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0 05:4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宜儒
研究生(外文):Yi-Ju Lee
論文名稱:工作績效、教學自我效能、教學熱忱與教學意願之研究─以農民網路技能訓練講師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job performance, teaching self-efficacy, teaching enthusiasm and teaching willing.
指導教授:岳修平岳修平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農業推廣學研究所
學門:農業科學學門
學類:農業經濟及推廣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8
中文關鍵詞:工作績效教學自我效能教學熱忱未來再參與意願
外文關鍵詞:job performanceteaching self-efficacyteaching enthusiasmteaching will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3
  • 點閱點閱:37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研究以94年度農民網路技能訓練講師為例,探討其工作意願、教學能力自我效能、教學熱忱、未來再參與意願以及未來期望績效之關係與影響。根據80份有效問卷之分析結果,在講師工作績效部分,工作績效與教學能力自我效能、未來再參與意願間具有顯著相關與預測力,而講師教學熱忱與工作績效、未來期望績效間同樣具有顯著相關與預測力,但在講師教學能力自我效能部份,教學能力自我效能僅與未來期望績效間具有顯著相關與預測力,但對未來再參與意願部份,則無顯著相關與預測能力。
目 錄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4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工作績效………………………………………… 6
第二節 自我效能………………………………………… 22
第三節 教學熱忱………………………………………… 44
第四節 再參與意願……………………………………… 59
第五節 本章小結………………………………………… 6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68
第一節 研究背景說明…………………………………… 68
第二節 研究對象選擇…………………………………… 70
第三節 研究假設………………………………………… 71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研究工具…………………………… 72
第五節 研究流程………………………………………… 74
第六節 資料分析方法…………………………………… 75
第四章 研究結果……………………………………… 76
第一節 問卷信度………………………………………… 76
第二節 研究樣本敘述性統計分析……………………… 77
第三節 各變項之相關、差異與迴歸分析……………… 85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93
第一節 研究假設驗證…………………………………… 93
第二節 研究結果討論…………………………………… 95
第三節 未來研究建議…………………………………… 98
參考文獻 …………………………………………………… 99

圖目錄
圖2-2-1: 三因素交互因果關係…………………………… 29
圖2-2-2: 自我效能信念與預期結果關係圖……………… 30
圖2-2-3: 自我效能和預期結果對個人身心與情感之影響 31
圖2-4-1: 意向、意志、意願與自我認證的關係………… 60
圖2-5-1: 研究架構圖……………………………………… 67

表目錄
表2-1-1: 工作績效相關研究綜合整理……………………… 18
表2-2-1: 自我效能相關研究綜合整理……………………… 38
表2-3-1: 教學熱忱相關研究綜合整理……………………… 51
表2-4-1: 意願相關研究綜合整理…………………………… 64
表4-2-1: 講師基本資料次數分配表………………………… 78
表4-2-2: 講師電腦教學資歷………………………………… 78
表4-2-3: 學員對講師教學表現評分………………………… 79
表4-2-4: 講師自我教學表現評分…………………………… 79
表4-2-5: 講師預期教學能力自我效能次數分配表………… 81
表4-2-6: 講師預期教學能力自我效能平均值……………… 82
表4-2-7: 講師教學熱忱次數分配表………………………… 83
表4-2-8: 講師教學熱忱平均值……………………………… 83
表4-2-9: 講師未來參與意願與需求次數分配表…………… 83
表4-2-10:講師過去與未來工作績效分數異動……………… 84
表4-3-1: 變項間之相關分析表(皮爾森積差相關係數)… 86
表4-3-2: 變項間之相關分析表(列聯相關係數)………… 87
表4-3-3: 教學熱忱與工作績效間線性迴歸分析表………… 90
表4-3-4: 工作績效與教學能力自我效能間線性迴歸分析表 91
表4-3-5: 各變項與未來再參與意願間邏輯迴歸分析表…… 92
表4-3-6: 教學熱忱與教學能力自我效能對未來期望績效間
多元迴歸分析表…………………………………… 92
參考文獻
英文文獻
Baldwin, T. T., & Ford, J. K. (1988). Transfer of training: A review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Personnel Psychology, 41(1), 63-105.
Bandura, A. (1977). Self-efficacy: Towo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84(2), 191-215.
Bandura, A. (1982). 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 American Psychologist, 37(2), 122-147.
Bandura, A. (1997).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2 ed.). New York: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Bandura, A. (2000). Cultivate self-efficacy for personal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Bandura, A., Adams, N. E., & Beyer, J. (1977). Cognitive processes modiating behavioral chang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Social Psychology, 35(3), 125-139.
Bates, R. A., Holton, E. F., & Seyler, D. L. (1996). Validation of a transfer climate instru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f the Academ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AHRD).
Bong, M. (2002). Predictive utility of subject-, task-, and problem-specific self-efficacy judgment for immediate and delayed academic performances. 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 70(2), 133-162.
Britner, S. L., & Pajares, F. Journal of Women and Minoritie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ritner, S. L., & Pajares, F. (2001). Self-efficacy beliefs, motivation, race, and gender in middle school science. Journal of Women and Minoritie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7, 271-285.
Chemers, M. M., Hu, L.-t., & Garcia, B. F. (2001). Academic self-efficacy and first-year college student performance and adjust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3(1), 55-64.
Cunningham, G. B., & Mahoney, K. (2004). Self-efficacy of part-time employees in university athletics: The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valence of training, and training motivation. The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 18, 59-73.

Facteau, J. D., Dobbins, G. H., Russell, J. E. A., Ladd, R. T., & Kudisch, j. D. (1995). The influence of general perceptions of the training environment on pretraining motivation and perceived training trasfer. Journal of Management, 21(1), 1-25.
Feltz, D. L., & Payment, C. A. (2005). Self-efficacy beliefs related to movement and mobility. Quest (Human Kinetics), 57(1), 24-36.
Ford, J. K., Quinones, M. A., Sego, D. J., & Sorra, J. S. (1992). Factors affecting the opportunity to perform trained tasks on the job. Personnel Psychology, 45(3), 511-527.
Gielen, E. w. M. (1996). Transfer of training in corporate setting: Testing a model.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f the Academ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AHRD).
Gist, M. E., & Mitchell, T. R. (1992). Self-efficacy: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its determinants and malleability. Academy of Management.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2), 183-211.
Gist, M. E., Schwoerer, C., & Rosen, B. (1989). Effects of alternative training methods on self-efficacy and performance in computer software training.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4(6), 884-891.
Gordon, J. C. (2002). Beyond knowledge: Guidelines for effective health promotion messages. Journal of Extension, 40(6).
Gregg, J. A., & Irani, T. A. (2004).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y county extension agents of the florida cooperative extension service. Journal of Extension, 42(3).
Hill, T., Smith, N. D., & Mann, M. F. (1987). Role of efficacy expectations in predicting the decision to use advanced technologies: The case of computer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2(2), 307-313.
Laschinger, H. K. S. (1996).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health promotion counselling self-efficacy.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24(36-41).
Marx, R. D. (1986). Self-managed skill retention. Training & Development Journal, 40(1).
Meyer, J. P., & Allen, N. J. (1991). A three-component conceptu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1(1), 61-89.
Meyer, J. P., Allen, N. J., & Smith, C. A. (1993). Commitment to organization and occupations: Extension and test of a three component conceptualiz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8, 538-551.
Noe, R. A. (1986). Trainees'' attributes and attitudes: Neglected influences on training effectivenes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1(4), 736-749.
Pajares, F. (2002). Overview of socail cognitive theory and of self-efficacy.
Pajares, F. (2003). Gender differences in mathematics self-efficacy beliefs.
Pajares, F., & Schunk, D. H. (2001). Self-beliefs and school success: Self-efficacy, self-concept, and school achievement.
Pietsch, J., Walker, R., & Chapman, E. (2003).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elf-concept, self-eficacy, and performance in mathematics during secondary schoo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5(3), 589-603.
Sherer, M., & Adams, C. H. (1983). Construct validation of the self-efficacy. Psychological Reports, 53, 899-902.
Siu, O.-L. (2003). Job stress and job performance among employee in hong kong: The role of chinese work values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38(6), 337-347.
Tipton, R. M., & Worthington, E. L. (1984). The measurement of generalized self-efficac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48(5), 545-548.
Tracey, J. B., & Tews, M. J. (1995). Training effectiveness: Accounting for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work environment. The 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36(6), 36-42.
Tziner, A., Haccoun, R. R., & Kadish, A. (1991). Personal and situ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nsfer of training improvement strategies.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64, 167-177.
Wardlow, G. W., & Johnson, D. M. (1999). Level of teaching skills and interest in teaching improvement as perceived by faculty in a land-grant college of agricultur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ducation, 40(4), 47-56.
Wexley, K. N., & Latham, G. P. (1943). Developing and training human resources in organizations.




中文文獻
王志剛譯。 (1983)。 管理學導論: 台北:華泰書局。
李宜珈。 (2004)。 人格特質、組織文化與訓練遷移成效關係之研究-以銀行業為例。 大葉大學工業關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若男。 (1997)。 參加亞洲地區「農業教育系統研討會」報告。 農業推廣文彙, 42期, 161-167頁。
岳修平, & 邱逸欣。 (2001)。 「農業產銷班經營管理系統」推廣與培訓模式簡介。 台大農業推廣通訊雙月刊, 第29期, 6-8頁。
林宏達。 (2003)。 影響資訊人員開發資訊系統自我效能之因素分析。 中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詩音。 (2001)。 四健青年訓練移轉之研究-領袖營個案分析。 國立臺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澄貴。 (2001)。 知識管理、工程專業人員核心能力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 ~以中鋼公司為例。 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皓政。(2005)。結構方程模式-LISREL的理論、技術與應用(4 ed)。
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邱逸欣。 (2002)。 「農業產銷班經營管理系統推廣暨培訓計畫」之「種子講師班」訓練績效考評。 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施皇羽。 (2004)。 國小高年級不同學習風格學童其科學實驗活動自覺問題解決能力與科學學習成效之關係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段柔麗。 (2003)。 兩岸企業實施教育訓練對員工績效影響之比較-以保險業為例。 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梁雪萍。 (2004)。 電腦影像處理科技輔助視覺藝術概論教學對學生學習自我效能與學習成效之影響研究。 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晉斌。 (2003)。 教育訓練成效對組織承諾與員工生產力影響之研究─以國內網路銀行為例。 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育民。 (2003)。 學習風格與學習模式對中學生電子化學習成效之影響。 國立中正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盈潔。 (2004)。 客服員工之自我效能、組織文化與訓練遷移成效關係之研究-以金融業為例。大葉大學工業關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素貞。 (1998)。 企業訓練績效評估研究。 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芳銘。(2004)。結構方程模式-理論與應用(3 ed)。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黃彩霖。 (2003)。 醫院行政人員的人格特質、工作壓力、工作投入、專業承諾及工作績效之相關性研究。 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龍祥。 (2004)。 警察人員之知識管理、工作壓力、成就動機對專業承諾、工作士氣與工作績效的影響之研究-以嘉義縣警察局為例。 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廖志昇。 (2004)。 研究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師院在職進修碩士班為例. 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蔣美惠。 (2004)。 探討保全人員生涯管理、人格特質及組織氣候對工作滿足、自我效能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台北市保全公司為例。 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盛泰。 (2002)。 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 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伊霖。(2005)。自我校能對農民使用農業資訊系統影響之探討-以農業產銷經營管理系統為例。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俊哲。 (2004)。 領導型態、工作特性、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縣市主計人員為例。 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慶鎰。 (2003)。 組織政治知覺對組織承諾、工作績效、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公民營企業成員的比較分析。 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永富。 (2001)。 轉換型領導、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派外人員為例。 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義祥。 (1999)。 「中華電信專戶服務部門領導型態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服務人員特質及成熟度的調節作用」。 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麗美。 (2003)。 組織政治知覺的類型及各類型中組織政治知覺對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的影響。 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醫院行政人員的人格特質、工作壓力、工作投入、專業承諾及工作績效之相關性研究
2. 知識管理、工程專業人員核心能力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中鋼公司為例
3. 中華電信專戶服務部門領導型態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服務人員特質及成熟度的調節作用
4. 領導型態、工作特性、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縣市主計人員為例
5. 探討保全人員生涯管理、人格特質及組織氣候對工作滿足、自我效能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台北市保全公司為例
6. 轉換型領導、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派外人員為例
7. 研究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師院在職進修碩士班為例
8. 學習風格與學習模式對中學生電子化學習成效之影響
9. 人格特質、組織文化與訓練遷移成效關係之研究-以銀行業為例
10. 客服員工之自我效能、組織文化與訓練遷移成效關係之研究-以金融業為例
11. 警察人員之知識管理、工作壓力、成就動機對專業承諾、工作士氣與工作績效的影響之研究-以嘉義縣警察局為例
12. 組織政治知覺的類型及各類型中組織政治知覺對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的影響
13. 組織政治知覺對組織承諾、工作績效、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公民營企業成員的比較分析
14. 教育訓練成效對組織承諾與員工生產力影響之研究─以國內網路銀行為例
15. 企業訓練績效評估研究--國內外標竿企業之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