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
1. 2017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編纂委員會著(2017),2017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臺北市:國防部,頁46。
2. 王千文(2008),官僚體制中「服從」與「自主」矛盾現象之探討-韋伯觀點的詮釋,中國行政,第80期,頁101-127。
3. 王麗蕉、廖彩惠(2007),韋伯官僚理論與檔案來源原則之映證,圖書與資訊學刊,第60期,頁77-89。
4. 王樂傑、陏麗麗(2006),企業工作分析中的問題及對策,商場現代化,第458期,頁53-54。
5. 付亞和(2006),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組織成效,北京行政學院學報,第2006卷,第2期,頁52-55。
6. 行政院新聞局(1996),邁向現代化的政治建設,臺北縣:裕臺公司中華印刷廠,頁19-75。
7. 吳庚(1993),韋伯的政治理論及其哲學基礎,台北:聯經,頁10、83。
8. 李克芳(2010),淺談人力資源的配置,北方經貿,第2010卷,第1期,頁114-115。
9. 李瓊、常華(2010),職業能力的層次性及其構建,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第2010卷,第9A期,頁169-170。
10. 沈潔(2008),成長期企業作業標準化建設研究,科學與管理,第28卷,第4期,頁47-50。
11. 周琦(2010),企業人力資源配置之我見,現代商業,第2010卷,第7C期,頁197-197。
12. 林東清(2010),資訊管理-e化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臺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頁7-10。
13. 林原宏(1995),層級分析法:理論與應用之探討(一),測驗統計簡訊,第8期,頁31-34。
14. 林原宏(1996),層級分析法:理論與應用之探討(二),測驗統計簡訊,第9期,頁23-26。
15. 姜占魁著(1970),機關組織與管理,作者自印,頁58-63。
16. 施習恭、宮大川(2010),運用層級分析法與德菲法於台商導電橡膠業廠址選擇之研究,品質學報,第17卷,第3期,頁229-245。
17. 范秀妹(2002),雇主對視覺障礙者非專業技能的職業能力需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18. 徐珊珊、賈志科(2010),如何有效進行工作分析,商業文化,第2010卷,第8期,頁214。
19. 馬克斯.韋伯(1996),支配的類型:韋伯選集III(康樂等編譯),台北市:遠流,頁11-16。
20. 馬克斯.韋伯(1997),經濟與社會,北京:商務印書館。
21. 高方露(2007),現代企業會計標準化探究,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2卷,第4期,頁72-76。
22. 張火燦、陳聿函(2008),情緒勞務是否能提高服務品質:創造力環境與工作標準化的角色,萬能商學學報,第13期,頁325-349。
23. 張潤書(1982),行政學,臺北市:三民書局。
24. 張立新(2008),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北方經貿,第2010卷,第8期,頁124-125。
25. 陳正國、周財勝(2008),非領導級水肺潛水員知覺教練專業能力之研究,文化體育學刊,第6輯,頁25-32。
26. 陳姿伶(2011),析論專業能力與能力模型之建構,T&D飛訊,第124期,頁340。
27. 彭和平、竹立家(1997),國外公共行政理論精選,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28. 曾繁正等編譯(1998),行政組織管理學,北京:紅旗出版社。
29. 溫金豐(2016),組織理論與管理,臺北市:華泰,頁191-232。
30. 榮泰生(2011),Expert Choice在分析層級程式法(AHP)之應用,臺北市:五南,頁3-9。
31. 趙捷(2010),淺談企業人力資源配置存在的問題及合理配置,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第2010卷,第4C期,頁58-59。
32. 趙澤敏、王豔雲(2010),關於職業能力與工作過程的構想,會計之友,第2010卷,第9C期,頁122-123。
33. 劉斌強、康一、張永鋼、劉哲珍(2005),SOP及其在印刷企業的應用,包裝工程,第26卷,第2期,頁203-204。
34. 劉中蘭、師智峰(2006),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9卷,第2期,頁172-176。
35. 劉潔婷、王惠(2007),對馬克斯韋伯官僚制的反思與改革,紅河學院學報,第5卷,第1期,頁30-33。
36. 鄧振源、曾國雄(1989),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下),中華統計學報,第27卷,第7期,頁13767-13870。
37. 賴慕回(2001),高職電腦輔助印刷電路板佈局課程專業能力之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38. 韓慧林、劉佩葶、蔡齡葦、劉姵吟、方鄒如(2012),軍事管理資訊系統關鍵成功因素評估,國防雜誌,第27卷,第6期,頁90-105。
39. 羅彥棻、許旭緯(2016),人力資源管理,新北市:全華圖書,頁1(6)、2(13)-2(14)。
二、英文
1. A. H. Rubeustein & C. J. Haberstroh (1966) (eds.): Some Theories of Orgunizations, rev. ed., Richard D. Irwin, Homewood. I11., pp.65-67.
2. Butler, F. (1978). The concept of comperency: An operational defini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18, p.7-18.
3. Dempsey, S. D. (1987). Issue.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Dance, 58(7), p.15.
4. Fremont E. Kast & James E. Rosenzweig (1974),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2nd. ed., McGraw Hill, N. Y., p.437.
5. Gatewood, R. D., & Field, H. S. (2001). Human resource selection (5th ed.). New York: Harcourt, Inc.
6. Hall, G. E. & Jones, H. J. (1976).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Process for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7. Hall, Richard H. (1963), “The Concept of Bureaycracy: An Emprical Assess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68: pp.32-40.
8. Hsieh, Y. M. and Hsieh, A. T. (2001). Enhancement of service quality with job standardization, 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21(3), p147-166.
9. March, J. G. (1991).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s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rganization Science, 2(1), p.71-87.
10. Martin Albrow (1970). Bureaucracy. Macmillan. London. p.40.
11. Martin Albrow (1970). Bureaucracy. Macmillan. London. p.43.
12. Max Weber (1921), Gesammelte politische Schriften. München., p.150.
13. Nadler, L., & Nadler, Z. (1990).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L. Nadler & Z. Nadler(Eds.), The handbook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pp. 1. 2-1. 47). New York, NY:John Wiley & Sons. p.126.
14. Narasimhan, C., Neslin, S. A., and Sen, S. K., (1996), Promotional elasticities and category characteristics, Journal of Marketing, 60(2), p.17-30.
15. Noe, R. A., Holleneck, J. R., Gerhart, B., & Wright, P. M. (2000).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Gaining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Boston, Irwin McGraw-Hill.
16. Nydick, R. L. and Hill, R. P., (1992),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structure the supplier selection proced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 28, p.31-36.
17. Reinhard Bendix (1977), Max Weber:An Intellectual Portrait.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8. Saaty, T. L. (1977), A scaling method for priorities in hierarchical structure,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Psychology, 15(3), p.234-281.
19. Saaty, T. L. (1980),“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New York: McGraw-Hill.
20. Saaty, T. L. (1999), Decision Making for Leaders. P.A., RWS.
21. Thomasine, R. (1981). Consensus. Personnel, 58, p.4-12.
三、網路
1. 網際網路世界博覽會(1996),1996年11月19日,取自:https://park.org/Taiwan/Government/Theme/Administrative_Reform/arp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