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王澄霞(1995)。STS活動中之「教」與「學」。科學教育學刊,3(1),115-137。王澄霞(1996)。建立STS教師專業能力基準:化學領域。國科會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計畫。編號:NSC 84-2511-s-003-094。
王夕堯(2007)。從認識論談STS教學。陳文典主編,科學/技術/社會鼎足並重的教
育。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王美芬、熊召弟(2001)。國民小學自然科技教材教法。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王順美(1994)。解決環境問題教學模式之探討。環境教育季刊,22,38-45。王澄霞(1997)。STS教師的專業成長。科學教育學刊,5(1),23~58。甘漢銧、吳璧純(1999)。一個STS教學模組設計的範例。台灣師大STS科學教學研討
會(II)。
朱惠芳(2000)。「自然與科技」的教學理念與實務。教學科技與媒體, 53,46-52。吳宏杰、林文棚(2007)。石門水庫集水區水土保持問題專案硏析報告。監察院監察
調查處編。
吳統雄(1985)。態度與行為研究的信度與效度:理論、應用、反省,民意學術專刊,
夏季號,民74。
汪中和(2003),「談台灣的水庫與地下水」,看守台灣,5(3)。
汪中和(2006)。台灣百年來水資源的變遷與使用限制。當代雜誌社。第二二六期。汪靜明(1992)。河川生態保育。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汪靜明(2000a)。水資源環境教育的理念。水資源管理季刊,第五期。汪靜明(2000b)。學校環境教育的理念與原理。環境教育季刊 (43),11-27。汪靜明(2008)。國家永續發展中集水區環境治理之生態保育作法。研習論壇月刊。吳璧純(2007)。培養未來公民的「科學-科技-社會(STS)」教學模式,陳文典主編,
科學/技術/社會鼎足並重的教育,台北市: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周儒、張子超、黃淑芬(2003)。David c. Engleson、Dennis H.Yockers。環境教
育課程規劃。台北市:五南圖書。
林明瑞(1997)。STS模式之環境教育教學法。科學教育月刊,204,17-19。林慶隆(2007)。由職校科學教育看STS教學。陳文典主編,科學/技術/社會鼎足並重
的教育,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邱美虹(1994)。科學課程革新---評介PROJECT 2061,SS & C和STS理念,科學教育月
刊,174,2-14。
莊奇勳 (1997)。師院環境科學STS 教學模組之開發研究。國科會八十五年度科學教
育專題研究計畫成果研討會,台北市。
許蘭生(1996)。大一學生在STS教學模式下學習物理所產生的學習行為和態度的改
變。國科會八十五年度科學教育專題研究計畫成果討論會,台北市。
徐鼐(2003)。石門水庫營運四十年特刊。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
陳宗政(2003)。集水區治理及保育。石門水庫營運四十年特刊。經濟部水利署北區
水資源局。
陳伸賢(2004)。台灣水資源永續發展政策。工程,第77期。陳懿玲(1998)。環境議題探索學習歷程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文典(1997)。STS理念下的教學。台灣教育,575,10-19。
陳文典(1998)。STS教學教師所需之專業準備。科學教育學刊,5(2),167-168。陳文典(2007)。STS是一種合理的教學模式嗎?。陳文典主編,科學/技術/社會鼎足
並重的教育。台北市: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陸真、林菲菲、魏雯(2007)。加拿大科學教育中STSE理念及在化學教材中的體現。
外國中小學教育。2007年第1期。
黃兆慧(2002)。台灣的水庫。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縣。
黃鴻博、郭重吉(1999)。STS教育理論的接納與實踐-一個國小教師的個案研究。科
學教育學刊,7(1),1-15。
黃振裕(2004)。STS 教學策略融入國中生活科技課程之研究—以「運輸科技」為例。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黃萬居(2002)。由教學原理論述STS教學活動之應用。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2001專刊,59-85。
黃慧貞(2005)。應用STS理念教學將環境教育議題融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之相關
研究。台中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黃靖惠(1999)。台北地區成人環境議題涉入程度與擔任環境義工之議院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春蕓、邱美虹(1995)。環境教育與以STS為導向的科學教育。科教月刊,180,17-20。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張春莉(1995) 。河川環境教育內涵概念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
張世忠(2003)。科學---技術---社會。建構取向教學。台北市:五南。
歐陽嶠暉等編著(2004)。永續水資源。國立空中大學。
歐用生(2003)。課程典範的再建構。高雄市: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盧秀琴(2007)。STS教學應用於環境教育的實例介紹。陳文典主編,科學/技術/社會
鼎足並重的教育。台北市: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蘇宏仁(1996)。科教課程模式-科學、技學、社會(STS)之探討研究。科學教育月刊,190,2-11。
蘇育任(2007)。STS科學教育理念和我國國小自然科課程的研發設計。陳文典主編,
科學/技術/社會鼎足並重的教育。台北市: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蕭政宗(2004)。水:水資源的歷史、戰爭與未來。台北市:商周出版。
經濟部水利署(2006)。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第1階段執行計畫(核定本)。
英文部分
Bybee, R. W.& Mau, T.(1986).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lated global problems:
An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science education .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23(7), 599-618.
Cheek, D.W. (1994). Trends and dilemmas i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education within K-12 schools in the United States. ERIC Service No.:ED361186.
Dams and Development (2000).A New Framework for Decision Making ,World Commission on Dams.
Hungerford, H. R., Litherland, R. A., Peyton, R.B., Ramsey, J. M., & Volk, T. L.
(1985). Investigating and evaluating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actions: skill development modules. A curriculum devdlopment project designed to teach students how to investigate and evaluate science-related social issues. Models Ⅰ-Ⅵ. Teacher’s edition. Champaign, Illinois, Stripe Publishing Company.
Hungerford, H. R. & Volk, T. L. (1990). Changing learner behavior through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1(3). 8-21.conference.ERIC,ED 292608
Hurd, P.D. (1991).Closing the educational gaps between science,technology,and society.Theory into practice,30,251-259
Jhy Ming Horng (2001). Developing STS module for junior high students to promote creativity,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abilities. Paper presented at 2001 Sino-Japanese Symposium on Science Education. Dec. 11-12, 2001. Taipei.
Lutz, M . (1996) . The congruency of the STS approach and constructivism. In R. E. Yager (Ed.),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as reform in science education (pp.39-49).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Novak, Joseph D.and Gowin,D.Bob.1984.Learning How to lear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edretti, E. (1996). Learning about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STS) through an action research project: Co-constructing an issue based model for STS education.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96(8), 432-440.
Ramsey, J. (1993). The science education reform movement: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Science Education,77,235~258.
Roby, R. K.(1981). Origin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 movement.The Australian Science Teachers Joural,27(2),7-12.
Rubba , R. K., & Wiesenmayer, R. L. (1988) Goals and competencies for precollege STS education : Recommedation based upon recent literature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 19(4), 38.
Waks,L.J.(1988).Science,technology,and,society education and citizen participation. ERIC Service No.:ED 293214.
Water for People, Water for Life: The United Nations World Water Development Report, UNESCO,2003.
Solomon, J. (1992). The classroom discussion of science-based social issue presented on television: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values.
UNESCO. (1978). The Tbilisi Declaration. Connect, 3(1), 1-3.
UNESCO / WMO (1992). International Glossary of Hydrology (2rd.ed.). Unesco, Parisand WMO, Geneva.
Yager , R. E. (1984). Defining the Discipline of Science Education, Science Education, 68(1),35-37.
Yager, R. E.(1988).Keying instruction to current events brings life to the classroom. American School Board Journal ,175,37-45.
Yager, R. E. (1992).The STS approach parallels constructivist practices. Scienc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3(2),p18-20.
Yager, R. E.(ed.) (1993).The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Movement.
National Science Teacher Association.
Yager, R. E. (1996).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as Reform in Science Education.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71.
參考網站
石門水庫網站。上網日期:2008年7月15日,檢自:http://shihmenreservoir.wranb.gov.tw/content/about/about01.asp。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石門水庫管理中心。
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專屬網站。上網日期:2008年8月2日,檢自:
http://shihmen.wra.gov.tw/ct.asp?xItem=31311&CtNode=5962。經濟部水利署。
石門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生態保育措施資訊網。上網日期:2008年8月5日,
檢自:http://smr.swcb.gov.tw/eco/index.htm。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
石門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網站。上網日期:2008年7月28日,檢自:
http://smr.swcb.gov.tw/academia/academia01.asp。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
石門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網站。上網日期:2008年7月28日,檢自:
http://smr.swcb.gov.tw/academia/academia03.asp。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
台灣自來水公司網站。上網日期:2008年7月28日,檢自:
http://www.water.gov.tw/05know/kno_b_main.asp?bull_id=528
翡翠水庫管理局網站小朋友的水資源保育常識測驗。上網日期:2008年7月10
日,檢自:http://w2.feitsui.gov.tw/protect_naturelife.htm
環境資訊中心網站。上網日期:2009年6月8日
http://e-info.org.tw/node/4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