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59)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2 15:0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華蘭
研究生(外文):Lee, Hua-Lan
論文名稱:經營判斷法則於臺灣公司治理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Business Judgment Rule with Taiwan Corporate Governance
指導教授:洪思竹洪思竹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ung, Szu-Chu
口試委員:陳榮隆崔汴生洪思竹
口試委員(外文):CHEN, Jung-LungCuei,Bian-shengHung, Szu-Chu
口試日期:2014-07-0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系所名稱:海洋法律研究所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專業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0
中文關鍵詞:董事義務公司治理經營判斷法則
外文關鍵詞:Corporate GovernanceDirectors’ DutiesBusiness Judgement Rul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45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2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近年來,國際經濟危機層出不窮,我們從歷史中檢視可以發現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迄今發生了各種不同型態的公司治理問題,快速成長的全球化經營型態,企業的經營從一個國家擴展到全世界,其相互之間的組織網絡也愈趨複雜。
董事就公司治理的法理基礎下從事之各項經營決策之法律行為,本文藉由美國法上的實務經驗及以經營判斷法則作為保障董事決策之制度探討,分析董事的法律責任及在訴訟案件中所應承擔之責任,釐清該法則應有之地位,並討論在美國法上所謂之「經營判斷法則」以作為董事於經營判斷失誤上之責任負擔的避風港,俾便保護董事及其過往決策,同時可避免不具商業經營能力之法院對公司繁雜之經營事項作事後審查。然而本法則乃美國長久以來基於其實務發展而成為法制,以美國國情、商業實務發展背景、社會文化背景等均與我國不同,若欲直接引進美國法適用之經營判斷法則,恐與我國商業實務發展背景不符,我國係成文法國家,但在我國法制尚未明文之際,實務上卻已有援用該法則之判決,而在援用過程亦見到錯誤援用之例。
經營判斷法則,美國法院審理公司損害賠償之訴訟時,推定董事會是在資訊充足、依據誠信原則、並信任此決策「推定」董事所採取之商業決策係適當的,因此即使董事之行為屬錯誤之判斷,此推定將使董事得以免除責任。除非董事所為之商業判斷,例外的符合欺騙、非法,或受此限制之情況下為之。法院對於經營判斷法則之運用,乃是先推定董事免責,在原告能舉證證明董事之行為不符合經營判斷法則之要件時,董事才須自行舉證證明其商業決策行為屬於合理。
本文以本國的四個引用經營判斷法則的判決作為最後結論,試著了解我國實務上在引用美國法上的經營判斷法則是否有其法理依據,最後提出本人對於經營判斷法則在本國之應用之心得與建議。

Economic crises engulfed the entire world in the recent years. The world was being swept by economic crisis. Since East Asian financial crisis in 1997, economic crisis revealed many kind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matters. Deepening globalization exerts impacts on all countries. Following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enterprises extend its business from one single country to the whole world.
Board of directors is the key executive members of a company. Directors of a company should develop and execute their business strategy base on the cod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about directors’ legal duties and responsibilities which is determined on American law and business judgement rule. We will explore the business judgment rule which protects the director from being instituted actions at law when the director’s business decision had been proved not to match in shareholders’ interest. This research will approach a subject from different angles.
Business judgment rule was based on the real business practice which has been introduced in US for decades. At the time of introducing the business judgment rule in Taiwan, this paper will investigate several court decisions and provide conclusions to assist in bringing light to this area.

目 次 III
圖表目次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4
第三節 研究架構 4
第二章 美國法上經營判斷法則概念及適用 7
第一節 經營判斷法則理論起源 7
第二節 經營判斷法則之意義 10
第三節 經營判斷法則之法理基礎 12
第四節 經營判斷法則之要件 15
第五節 經營判斷法則之適用與法律效果 26
第三章 公司治理要求下董事之法律義務 33
第一節 公司治理概述 33
第一項 公司治理的定義 33
第二項 公司治理架構 35
第三項 公司治理評等系統 40
第二節 美國公司治理之法制 43
第一項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y Exchange Commission, SEC) 44
第二項 模範商業公司法(Revised Model Business Corporation Act) 45
第三項 德拉瓦州公司法(Delaware General Corporation Law) 45
第四項 美國法律協會(American Law Institute):公司治理原則之分析與建議 46
第三節 臺灣公司治理之法制 47
第一項 臺灣公司治理法規現況 47
第二項 臺灣公司治理環境 50
第四節 公司與董事間的法律關係 52
第一項 公司背景起源 52
第二項 美國法董事之義務 54
第三項 董事之義務類型 55
第五節 公司與董事間的法律關係 62
第四章 經營判斷法則於我國法之適用 67
第一節 前言 67
第二節 我國公司負責人之責任 68
第三節 我國引進適用經營判斷法則之可行性 74
第四節 引進經營判斷法則之疑義 78
第五章 經營判斷法則於我國實務之運用 89
第一節 前言 89
第二節 實務案例分析 89
第三節 小結 114
第六章 結論 117
參考書目 123

中文部分
一、書籍
Berle and Means著,陸年青、許冀湯譯,現代股份公司與私有財產(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81年)。
Kenneth A. Kim、John R. Nofsinge著,邱慈觀譯,公司治理-企業健全與營利成長的關鍵(臺北:培生教育出版,2007年2月),。
Robert W. Hamilton,齊東祥譯,美國公司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1月)。
王文字,股東會與董事會共享之權利,公司與企業法制(二),元照出版公司(2007)。
王文宇,「公司法論」,元照,2003 年10月 。
王文宇,「公司法論」,元照出版有限公司,第4 版,2008 年9 月。
王文宇,公司法論,元照,2006年8 月 。
王文宇,公司法論,元照,2004年10月 。
王文宇,公司與企業法制(二),頁105。
王文宇,公司與企業法制,元照,2000年5月
王泰銓、王志誠合著,公司法新論,2006
王蘇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的責任,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10月。
吳當傑,公司治理理論與實務,臺北孫運璿基金會,2004 。
沈四寶編譯,最新美國標準公司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1月。
柯芳枝,公司法論(一),三民書局, 2003 年1 月。
柯芳枝,公司法論(上),三民書局,第6 版,2007 年9 月。
胡果威,美國公司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12月。
張國清,投資基金治理結構之法律分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11月。
梁宇賢, 公司法論 ,三民書局,第6 版,2006 年3 月。
曾宛如,公司管理與資本市場法制專論(一),學林出版社,2002年10月 。
葉銀華、李存修、柯承恩,公司治理與評等系統,智商文化,2002年11月。
虞政平,現代公司法之歷史淵源,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年3 月。
廖大穎,公司法原論,三民書局,第3 版,2006 年6 月。
劉連煜,公司經營者之裁量權與公司社會責任,公司監控與社會責任,五南,1995年 。
劉連煜,公司監控與公司社會責任,五南,1995 年9月。
劉連煜,現代公司法,作者自版, 2006 年8 月初版 。
劉連煜譯,美國模範商業公司法,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4 年2 月 。
樓建波、朱征夫等譯,公司治理原則:分析與建議(上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8月)。
賴英照,股市遊戲規則-最新證券交易法解析,作者自版,2006年2月)。
謝易宏、陳德純著,後安隆時代的一線屬光?-論2002年美國企業改革法對公司治理之影響,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2月。
財團法人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臺灣公司治理,2011。

二、碩士學位論文
元成璋,「公司董事義務與責任之研究—以企業併購法為中心」,私立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年6 月。
吳秉佑,論關係企業不合營業常規之經營,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年8 月。
吳美儀,「股份有限公司選任外部董事監察人機制之研究」,世新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7月。
吳碧雲,董事的注意義務,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年6 月。
林怡伸, 經營判斷法則之研究 - 董事責任之避風港? ,國立臺北大學法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7月。
莊惠真,董事之資訊揭露義務,國立中正大學財經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7月。
郭心瑛,董事義務之類型,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7 年6 月。
陳介山,董事之忠實義務—以企業併購法制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5 月 。
傅迺婷,二十一世紀公司治理的探索─臺灣、美國比較性的觀點─,中原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
魏子凱,控制股東義務與責任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財經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7月。

三、期刊
Randy J. Holland,劉恰婷譯,王文宇審定, An Introduction 10 Delaware Corporation Law Directors' Fiduciary Duties ,月旦氏商法雜誌,第19 期, 2008年4月。
王文宇,論董事與公司間交易之規範,政大法學評論第62 期 ,1999 年12 月。
王秀玲,「美國證券市場百年發展與啟示」,證券暨期貨管理,第19卷第7期,2001年7月。
王健安,公司治理的模式與評估,臺灣金融財務季刊,第3輯第3期,2002。
王麗玉,〈企業所有、經營分離原則下董事會「最高機關化」與公司治理之問題〉,公司法專題研究(二), 2004 年10 月 。
伍忠賢,公司治理的第一本書,商周文化事,2003。
吳淑莉,論企業併購實務中董事之義務與責任,萬國法律第145 期,2006 年2 月 。
李立普,經營判斷法則與董事會刑事責任的免除,寰瀛法律文教基金會,經營判斷法則與董事會運作研討會報告, 2009年11 月13 日 。
李维心,從實務觀點談經營判斷法則之引進,中原財經法學,2008年6月30日 。
林國彬,董事忠誠義務與公司法審查標準之研究-以美國德拉瓦州公司法為主要範圍,政大法學評論,第100 期,2007年12 月 。
張心悌,控制股東與關係人交易,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01 期特刊,2007 年12 月 。
張詩芸,經營判斷法則之研究,司法官學員法學研究報告合輯 ,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
陳錦隆,美國法上「經營判斷法則」之概說,寰瀛法訊第10 期,2002 年9 月。
曾宛如, 董事忠實義務之內涵及適用疑義—評析新修正公司法第23 條第1 項,民法研究會第30 次學術研討會記錄,法學叢刊,第190 期,2003 年9 月。
曾宛如,〈董事忠實義務之內涵及適用疑義-評析新修正公司法第二十三條第一項〉,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8 期,2002 年9 月。
黃銘傑,公司治理與董監民事責任之現狀及課題─以外部董事制度及忠實、注意義務為中心,律師雜誌,第305 期,2005 年2 月。
楊竹生,論董事注意義務中監督公司業務執行之義務,中原財經法學第13 期,2004年12月。
廖大穎、林志潔,〈「商業判斷原則」與董事刑事責任之阻卻- 臺北地院九十六年度重訴字第一一五號刑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83 期,2010 年8月。
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8 期,2002 年9 月。
劉連煜,公司負責人之忠實及注意義務,月旦法學教室第7 期,2003 年5 月。
劉連煜,董事責任與經營判斷法則,月旦民商法,第17期。
劉連煜,董事責任與經營判斷法則之運用-我國經營判斷法則法制化問題的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2007年9月29日。
戴志傑,公司法上「經營判斷法則」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106期,2004年3月。
羅怡德,美國公司法中董事所負之「忠實義務」之研究,輔仁法學第9 期,1997 年7 月 。



英文部分
一、書籍
Alkhafaji, A. F., 1990, “Effective boards of directors: An Overview,” Industrial Management and Data System, 90, pp.18-26.
Bayless Manning, The Business Judgment Rule and the Director's Duty of Attention: Time for Reality (39 Bus. Law, 1984).
Bryan A. Garner (ed.), Black’s Law Dictionary (West Group, MINN., 8th ed ., 2004).
Bryan A. Garner, Black’s Law Dictionary, 8th Edition, West Group, 212, 2004.
Bryan A. Garner, supra note 100. P3441
BUS.LAW. 2065,2067 (Aug.1990)
Dennis Block, Nancy Barton &; Stephen Radin, supra note 7, at 19; EDWARD WELCH &; ANDREW TUREZYN, FOLK ON THE DELAWARE GENERAL CORPORATION LAW: FUNDAMENTALS 100-102 (2006).
E. Norman Veasey, “Duty of Loyalty: The Criticality of the Counselor ’s Role” 45
Godbold v. Bank at Mobile, 11 Ala. 19(Ala. 1847)
James J. White &; Robert S. Summers, Uniform Commercial Code, West Group, 22 (2000).
Lewis D. Solomon, Alan R. Palmiter, Corporations: Examples and Explanations, (New York: Aspen Publishers, 2006 ), pp.304-5;
Robert W. Hamilton, The Law of Corporations: In a Nutshell, 5th ed. (Minnesota: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2000 )。
See DENNIS BLOCK, NANCY BARTON &; STEPHEN RADIN, THE BUSINESS JUDGMENT RULE –FIDUCIARY DUTlES OF CORPORATE DIRECTORS, 12-18 (5 ed. 1998).


二、期刊
American Law Institute,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s – Volumes 1, (Pennsylvania: American Law Institute, 1994 ), pp.1-2.
AMERICAN LAWINSTITUTE,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1994), 1.10, Comment.
Andrew D. Shaffer, Corporate Fiduciary-Insolvent: The Fiduciary Relationship Your Corporate Law Professor (Should Have) Warned You About (8 Am. Bankr. Inst. L. Rev. 479, Winter 2000), pp.498-499.
Carole Basri, The Corporate Lawyering Group LLP,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School of Law, Irving Kagan and Kagan Consultants, Corporate Governance, 163 PLI/NY 275, 284 (2006).
Charitable Corporation v. Sutton (1742), cited from In Re City Equitable Fire Insurance Company, Limited. [1925] Ch.404-407 [NO. 0048 of 1922.] CA.
Charles Hansen, The Duty of Care, The Business Judgment Rule, and The American Law Institute Corporate Governance Project, 48 Bus. Law. 1355-1368 (1993)
Cinerama, Inc. v. Technicolor, Inc., 663 A.2d 1164(Del. 1995)
Cochran, G.S., and S.L.Wartick., 1994, “Corporate Governance-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Dennis, D.K. and J.J. McConnell, 2003, “International Corporate Governa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38(1), pp.1-36.
JonatHan CHARKHAM,KEEPING GOOD COMPANY: A STUD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FIVE COUNTRIES 191 (1995).
Shleifer A. and R. Vishny, 1997, “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Journal of Finance, LII(2), pp.738-783.
Susan-Jacqueline Butler, Models of Modern Corporati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erman and U.S. Corporate Structures, 17 Arizon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555, 591(2000).
三、網站資料

http://www.twse.com.tw/ch/listed/governance/cg_01.php
http://www.nknet.idv.tw/OECD%A4%BD%A5q%AAv%B2z%B7%C7%ABh.html(查訪日期:2014年4月11日)
“American Law Institute,"http://en.wikipedia.org/wiki/American_Law_Institute, 查訪日期:2014年2月11日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文宇,論董事與公司間交易之規範,政大法學評論第62 期 ,1999 年12 月。
2. 王健安,公司治理的模式與評估,臺灣金融財務季刊,第3輯第3期,2002。
3. 吳淑莉,論企業併購實務中董事之義務與責任,萬國法律第145 期,2006 年2 月 。
4. 林國彬,董事忠誠義務與公司法審查標準之研究-以美國德拉瓦州公司法為主要範圍,政大法學評論,第100 期,2007年12 月 。
5. 張心悌,控制股東與關係人交易,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01 期特刊,2007 年12 月 。
6. 曾宛如, 董事忠實義務之內涵及適用疑義—評析新修正公司法第23 條第1 項,民法研究會第30 次學術研討會記錄,法學叢刊,第190 期,2003 年9 月。
7. 曾宛如,〈董事忠實義務之內涵及適用疑義-評析新修正公司法第二十三條第一項〉,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8 期,2002 年9 月。
8. 黃銘傑,公司治理與董監民事責任之現狀及課題─以外部董事制度及忠實、注意義務為中心,律師雜誌,第305 期,2005 年2 月。
9. 楊竹生,論董事注意義務中監督公司業務執行之義務,中原財經法學第13 期,2004年12月。
10. 廖大穎、林志潔,〈「商業判斷原則」與董事刑事責任之阻卻- 臺北地院九十六年度重訴字第一一五號刑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83 期,2010 年8月。
11. 劉連煜,公司負責人之忠實及注意義務,月旦法學教室第7 期,2003 年5 月。
12. 戴志傑,公司法上「經營判斷法則」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106期,2004年3月。
13. 羅怡德,美國公司法中董事所負之「忠實義務」之研究,輔仁法學第9 期,1997 年7 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