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08)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2 23:3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政德
研究生(外文):CHEN, CHENG-TE
論文名稱:臉書社群資訊分享影響消費者網購行為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Study of Facebook Community Information Sharing Affecting on Consumer Online Shopping Behavior
指導教授:郭耀昌郭耀昌引用關係賴廷彰賴廷彰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KUO, YAO-CHANGLAIN, TING-CHANG
口試委員:胡至沛傅岳邦郭耀昌賴廷彰
口試委員(外文):HU,CHIH-PEIFU, YUE-BANGKUO, YAO-CHANGLAIN, TING-CHANG
口試日期:2018-07-27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玄奘大學
系所名稱: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8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8
中文關鍵詞:臉書行動購物口碑資訊分享
外文關鍵詞:Facebookonline shoppingword of mouthinformation shar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59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0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網際網路發展,截至現今,與社會大眾最為密不可分者,不僅是新聞與資訊的流通與獲取,電子書信往來、社群網站人際交流與網路遊戲,甚至是便利的各式網路購物服務等,皆因為人們對網路科技的熟悉與依賴日益增加,導致網路消費占整體零售業的營收比例隨之提高。本研究旨在探討FB社群使用者個人背景對其購物行為、口碑及資訊分享之影響,利用相關文獻探討理論基礎後,建立研究架構,並設計研究工具,且以立意抽樣方式,針對研究者FB好友為研究對象進行施測,合計發出313 份問卷,回收313 份問卷,有效問卷為313 份,有效回收率為100.0%。有效樣本資料以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藉由統計分析,茲歸納主要研究發現獲得結論如下:

一、個人背景中的性別、婚姻狀況、年齡、職業類別、教育程度等並不影響其口碑、購物行為以及資訊分享。
二、個人背景中的不同平均月收入與臉書使用年資會影響口碑與資訊分享行為。
三、口碑表現愈高,購物行為表現就愈高,且口碑表現愈高,則資訊分享現象愈高。
四、若是購物行為表現愈高,資訊分享之狀況也愈高。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so far has been inseparable from the public, including the acquisition of news and information, the exchange of e-mail,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online games, and various kinds of convenient online shopping services. Due to people’s familiarity with and dependence on online technology, online spending accounts for a rising proportion of overall retail sales.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online shopping, word of mouth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on Facebook users. The study shall use relevant literature to investigate theoretical basis and establish research structure as well as design of research tools. Purpose sampling is used on Facebook users for examination. A total of 313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out with 498 collected. 313 are effective samples with effective response rate at 100.0%. Data analysis is conducted upon effective samples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Pearson Correlation. Statistical analysis inductions on main research findings yiel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he gender, marital status, age, occupational category, and education level in the personal background do not affect its word of mouth, shopping behavior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2. The different average monthly income in personal background and the seniority of Facebook use will affect word of mouth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behavior.
3. The word-of-mouth performance is increased with the higher online shopping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4. The shopping performance is increased with the higher information sharing.

目 次
摘 要 I
ABSTRACT Ⅱ
目 次 Ⅲ
表 次 Ⅴ
圖 次 Ⅵ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2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6
第四節 研究流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電子商務定義與相關發展 10
第二節 網路社群與社群網站簡介 14
第三節 電子商務與社群行銷之關聯 19
第四節 資訊分享與追蹤 23
第五節 臉書社群使用習慣與趨勢 26
第六節 社會資本理論 33
第七節 消費動機 35
第八節 口碑 39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4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1
第二節 研究假設 42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問卷施測 45
第四節 問卷設計 46
第五節 資料處理 5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55
第一節 描述統計 55
第二節 問卷項目檢定 58
第三節 t檢定分析 64
第四節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66
第五節 相關性分析 7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5
第一節 研究發現 75
第二節 結論 78
第三節 建議 79
參考文獻 85

附錄
附錄一 問卷內容 94


表 次

表 1 各網路平台使用行為彙整 18
表 2使用者在Facebook以及Google+使用習慣 31
表 3 相關係數與相關程度對照表 54
表 4 研究對象背景資料描述分析 (n=313) 57
表 5購物行為分析結果命名摘要表 (n=313) 59
表 6口碑分析結果命名摘要表 (n=313) 61
表 7資訊分享分析結果命名摘要表 (n=313) 63
表 8信度分析 64
表 9不同性別研究對象對口碑、購物行為與資訊分享各方面差異性 65
表 10不同婚姻狀況研究對象對口碑、購物行為與資訊分享各方面之差異性 66
表 11不同年齡研究對象對口碑、購物行為與資訊分享各方面差異性 67
表12不同職業研究對象對口碑、購物行為與資訊分享各方面差異性 68
表 13不同教育程度研究對象對口碑、購物行為與資訊分享各方面之差異性 70
表14 不同平均月收入研究對象對口碑、購物行為與資訊分享各方面差異性 71
表 15 不同臉書使用年資研究對象對口碑、購物行為與資訊分享各方面之差異性 73
表 16 研究對象之口碑、購物行為與資訊分享各方面之相關性分析 74


圖 次
圖 1研究流程圖 9
圖 2全美500間公司使用社群媒體比例圖 20
圖 3 社群網站關注資訊 25
圖 4 是否會在社群網站做評論統計 25
圖 5 網路社群與企業官方社群追蹤行為分析 26
圖 6 臉書資訊分享擴散途徑圖 28
圖 7 臉書總用戶數量分布 30
圖 8 使用臉書社群及Google社群使用程度統計 31
圖 9 研究架構圖 42
圖 10 研究者臉書社群好友統計 46

中文部分
姚基仁
1999 影響消費者網路購物行為之因素探討,淡江大學管理科學學系碩士論文。
涂俊印
2000 消費者涉入與市場共識對關係行銷模式影響之研究─以網路消費市場為例,逢甲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谷玲玲
2002 為什麼要研究網路社群,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副教授。
蔣惠蓮
2003 網站環境特性與產品特性對消費者網路購物行為影響之研究,樹
德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唐芷菁
2005 線上社群網絡與產品市場資訊相關性研究-以手機產品為例,國立
中正大學企管學系碩士論文。
朱怡蒂
2006 拍賣網站女性商品賣家關係行銷效果之研究-以網路社群觀點分析,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俊隆
2009 運用網路社群進行口碑傳播接受程度之研究-以Facebook使用者為例,淡江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文。
侯冠宇
2009 品牌形象與達人策略關係之研究-以PayEasy電子商務平台為例,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陶振超
2009 以動態網絡分析探討網路社群口碑與購買態度之關係:以批踢踢nb_shopping板為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孟蘋
2009 台灣網路社群系統行動化發展之市場研究,交通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李名薰、卜小蝶
2009 「電腦與數位3C專業虛擬社群知識分享之影響因素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6(3),頁377-401。
陳宏欣
2010 台灣電子商務網站營運類型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管理碩士論文。
童雋智
2010 電子商務趨勢分析,銘傳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石柏林
2010 網路社群行為意向之影響因素研究,屏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所學位論文。
林家安等
2011 社群網路研究與操作-Facebook粉絲專業經營專題報告書,台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
鄭維誠
2011 高意願知識分享者在網路社群上知識分享行為之探討,亞洲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羅靖華
2011 社交媒體中知識分享模型之建構與驗證,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博威
2012 台灣電子商務公司經營模式分析,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重男
2009 2012 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營運模式之探討-以OSC社群廠商為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育慧
2013 從社會認知理論觀點探討年輕族群使用臉書在工作調適之研究,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冼卉堉
2013 Facebook適地性打卡行為與網路口碑關聯性之研究 ─以宜蘭餅發明館為例,中國文化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怡君、李韶翎、吳密蜜
2006 虛擬社群討論區對消費者參與線上拍賣行為的影響:以台大批踢踢e-shopping版為例,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2(1),頁25-32。
Paul Timmers著,高秀美譯。
2000 企業對企業電子商務,漢智電子商務出版社。
Sting Tao
2009 Social Media躍升行銷新寵,並占據重要地位(inside網誌)
尼爾森市場調行銷研究顧問公司
2009 口碑行銷極具廣告說服力[線上資料]。from http://tw.nielsen.
com/site/news20090716.shtml
資策會FIND
2011 「2011年3月底止台灣上網人口」,2011年6月,
尼爾森市場調行銷研究顧問公司
2010 影響消費者購物決策口碑行銷力量大[線上資料],來源:http://tw.nielsen.com/news20100628.shtml
cacaFly 市場研究中心
2011 8個很棒的 Facebook 打卡行銷活動。
經濟部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
2012 101年度新網路時代電子商務發展計劃我國B2C電子商店調查結案報告。數位消費行為與網路消費市場發展趨勢,資策會產出版社。
Kang, T., Kang, J., & Kung, S.
2018 快消市場的現在及未來。Nielsen 市場調查報告。
李政忠
2003 從抽樣與統計方法探討網路問卷調查的可行性:比較電話訪談與網路問卷樣本的實質差異性。廣播與電視,21,頁55-95。
陳玫真、黃營杉
2009 網站可用性對消費者行為意圖影響之研究。東吳經濟商學學報,67,頁79-106。
張耀川、林大裕、鄭乃彰
2010 以理性行為模式探討影響台灣線上團購行 為之決定因素。屏東教大運動科學學刊,6,頁297-321。
王婉如
2017 應用S-O-R模式探討社群商務中購買意願與口碑傳播之影響因素-以Facebook粉絲專頁為例。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
余思慧、翁楊絲、茜黃麗衡
2014 網路親子社群參與者資訊分享行為之研究。朝陽人文社會學,12(2),頁91-120。
陳欽雨、張書豪、張卿儀
2013 網路口碑、社群認同與知覺利益對網購意願之影響:以台灣區Facebook粉絲專頁為例。Electronic Commerce Studies,11(4),p.403-429。
吳長生、汪昀蓁
2009 網路口碑訊息來源可信度與涉入 網路口碑訊息來源可信度與涉入對品牌態度之影響 對品牌態度之影響。真理財經學報,20,頁87-108。
蔡至欣、賴玲玲
2011 虛擬社群的資訊分享行為。圖書資訊學刊,9(1),頁161-196。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2012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線上資料] TWNIC 2012年3月「寬頻網路使用調查 」報告來源: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
/200307index.shtml。
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 InsightXplorer Limited [線上資料]
2012 虛擬社群小調查、年輕世代網路使用情形、研究案例:網路口碑小調查、虛擬社群篇、2012年網路社群白皮書(2012)

英文部份
Boyd, D. M. & Ellison, N. B.
2008. Social Network Sites: Definition, History, and Scholarship,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13(1), pp.210-230.
Chang, H. H., & Chuang, S. S.
2011. Social capital and individual motivations on knowledge sharing: Participant involvement as a moderator.Information & Management, 48(1), 9-18.
Davenport, T.H., De Long, D. W., & Beers, M.
1998. Successful Knowledge Management Projects.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39(2), 43-57
Davis, G.
1997. Are Internet surveys ready for prime time? Marketing News, 31(8), 31-32.
Denhardt, R. B. and Denhardt, J. V.
2000. The new public service: Serving rather than steer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0(6), 549-559.
Dommeyer, C. J., & Moriarty, E.
2000. Comparing two forms of an e-mail survey: Embedded vs. attache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ket Research, 42, 39-120.
Hall, H.
2001. Input-Friendliness: Motivating Knowledge Sharing Across Intranets.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27(3), 139-146.
Hsu, M. H, Ju, T. L., Yen C. H., & Chang C. M.
2007.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 in virtual communit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ust, salf-efficacy, and outcome expect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 65(2), 153-169.
Inbaria, M., Shayo, C., & Olfman, L.
1999. On Becoming Virtual: The Driving Forces and Arrangements. Proceeding of SIGCPR’99, New Orleans LA USA, 27-41.
Kannan, P., A. M. Chang and A. B. Whinston
2000. Electronic communities in e-business: their role and issues. 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 1(4), 415-426.
Kim, S. S., & Son, Y. Y.
2009. Out of dedication or constraints? A dual model of post-adoption phenomena and its empirical test in the context of online services. MIS Quarterly, 33, 49-70.
Kris Boyle, A., Thomas J. Johnson
2010. MySpace is your space? Examining self-presentation of MySpace user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6(6), 1392-1399.
Paul Timmers
1998. Business Models for Electronic Markets. European Commission, Directorate-General III
Paul Timmers
1999. Electronic commerce: strategies and models for business-to-business trading. Chichester; New York:Wiley.
Pitkow, J. E., & Recker, M. M.
1995. Using the Web as a survey tool: Results from the second WWW user survey. Computer Networks and ISDN Systems, 27, 809-822.
Rappa, M.
2000. Managing the Digital Enterprise: Business Models on the Web. from http://digitalenterprise.org/models/models.html.
Rayport, J. F., & Jaworski, B. J.
2001. e-Commerce.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Tse, A.
1998. Comparing the response rate, response speed and response quality of two methods of sending questionnaires: E-mail vs. mail. Journal of Market Research Society, 40, 353-361.
Wasko, M.M., & Faraj, S.
2000. It is what one does”: why people participate and help others in electronic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9, 155-173.
Witte, J. C., Amoroso, L. M., & Howard, P. E. N.
2000. Method and representation in Internet-based survey tools—Mobility, community,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Survey2000. 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 18, 179-195.
Youngjin Yoo & Maryam Alavi
2001. Media and group cohesion: Relative influences on social presence, task participation, and group consensus. MIS quarterly 25(3), 371-39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