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08)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3 05:0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冠樺
研究生(外文):Kuan Hua Chen
論文名稱:資訊業之軟體維護費用訂價策略研究-以台灣某V公司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Pricing Software Maintenance Contract in the IT Industry (Based on the V Company’s Case)
指導教授:薛迪忠薛迪忠引用關係李文義李文義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 Richard HsuehW. Y. Le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長庚大學
系所名稱:管理學院碩士學位學程在職專班經營管理組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論文頁數:69
中文關鍵詞:軟體維護軟體成本軟體維護問題維護合約
外文關鍵詞:Software maintenanceSoftware CostSoftware maintenance problemMaintenance contrac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501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4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軟體維護費用(Software maintenance fee)」,是資訊軟體公司與企業客戶中彼此對服務的承諾,也是維持資訊軟體公司收益重要的來源,目前「軟體維護費用」收取之計算標準皆以客戶購買模組授權(Licence)及使用人數為計算基礎,依其購買金額收取10%~20%維護費用。然而以目前的維護費用訂價模式收取費用,對雙方是否合理?本研究目的是找出對雙方合理的軟體維護費用訂價模式,做為彼此參考的依據。
本研究是透過資訊軟體公司實際服務數據,及其企業客戶基本資料,分析不同結構的企業客戶及服務項目間之相關性,並用迴歸模型定義出「軟體維護成本模式」,作為資訊軟體公司與企業客戶簽訂維護合約之參考。
在獲得整個分析結果後,本研究得知原本資訊產業的計價模式,並非完全合宜;企業客戶結構不同對各服務項目的相關性有差異;企業客戶的使用期間長短會影響資訊軟體公司的成本與收益;最後透過各服務成本計價分析得出維護成本迴歸模型。由分析結果後,本論文所提出的軟體成本模型,作為資訊軟體公司與企業客戶的軟體維護合約依據。
“Software maintenance fee”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revenue to IT software companies. It also represents service commitment between the enterprise customers and the software companies. Software maintenance fee is usually calculated by applying a percentage (10%~20%) to the original price of software license contract, which is commonly based on the modules purchased and the number of users authorized. This study uses an IT company’s actual maintenance service data to investigate (1) whether the commonly practiced method in the industry is adequate or not, and (2) whether there exists dominating customer factor that influences the software maintenance needs. Through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on the company’s actual data, this study found out that (1) the current software maintenance pricing practice in the industry is not entirely appropriate to the company, (2) customer’s usage period of the software has major impact on IT software company’s costs and benefits, and (3) a regression model could be derived to serve as a reference basis for obtaining software maintenance cost. Proper use of this regression model could help the IT software company (V Company) establish a win-win situation in renewing software maintenance contracts each year with its client companies.
目錄
第一章、緒論--------------------------------1
 1-1 研究動機------------------------------1
 1-2 研究目的------------------------------3
 1-3 研究步驟------------------------------4
第二章、文獻探討-----------------------------6
 2-1 軟體維護------------------------------6
 2-2 軟體維護成本--------------------------9
第三章、研究方法----------------------------12
 3-1 資料來源說明--------------------------12
 3-2 研究架構------------------------------14
 3-3 研究變數定義與說明---------------------15
  3-3-1 資訊軟體公司提供之服務項目----------15
  3-3-2 企業客戶資料----------------------16
 3-4 資訊產業人事成本----------------------17
 3-5 資料分析方法--------------------------20
第四章、研究結果分析-------------------------22
 4-1 敘述性統計分析------------------------22
 4-2 ANOVA單因子變異數分析-----------------24
 4-3 相關分析-----------------------------26
  4-3-1 資本額---------------------------26
  4-3-2 員工人數-------------------------27
  4-3-3 使用人數-------------------------28
  4-3-4 使用年數-------------------------29
  4-3-5 其他相關-------------------------31
  4-3-6 客戶資料相關----------------------33
 4-4 成本分析-----------------------------34
 4-5 維護合約收入分析----------------------38
 4-6 成本迴歸模式探討----------------------40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43
 5-1 研究結論-----------------------------43
 5-2 管理意涵-----------------------------46
 5-3 後續研究建議-------------------------48
參考文獻-----------------------------------51
附錄一、資訊委外服務人員計價參考要點----------53
附錄二、各使用年數之服務項目成本分析----------57

圖目錄
圖1-1 使用人數與維護合約金額散佈圖------------2
圖1-2 修改後之使用人數與維護合約金額散佈圖-----2
圖1-3 研究步驟------------------------------6
圖4-1 員工人數與到廠服務盒型圖---------------27
圖4-2 使用人數與教育訓練盒型圖---------------29
圖4-3 使用年數與顧問輔導盒型圖---------------30
圖4-4 電話諮詢與到廠服務散佈圖---------------31
圖4-5 教育訓練與顧問輔導散佈圖---------------32
圖4-6 各使用年數期間之各成本降幅狀況----------35
圖4-7 企業客戶在各使用期間之服務項目使用狀況---36
圖4-8 各使用年數維護合約損益與成本百分比------39
圖4-9 維護合約迴歸模型----------------------41
圖4-10 維護成本之95%信賴區間----------------45

表目錄
表2-1 軟體維護活動整理-------------------------7
表3-1 研究架構-------------------------------14
表3-2 資訊人員計價標準------------------------18
表3-3 資訊軟體公司服務人員成本表---------------19
表3-4 維護合約服務項目每小時成本表-------------19
表4-1 所有變數敘述性統計分析表-----------------22
表4-2企業客戶相關資料群組次數分配表------------23
表4-3 企業客戶變數影響維護合約金額分析(ANOVA)---24
表4-4 資本額與服務項目相關分析表---------------26
表4-5 員工人數與服務項目相關分析表-------------27
表4-6 使用人數與服務項目相關分析表-------------28
表4-7 使用年數_N與服務項目相關分析表-----------30
表4-8 其他服務項目相關分析表------------------31
表4-9 客戶資料相關分析表----------------------33
表4-10 使用年數_N之客戶家數表-----------------34
表4-11 各使用年數期間之成本-------------------34
表4-12 各使用年度維護合約收入與成本損益狀況表---39
表4-13 企業客戶相關變數與服務項目相關性說明表---40
表4-14 各使用期間平均維護成本表---------------40
表4-15 維護合約成本迴歸分析------------------41
表4-16 維護合約迴歸模型----------------------41
表5-1 維護合約迴歸模型-----------------------45
表5-2 維護合約迴歸分析模型之成本分析表---------47
英文部分
[1] Arthur L.J., “Software Evolution: The Software Maintenance Challenge”, NY: John Wiley &; Sons, 1988.
[2] IEEE, “IEEE Standard for Software Maintenance (IEEE Std 1219-1993)”,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 Inc., NY, pp.39,1993.
[3] Lientz B.P. and Swanson E.B., “Problems in Application Software Maintenance” Communications of ACM, 24(11), pp. 763-769,1981.
[4] Martin G. and Harald G., “Software Evolution and Reengineering”, Software Engineering, Capital 12, 2006.
[5] Martin J. and McClure C., “Software Maintenance: The Problem and Its Solution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83.
[6] Moad J., “Maintaining the Competitive Edge”, DATAMATION, 36(4), pp. 61-66, 1990.

中文部分
[1] 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資訊委外服務人員計價參考要點」,台北,民國九十七年(2008年)。
[2]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機關委託資訊服務廠商評選及計費辦法」,台北,民國88年(1999年)。
[3] 行政院主計處電子處理資料中心,「電腦應用概況報告-民國九十七年」,台北,民國九十八年(2009年)。
[4] 李裔武,「台灣資訊服務業經營策略與組織系統流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2000年。
[5] 廖雯華,「我國資訊維護工作實務及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資訊管理學系,2004年。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胡志偉:〈中文詞的辨識歷程〉,《中華心理學刊》第31卷第1期(1989年),頁33-39。
2. 宋裕:〈國語一字多音審定表讀音探析〉,《國文天地》第20卷第1期(2004年),頁75-82。
3. 周次吉:〈幾個有趣的閩南語字詞之研究〉,《人文與社會學報》第1卷第10期(2007年7月),頁47-74。
4. 洪蘭、曾志朗、陳紹祖:〈漢語構詞在文字處理過程中的觸發效用〉,《華文世界》第69期(1993年),頁1-7。
5. 林央敏:〈該死的破音字〉,《中國語文》第50卷第2期(1982年),頁61-66。
6. 康世統:〈從字音的演變,談中學國文科的字音教學〉,《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39期(1996年10月),頁87-109。
7. 康世統:〈從聲韻的演變,談中學國文教材中幾個字音的問題〉,《聲韻論叢》第7卷(1998年7月),頁179-522。
8. 張孝裕:〈國語「語音」與「讀音」的整理〉,《師大學報》第35期(1990年),頁137-158。
9. 張孝裕:〈華語一字多音與教學〉,《華文世界》第90期(1998年),頁15-23。
10. 張孝裕:〈華語歧音異義字首音考釋(續完)〉,《華文世界》第44期(1987年),頁41-45。
11. 辜玉旻、張菀真、陳以欣:〈中文篇章朗讀之錯誤類型分析〉,《教育心理學報》第41卷1 期(2009年),頁29-44。
12. 董季棠:〈減少破音字芻議〉,《中國語文》第310期(1983年),頁16-22。
13. 齊鐵恨:〈「多音字」的來歷〉,《中國語文》第3期(1958年),頁30-37。
14. 劉明宗:〈國語一字多音審定問題商榷〉,《國教天地》第124期(1997年),頁24-30。
15. 鄭昭明:〈漢字認知的歷程〉,《中華心理學刊》第20期(1981年),頁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