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08)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3 09:4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邱立淙
論文名稱:以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UTAUT)探討餐飲服務訂餐App之使用者行為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Use the UTAUT to research the behavior about users use Booking Service App.
指導教授:梁文耀梁文耀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資訊管理學系所
學門:電算機學門
學類:電算機一般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6
中文關鍵詞:餐飲服務App消費者行為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
外文關鍵詞:Catering servicesAppconsumer behaviorUTAU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7
  • 點閱點閱:511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18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6
近年來平價親民的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上市,再加上行動網路的普及化,讓行動商務無所不在。隨著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普及的影響,行動性、便利性、即時性的創新App正在重新定義著人們的生活。
生活中若想享受美食,經常得面臨必須提前訂位或預約點餐,不然就是耗費更多的時間去排隊等候點餐付款,造成許多人困擾與不便。隨著行動App的日漸演進,能使生活更加便利的相關應用程式開始備受關注。
訂餐App不只是提高訂位、點餐的便利性,也能使餐飲業者降低服務人員成本的支出,讓顧客能擁有清爽的用餐環境,並能快速、便捷地完成付款結賬。目前國內已有摩斯漢堡與必勝客等連鎖餐飲業者提供類似服務,在對岸的中國更有『微訂』提供多商家整合平台服務。眾多跡象表示行動訂餐已經是未來的趨勢,也將成為新的交易管道。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訂餐App的接受度與消費者行為關係。本研究以Venkatesh et al. (2003)所提出的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UTAUT)為研究架構,探討績效期望、努力期望、社會影響與有利條件等四個調節變項對使用意願與使用行為之影響。
本研究顯示績效期望、努力期望、社會影響對於使用意向有著正向影響,而使用意向對於使用行為亦有正向影響。此外個人特徵中,年齡、職業、使用經驗分別對各構面有不同程度影響效果。本研究結果可提供訂餐App開發業者,了解現行市場反應之現況,做為發展與推廣計畫的參考依據。

The m-commerce is ubiquitous in recent year due to the smart phone and tablet pc become more popular and convenience around the world. We can use them to check what we want. For example, we have to make a reserve, and then the smart phone is come in handy. The innovative App that mobility, convenience and instantaneity are redefining our life.
On the other hand, App benefit our life, too. For instance, the dealers use App to cost down, to control the run down, and reorganize all the details with their career. Obviously, App is a hot application, because of App is applied for in chain store like Mos Burger and pizza hut in Taiwan. By the way, “Veding” in China provides for sellers a integration platform service. That means “Booking App” are the future trends and new businesses trading.
I’ll probe into the order App between the acceptability and customers behaviors.
And 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UTAUT (Venkatesh et al. 2003) to study Performance Expectancy、Giving Expectancy、Social Impact and Facilitating Conditions how to influence users’ Usage Intention and Usage Pattern.
The Performance Expectancy, Giving Expectancy and Social Impact can influence people use apps, the age, career and experience also too. This result can make dealers to understand the Market positioning
According to this study, the dealers can expand their commercial activity by finding out market trends.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誌 謝 iii
目 錄 iv
圖索引 v
表索引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 3
第四節 研究流程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智慧型手持裝置與App 5
第二節 消費者行為 10
第三節 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UTAUT) 1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19
第二節 研究變數與操作型定義 19
第三節 研究假設 20
第四節 研究工具 21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法 24
第四章 資料分析 27
第一節 研究樣本資料分析 27
第二節 信效度分析 29
第三節 相關分析 30
第四節 研究假說驗證 31
第五節 外在變項分析 3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0
第一節 研究結論 40
第二節 訂餐App發展建議 41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42
參考文獻 43


圖1-1 研究流程圖 4
圖2-1 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型 15
圖3-1 研究模型(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型) 19


表2-1 智慧型手機定義 5
表2-2 行動商務特性 9
表3-1 研究變數操作型定義 20
表3-2 問卷-使用者經歷問項 22
表3-3 問卷-個人特徵問項 22
表3-4 問卷-訂餐App使用經驗問項 23
表4-1 基本資料分析表 29
表4-2 信度分析表 30
表4-3 本研究KMO及Bartlett檢定 30
表4-4 相關分析表 31
表4-5 使用意向直接迴歸分析表 32
表4-6 使用行為直接迴歸分析表 33
表4-7 性別之獨立樣本T檢定 34
表4-8 年齡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34
表4-9 職業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35
表4-10 曾使用App線上交易之獨立樣本T檢定 37
表4-11 曾使用訂餐App之獨立樣本T檢定 38
表4-12 曾使用訂餐App線上交易之獨立樣本T檢定 39
表5-1 假設分析結果總表 40
表5-2 調節變項之影響 41
中文部份
黃美玲(2013), Beyond 4G時代的挑戰與機會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http://stat.twnic.net.tw
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與資訊中心
微訂,有態度的微信點單系統,http://www.veding.com/
資策會,2013資通訊服務產業年鑑-行動運算篇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2013 通訊產業與應用年鑑
何宜佳(2002),智慧型手機發展趨勢之研究
劉倚帆(2011),初探智慧型手機如何改變社會時空經驗。『中華傳播學會2011年年會』發表之論文,中華傳播學會
黃顯閔(2004),新產品功能需求分析-智慧型手機之探討。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恰克.馬丁(2013),當大家都低頭看手機,你要怎麼賣東西?商周出版。
楊彥甫(2012),消費者使用遊戲類行動應用程式(App)之行為研究-影響因素、購買機率、市場占有率、以及預估App Store與Google Play之市場相互掠奪程度。東華大學 碩士論文。
林心慧、曾琬婷(2008),“顧客觀點之線上旅遊系統成功模式:整合理性層級理論與心流理論”,《電子商務學報》,10(3),689-714。
榮泰生(1999),消費者行為,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Blackwell, Roger, D., Miniard, Paul, W., Engel, James, F.,白滌清譯(2007),消費者行為第十版,華泰文化。
蔡瑋哲(2013)。應用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手機即時通訊軟體使用之研究。靜宜大學資訊傳播工程學系 碩士論文
楊宗憲(2013)。使用餐飲App消費之使用者行為研究。萬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
林良諺 (2012)。以UTAUT模式分析擴增實境科技應用於智慧型手機之行為意圖研究—以台灣「hipage 搜go!」軟體為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應用媒體藝術班碩士論文。

原文部份
Chuck Martin(2013),Mobile Influence , St Martins Pr.
Ajzen, I. and Fishbein, M.(1980), “Understanding Attitudes and Predicting Social Behavior,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Ajzen, I. (1991).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50, 179-211.
Allen, V. L. (1965). Situational factors in conformity. In L. Berkowitz. (Ed.),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pp. 133-175).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Davis, D. (1989).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S Quarterly, 319-340.
Davis, F. D., Bagozzi, R. P., &; Warshaw, P. R. (1989). 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ical models”. Management Science, 35(8), 982-1003.
Venkatesh, V., Morris, M. G., Davis, G. B., &; Davis, F. D. (2003).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ward a unified view.” MIS Quarterly, 27, 425-478.
Davis, D. (1989).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S Quarterly, 319-340.
Davis, F. D., Bagozzi, R. P., &; Warshaw, P. R. (1989). 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ical models”. Management Science, 35(8), 982-1003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