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4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1 12:0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暉諺
研究生(外文):CHEN,HUI-YEN
論文名稱:著作權侵權成立案例分析-以2014年視覺設計侵權案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nalysis of Established Copyright Infringement Cases: Example of Visual Design Infringement Cases in 2014
指導教授:黃庭超黃庭超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wang,Tyng-Chau
口試委員:顏鎮榮譚國智
口試委員(外文):YEN,CHEN-JUNGTAN,KUO-CHIH
口試日期:2017-01-1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嶺東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
學門:設計學門
學類:視覺傳達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0
中文關鍵詞:著作權著作權侵權視覺設計侵權案
外文關鍵詞:copyrightscopyright infringementvisual design infringement case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50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視覺設計的侵權事件在社會上層出不窮,不論是一模一樣的完全抄襲;或是參考他人作品中的思想;或要素進行創作,都極易陷入有否違反著作權法之爭議。在設計的過程中,參考他人作品中的思想或要素進行創作,為設計中常見的創作方式,但始終讓設計者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這樣的創作方式,是否會有侵權的問題?然而,著作權侵權之實務判決上,侵權比例不明確及其高深莫測的法官心證,讓人難以捉摸,故著作權侵權為本研究探討之核心,侵權是否有確切之成立定義或準則,能有一套更具體之認定標準及程序,乃本研究之目的。
2014年與視覺設計相關的著作權侵權案件共有38件,本研究以此38案為研究樣本,進行案例分析,敘述每一案例之判文內容,解析法院判斷侵權之方式與其心證及判決之結果,並輔以我國著作權法規與著作權相關之文獻檢驗分析38個視覺設計著作權侵權案例,分析侵權之判斷模式及程序,並從中找出相同或相異之處。
研究分析之結果,提出六項研究之結論:一、著作權侵權之認定要件;二、著作權侵權之判斷方式;三、侵權判斷之接觸與實質相似;四、最易涉及侵權之權利及其行為;五、著作權侵權判斷之狀況;六、著作權侵權構成之要素。
由研究結果提出之建議:一、建議我國法院於侵權的判決上,能更詳加細敘其判決之心證,且能有一套更具體之判斷程序;二、應於高中職階段訂定著作權課程,提升學生著作權的基本觀念。

Numerous cases of infringement on visual design copyrights have come to light in society, and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y involve complete plagiarism or creative extensions of the thinking or key elements in others' works, all of these cases have a great tendency to become mired in disputes concerning whether they violate the Copyright Act. In the design process, creativity referring to the thinking or key elements in others' works is a commonly seen approach to creative work, but also forces designers to grapple with the difficult question of whether this type of creative approach will lead to infringement problems. Nevertheless, in practical judgments concerning copyright infringement, the infringement ratio has been unclear, and judges' obscure and complex mental impressions can be unfathomable to others. As a consequence,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issue of copyright infringement, and has the goal of determining whether a set of more specific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and procedures could enable the derivation of unambiguous definitions or guidelines for deciding when infringement has occurred.
The total of 38 visual design copyright infringement cases occurring in 2014 serve as this study's research sample. This study performs case analysis, describes the content of the verdict of each case, analyzes the court's approach to determination of infringement and its mental impression and judgment results, analyzes the 38 visual design copyright infringement cases in light of Taiwan’s copyrigh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an examination of the literature, analyzes infringement judgment models and procedures, and looks for the similar or divergent aspects of these models and procedures.
The following six research conclusions have been derived from the results of this analysis:
1. Key elements of the identification of copyright infringement, 2. methods of judging copyright infringement, 3. contact and substantive similarity in judgment of infringement, 4. rights and their actions that most tend to involve infringement, 5. copyright infringement judgment procedures, and 6.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copyright infringement.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1. it is recommended that domestic courts provide more detailed descriptions of their mental impressions in their infringement judgments, and develop a set of more specific judgment procedures; and (2) copyright courses should be developed for the high school/vocational high school level in order to boost students' basic knowledge of copyrights.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一、解析構成著作權侵權之成立法律依據及侵權成立之定義準則。 6
二、分析著作權侵權之認定標準及判斷侵權之程序。 6
三、分析構成著作權侵權之關鍵要素。 6
第三節 研究方法 6
第四節 研究流程 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著作之侵權、模仿與抄襲 10
一、抄襲與侵權 10
二、模仿與抄襲 10
第二節 著作權之本旨 13
一、著作權的起源與立法目的 13
二、著作權的取得與被保護的年限 14
第三節 著作之著作權 15
一、著作權保護之著作 16
二、著作權保護之對象 20
三、著作保護要件 24
四、著作權之證明方式 28
第四節 著作權之權利種類 30
一、著作人格權 31
二、著作財產權 32
第五節 著作之侵權 38
一、侵權的判斷要件 38
二、侵權判斷之整體觀念與感覺測試法 43
三、實質相似之判斷因素 44
四、判斷程序 46
第參章 案例分析 48
第一節 2014年視覺設計著作權侵權之判決書蒐集及個案分析 48
一、2014年視覺設計著作權侵權成立案所涉及侵權之權利 48
二、2014年視覺設計著作權侵權成立案之案例分析 49
案例一、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102年度智易字第5號 50
案例二、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102年度智訴字第4號 54
案例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102年度智簡上字第4號 58
案例四、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判決103年度智易字第9號 61
案例五、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判決103年度智簡上字第3號 63
案例六、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103年度智簡字第14號 66
案例七、 智慧財產法院民事判決102年度民著訴字第54號 68
案例八、 智慧財產法院民事判決103年度民著訴字第60號 73
案例九、 智慧財產法院刑事判決103年度刑智上訴字第4號 76
案例十、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102年度智簡字第204號 79
案例十一、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簡易103年度智簡字第195號 82
案例十二、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判決103年度智簡上字第9號 87
案例十三、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102年度智易字第9號 90
案例十四、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103年度智簡字第27號 93
案例十五、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103年度智簡字第43號 97
案例十六、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103年度智簡字第72號 100
案例十七、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103年度智簡字第82號 103
案例十八、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103年度智簡字第102號 105
案例十九、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102年度智易字第97號 108
案例二十、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103年度中智簡字第50號 110
案例二十一、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103年度智簡字第36號 112
案例二十二、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101年度智訴字第26號 115
案例二十三、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103年度智易字第78號 119
案例二十四、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103年度智易字第100號 121
案例二十五、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103年度智簡上字第2號 123
案例二十六、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102年度智簡字第205號 125
案例二十七、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102年度桃智簡字第38號 128
案例二十八、智慧財產法院民事判決102年度民著訴字第62號 131
案例二十九、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103年度智易字第11號 136
案例三十、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101年度智訴字第9號 139
案例三十一、臺灣宜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102年度智易字第10號 144
案例三十二、智慧財產法院民事判決103年度民著訴字第17號 147
案例三十三、智慧財產法院刑事判決102年度刑智上易字第84號 149
案例三十四、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102年度智易字第4號 152
案例三十五、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103年度智簡上字第5號 154
案例三十六、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103年度智簡字第7號 157
案例三十七、智慧財產法院民事判決102年度民著訴字第37號 159
案例三十八、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103年度智易字第56號 163
第二節 案例研究分析 169
一、視覺設計著作權侵權之三種判斷方式及五種狀況 169
二、視覺設計之著作類型與保護要件 171
三、侵權之比例原則 174
第肆章 結論與建議 176
第一節 結論 176
一、著作權侵權之認定要件 176
二、著作權侵權之判斷方式 177
三、侵權判斷之接觸與實質相似 178
四、最易涉及侵權之權利及其行為 181
五、侵權判斷之狀況 182
六、侵權構成要素 183
第二節 建議 184
一、法院判決心證明確化 184
二、增強著作權意識 185
附錄 187
參考文獻 189

一、書籍
謝銘洋(2005)《著作權法解讀》台北市:元照
陳運星(2010)《當設計遇上法律-智慧財產權的對話》台北市:五南圖書
陳放、武力(2012)《創意是什麼?》台北市:海鴿文化
賴文智(2012)《著作權一點通》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張舜芬、錢佳緯(2013)《 點子都是偷來的:10個沒人告訴過你的創意撇步》台北市:遠流
井上達彥(2013)《創新第一課:模仿》台北市:臉譜
曾勝珍、洪維拓(2013)《智慧財產權法專論-著作權之抄襲與侵害》台北市:五南圖書
曾勝珍、黃鋒榮(2014)《圖解著作權法》台北市:五南圖書
章忠信(2014)《著作權法逐條釋義》台北市:五南圖書
簡啟煜(2014)《著作權法案例解析》台北市:元照
林佳瑩(2014)《設計產品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台北市:元照

二、論文
章忠信(2000)《數位化網際網路環境對重製權之衝擊與因應》萬國法律法學期刊第111期
黃騰衛(2003)《台灣地區大學生使用網際網路關於著作權之法律問題分析》公民訓育學報第13輯205-224頁
蔡惠如(2006)《著作權合理使用之價值創新與未來展望》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蔡振元(2012)《同人誌與著作權合理使用之探討》逢甲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雅君(2013)《論著作之抄襲》。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劉芊影(2015)《著作權侵害認定之研究-以整體觀念與感覺測試法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玉貞(2015)《從金魚案論著作權抄襲爭訟案件於接觸要件之舉證責任》南臺科技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網路資料
司法院判決書查詢系統: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
著作權筆記:http://www.copyrightnote.org/
〈獼猴自拍,誰有著作權?〉:http://www.copyrightnote.org/ArticleContent.aspx?I D=2&aid=2750
暫時性重製:http://www.tipo.gov.tw/ct.asp?xItem=203057&ctNode=6982&mp=1
YamyanM.K部落格之〈所謂描圖、臨摹與參考、原創與二創〉文章:
http://ymk.ldblog.jp/archives/808866.html
petapixel網站:http://petapixel.com/?s=Naruto
蕭雄淋律師的部落格:http://blog.udn.com/2010hsiao/1549993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