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34)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14 07:2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承祥
研究生(外文):Cheng-Hsiang Huang
論文名稱:季股東權益報酬率與月營收交互關係對股價報酬之研究 - 以台灣50中型100成分股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rterly Return on Equity and Monthly Revenue on Stock Price Returns - A Case Study of the Taiwan 50 Index and Taiwan Mid-Cap 100 Index Constituent Stocks.
指導教授:朱美珍朱美珍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Mei-Chen Ch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銘傳大學
系所名稱: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電算機學門
學類:電算機一般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6
中文關鍵詞:月營收季股東權益報酬率股價報酬
外文關鍵詞:Stock Price ReturnsQuarterly Return on EquityMonthly Revenu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63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3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本研究以台灣50與台灣中型100指數成份股為研究對象,主要研究探討季股東權益報酬率與月營收兩指標之交互關系下所建構的兩種四象限投資組合,分別計算一個月和三個月期間的股價報酬率,並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檢定是否有顯著差異性?並找出最佳投資組合,輔助投資人可篩選出較佳的投資標的,進而獲取更高的股價報酬。
研究結果顯示:(一)在第一種四象限中,季股東權益報酬率成長與月營收成長之交互關係,對於期間股價報酬有顯著差異性。(二)在第二種四象限中,高季股東權益報酬率與月營收成長之交互關係,對於期間股價報酬有顯著差異性。(三)使用第一種季股東權益報酬率成長與月營收成長的投資組合有機會預期到公司未來的獲利能力,獲得超額報酬,且投資三個月期間比一個月期間報酬率較優。(四)使用第二種高季股東權益報酬率與月營收成長投的資組合有機會預期到公司的未來獲利能力,獲得超額報酬,且投資三個月期間比一個月期間報酬率較優。(五)結合上述兩種投資組合優點,使用季股東權益報酬率成長、高季股東權益報酬率與月營收成長的投資組合,有最佳的機會預期到公司未來的獲利能力,以及獲得最佳超額報酬。
This study applies to the Taiwan 50 Index Stocks and Taiwan Mid-Cap 100 Index Constituent Stocks and investigates two kinds of four quadrant investment portfolios built on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rterly return of equity and monthly revenue. This information is the used to calculate stock price returns both for a one period and a three month period. Furthermore, one-way variance analysis is conducted to test whether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ll stocks. Using this system we aim to find the best investment portfolio with which to help investors select better investment targets and obtain higher stock price retur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in the first kind of four quadrant investment portfolio there i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eriod stock price returns based on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rterly return of equity growth and monthly revenue growth. (2) In the second kind of four quadrant investment portfolios there i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eriod stock price returns based on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 quarterly return of equity growth and monthly revenue growth. (3) When using the first kind of investment portfolio based on the quarterly return of equity growth and the monthly revenue growth, it has the opportunity to predict the future profitability of companies and their excess returns. Furthermore, the return on investment for three month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only a one month period. (4) When using the second kind of the investment portfolio based on high quarterly return of equity growth and monthly revenue growth, it has the opportunity to predict the future profitability of companies and their excess returns. Furthermore, the return on investment for three month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only a one month period. (5) We integrated the advantages of both investment portfolios and found that by using an investment portfolio based on quarterly return of equity growth, high quarterly return of equity, and monthly revenue growth, it has the best opportunity to predict the future profitability of companies and their best excess returns.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V
目錄 V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X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流程 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股東權益報酬率相關文獻探討 6
第二節 營收與股價報酬相關文獻探討 9
第三節 文獻綜合論述 14
第參章 研究設計 1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15
一、第一種四象限樣本篩選方式說明 16
二、第二種四象限樣本篩選方式說明 17
第二節 投資情境設計 18
第三節 研究變數 19
一、股東權益報酬率 19
二、營收成長率 19
三、股價報酬率 20
四、大盤加權指數報酬率 21
第四節 研究假說 21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法 22
一、敘述性統計(Descriptive Statistics) 22
二、變異數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22
第六節 研究資料收集 23
一、研究對象 23
二、資料來源 24
第肆章 實證分析與結果 26
第一節 樣本篩選 26
第二節 敘述性統計 27
一、第一種四象限整體表現統計 27
二、第一種四象限單季表現統計 30
三、第二種四象限整體表現統計 36
四、第二種四象限單季表現統計 39
五、敘述性統計分析結果 46
第三節 變異數分析(ANOVA) 49
一、第一種四象限整體表現變異數分析 49
二、第一種四象限第一季表現變異數分析 52
三、第一種四象限第二季表現變異數分析 53
四、第一種四象限第三季表現變異數分析 53
五、第二種四象限整體表現變異數分析 54
六、第二種四象限第一季表現變異數分析 57
七、第二種四象限第二季表現變異數分析 60
八、第二種四象限第三季表現變異數分析 64
第四節 研究結果 65
一、第一種四象限最佳投資組合彙整 65
二、第一種四象限最佳投資組合彙整 66
第伍章 結論與後續建議 67
第一節 結論 67
第二節 投資組合應用 70
第三節 後續建議 73
參考文獻 74
中文文獻
1. 王玉玲,「月營收與股價報酬之關聯性以—MSCI台灣指數成分股為例」,私立嶺東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2. 王朝正,「母公司月營收與合併月營收之資訊內涵與盈餘預測能力之比較」,國立臺北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3. 古智偉,「營收資訊揭露對股價報酬率預測效果之影響—應用修正式基因類神經網路模型」,國立臺北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4. 吳幸姬、李顯儀,「產業月營收變化與股價報酬的關聯性之研究」,管理科學研究期刊,第三卷,第二期,頁 61-74,2006。
5. 吳明隆,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第三版),易習圖書,2013。
6. 周文賢,統計學,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
7. 哈福‧艾克,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
8. 洪瑞泰,巴菲特選股魔法書,Smart智富,2004。
9. 翁柯林,「高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的公司在不同股東要求報酬率下操作績效與大盤加權指數比較之研究」,聯合大學報,第十卷.第一期,頁123-142,2013。
10. 張俊雄,「上市公司年度營收與盈餘預測和股票市場之實證分析–以電子業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11. 許婕綾,「巴菲特選股應用於台灣股票市場策略之探討」,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融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12. 陳嘉偉,「不同月營收的指標與股價報酬之關聯性」,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13. 黃秀葉,「營收成長、盈餘成長對股價報酬關係之研究」,私立開南大學企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14. 楊竣富,「台灣資訊系統整合服務業經營績效之探討-SCP觀點」,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15. 鄭淳方,「季盈餘宣告對股價影響之實證研究─月營收資訊盈餘預測模型之利用」,國立臺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16. 謝劍平,財務管理原理(六版),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4。
17. 謝劍平,財務管理原理:IFRS增修版,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4。
18. 蘇裕文,「股東權益報酬率與盈餘再投資比率對投資報酬之影響,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商務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19. 鍾妙青,「產業月營收宣告資訊移轉效果之研究」,私立中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英文文獻
1. Bauman, W. S. and R. E. Miller, “Investors expectation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value stocks versus growth stocks”,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Vol. 23, pp.57-68, 1997.
2. Bernard, Victor L., “Accounting-based valuation methods, determinants of market-to-book ratios, and implications for financial statements analysis”,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94.
3. Clash, James M., “Picking up the pieces”, Forbes, Vol. 162, No. 10, pp.372-373, 1998.
4. Deboeck, G. J. and U. Alfred, “Picking Stocks with Emergent Self-organizing Value maps”, Neural Networks World, Vol. 10, pp.203-216, 2000.
5. Han, J. C. Y. and J. J. Wild, “Stock Price Behavior Associated with Managers’ Earnings and Revenue Forecas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Vol. 29, No. 1, pp.79-95, 1991.
6. Ohlson, J. A., “Earnings, book value and dividends in equity valuation”,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Vol. 11, No 2, pp.661-687, 1995.
7. Stephen H. Penman, “An evaluation of accounting rate of return. Jo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Finance, Vol. 6, No 2, pp.233-255, 1991.
8.Ramezani, Cyrus A., Luc Soenen, and Alan Jung, “Growth, Corporate Profitability, and Value Creation”, AIMR, Vol. 58, No. 6, pp.56-66, 2002.
9. Wilcox, Jarrod W. ”The P/B-ROE Valuation Model”,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Vol. 40, No 1, pp.58-67, 1984.

參考網站
1. 台灣經濟新報資料庫(Taiwan New Business Information Directory,TEJ),http://www.tej.com.tw/tw/index.html,2014。
2. 台灣證券交易所,http://www.twse.com.tw/ch/index.php,2014。
3. 公開資訊觀測站,http://mops.twse.com.tw/mops/web/index,201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4. 吳幸姬、李顯儀,「產業月營收變化與股價報酬的關聯性之研究」,管理科學研究期刊,第三卷,第二期,頁 61-74,2006。
2. 王天苗(1994)。心智發展障礙幼兒家庭狀況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0,119-141。
3. 王大維(1995)。從Minuchin的結構家族治療理論談家庭系統中的權力關係。諮商與輔導,115,5-10。
4. 利翠珊(1999)。家庭心理學的系統觀點與研究。應用心理研究季刊,2,21-40。
5. 孫世維(1997)。親子依附與分離─個體化:大學時期的發展。教育與心理研究,20,271-296。
6. 孫頌賢、修慧蘭(2002)。以家庭系統觀進行家庭系統測量之研究-以家庭系統分化為例。中華輔導學報,11,125-166。
7. 陳淑瑜(2003)。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參與智能障礙子女未來照護規劃之調查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9,85-106。
8. 張高賓(2004)。家庭心理環境、親子關係與兒童情緒經驗之關係探究。中華輔導學報,16,119-148。
9. 黃朗文(1999)。青少年與手足互動關係之研究。東吳社會學報,8,123-154。
10. 黃宗堅(1999)。家庭系統的測量與應用。應用心理研究,2,83-109。
11. 游淑瑜(2002)。家族治療本土化的思考觀點-從西方、台灣家族治療的歷史發展談起。諮商與輔導,201,39-44。
12. 游淑華、巫珍宜、趙淑珠(2004)。親子雙方對循環性衝突的知覺分析。應用心理研究,24,183-213。
13. 賈紅鶯、陳秉華(2001)。癥狀與家庭互動的轉變歷程:結構策略家族治療的觀點。本土心理學研究,15,163-220。
14. 賴念華、陳秉華(1997)。成長團體中藝術媒材的介入:一個成員體驗的歷程分析。教育心理學報,29,233-258。
15. 方又圓、唐福瑩(2006)。臨床護理教師專業態度。志為護理-慈濟護理雜誌,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