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8 08:4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潘子甦
研究生(外文):Tzu-Su, Pan
論文名稱:斷面,繡-電腦刺繡藝術創作
論文名稱(外文):Section of Embroidery-Art Creation of Computer Embroidery
指導教授:黃文英黃文英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en-Ying, Hu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應用藝術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應用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5
中文關鍵詞:傳統創新衣飾刺繡卑南族
外文關鍵詞:traditioninnovationclothingembroideryPuyuma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29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文化傳承是現代原住民很重視的課題,怎麼做才能最接近傳統?什麼才是真正的傳統?「傳統」一詞,似乎有標準答案,有特定形象,而且是不變的。
這些問題從筆者在生活中發現一些端倪後展開,線索顯示在族群服飾的形式,儀式祭典的執行,與人的思維之中。現在我們認為傳統且習以為常的族群活動或者穿著的衣飾,其實也經過創新與轉變的歷程。而人身在當下,將之視為合理的存在,理所當然而無形。
筆者追溯文獻上記載的實例,揣摩先人的意境,以當下所在的時空背景為切面,運用現代性的符號,將所謂卑南族「傳統」的素材,如物質上的衣飾、刺繡技法、有形的儀式與活動型式、無形的精神意念,運用材質的替換、尺寸改變與形式挪用的手法,把有形與無形共融、過去與當代攪和。希望透過作品在視覺上又突兀又模稜兩可的感受,刺激觀者對傳統定義的反思。
“Culture Inheritance” is a vital issue for modern aborigines. What should we do to get closer to tradition? What’s the real tradition? The word “Tradition” seems to have a standard answer, a certain image and is even unchangeable. These questions springs up after the author found some clues in life. The clues lie in tribal costumes, rituals and people. The activities and clothing that we are accustomed to and recognized as tradition actually went through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and changes as well. However, when people are living at the moment, its existence seems merely reasonable. The author traces back to real stories in history, using modern symbols and the so-called traditional materials of Puyuma tribe such as clothing, embroidery skills, rituals and activities as well as the spirit to blend the past and the modern, to mix the tangible and the intangible by alternating the materials, to change the sizes and forms, aiming to bring an ambiguous feeling through the vision of work, triggering viewers’ introspection towards the definition of tradition
摘 要 I
Abstract II
誌謝辭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IX
前言 1
第一章 族群衣飾與族群意識 4
第一節 覺知的被喚起 4
第二節 被創造的傳統 15
第三節 只在特定場合穿著的族群衣飾 21
第二章 創作方法 24
第一節 將服飾作為創作的符號與載體 24
一、以物件本身的概念扮演概念本身 24
二、將服飾作為符號 25
三、將服飾作為載體 26
第二節 族群衣飾與大眾服飾語彙運用 27
一、語彙之淺析 27
二、「新」與「舊」的拼貼 30
第三節 圖紋轉譯與技法的轉換 34
一、技法表現之選擇——卑南族傳統刺繡 34
二、刺繡圖紋轉譯 39
三、刺繡技法運用——電腦刺繡 42
第四節 藝術家作品觀察 46
一、衣飾材質與形式的語彙運用——Yinka Shonibare 46
二、影像拼貼反思族群文化——瓦歷司.拉拜 50
第三章 創作背景 53
第一節 卑南族概說 53
一、聚落的分佈與起源 53
二、社會文化 55
三、歲時祭儀 56
第二節 巴布麓聚落的遷徙 58
第三節 歲時祭儀的轉化 61
一、婦女除草完工慶Mugamut與三八婦女節 61
二、薪傳報喜Smimusimuk 65
三、mulaliyaban小米感恩祭與少年摔角活動 67
第四節 卑南族的「傳統」服飾 71
一、女性傳統服飾 71
二、男性傳統服飾 76
三、共同傳統服飾 80
第四章 作品說明 84
第一節 衣飾與祭儀活動的連結 84
一、《38的 Mugamut》 84
二、《Semimusimuk》 88
第二節 衣飾與生活事件的連結 91
一、《美麗的稻穗遇見優雅的風》 91
二、《anay的花樣》 97
三、《聯繫之語》 102
四、《katring織與繡》 104
第五章 結語 108
參考資料 109
一、書籍 109
二、網頁資料 111
附錄、展場文宣 112
附錄、展場照片 114
一、書籍
王端宜,1980,〈卑南族的織布和衣物〉,《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41–66,
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暨研究所。
王勁之,2008,《巴布麓卑南人的部落觀念與建構》,國立台東大學南島文化
研究所。
王勁之,林娜鈴,2015,《穿上彩虹衣 館藏卑南族衣飾》,臺東,國立臺灣史
前文化博物館。
李莎莉,1998,《台灣原住民衣飾文化:傳統.意義.圖說》,臺北,南天書
局有限公司。
李莎莉,1993,《排灣族的衣飾文化》,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宋龍生,1964,〈臺東平原的卑南族調查簡報〉,《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
67–82,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暨研究所。
宋龍生,1965,〈南王村卑南族的會所制度〉,《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112–
144。
宋龍生,1998,《臺灣原住民史:卑南族史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林志興,1997,〈南王卑南族人的海祭〉,《臺東文獻》。
林志興,1998,〈卑南族聯合年祭對卑南族的影響〉《第三屆台灣本土文化國
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林志興、陳光榮,2000,〈除草完工慶〉,《普悠瑪語文化教材(南王版)》,
臺北,中華民國臺灣原住民族教育學會。
林娜鈴,2014,《普悠瑪temararamaw的傳承與存續》,國立台東大學公共與
文化事務學系南島文化碩士班。
高本莉,1995,《台灣早期服飾圖錄》,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陳文德,1987,〈卑南族祭儀之研究〉,《臺灣土著祭儀及歌舞民俗活動之研
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陳文德,1999,〈「族群」歷史:以一個卑南族的「部落」形成為例〉,《東
臺灣研究》。
陳文德,2001,《臺東縣史:卑南族史篇》,臺東,台東縣政府文化局出版。
陳文德,2004〈衣飾與族群認同:以南王卑南人的織與繡為例〉,黃應貴,
《物質與文化》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委員會,1998,《番族習慣調查報告書 第二卷
阿美族卑南族》,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編譯。
鄧啟耀,2010,《藏在衣服裡的秘密-傳遞美麗與紋飾間輕聲逸出的話語》,臺
北,書泉出版社。
盧梅芬,1999,《當代台灣原住民藝術生態風格:以台東卑南族為例》。
謝世忠、李莎莉,1995,《卑南族的物質生活:傳統與現在要素的整合過程研
究》,臺北,內政部。
韓 冷,2015,《流行背後的秘密:中國現代服裝的文化內涵》,臺北,新銳
文創。
Roland Barthes. 李維譯,1998,《流行體系(一):符號學與服飾符碼》,臺北,
桂冠出版社。
Eric Hobsbawn,2002《被發明的傳統》,陳思仁等譯,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二、網頁資料
1. http://titv.ipcf.org.tw/news-11490。
http://pnn.pts.org.tw/main/2013/08/15/%E8%A6%AA%E5%96%84%E5%A4%A7%E4%BD%BF%E4%BA%82%E7%A9%BF-%E5%8E%9F%E6%B0%91%E6%89%B9%E3%80%8C%E6%8A%AB%E9%BA%BB%E5%B8%B6%E5%AD%9D%E3%80%8D/comment-page-1/,瀏覽日期2016/7/19。
2. http://www.heddels.com/2015/03/textile-tales-chambray/,瀏覽日期2016/07/22。
3. http://japanlover.me/cool/kakkoii-recommendations/sukajan-the-coolest-japanese-souvenir-jackets/,瀏覽日期2016/08/17。
4. http://www.pearllam.com/zh-hant/artist/yinka-shonibare-mbe-ra/,瀏覽日期2016/8/23。
5. http://www.yinkashonibarembe.com/artwork/sculpture/?image_id=22,瀏覽日期2016/8/23。
6. https://www.flickr.com/photos/fossette/511942098,瀏覽日期2016/8/23。
7. http://www.yinkashonibarembe.com/artwork/photography/?image_id=405,瀏覽日期2016/8/23。
8. http://www.yinkashonibarembe.com/artwork/photography/?image_id=403,瀏覽日期2016/8/23。
9. http://9901group.blogspot.tw/2011/01/blog-post_1343.html?view=snapshot,瀏覽日期2016/8/23。
10. http://www.orvis.com/p/hemp/organic-cotton-chambray-shirt/2h01,瀏覽日期2016/10/19。
11. http://the.rainbowholic.me/work/the-history-of-the-coolest-japanese-souvenir-sukajan-skajan-jackets/,瀏覽日期2016/10/19。
12.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31220/312614/,瀏覽日期2016/10/24。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