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68)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5 16:5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余慎美
研究生(外文):Yu Shen-Mei
論文名稱:我國銀行跨業兼營保險態度與現況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Bank Attitude toward the Issues of Bancassurance in Tawain
指導教授:方明川方明川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Joseph M.Fo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保險學系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風險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0
畢業學年度:8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7
中文關鍵詞:銀行保險銀行保險跨業
外文關鍵詞:BancassuranceBankInsuran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2
  • 點閱點閱:132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6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本文旨在探討我國銀行業對跨業兼營保險之態度與現況之研究,主要之動機是預期銀行業在總體環境與個體環境產生變革之促使下,跨業兼營保險將會逐漸成為未來的趨勢,故本文希望以目前國內有真正在從事跨業兼營保險之銀行為研究範圍,並以負責規劃銀行兼營保險業務之決策者為研究對象,透過對這些銀行業者的問卷調查與訪談及報章雜誌等相關文獻之探討,進一步分析其未來可能的發展動向,並藉由探討此類銀行認為銀行在跨業兼營保險時所具有之優勢及所可能面臨之困難的看法,期望能對有意兼營保險的其他銀行有所助益。最後希望藉由本論文之研究,提出結論與建議,以供銀行業、保險業與政府監理機關作一參考。
本文之研究目的可歸納如下:1.探討銀行跨業兼營保險之理論基礎2.分析國內銀行跨業兼營保險之現況與未來可能之動向發展,並探討銀行業者在行銷保險時之現況3.探討銀行業者目前對於跨業兼營保險之態度4.希望藉由本論文之研究,提出結論與建議,以供銀行業、保險業與政府監理機關作一參考。
本研究共發出40份問卷,回收35份,扣除一份作答不完整之無效問卷後,共計34份,回收率為85%。對於以問卷調查之方式所取得之初級資料,再使用SPSS 7.0(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統計套裝軟體進行資料分析,使用的資料分析方法計有敘述統計、交叉分析、因素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方法。
以下為本文之研究結果:
一、受訪銀行目前對其兼營保險之計劃方向:
1.最主要之動機為「強化銀行金融產品的銷售,進而擴大業務範圍及發展」2.最優先選擇以「轉投資成立保險代理人公司」之方式兼營保險3.優先兼營之人身保險為「意外壽險」及「健康保險」4.優先兼營之財產保險為「火災保險」5.目前雖然尚未兼營但有考慮在未來兼營之險種為「年金保險」及「汽車保險」6.所採取之行銷通路以「型錄行銷」為主7.保險專業人才之主要管道為「鼓勵行內從業人員自行報考執照兼做保險行銷」8.主要以「信用卡卡友」、「存款人」及「借款人」之特定購買群體設計保險商品9.整體受訪銀行皆普遍贊同銀行在跨業兼營保險上所具有之優勢,其中又以「購買保險商品的方式簡便」所佔之比例最高10.銀行在跨業兼營保險時所面臨之最大困難為「保險專業人才的培訓」。
二、銀行跨業兼營保險之優勢與困難之因素分析:
銀行跨業兼營保險所具有之優勢因素有六個,分別為「滿足顧客多元化交易需求」、「獨特的保險行銷優勢」、「獨特的資訊系統與服務素質」、「完善的行銷策略」、「優良的企業形象」、「長期的顧客往往關係」。而銀行跨業兼營保險所面臨之困難因素則有三個,分別為「專業人才與財務因素」、「保險經營因素」、「行銷策略因素」。
三、銀行跨業兼營保險之優勢因素和困難因素與銀行特性變項之ANOVA 檢定:
在兼營保險之優勢因素方面,只有「銀行的業務走向」對「獨特的資訊系統與服務素質因素」產生顯著性差異。在兼營保險之困難因素方面,銀行之類型、業務走向、多角化程度皆對「行銷策略因素」產生顯著性的差異。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7
第三節 相關文獻之探討 8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 10
第五節 研究流程 12
第貳章 銀行保險之論述 13
第一節 銀行保險之簡介 13
第二節 銀行跨足保險業務之方式 21
第三節 我國銀行業跨足保險業務之探討 25
第四節 銀行保險之未來發展趨勢與經營成功之關鍵因素 34
第參章 研究設計 38
第一節 研究變數之操作性定義 38
第二節 研究假設 42
第三節 研究樣本與樣本結構 43
第四節 問卷設計 47
第五節 問卷設計流程與研究模式 56
第六節 研究方法 59
第七節 研究限制 61
第肆章 研究結果 62
第一節 問卷各量表之敘述統計分析 62
第二節 不同類型之銀行對跨業兼營保險計劃之交叉分析 78
第三節 銀行跨業兼營保險時之優勢與困難之因素分析 88
第四節 銀行跨業兼營保險時之優勢因素和困難因素與銀行特性變項之ANOVA檢定 94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101
第一節 結論 101
第二節 建議 109
參考文獻 116
附 錄 122
一、中文部份
王政都(1996),「聯盟動機夥伴選擇及互動程度對認同卡策略聯盟績效之影響」,銘傳管理學院管理科學研究所。
方明川(1997),「二十一世紀我國壽險業金融化發展趨勢之研究」,財稅研究,第29卷第1期,PP. 26-46。
卞聖佳(1997),「歐洲地區銀行行銷保險的成功關鍵因素」,再保險資訊,第138期,PP. 18-27。
江惠君(1993),「商業銀行形象之研究及其與往來意願之相關分析」,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欽姈(1999),「花旗銀行消費金融業務在台灣成功因素之探討」,台灣經濟金融月刊,PP. 26-40。
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國民經濟動向統計季報(1999),行政院主計處編印。
沈華堅(1997),「保險金融化變革下壽險公司業務人員之教育訓練」,逢甲大學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儀坤、李紹盛(1991),「綜合銀行制度與防火牆」,台北市銀月刊,第22卷第6期,PP. 41-58。
李幼蓮(1996),「我國銀行兼營保險未來趨勢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燕鈴(1998),「消費者對購買變額年金保險態度與特質之分析-台中市實證研究」,逢甲大學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盟城(1998),「保險業與銀行業策略聯盟之趨勢分析」,保險資訊,第153期,PP. 19-31。
林建智(1998),「論保險業之營業範圍-兼評第一三八條之潛在缺失」,保險專刊,第54期,PP. 120-142。
吳淑雲(1998),「銀行賣保險深具滲透力-Bankassurance 在歐、美各國的成功經驗」,保險行銷,第107期,PP.115-119。
吳淑雲(1998),「壽險業務人員交叉行銷生存之道」,保險行銷,第109期,PP. 76-79。
吳淑雲(1998),「保險、銀行相互購併對壽險業人員的影響」,保險行銷,第111期,PP. 126-131。
李家泉(1998),「台灣壽險業現況及面臨問題之探討」,壽險季刊,第110期,PP. 5-30。
吳福仁(1999),「在保險全球化發展下對我國壽險經營型態影響之探討」,逢甲大學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祥洋(1993),「擴大銀行經營範圍與金融監理」,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7卷2期,PP. 22-36。
洪順慶、李小梅、余佩珊(1997),市場調查,初版,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袁宗蔚(1992),保險學,台北:合作經濟月刊社。
袁華清(1999),「綜合銀行淺論」,華銀月刊,第580期,PP. 31-35。
金融統計月報(1999),財政部金融局編印。
金融機構一覽(1999),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編印。
保險年鑑(1999),財團法人保險業務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編印。
黃俊英(1987),行銷研究-管理與技術,台北:華泰書局。
黃俊英(1991),多變量分析,台北: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出版。
孫蕙瑛 譯(1992),「歐洲銀行保險兼營之現況」,保險資訊,第83期,PP. 44-46。
黃俊英、林震岩(1994),SAS精析與實例,台北:華泰書局。
黃俊英(1996),企業研究方法,台北:東華書局。
梁正德 譯(1998),「開啟保險與銀行兼營之大門」保險資訊,第150期,PP. 27-31。
許碩芬、王俊豪(1998),「金融業務範圍自由化與保險業因應對策之探討」,保險專刊,第54期,PP. 91-104。
許美麗(1999),「發展電子銀行服務與銀行行銷優勢之研究-台灣地區新銀行之分析」,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峻進(1991),「英美銀行業經營保險趨勢之研究」,政治大學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柔鶯(1996),現代行銷學,台北:安慶出版。
陳強 譯(1991),「美國銀行業經營保險之現況」,保險資訊,第70期,PP. 16-20。
陳淑娟(1998),「銀行業與壽險業結合之未來展望」,中信通訊,第209期,PP. 36-43。
陳振遠、周建新(1998),「金融環境變遷下之銀行競爭策略」,台北銀行月刊,第28卷第1期,PP. 2-12。
陳凌(1998),「異業結盟已是趨勢-從AIG集團入股富邦產險看集團事業經營的趨勢」,保險行銷,第111期,PP.64-65。
曾禮竹(1998),「美國經驗可取,郵局成果不容忽視!」,現代保險,第112期,PP.64-75。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等編著(1991),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書局。
郭振鶴(1992),市場調查實務與應用,台北:尖端出版。
張紹勳、林秀娟(1994),SPSS For Windows 統計分析-初等統計與高等統計(上下冊),台北:松崗圖書。
張紹勳(1994),SPSS For Windows 多變量統計分析,台北:松崗圖書。
游杰(1998),「花旗銀行這支金融大傘撐得開嗎?」,現代保險,第115期,PP. 51-57。
榮泰生(1998),行銷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
蔡育倫(1999),「任意汽車責任保險認知涉入與購買行為之關係」,逢甲大學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耀龍(1993),基本行銷學:觀念與實務,初版,台北:華泰書局。
簡貞玉(1996),消費者行為學,初版,台北五南書局。
魏仲明(1998),「銀行跨足保險,掀起台灣金融新風潮」,現代保險,第111期,PP. 51-56。
謝坤民(1999),「銀行業兼營保險業務之探討」,保險資訊,第161期,PP. 18-24。
韓培爾(1998),社會科學方法論,量化與質化 Q&A,台北:風雲論壇。
二、英文部份
A. Snunders and Walter (1994), Universal Banking in the Uniteds State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my S.Friedman (1997), Assurbanking? Bancassurance? Your Move, National Underwriter, Life & Health Financial Services Edition.
Brain K. McGreevy (1996), Brave New World For European Bancassurace, National Underwriter, Life & Health Financial Services Edition.
Colton, J.D. (1994), "Institutional and Regulatory Issues Affecting Bank Product Diversification Into the Sale of Insurance", Journal of the Amercian Society of CLU & CHFC, Jan.
Charles R. Mcguire (1996), Should Banks Sell Insurance? The Relationship of Section 92 of the Banking Act, the Mccarran-Ferguson Act and State Laws Restriction, Journal of Legislation, Charles R. Mcguire.
D. Caum, CFU (1994), "Banks and Insurance Company as Partner", Bank Marketing, OCT.
Dave McDaniel (1996), " Bancassurance Lessons From Abroad ", Best Review, Life/Health.
Dave McDaniel (1997), Bancassurance American Style: Opportunities in Partnerships, Best Review, Life/Health.
Gora, Jean Crooks (1997), Bancassurance: Positioning for Affiliations, Life Office Mnangement Association (LOMA).
James B. Smith (1997), Banks Sell Ins. Through Many Channels, National Underwrite, Life & Health Financial Services Edition.
Lisa Howard (1999), Bancassurance Continues to Evolve in Europe, National Underwrite, Life & Health Financial Services Edition.
Reported in the American Banker (1999), Putting It Together: Convergence Strategies for Banking, Insurance, and Investments, Bank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and 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S. Korczyk (1989), How Real is a Bank Appeal, Best''s Review, Sep.
V. Caldwell and D. Duncan (1994), Should Banks Be Allowed To Sell Insurance?, LAN.
Zaltment, Gerald & Burger, Philp C. (1975), Marketing Research: Fundamentals & Dynamic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