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7 21:4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舲
研究生(外文):LEE,LING
論文名稱:創作性戲劇應用說故事型桌上遊戲之探討──以新竹市某國中七年級表演藝術課程教學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Creative Drama of Appling Storytelling Type Board Games: Taking the Seventh Grade Performing Arts Teaching in a Junior High School of Hsinchu City
指導教授:紀家琳紀家琳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CHIA-LIN
口試委員:張曉華李其昌
口試委員(外文):CHANG,HSIAO-HUALI,CHUI-CHANG
口試日期:2019-06-2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表演藝術教學碩士學位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綜合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4
中文關鍵詞:創作性戲劇桌上遊戲學習歷程表演藝術課程設計
外文關鍵詞:creative dramaboard gameslearning processperformance artscurriculum desig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62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研究者任教國民中學表演藝術課程至今,有感於教學現場之困境:即學生學習注意力缺乏、對表演藝術活動經驗不足產生的抗拒等。本研究旨在運用桌上遊戲結合創作性戲劇中之說故事練習的教學歷程,探討此課程是否能對學生產生正向的學習經驗、進而提升對表演藝術課程的興趣與學習意願。

  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課程設計依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設計,結合桌上遊戲《妙語說書人》進行為期九週、共九堂課的教學。並依據學生學習前後測問卷、個案訪談、第三者觀察記錄與教師自我觀察的方式,蒐集資料並進行結果之分析。研究後得到以下結論:

一、研究者可依據創作性戲劇的課程基本要素與課綱進行課程設計。
二、學生於應用說故事型桌上遊戲之創作性戲劇課程中具有顯著的學習歷程變化。
三、應用說故事型桌上遊戲之創作性戲劇課程可達到教學成效。

  綜合研究結果,研究者根據結論提出建議,作為未來教學與相關研究之參考。

The Researcher have been teaching the performing arts course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for five years, and aware of the dilemma of the teaching: the lack of students' attention in learning, and showing resistance because of lack of experience in performing.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whether this course can produce positive learning experience for students, enhance their interest and willingness to learn the course of performing arts in the near future by using the course of board game combined with storytelling lessons in creative drama.

This study is using the case study method. The curriculum design is based on the 12-year Education Curriculum Guide, and used nine lessons to teach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board game "Dixit".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naire, case interviews, third-party observation records and teachers' self-observation,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After the study,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1. Researchers can design the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curriculum guide and essential elements of creative drama.
2. Students have significant learning changes in the creative drama of appling storytelling type board games.
3. The creative drama of appling storytelling type board games can achieve teaching effect.

Based on the findings, the researcher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teaching and related research.

謝誌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創作性戲劇的說故事教學 7
第二節 桌上遊戲 17
第三節 國民中學表演藝術課程綱要 29
第四節 激勵學習動機的教學策略與模式 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7
第一節 研究對象 37
第二節 研究工具 38
第三節 研究過程 43
第四節 教學設計 46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5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55
第一節 教學歷程 55
第二節 第三者教師教學觀察 115
第三節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12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4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48
參考資料 152
附錄 155
附錄一:教學教案 155
附錄二:故事創作小組學習單 167
附錄三:施作前測問卷 169
附錄四:學習回饋問卷 170
附錄五:第三者教學觀察記錄表 172
附錄六:教學者自我觀察歷程表 173
附錄七:家長同意書 174
一、中文文獻
王珩(2015)。從ARCS模式探討英語學習動機之激發策略。臺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192,頁89-100。
吳仁明(2016)。運用ARCS動機模式於生態旅遊教學成效之探討。觀光與休閒管理期刊,4:特刊,頁196-209。
李文欽(2017)。悠遊桌上遊戲,拉近人我關係。屏縣教育季刊,72,頁21-23。
李其昌(2011)。幼教「系」「園」戲劇合作:瓦德的故事戲劇化方法。美育,182。頁4-13。
林玫君(2005)。創造性戲劇理論與實務-教室中的行動研究。臺北市:心理。
林玫君(編譯)(1995)。兒童創造性戲劇入門(原作者:Salisbury, B.)。臺北市:心理。
張心虹(2018)。桌遊「妙語說書人」融入偏鄉中年級國語文寫作教學對學童語文學習動機及成效之影響。崑山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j5xnv5
張曉華(1994)。教育戲劇階段教學內容之探討。復興崗學報,53,頁305-327。
張曉華(2004)。教育戲劇理論與發展。臺北市:心理。
張曉華(2007)。創作性戲劇教學原理與實作。臺北市:財團法人成長文教基金會。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校-藝術領域。取自: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22/pta_17992_2831983_65865.pdf
粘鳳茹(2005)。走入藝術與人文領域中的創造性戲劇活動--以戲胞班為例。教師之友,46:3,頁96-102。
許榮哲、歐陽立中(2016)。桌遊課:原來我玩的不只是桌遊,是人生。臺北市:遠流。
陳仁富(2007)。教育戲劇課程設計初探。教育研究月刊,161,頁76-88。
陳介宇(2005)。寓教於樂的桌上遊戲。師友月刊,458期,頁69-71。
陳秀娟(2017)。淺談桌上遊戲在國中小教學的運用。屏縣教育季刊,72,頁24-26。
陳秋伶(2014)。桌上的遨遊與想像:台灣桌遊的發展現況。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586959
葉玉環、葉玉珠、王佩玲(2011)。發現創作性戲劇教學的魅力:幼兒自我概念及創造力的觀點。幼兒教育,303,頁20-37。
葉思義(2010)。數位遊戲設計達人講座。臺北市:碁峰。
葉淑娟(2018)。桌上遊戲融入國小視覺藝術課程之行動研究-以「妙語說書人」桌上遊戲為例。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所碩士論文,新竹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5xs43x
瘋桌遊(2018)導覽介紹:什麼是桌遊?。取自:https://www.phantasia.tw/intro
維基百科(2018)。桌上遊戲。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1%8C%E4%B8%8A%E9%81%8A%E6%88%B2
劉光夏、褚一璇(2015)。ARCS動機模式與學習共同體融入國小視覺藝術木刻版畫教學之研究。市北教育學刊,52期,頁21-48。
劉俊概(2017)。桌遊(Borad Game)教育於國小推動與實踐。屏縣教育季刊,72,頁18-20。
魏美惠、莊淑媛(2016)。滑世代幼兒使用3C產品及其行為表現與學習態度之研究。資訊科學應用期刊,8:2,頁47-69。

二、英文文獻
Ana, T. (2017). The timeline of board game history. [Online forum comment]. Retrieved from https://boardgamegeek.com/blogpost/67680/timeline-board-game-history
Binsbergen, W.M.J. (1997). Board-games and divination in global cultural history.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history.chess.free.fr/papers/van%20Binsbergen%201997.pdf
Boardgamegeek. (2018). Category. [Online forum comment]. Retrieved from https://boardgamegeek.com/wiki/page/Category
Frith, C. (1997). Motivation to learn. 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 Retrieved from https://etad.usask.ca/802papers/Frith/Motivation.PDF
Heinig, R. B. (1988). Creative drama for the classroom teacher. Englewood Cliffs, N.J. : Prentice Hall.
McCaslin, N. (2006). Creative drama in the classroom and beyond. Boston:Allyn and Bacon.
Washburn, J. S. (1983). Literature, storytelling, and creative dram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English). Retrieved from https://files.eric.ed.gov/fulltext/ED244301.pdf.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