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方心怡(2005):認知解題策略對國小三年級數學學習障礙學生乘除法應用問題解
題成效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未出版。
王文科、王智弘(2008):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王立行(1995):電腦輔助教學理論與實務。電腦輔助教學,2,39-53。
王炎坤(2006):以貝氏網路為基礎之能力指標測試編製及補救教學動畫製作-以四年級數學領域之「有理數」為例。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台中縣,未出版。王建堯(2002):電腦輔助教學對提升學生學習動機的行動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45,120-125。王裕輝(2004):國小六年級學童以基數概念進行整數加減運算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數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南市,未出版。王華沛、李品蓓(2002):以資訊科技幫助閱讀困難學生突破識字障礙。科技輔具文教基金會會訊,65,2-6。
王尉讚(2007):以順序理論提昇貝氏網路診斷測驗之成效-以國小五年級數學領域「數列與圖形序列」為例。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台中縣,未出版。江存卿(2005):以貝氏網路為基礎之能力指標測驗編製及補救教學動畫製作–以三年級數學領域之整數相關指標為例。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台中縣,未出版。江美娟(2002):後設認知策略教學對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學生解題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市,未出版。朱經明(1995):特殊教育與電腦科技。台北:五南出版社。
杜正治(2001):補救教學的實施。載於李咏吟(主編),學習輔導:學習心理學的應用。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李秀麗(2006):不同教學模式與七年級學生在整數加減法單元錯誤類型關係之分析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未出版。李美娟(2008):七年級「分數的加減」單元之線上適性學習系統編製。輔仁大學應用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縣,未出版。何華國(2001):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五南出版社。
汪端正(2008):適性診斷測驗與數位個別指導教材之研發-以國小六年級質數與合數單元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台中市,未出版。吳仁奇(2006):以貝氏網路為基礎之能力指標測驗編製及補救教學動畫製作-以五年級數學領域分數相關指標為例。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台中縣,未出版。吳武典、蔡崇建、胡心慈、王振德、林幸台、郭靜姿修訂(1996):托尼非語文智力測驗。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吳連滿(2001):電腦輔助教學對對增進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的數數正確率成效之影響。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花蓮市,未出版。吳雅琪(2004):電腦融入解題策略教學對國小數學學習困難學生解題成效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新竹市,未出版。呂旻陵(2004):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兒童錢幣輔助數學直式計算成效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邱上真(2001):跨領域多層次的數學學障研究:從學習障礙的官方定義談起。載於2001數學學習障礙研討會手冊。台北:台灣師範大學。
邱佳寧(2001):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學生解題策略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市,未出版。孟瑛如(1999):資源教室方案-班級經營與補救教學。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林生傳(2004):教學新世紀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林怡君(2000):建構教學對輕度智能障礙學生數概念應用成效之探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未出版。林怡秀(2008):中部地區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數學課程與教學調整之調查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未出版。林垣圻(2006):以貝氏網路為基礎的適性測驗電腦化的可行性評估-以國小數學科診斷測驗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系碩士論文。台中市,未出版。林建福(2008):以知識結構及貝氏網路為基礎進行國小五年級小數乘法單元課程設計與評量建構之研究─以彰化縣某國小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系碩士論文。台中市,未出版。林惠芬(2003):智能障礙者之教育。載於徐享良、許天威、張勝成(主編),新特殊教育通論(133-158 頁)。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周志清(2006):以貝氏網路為基礎之能力指標測試編製及補救教學動畫製作-以四年級數學領域之「代數、統計與機率」為例。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台中縣,未出版。周嘉進(2004):七年級學生學習整數加減運算情形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未出版。胡永崇(2003):學習障礙學生之數學補救教學。特殊教育文集(五),1-36,屏東教育大學特殊教育中心編印。
柯華葳(1999):基礎數學概念評量。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特殊教育工作小組。
洪旭亮(2006):以貝氏網路為基礎之能力指標測試編製及補救教學動畫製作-以四年級數學領域之「整數」為例。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台中縣,未出版。洪敏甄(2007):應用貝式網路進行國中數學學習診斷評量編製及適性補救教學設計—以「以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單元為例。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台中縣,未出版。洪榮照(2000):智能障礙者之教育。載於王文科(主編),特殊教育導論(47-107頁)。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洪儷瑜(1994):注意力缺陷及過動學生的認識與教育。台北市: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殊教育中心編印。
洪儷瑜(1998):ADHD學生的教育與輔導。台北市,心理。
侯雅齡(2002):教室為本位的教育介入模式對減少ADHD 學生在普通班中不適應行為效果之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7,367-400。孫碧霞(2004):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分數概念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東縣,未出版。徐智杰(2002):網際網路CAI對國中智障學生錢幣使用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台北市,未出版。施淑娟(2006):應用貝氏網路認知診斷模式進行國小五年級小數單元學習診斷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論文。台北市,未出版。施淑娟、楊淑華(2008):團班教學和個別指導之教材與評量以及其相關行政管理系統的建置研究(子計畫一):補習教育教材與教學法之研發。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結案報告,未出版。
秦麗花(1995):數學學習障礙兒童解題錯誤類型分析。特殊教育季刊,55,33-38。許錦芳(2006):資訊融入教學對國中資源班學生的數學學習態度與成就之影響。
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網路學習學程碩士論文。新竹縣,未出版。
梅文慧(2003):國小三年級數學學習困難學生加減法算式填充題錯誤類型分析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市,未出版。郭生玉(2004):教育測驗與評量(修訂版)。台北:精華書局。
郭伯臣(2003)。國小數學科電腦化適性診斷測驗(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報告(NSC-91-2520-S-142-001)。
郭伯臣(2004)。國小數學科電腦化適性診斷測驗(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報告(NSC-92-2521-S-142-003)。
郭伯臣(2005)。國小數學科電腦化適性診斷測驗(Ⅲ)。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報告(NSC-93-2521-S-142-004)。
郭伯臣、李俊儀、許雅菱、林文質(2005):以證據為中心的數學評量設計-以貝氏網路為例。載於中華民國第二十一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手冊。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郭伯臣、楊裕貿、胡豐榮(2008):團班教學和個別指導之教材與評量以其相關行政管理系統的建置研究(子計畫二):適性診斷評量系統之研發。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結案報告,未出版。
郭伯臣、謝友振、張峻豪、蔡坤穎(2005)。以結構理論為基礎之適性測驗與適性補救教學線上系統。載於台灣數位學習發展研討會手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郭靜姿(2003):談數學學障學生的教學。2008年10月26日,取自: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http://w2.set.edu.tw/tlearn/book/BookAll.asp?Page=2&BookMainID=12
許雅菱(2005)。貝氏網路在教育測驗分析上的應用。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未出版。陳月珍(2004):資優同儕鷹架支持與電腦輔助教學對提昇身障學生數學學習成效與互動品質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台北市,未出版。陳宗鉉(2005):以貝氏網路為基礎之能力指標測驗編製及補救教學動畫製作–以四年級數學領域幾何相關指標為例。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台中縣,未出版。陳育萱(2008):電腦輔助教學應用於國民中學輕度智能障礙學生乘法應用題解題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彰化市,未出版。陳依涵(2008):直接教學法對學習障礙學生在長度概念之學習成效。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市,未出版。陳卿斌(2005):以貝氏網路為基礎之能力指標測驗編製及補救教學動畫製作–以五年級數學領域幾何相關指標為例。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台中縣,未出版。陳瓊瑜(2002):國小三年級數學學習困難學生乘法應用問題解題歷程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彰化市,未出版。教育部(1998):常用語詞字頻表。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九年一貫數學學習領域課程綱要。民國九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取自:國民教育社群網http://teach.eje.edu.tw/
教育部(2003):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台北市:教育部。
梁家鳳(2006):以貝氏網路為基礎之能力指標測驗編製及補救教學動畫製作–以六
年級數學領域「代數」相關指標為例。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台中
縣,未出版。
黃雅鳳(2006):以貝氏網路為基礎之能力指標測驗編製及補救教學動畫製作–以六年級數學領域「分數小數」相關指標為例。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台中縣,未出版。湯雪玲(2002):教學模組發展研究-以正負數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市,未出版。張立群(2002):台南地區國一學生整數的加減法單元錯誤類型之分析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未出版。張世彗(1999):注意力缺陷過動(ADHD)異常教師實務手冊。台北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張世彗(2006):學習障礙導論。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張春興(2004):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英鵬(1993):增強策略在電腦輔助教學方案中對國小學習障礙兒童加法學習的影
響。特殊教育與復建學報,3,39-68。
張新仁(2001):實施補救教學之課程與教學設計。教育學刊,17,85-106。張競文(2007):電腦輔助教學提升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錢幣使用技能成效之探
討。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中市,未出版。
舒湘芹、楊欽樑、陳義章譯(1996):高觀點下的初等數學—第一卷 算術、代數、
分析。台北:九章出版社。
詹士宜、李鴻亮(2005):情境式數學在學習障礙學生數學學習之應用,載於洪儷
瑜、王瓊珠、陳長益(主編),突破學習困難(頁215-246)。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楊坤堂(2007):數學學習障礙。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楊坤堂(2008):學習障礙教材教法。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楊智為、劉育隆、楊晉民、曾彥鈞(2006):結合試題順序理論與貝氏網路之電腦適
性測驗演算法之探究。載於第十一屆人工智慧與應用研討會手冊。高雄:高雄
應用大學。
楊漢一(2006):互動式CAI製作簡介。花蓮師院特教通訊,35,48-54。
葉淑欣(2002):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低成就學生認字學習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
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未出版。
裘素菊(2003):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中重度智能障礙兒童實用語文合作學習成效之
研究。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花蓮縣,未出版。
董錫霖(2005):以貝氏網路為基礎之能力指標測驗編製及補救教學動畫製作–以五
年級數學領域小數相關指標為例。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台中縣,
未出版。
趙心怡(2006):以貝氏網路為基礎之能力指標測驗編製及補救教學動畫製作–以四年
級數學領域量與實測相關指標為例。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台中
縣,未出版。
廖久緯(2008):以貝氏網路為基礎之電腦適性測驗編制-以國中七年級之「整數的加減」為例。輔仁大學應用統計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北縣,未出版。賴芹如(2005):概念構圖多媒體教學對國中低閱讀理解能力學生社會領域學習成
就之影響。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未出版。
潘浚琪(2000):全球資訊網輕度智能障礙兒童數學輔助學習系統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兒童學習效果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未出版。劉光漢(2004):電腦輔助教學在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童時間概念學習之研究。國立
台中師範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未出版。
劉政霏(2005):以貝氏網路為基礎之能力指標測驗編製及補救教學動畫製作–以五
年級數學領域量與實測相關指標為例。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台中
縣,未出版。
劉祥通、何素華(1997):現有CAI軟體對啟智班教學的適用性研究。嘉義師院學報,11,309-342。
劉穎民(2005):以貝氏網路為基礎之能力指標測驗編製及補救教學動畫製作–以三
年級數學領域量與實測相關指標為例。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台中
縣,未出版。
蔡德吉(2002):國一學生負數概念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高雄市,未出版。
蔡怡玉(2005):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閱讀理解困難學生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南
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南市,未出版。
鄭人豪(2005):電腦化圖示策略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比較類加減法應用問題學
習成效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新竹市,未出
版。
鄭全永(2006):以貝氏網路為基礎之能力指標測驗編製及補救教學動畫製作–以三年級數學領域「數與量的認識」相關指標為例。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台中縣,未出版。鄧秀芸(2001):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兒童功能性詞彙識字學習成效之
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花蓮縣,未出版。
盧家宜、孫淑柔(2006):結合以詞帶字、視聽提示、重複練習策略之電腦輔助教學
方案對中度智障學童識字成效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0,217-242。
戴榮輝(2008):以貝氏網路與知識結構為基礎進行數位個別指導模式教材之研發及教學成效之探討-以國小六年級圓周長單元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系碩士論文。台中市,未出版。戴國正(2006):以貝氏網路為基礎之能力指標測驗編製及補救教學動畫製作-以六年級數學領域之「幾何」相關指標為例。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台中縣,未出版。謝弘志(2006):以貝氏網路為基礎之能力指標測驗編製及補救教學動畫製作–以五
年級數學領域代數、統計與機率相關指標為例。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
文。台中縣,未出版。
鍾樹椽、何素華、林菁(1995):不同教學互動策略之電腦輔助學習在輕度智障兒童
加減法概念學習上之研究。嘉義師院學報,9,223-296。
羅玟文(2005)。多媒體教材運用方式在國中整數加減法學習之探討。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市,未出版。
蘇文君、汪端正、郭伯臣(2006):貝式網路在數學領域「數與量」主題測驗上的應
用—以國小五年級「等值分數」單元為例。中華民國第二十二屆科學教育學術
研討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二、英文部分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APA).(1994).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4thed.).Washington, DC:Author.
Badian, N.(1999).Persistent arithmetic, reading or arithmetic and reading disability. Annuals of Dyslexia,49,45-70.
Barkley, R. A.(1998).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 handbook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2thed). New York: Guilford.
Belmont, J. M. (1996). Long-term memory in mental retardation. In N. R.Ellis (Ed.),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mental retardation(pp. 219-255). NY: Academic
Press.
Bley, N.S.,& Thornton, C.A.(1995).Teaching mathematics to the learning disabled. Rockville, Austin: PRO-ED.
Boon, R. T., Fore, C., Blankenship, T., & Chalk, J.(2007). Technology-based Practices in social studies instruction for students with high-incidence disabilities: a review of literatur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technology,22(4),41-56.
Carnine, D.(1997).Instructional design in mathematics for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30(2), 134-141.
Cawley, J. F., Parmar, R. S. (1992). Arithmetic programming for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An alternative. 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13,6-18.
Cawley, J. F., Parmar, R., Yan, W., & Miller, J.,(1998).Arithmetic computation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Implication for curriculum. Learning Disabilities Research and Pratice,13,68-74.
Cawley, J., & Foley, T.(2001).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mathematics for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Illustration from subtraction. Learning Disabilities: A Multidisplinary Journal,11(2),47-60.
Cegeika, P. T., & Berdine, W. H.(1995)Effective Instruction for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Boston: Allen and Bacon.
Fuchs, L., & Fuchs, D.(2001).Principl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of mathematics difficulties. Learning Disabilities Research &Practice, 6(2), 85-95.
Geary, D. C. (1993). Mathematical disabilities: Cognitive, neuropsychological, and genetic components. Psychological Bullerin,114, 345-362.
Geary, D. C.(2003). Mathematical disabilities: What we know and don’t know. 11/10/2008 Retrieved from http://www.ldonline.org/.
Geary, D.C.(2004). Mathematics and Learning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37(1),4-15.
Hallahan, D.P, & Kauffman, J.M.(2006). Exceptional learners :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education(10th ed). Boston, MA : Allyn and Bacon.
Henley, M., Ramsey, R. S., & Algozzine, R. F.(2006).Characteristics of and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students with mild disabilities(5thed). Boston: Pearson.
Horton, S. V., Lovitt, T.C., & White, O.R.(1992). Teaching mathematics to adolescents classified as educable mentally handicapped: Using calculators to remove the computational onus. 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13, 36-46.
Hativa, N. & Cohen, D.(1995).Self learning of negative number concept by lower division elementary students through solving computer-provided numerical problems.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28,401-431.
Jones, E., & Southern, W.(2003).Balancing perspectives on mathematics instruction. Focus on Exceptional Children,35(9),1-16.
Kewley, G. D.(2005).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what can teachers do? (2thed.)London: David Fulton.
Lerner, J. W.(2003).Learning disabilities: Theories ,diagnosi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9thed.)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Lerner,J.W.& Kline F.(2006).Learning disabilities and related disorder: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10thed.)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Mainzer, R., Deshler, D., Coleman, M., Kozleski, M., & Rodriguez-Walling, E.(2003). To ensure the learning of every child with a disabilities. Focus on Exceptional Children,35(5),1-12.
Marchand-Marella, N. E., Slocum, T. A., & Marcella, R. C.( 2004).Introduction to Direct Instruction. Boston: Pearson.
McLouglin, J. A. & Lewis R. B.(2005). Assessing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6th). Boston: Pearson.
Meese, R. L.(1994). Teaching Learners with Mild disabilities: Integrating Research & Practice. Pacific Grove, CA: Wadsworth.
Mercer, C. D., & Mercer, A.R.(2001).Teaching students with learning problems (6th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Merrill/Prentice Hall.
Mercer, C. D., & Pullen, P. C.(2005).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6th ed).Upper
Saddle River, NJ: Merrill/Prentice Hall.
Miller, S., Butler, F., & Lee, K.(1998). Validated practices for teaching mathematics to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Focus on Exceptional
Children,31(1),1-24.
Miller, S. P., & Mercer, C. D. (1997). Educational aspects of mathematics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30(1),47-56.
Miller, S. P., Mercer, C.D., & Dillon, A.S.(1992). CSA: Acquiring and retaining math skills. Intervention in School and Clinic,28, 105-110.
Montague, M.(1997). Cognitive strategy instruction in mathematics for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y.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30(2),164-177.
Mukhopadhyay, S., Resnick, L. B. & Schauble,L.(1990).Social sense-making in mathematics: Children’s ideas of negative number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s No. ED 342 632).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NCTM)(2005).Principles and student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Retrived October 11,2008,from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http://www.standards.nctm.org.
Peled, I.(1991).Levels of knowledge about signed numbers: effects of age and ability. Proceedings of 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the Psycholog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145-152.
Rief, S. F.(2005).How to reach and teach children with ADD/ADHD: Practical techniques, strategies, and interventions. (2thed.)SF: Jossey-Bass.
Rivera, D. F. (1997).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Instruction to the special series.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30(1),2-19.
Smith S.(1994).Different is not bad :Different is the world. Longmont, CO: Sopris West.
Swanson, H.(1999).Instructional components that predict treatment outcomes for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Support for a combined strategy and direct instruction model. Learning Disabilities Research &Practice, 14(3),129-140.
Van de Walle, J. A.(2004).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developmentally. Boston:Pearson.
Zentall, S. S.(1993). Research on the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of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Exceptional Children, 60, 14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