礎。
透過個案推論的結果顯示,可做一些健康上的推測與建議,不失為一種家庭醫師的諮詢功用,是可作為個人健康管理的參考。建議讀者排列自已與家人的命盤,了解其先天體質及易患的疾病,事先提出因應對策及養生保健方法。

It is said, "Health is wealth". But most people do not concern it, until their bodies has some abnormal phenomena, or their health reports have problems at which they are astonished. Enjoying health is very valuable. It is regretful that people lay stress on health too late. The ways by which people pursue to prolong life and enjoy long life are chased commonly by humankind from the ancient time. Due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life level, the problem of health management is much more esteemed.
The Wu-Shu (five arts) of Chinese tradition includes San (mountain system), Yi (medicine), Ming (fate), Po (prediction) and Xing (image). They originate from I-Ching. Yin-Yang and Wu –Xing (five elements) are their basic doctrines. The developments and the researching ways of Wu-Shu are different, but their principles are communicated. Especially The doctrines of medicine and fate art are very similar. And in Tse-Wei–Dou–Shu, the principles of Ming-kong (fate palace) and Chi-Oh Kong (sickness-misfortune palace) can be verified mutually.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the healthy influences of congenital physique and acquired physique in the light of Ming- Pan (fate plate) of Tse-Wei –Dou –Shu., and to predict the happened timing of illness, and to prevent the sickness thru the way of food and drink, and thru the good living way, and the health care ways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methods of this research is to adopt documents and individual cases, and to apply inductive and comparative ways, inorder to set up the basic doctrines thru analyzing datas and developing new thinking.
Through the ending showing of the individual cases, we can offer predictions and suggestions. This also can be a consulting function of a family doctor, and can be managing references for individual health. Suggesting readers to arrange the Ming- Pan of yourself and your family, in order to understand congenital physique and suffered illness, and in advance to find the dealing polices and obtain the ways of keeping fit and health care.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辭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 5
第四節 研究步驟及流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什麼是健康管理 7
第二節 健康管理的特點 9
第三節 預防勝於治療的健康概念 11
第四節 紫微斗數源流 13
第五節 紫微斗數排盤模式 14
第六節 中國傳統養生思想 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0
第一節 個案研究法 30
第二節 人體與自然界的陰陽五行屬性 33
第三節 紫微斗數十二宮位涵義 41
第四節 紫微斗數十四顆主星特性及代表疾病的屬性 44
第五節 紫微斗數副星與其它星曜的病兆 50
第六節 應用紫微斗數命盤解析先天體質 52
第七節 養生方法 55
第四章 實證研究 76
第一節 紫微斗數論命要訣 76
第二節 個案A探討分析 79
第三節 個案B探討分析 8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97
第二節 對後續研究者之建議 99
參考文獻 101


上海中醫學院(2005)。中醫學基礎。香港:商務印書館。
互聯網檔案館(2001)。尚書今古文注疏。互聯網檔案館,取自https://archive.org/details/02072744.cn
互聯網檔案館(2001)。春秋繁露義證。互聯網檔案館,取自https://archive.org/details/02075125.cn
天乙上人(2006)。現代紫微斗數真訣(一)~(六)。台北市:蓮田出版社。
天乙上人(2009)。占驗紫微PMP(1)~(6)。台北市:蓮田出版社。
王文華(2009)。利用紫微斗數值分析預測台灣匯率走勢變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長庚大學企管研究所,桃園縣。
王冰(2012)。黃帝內經全集。新北市:西北國際文化。
王栽珊(1935)。斗數宣微。香港:心一堂出版社
王溢嘉(2007)。中國人的心靈圖譜:命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世界衛生組織(1948)。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世界衛生組織,取自http://www.who.int/suggestions/faq/zh/
世界衛生組織(1974)。健康重新定義。世界衛生組織,取自http://www.who.int/bulletin/bulletin_board/83/ustun11051/en/
世界衛生組織(1986)。渥太華健康促進憲章。世界衛生組織,取自http://www.who.int/healthpromotion/conferences/previous/ottawa/en/
正玄山人(1988)。中國易經寶鑑。台北市:玄真道學。
位數經典(2011)。老子道德經王弼注。電子書,取自http://www.chineseclassic.com/content/426
何欣怡(2003)。企業行動化之競爭優勢,導入與績效評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實踐大學貿易經營研究所,台北市。
吳逸中(1992)。什麼命生什麼病。台北市:台視文化公司。
李德新(2013)。中醫理論基礎。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周春才(2011)。黃帝內經素問篇全新增修版。新北市:晶冠出版。
尚榮安譯(2001)。個案研究(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台北市:弘智文化。
林以斌(2007)。紫微斗數的天人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新北市。
林信銘(2003)。道家紫微斗數諸星問答論白話註解。台北:大冠出版。
林敏勝(2007)。蕭吉《五行大義》的陰陽五行與空間分割思想。朝陽人文社會學刊,5(1),1-49。
南北山人(1993)。卜筮寶典正宗占星術紫微斗數全書。台北:集文書局。
姜義華、黃俊郎(2007)。新譯禮記讀本。台北市:三民書局。
范振木(2005)。紫微斗數之派別與應用。星象家雜誌,(3),86-87。
孫莉、張艾莉(2008)。健康管理實施程序探討。百度文庫,取自http://wenku.baidu.com/view/6618551cc5da50e2524d7f55
財團法人孫運璿學術基金會(2007)。懷念孫運璿。台北市:天下文化。
清河新藏(1900)。經絡與穴道。台北市:經史子集出版社。
莊周(戰國)。莊子-內篇。台北市:台灣書坊
許慎著、段玉裁(1986)。說文解字。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陳君石、黃建始(2007)。健康管理師。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
陳希夷(1990)。紫微斗數全書。台北市:武陵出版社。
陳希夷、黃家騁(2012)。十八飛星築天紫微斗數全集。台北市:大元書局。
陳李綢(1996)。個案研究。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陳萬淇(1995)。個案研究法。台北市:華泰書局。
富強(2008)。試論當代中國健康管理產業發展方略。中國健康管理產業聯盟,取自http://chima.chinahpf.org.cn/?action-viewthread-tid-13450
彭慕白(2005)。術數文化與宗教。台北市:大元書局。
華人健康網(2013)。2013年十大消費新聞。華人健康網,取自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172/16860
黃建始(2010。我的健康我來管。大陸:求真出版社。
楊艾俐(1989)。孫運璿傳。台北市:天下雜誌。
經濟參考報(2010)。我國健康管理産業正期待突圍。經濟參考報,取自http://www.cihexpo.org/news_view.asp?lb_id=&;id=263
葉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葉蕭科(2008)。健康、疾病與醫療:醫療社會學新論。台北市:三民書局。
董延齡(2013)。從中醫的五運六氣談自然醫學。北市中醫會刊,71(1),39-45。
董貞吟、張家榕、陳美嬿、王雅玲(2009)。臺北市不同規模職場健康促進執行成效評估。工業安全衛生,235,19–34。
廖月娟、姜雪影(2011)。賈伯斯傳。台北市:天下文化。
維基百科官網(2014)。胖達人。維基百科官網,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3%96%E9%81%94%E4%BA%BA
劉璁翰(2002)。企業導入ERP系統階段性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生產系統工程與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樓中亮(2013)。防病─讓身體變年輕,就能百病不侵。台北市:高寶書版集團。
樓中亮(2013)。算大限─趨吉避凶,延年益壽的祕密。台北市:方智出版社。
樓中亮(2013)。算病─算出體質,量身訂做養生方案。台北市:時報文化。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官網(2013)。衛生機關追查順丁烯二酸酐及所製化製澱粉相關產品結果。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官網,取自http://health99.hpa.gov.tw/Hot_News/h_NewsDetailN.aspx?TopIcNo=6790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官網(2014)。2013年國人十大死亡原因。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官網,取自http://www.mohw.gov.tw/cht/DOS/Statistic.aspx?f_list_no=312&;fod_list_no=5012
鄭婷云(2012)。辭海。新北市:旺旺出版社。
蕭吉、嚴繹(1992)。五行大義。台北市:武陵出版。
賴業超、賴茲漢(2007)。健康管理論。台北市:富林出版社。
瞿海源(1999)。術數流行與變遷。台灣社會學刊,22(10),1-45。
簡慧琪(2011)。企業員工健康管理個案分析與評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義守大學管理學院,高雄市。
Andrews, K. R. (1951). Executive Training by the Case Method.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9(5), 58-70.
Eisenhardt, K.M. (1989).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4(4), 532-550.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