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27 05:2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世汶
研究生(外文):Shih-Wen Huang
論文名稱:檔案資料轉換格式的描述及其在結構工程計算上的應用
論文名稱(外文):A File Format Transformation Descrip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Computing
指導教授:王人牧
指導教授(外文):Jenmu W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土木工程學系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土木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3
畢業學年度:9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9
中文關鍵詞:資料交換檔案格式轉換程式整合程式共同操作標籤語言Java
外文關鍵詞:Data ExchangeFile Format TransformationProgram IntegrationProgram InteroperationMarkup LanguageJava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18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在現今的土木工程界中,不論是結構工程的運算或程式分析皆需依靠電腦作為輔助的工具,也因各設計階段的需求不同,輔助的軟體也隨之多元化。如何靈活的使用電腦輔助軟體,並在實際工程上能獲得最佳的效益,是土木工程上一直所想要追求的目標。大多數的土木應用程式一般皆以文字檔案作為資料的來源與目的,並根據不同的需求設計出不同的檔案格式,也正因如此,當使用者要在不同應用程式間交換資料的時候,就使得應用程式也必須具備有這方面的能力,儘管許多應用程式都盡量增加了處理不同檔案格式的能力,但都侷限於一對一的轉換方式,不但缺乏彈性,而且隨著軟體版本的更新,檔案格式的改變在所難免,也將會導致日後程式修改的不易。故本研究欲發展一套能夠支援檔案格式轉換的通用機制與基本工具,使其能夠達到在不同檔案格式間進行資料轉換的目的,提供整合應用分析程式的另一種解決方案。
本研究利用標籤語言的技術,將檔案中文字資料轉換的需求,如擷取、替換取代、建立等,以一套描述檔案格式的語言─FFTL加以定義,並藉由此描述語言所描述的內容,經由Java所撰寫的解析轉換模組,將不同資料格式的文字檔案加以轉換,以供不同分析程式使用。另外為了使得使用者能夠充分的了解描述檔案格式的語言,並快速的使用此系統,故建立了一套友善的圖形介面,使得使用者能夠以較直覺的方式編輯出合乎語法的描述檔,並經由語法查核模組的驗證,以增加編輯時的準確性及效率性。最後將此系統,應用於先前發展的土木結構程式之網路控管環境介面中,以測試FFTL之實用性並改善程式執行流程中檔案格式轉換之效能,使其功能更加完備。
Nowadays in the field of civil engineering both structural engineering computation and analysis depend heavily on computer assistance. Due to th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of every step in design there is a variety of software to support our needs. Dexterously using computer-added software in the most effective way and further getting the best result in engineering are always the goal to pursue. The majority of the civi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programs typically use text files as data source and destination. Different file formats are designed for different program requirements. Therefore, it is a necessity for application programs to have the ability to convert different file formats when users need to exchange information amount applications. Even though many application programs include different file format import and export functions, they lack flexibility because of the one-to-one converting approach. Moreover, the change of file format is inevitable with the release of new version of software. This makes the modification of programs very difficult in the future. Thus, the aims of the research are to develop a general mechanism and basic tool to support file format transformation. Data can then be exchanged among various programs using different file formats, which provides another approach to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gration.
The emphasis of this research is to use the technology of Markup language to define a file format transformation language─FFTL, which can fulfill the needs of transfer text data within files such as, retrieval, substitution, insertion, etc. Based on the description of FFTL, an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module written in Java is used to transform documents to different kinds of formats to provide various uses. In order for the user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syntax of FFTL and to use the system proficiently, a user-friendly graphical interface has been developed. Thus, users can directly create and edit FFTL description files in an intuitive manner. On the other hand, the syntax examination module can verify the language structure to produce syntax-correct FFTL description files and to increase the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editing. Finally, the system was integrated with the previously developed networked workspace for interoperating structural design programs to test the practicality of FFTL an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file format transform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program executions to make the function of the workspace more competent.
目錄 …………………………………………………………………………Ⅰ
圖目錄 ………………………………………………………………………Ⅳ
表目錄 ………………………………………………………………………Ⅶ
第一章 緒論………………………………………………………………1
1.1 研究動機…………………………………………………………1
1.2 研究範圍與目的…………………………………………………2
1.3 研究方法…………………………………………………………4
1.4 本文內容…………………………………………………………6
第二章 相關研究回顧 ………………………………………………8
2.1 資料交換的需求…………………………………………………8
2.2 資料/檔案管理 …………………………………………………8
2.3 資料交換方式……………………………………………………9
2.4 根據描述語言處理檔案格式的方式……………………………13
2.5 建立資料交換與資料存放格式的標準…………………………14
2.6 國內資料交換之相關研究論文…………………………………15
第三章 相關技術探討……………………………………………………18
3.1 CALS:資訊運籌管理……………………………………………18
3.2 產品資料管理─PDM ……………………………………………20
3.2.1 產品資料管理之功能……………………………………………21
3.3 STEP………………………………………………………………24
3.3.1 STEP應用協定(Application Protocol)………………………25
3.3.2 STEP的描述語言─EXPRESS Language…………………………26
3.4 標示語言─SGML與XML …………………………………………27
3.4.1 SGML簡介…………………………………………………………28
3.4.2 XML簡介 …………………………………………………………29
3.4.3 SGML與XML的差異 ………………………………………………31
3.5 Java簡介…………………………………………………………32
3.5.1 Java的發展………………………………………………………32
3.5.2 Java的特性………………………………………………………34
3.6 Java Applet簡介 ………………………………………………35
3.6.1 Java Applet的執行環境 ………………………………………35
3.7 Java Servlet……………………………………………………36
第四章 檔案資料交換模組之設計與實作………………………………39
4.1 檔案格式的交換與整合的關係…………………………………39
4.2 檔案資料格式的分析 ……………………………………………40
4.2.1 檔案資料結構……………………………………………………41
4.2.2 資料單元的位置之表示…………………………………………49
4.3 FFTL語法設計與定義……………………………………………53
4.3.1 FFTL語法的形式…………………………………………………53
4.3.2 標籤與屬性的格式………………………………………………53
4.3.3 FFTL的架構設計…………………………………………………55
4.3.4 FFTL的標籤與屬性………………………………………………57
第五章 檔案資料交換模組實作與系統界面設計………………………70
5.1 檔案資料交換模組程式設計……………………………………70
5.1.1 語法查核模組……………………………………………………71
5.1.2 解析轉換模組……………………………………………………74
5.2 檔案資料轉換編輯界面設計……………………………………76
5.2.1 界面設計理念……………………………………………………76
5.2.2 界面元件介紹說明………………………………………………78
5.3 土木結構程式之網路控管環境介面之系統整合………………81
第六章 系統實例操作……………………………………………………84
6.1 實例一:相依資料之檔案轉換…………………………………84
6.2 實例二:新建檔案資料模式─結構分析報告轉換……………89
6.3 以ETABS與STAAD-Ⅲ作相似設計之結構分析…………………103
6.4 實例四:相同格式資料之擷取 ………………………………114
第七章 結論與展望 ……………………………………………………118
7.1 結論 ……………………………………………………………118
7.2 建議與展望 ……………………………………………………119
參考文獻 …………………………………………………………………121
附錄A 範例一之轉換定義檔操作步驟……………………………………124
1. 黃繼模,「土木結構程式之網路控管環境介面發展」,私立淡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1)。
2. Fenves, Steven [et al.], Concurrent Computer-Integrated Building Design, Prentice-Hill, Inc. (1994).
3. 薛格閔,「應用XML於有限元素後處理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1)。
4. 徐揚青,「一個描述檔案格式的工具及其應用程式」,私立義守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0)。
5. 趙志偉,「協力式網路工作環境在結構設計的應用」,私立淡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
6. 周育政,「整合結構設計分析程式之檔案格式轉換研究發展」,私立淡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9)。
7. 「應用營建資訊運籌管理之技術於建築管理之研究」,URL:http://kaku.ilantech.edu.tw/research/C-CALS/C-CALS-INDEX.html,accessed June 2003。
8. 蔣明哲,「CALS策略中構型管理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國防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0)。
9. Bloor, M.S., “STEP─Standard for the Exchange of Product Model data,” Standards and Practices in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pp. 2/1 -2/3 (1991).
10. Introduction to STEP — STEP Tools, http://www.steptools.com/library/standard/introduction_to_step.html, accessed June (2003).
11. 周憲輝,「發展一以STEP為基礎之產品發展前階段環境以支援訂單式生產」,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自動化及控制學程碩士論文 (2000)。
12. Ghodous, P., Vandorpe, D., “Standardization of Product Data Models Using STEP, ”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Factory Automation, Vol. 1, pp. 145 —153 (1995).
13. Spiby, P., ed., ISO 10303 Industrial Automation Systems -- Product Data Representation and Exchange -- Part11: Description Methods: The EXPRESS Language Reference Manual, ISO DIS 10303-11:1992(E) (1992).
14. 陳會安,「XML網頁製作徹底研究」,旗標 (2000)。
15. 陳長念、陳勤意,「網頁新世界─XML入門與應用」,松崗 (1999)。
16. Goldfarb, Charles F., The SGML handbook, Oxford : Clarendon Press (1990).
17. 徐千慧,「取SGML之長,補HTML之短一新一代標示語言XML」,資訊應用導航第12期 (1997/8)。
18. 徐千慧,「SGML與網際出版」,資訊應用導航第12期 (1997/8)。
19. 龍其貿,「以WAP為基礎的文件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應用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0)。
20. William J. Pardi, XML in Action, Microsoft Press (2000).
21. 吳明勳,「使用XML製作之通用性資料交換模型」,私立東海大學資訊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0)。
22. 王柳鈜,「JAVA APPLET在WWW上的應用」,博碩顧問有限公司 (1996)。
23. 林邦傑,「如何設計JAVA程式」,知城數位科技 (2000)。
24. 呂顏龍,「大跨度橋樑受風載重之非線性分析」,私立淡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文超順(民89)。台灣地區國民中小學校長遴聘制度之探析。學校行政雙月刊,6,頁85-96。
2. 朱俊淇(民83)。漫談台灣省國小主任校長甄選制度。國教輔導,33(5),頁59-61。
3. 江豐富(民84)。以文憑還是以人力資本取材─台灣地區實證研究。教育研究資訊,3(5),頁17-35。
4. 李敦義(民89)。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之評議。教育研究資訊,7(5),頁40-59。
5. 巫有鎰(民88)。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因果機制:以台北市與台東縣作比較。台灣師大教育研究集刊,7(43),頁213-242。
6. 林忠正(民81)。台灣地區女性工作機會與報酬之實證回顧。勞工行政,46,頁11-19。
7. 林益慶(民89)。中小學教師的社會流動與職業取得。台灣師大教育研究資訊,8(4),頁114-140。
8. 林海清(民88)。台灣省公立高級中學學校校長甄選制度探討。教育與心理研究,16,頁175-222。
9. 周裕欽、廖品蘭(民87)。出身背景、教育程度與對子女教育期望關連性之研究。政大教育與心理研究,20,頁313-330。
10. 孫清山、黃毅志(民83)。社會資源、文化資本與地位取得。東海學報,35,頁127-150。
11. 孫國華、蘇慶隆(民86)。我國小學教師生涯發展之研究。長榮學報,1(1),頁67-81。
12. 郭諭陵(民83)。社會流動的影響因素及其對教育的啟示。教育研究雙月刊,35,頁47-51。
13. 許嘉猷(民70)。新結構論─社會階層研究的新方向。思與言,19(3)
14. 許嘉猷(民79)。台灣的階級流動及其與美國的一些比較。中國社會學刊,14,頁1-30。
15. 陳建志(民87)。族群與家庭背景對學業成績影響模式:以台東縣原漢學童作比較。政大教育與心理研究,21,頁8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