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文獻
王珩(2015)。從ARCS模式探討英語學習動機之激發策略。臺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192,頁89-100。
吳仁明(2016)。運用ARCS動機模式於生態旅遊教學成效之探討。觀光與休閒管理期刊,4:特刊,頁196-209。
李文欽(2017)。悠遊桌上遊戲,拉近人我關係。屏縣教育季刊,72,頁21-23。
李其昌(2011)。幼教「系」「園」戲劇合作:瓦德的故事戲劇化方法。美育,182。頁4-13。
林玫君(2005)。創造性戲劇理論與實務-教室中的行動研究。臺北市:心理。
林玫君(編譯)(1995)。兒童創造性戲劇入門(原作者:Salisbury, B.)。臺北市:心理。
張心虹(2018)。桌遊「妙語說書人」融入偏鄉中年級國語文寫作教學對學童語文學習動機及成效之影響。崑山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j5xnv5張曉華(1994)。教育戲劇階段教學內容之探討。復興崗學報,53,頁305-327。
張曉華(2004)。教育戲劇理論與發展。臺北市:心理。
張曉華(2007)。創作性戲劇教學原理與實作。臺北市:財團法人成長文教基金會。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校-藝術領域。取自: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22/pta_17992_2831983_65865.pdf
粘鳳茹(2005)。走入藝術與人文領域中的創造性戲劇活動--以戲胞班為例。教師之友,46:3,頁96-102。
許榮哲、歐陽立中(2016)。桌遊課:原來我玩的不只是桌遊,是人生。臺北市:遠流。
陳仁富(2007)。教育戲劇課程設計初探。教育研究月刊,161,頁76-88。
陳介宇(2005)。寓教於樂的桌上遊戲。師友月刊,458期,頁69-71。
陳秀娟(2017)。淺談桌上遊戲在國中小教學的運用。屏縣教育季刊,72,頁24-26。
陳秋伶(2014)。桌上的遨遊與想像:台灣桌遊的發展現況。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586959葉玉環、葉玉珠、王佩玲(2011)。發現創作性戲劇教學的魅力:幼兒自我概念及創造力的觀點。幼兒教育,303,頁20-37。
葉思義(2010)。數位遊戲設計達人講座。臺北市:碁峰。
葉淑娟(2018)。桌上遊戲融入國小視覺藝術課程之行動研究-以「妙語說書人」桌上遊戲為例。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所碩士論文,新竹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5xs43x瘋桌遊(2018)導覽介紹:什麼是桌遊?。取自:https://www.phantasia.tw/intro
維基百科(2018)。桌上遊戲。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1%8C%E4%B8%8A%E9%81%8A%E6%88%B2
劉光夏、褚一璇(2015)。ARCS動機模式與學習共同體融入國小視覺藝術木刻版畫教學之研究。市北教育學刊,52期,頁21-48。
劉俊概(2017)。桌遊(Borad Game)教育於國小推動與實踐。屏縣教育季刊,72,頁18-20。
魏美惠、莊淑媛(2016)。滑世代幼兒使用3C產品及其行為表現與學習態度之研究。資訊科學應用期刊,8:2,頁47-69。
二、英文文獻
Ana, T. (2017). The timeline of board game history. [Online forum comment]. Retrieved from https://boardgamegeek.com/blogpost/67680/timeline-board-game-history
Binsbergen, W.M.J. (1997). Board-games and divination in global cultural history.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history.chess.free.fr/papers/van%20Binsbergen%201997.pdf
Boardgamegeek. (2018). Category. [Online forum comment]. Retrieved from https://boardgamegeek.com/wiki/page/Category
Frith, C. (1997). Motivation to learn. 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 Retrieved from https://etad.usask.ca/802papers/Frith/Motivation.PDF
Heinig, R. B. (1988). Creative drama for the classroom teacher. Englewood Cliffs, N.J. : Prentice Hall.
McCaslin, N. (2006). Creative drama in the classroom and beyond. Boston:Allyn and Bacon.
Washburn, J. S. (1983). Literature, storytelling, and creative dram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English). Retrieved from https://files.eric.ed.gov/fulltext/ED24430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