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依筆劃排列)
丁幹,《輻射與健康》,桃園: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五版, 2001年。
小林傳司,〈科技民主與民眾參與—1990年以後日本的經驗〉,《當代》,第217期,頁14-23,2005年9月。王士元,〈牙醫診斷型X光攝影所產生輻射劑量之綜合評估〉,台北:國立陽明大學放射醫學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王玫(健保局企劃處),〈解讀法國健康保險制度〉,《全民健康保險》,第48期,頁23-25,2004年3月。王皇玉,〈整型美容、病人同意與醫療過失中之信賴原則—評台北地院九十一年訴字第七三0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27期,頁50-63,2005年12月。王富仙,〈由醫療行為適用消費者保護法之爭議試論醫療爭議未來走向〉,《法令月刊》,第56卷第9期,頁30-50,2005年9月。文衍正,《看診法門︰醫師之診療義務》,台北: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文衍正,《看診法門︰醫師之說明、注意與其他義務》,台北: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牛惠之,〈「科技法律」議題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116期,頁191-207,2005年1月。司法院編纂,2001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憲法判決選譯 第三輯》,台北:司法院。
白裕彬,〈從醫療權力拮抗失衡的一段歷史談起〉,《台灣科技與社會網路》,台灣STS虛擬社群,上網檢索日期:2006/3/25,網址: http://sts.nthu.edu.tw/board/read.php?f=8&i=2006&t=2006,2006年2月18日。
石野史敏 等,〈人類複製胚胎維再生醫療的王牌?探索「夢幻技術」的可能性與現狀〉,《牛頓雜誌》,第254期,頁22-29,2004年12月。
行政院衛生署編,《牙醫門診總額支付制度試辦計畫》,台北:行政院衛生署,1998年。
成令方,〈從醫病關係到醫「用」關係〉,《科學人》,第26期,頁29,2004年4月。
汪紹銘,《醫事法規入門.案例解析》,台北: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
邱文聰,〈由醫療資訊談國家對醫療權力的管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李玉春,〈總額支付制度之規劃理念〉,《台灣牙醫界》,第24卷第12期,頁45-52,2005年12月。
李崇僖,〈基因資訊隱私保護法理與規範〉,《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1期,頁71-85 ,2007年2月。
李聖隆,〈談醫療訴訟的司法改革〉,《律師雜誌》,第308期,頁2-4,2005年5月。
沈冠伶,〈武器平等原則於醫療訴訟之適用〉,《月旦法學雜誌》,第127期,頁28-49,2005年12月。呂政達,〈循化與征服:當醫院宣告你的身體是戰場〉,《張老師月刊》,第325期,頁18-23,2005年1月。何英、黃偉堯,〈牙醫總額預算制度對牙醫服務量與價格的影響〉,《北縣牙醫》,第144期,頁23-32,2006年6月。
法蘭西斯.福山 著;杜默 譯,《後人類未來:基因工程的人性浩劫》,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吳昊,〈由醫療資訊隱私之觀點論全民健保IC卡政策〉,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三民書局,增訂六版,2000年。
吳惠林,〈由全民健保危機談社會福利〉,《經濟前瞻》,第7期,頁 46-51,2005年1月。周桂田,〈獨大的科學理性與隱沒(默)的社會理性之「對話」-在地公眾、科學專家與國家的風險文化討論〉,《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56期,頁1-63,2004年12月。
周桂田,〈知識、科學的不確定性-專家與科技系統的「無知」如何建構風險〉,《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13期,頁131-180,2005年6月。周桂田、張淳美,〈遲滯型高科技風險社會下之典範鬥爭-以換發身分證按捺指紋案為分析〉,《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17期,頁127-215,2006年6月。周慧珠,《全民健康保險簡介》,台北:中央健康保險局,第一版,2004年。
帕克 撰文,郭兆林 譯,〈「罩」不住的星際旅行〉,《科學人雜誌》,第50期,頁34-41,2006年4月。
林三欽,〈藥品管理事件之行政爭訟〉,《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3期,頁145-151,2004年10月。
林欣柔、楊秀儀,〈告別馬偕肩難產事件?—新醫療法第八二條第二項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12期,頁24-34,2004年9月。林明鏘,〈全民健保法上保險特約爭議〉,《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期,頁89-99,2000年2月。
林明鏘,〈行政契約與私法契約—以全民健保契約關係為例〉,收錄於《黃宗樂教授六秩祝壽—公法學(二)》,台北: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頁147-174,2002年5月。
林國明、陳東升,〈公民會議與審議式民主:全民健保的公民參與經驗〉,《台灣社會學》,第6期,頁62-118,2003年。
林萍章,〈新版手術同意書與知情同意原則〉,《萬國法律》,第133期,頁33-44,2004年2月。林漢強,〈論醫療行為之說明義務〉,《全國律師》,第8卷第12期,頁59-70,2004年12月。林騰鷂,〈異形的行政機關—立法委員可兼任海基會董事長嗎?〉,《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4期,頁99-104,2005年9月。
侯英冷,〈探討醫療無過失責任的適宜性〉,《月旦法學雜誌》,第49期,頁127-136,1999年6月。
侯英冷,〈論消保法上醫師之安全說明義務—台灣高等法院八七年上字第一五一號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7期,頁63-78,2002年8月。
侯英冷,〈我國醫療事故損害賠償問題的現況與展望〉,《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9期,頁114-120,2002年10月。
侯英冷,〈從德國法論醫師之契約上說明義務〉,《月旦法學雜誌》,第112期,頁9-23,2004年9月。
侯英冷,〈從李幸育堅持取精施行人工生殖論未來人工生殖法之立法方向〉,《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8期,頁1-6,2006年1月。
范建得,〈基因專利的難處〉,《科學人雜誌》,第49期,頁38-39,2006年3月。高希均,《經濟學的世界》,台北: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增訂版,頁17-308,1990年。
莊庭瑞,〈個人資料保護在台灣:誰的事務?〉,《國家政策季刊》,第2卷第1期,頁53-70,2003年3月。莊淑君,〈醫療行為是否適用消保法―簡介我國法院見解〉,《萬國法律》,第133期,頁12-17,2004年2月。許士宦,〈文書提出拒絕權〉,《月旦法學雜誌》,第74期,頁14-15,2001年7月。許純琪,〈談我國法上醫師告知義務之民事責任〉,《萬國法律》,第133期,頁2-11,2004年2月。許峻彬、陳亮諭,〈假日看診費,公會強刪10%〉,《聯合報》,A10版,2006年6月29日。
陳文和,〈體質不佳健保,造就新貧〉,《中國時報》,A11國際專題,2006年5月23日。
陳孝平、范保羅,〈從囚犯困境到最適境界〉,《中國時報》,A15版時論廣場,2004年2月16日。
陳孝平,〈大法官解釋與全民健保—以大法官會議與立法院兩種合法性差異的「位能」產生制度改進的「動能」〉,收錄於《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四輯》,台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 專書(Ⅰ),頁69-114,2005年5月。
陳妙芬,〈浮濫的平等―談代理孕母的法理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52期,頁31-39,1999年9月。陳忠五,〈醫療事故與消費者保護法服務責任之適用問題(上)—最高法院九0年度台上字第七0九號(馬偕紀念醫院肩難產案)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6期,頁47-74,2002年7月。
陳忠五,〈醫療事故與消費者保護法服務責任之適用問題(下)—最高法院九0年度台上字第七0九號(馬偕紀念醫院肩難產案)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7期,頁63-78,2002年8月。
陳昭姿,〈翹首期盼代理孕母合法化―等待生命的轉捩點〉,《月旦法學雜誌》,第52期,頁29-30,1999年9月。陳美伶,〈人工生殖子女婚生地位之認定〉,《月旦法學雜誌》,第2期,頁25-36,1995年6月。陳美華,〈物化或解放―女性主義者關於代理孕母的爭論〉,《月旦法學雜誌》,第52期,頁18-28,1999年9月。陳美霞,〈通往醫療文明的路上〉,《中國時報》,A15版時論廣場,2005年6月21日。
陳俊欽,〈醫者與人的大斷裂〉,《張老師月刊》,第325期,頁28-33,2005年1月。陳俊欽,〈醫療定價的弔詭〉,《中國時報》,A15版時論廣場,2006年6月20日。
陳建志、黃純德,〈檔案分析的轉機與危機〉,《台灣醫學雜誌》,第7卷第6期,頁914-918,2003年。
陳時中,〈從牙醫總額支付制度的發展談協商與管理的理念〉,《台灣牙醫學界》,第25卷第11期,頁12-17,2006年。
陳堂麒,〈醫藥品查驗中心七週年慶〉,《生技時代》,第42期,頁46-47,2005年7、8月合刊。
陳紹琛、陳桂恆,〈台灣生技藥業面臨危機!!〉,《生技時代》,第37期,頁80-85,2005年1、2月合刊。
陳瑞麟,〈《科學革命的結構》之後〉,收錄於傅大為、朱元鴻主編,《孔恩:評論集》,台北:巨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頁279-309,2001年。
陳錦薰、柴發順,〈相對輻射劑量〉,收錄於《核醫會訊》,第7卷 第7期,上網檢索日期:2006/4/9,網址:
http:/203.68.219.200/csnm2002/newslett/0107/5.htm,2001年7月。
斯蒂克斯 撰文,涂可欣 譯,〈我的基因,你的專利?〉,《科學人雜誌》,第49期,頁30-37,2006年3月。
黃心怡,〈閱讀英文判決書〉,《月旦法學教室》,第37期,頁97-99,2005年11月。
黃達夫,《用心,在對的地方:黃達夫的醫療觀》,台北:天下遠見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
黃達夫,《有願景的憤怒》,台北:天下遠見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
黃達夫、蘭熏,〈白袍的修煉,向人性靠攏:專訪黃達夫〉,《張老師月刊》,第325期,頁42-50,2005年1月。
黃達夫,〈二代健保有違健保初衷〉,《北縣牙醫》,第144期,頁22-23,2006年6月。張文貞,〈當科技遇上憲法:憲政主義的危機與轉機〉,《月旦法學雜誌》,第116期,頁176-190,2005年1月。張天均,〈透視健檢7百 VS. 4萬 你需要昂貴的健檢嗎?〉,上網檢索日期:2006/4/5,網址:
http:/myweb.hinet.net/home13/blance/Q6.htm,2005年。
張永健,〈論藥品、健康食品、食品之管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張永健,〈網路與全球化對醫藥管制的衝擊〉,《醫事法律》,第13卷第3期、第11卷第1期合訂本,頁54-64,2003年3月。
張永健,〈代理孕母的法律經濟分析〉,《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第13期,頁17-36,2002年1月。
張敬慈,〈開發中國家生技產業的五大創新特質〉,《生技時代》,第37期,頁91-92,2005年1、2月合刊。
張鈺旋、陳美杏、何配華、王玫、吳志清、張庭其、劉欣萍、李佳芬、何恭政(健保局企劃處),〈追求優質醫療服務 維持保險財務平衡(四)、五〉:健保費率及部分負擔 調整過程之回顧與省思〉,《全民健康保險》,第53、54期,頁30-33、28-31,2005年1、3月。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的正當程序〉,《月旦法學雜誌》,第55期,頁152-170,1999年12月。傅立葉,〈台灣社會保險制度的社會控制本質〉,《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5期,頁39-64,1993年11月。
傅立葉、鄧宗業、吳嘉苓、林志鴻,〈民國九十一年法人團體參與健保決策研究執行報告:初步分析結果〉,《行政院二代健保規劃小組第三階段相關技術報告》(光碟),台北:行政院二代健保規劃小组,2003年。
賀祥宏,《中華民國憲法》,台北:高點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六版,2004年。
勞倫斯.雷西格 著,劉靜怡 譯,《網路自由與法律》,台北:商周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
曾淑瑜,〈信賴原則在醫療過失中的適用〉,《月旦法學雜誌》,第28期,頁85-91,1997年9月。葉俊榮,〈台灣海岸法規範基礎與決策模式〉,收錄於《環境理性與制度抉擇》,台北:自行出版,頁99,1997年。
葉俊榮,〈「出賣環境權」:從五輕設廠的十五億「回饋金」談起〉,收錄於《環境政策與法律》,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頁35-72,2002年。
葉俊榮,〈大量環境立法:我國環境立法的模式、難題及因應方向〉,收錄於《環境政策與法律》,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頁73-132,2002 年。
葉俊榮,〈告知後同意:農藥輸出政策的分析與檢討〉,收錄於《環境政策與法律》,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頁341-376,2002年。
傑佛瑞•羅賓森 著;廖月娟 譯,《一顆價值十億的藥丸:人命與金錢的交易》,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楊華生,《美國醫療》,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1997年。
楊秀儀,〈論醫療糾紛之定義、成因及歸責原則〉,《台灣本土法學雜誌》,39期,頁121-131,2002年10月。
楊秀儀,〈論強制治療所生之醫療傷害填補原則〉,《萬國法律》,第133期,頁25-32,2004年2月。楊秀儀,〈美國「告知後同意」法則之考察分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20期,頁138-152,2005年5月。蔡秀卿,〈行政之公共性檢討行政組織及行政活動之變遷〉,《月旦法學雜誌》,第120期,頁19-36,2005年6月。雷文玫,〈兩對父母的拔河―從父母子女關係的認定看代理孕母合法化爭議〉,《月旦法學雜誌》,第52期,頁46-59,1999年9月。榮科醫學影像中心,〈看不見、摸不到、聞不到、聽不到…但可偵測到的傷害〉,收錄於《榮科季刊》二、三版,上網檢索日期:2006/4/5,網址:
http:/www.imaging.com.tw/view_news.asp?nid=137, 2005年11月。
蔡維音,〈全民健保之法律關係剖析(上)―對中央健保局、特約醫事機構以及保險人之間的多角關係之分析〉,《月旦法學雜誌》,第48期,頁67-78,1999年5月。蔡維音,〈全民健保之法律關係剖析(下)―對中央健保局、特約醫事機構以及保險人之間的多角關係之分析〉,《月旦法學雜誌》,第49期,頁110-115,1999年6月。鄧宗業、吳嘉苓,〈新興民主國家的公民參與模式〉,《當代》,第217期,頁24-37,2005年9月。賴秀穗,〈反對美國牛肉聲浪的背後〉,《科學月刊》,第36卷第8期,頁584-585,2005年8月。薛莫,〈政治腦〉,《科學人雜誌》,第54期,頁103,2006年8月。
薛瑞元,〈代理孕母所生子女的身分認定〉,《月旦法學雜誌》,第38期,頁65-76,1998年7月。
薛瑞元,〈代理孕母的管制原則及措施〉,《月旦法學雜誌》,第52期,頁40-45,1999年9月。薛瑞元,〈醫療契約與告知義務〉,《月旦法學雜誌》,第112期,頁35-46,2004年9月。謝炎堯,〈發展生技的條件〉,《中國時報》,A15版時論廣場,2006年5月16日。
謝哲勝,〈契約自治與管制〉,《月旦法學雜誌》,第125期,頁22-32,2005年9月。鍾秉正,〈社會福利之憲法保障—兼論相關憲法解釋〉,收錄於《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四輯》,台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 專書(Ⅰ),頁9-67,2005年5月。
顏厥安,《鼠肝與蟲臂的管制―法理學與生命倫理論文集》,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顏厥安,〈生命奧秘的公與私〉,《中國時報》,A15版時論廣場,2006年1月25日。
劉文瑢,《醫事法規要義》,台北:合記圖書出版社,1999年。
劉宏恩,〈論生物醫學研究中利益衝突問題之規範—以利益衝突之基本概念及規範上之必要性為討論核心〉,收錄於《2005年台灣人權報告》,台北:前衛出版社,頁89-132,2006年12月。
劉俊言,〈從核減率看問題〉,《北縣牙醫》,第137期,頁20-23,2005年10月。
劉靜怡,〈資訊社會的政府、個人與電子商務—從國民卡計畫的省思出發〉,《月旦法學雜誌》,第43期,頁32-51,1998年12月。劉靜怡,〈正視法律和其他學科的溝通和對話關係—從法律學的經濟分析取向談起〉,《律師雜誌》,第299期,頁3-5,2004年8月。
劉靜怡,〈一個自由主義女性法學者的憲法反思:錯亂「淨化」價值觀下的情色言論規範框架曾否改變?〉,《律師雜誌》,第313期,頁38-60,2005年10月。劉靜怡,〈隱私權的哲學基礎、憲法保障及其相關辯論—過去、現在與未來〉,《月旦法學教室》,第46期,頁40-50,2006年8月。劉靜怡,〈隱私權保障與國家權力的行使—以正當程序和個人自主性為核心〉,《月旦法學教室》,第50期,頁39-49,2006年12月。瑪西亞•安卓 著;曾育慧 譯,《藥廠黑幕:製藥公司如何掏空你的錢包和和健康》,台北:商周出版;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愛倫•艾德曼、艾洛琳•甘迺迪 著;吳懿婷 譯,《隱私的權利》,台北:商周出版;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簡資修,〈可合理期待之安全性的經濟分析—命令管制或交易誘因?〉,《律師雜誌》,第299期,頁16-24,2004年8月。羅翊方,〈加州公投通過支借30億美金賭上十年幹細胞研究!—美國胚胎幹細胞研究淘金熱!〉,《生技時代》,第37期,頁14-19,2005年1、2月合刊。
蘇巧慧,〈我國實務對醫療訴訟中因果關係之認定〉,《萬國法律》,第133期,頁18-24,2004年2月。蘇啟明,《醫療與法律:認識醫療疏忽的責任》,香港:明窗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年12月。
Andrew L. Shapiro 著;劉靜怡 譯,《控制權革命:新興科技對我們的最大衝擊》,台北:城邦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
Leiyu Shi, Douglas A. Singh 著;張朝凱 譯,《美國醫療體制的現況與展望》,台灣:宏欣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
二、英文文獻
Bartha Maria Knoppers,” Biobanking: Intenational Norms,” Journal of Law, Medicine & Ethics 33 (2005), 7.
David J. Solove and Marc Rotenberg,” Chapter 6 Privacy, Records, and Computer Databases,” Information Privacy Law, Aspen Publishers, (2003), 459-583.
David H. Rosenbloom and Robert S. Kravchuk,” The Convergence of Management, Politics, and Law in the Public Sector: An Illustration”, in: David H. Rosenbloom and Robert S. Kravchuk. Public Administration, Boston: McGraw Hill (2002), 215-230.
Ellen Wright Clayton,”Informed Consent and Biobank,” Journal of Law, Medicine & Ethics 33 (2005), 15-20.
Harvey Brooks,” The Resolution of Technically Intensive Public Policy Disputes,” Science, Technology, Human Values 9 (1984), 39-50.
Health Care financing Administration,” Overview of the Medicare program,”
Health Care Financing Review: Medicare and Medicaid Statistical Supplement 5 (1996).
Murray L. Weidenbaum, Business and Government in the Global Marketplace, Pearson Prentice-Hall ( 2004).
Nico Stehr, Biotechnology: Between Commerce and Civil Society, Transaction Publishers (New Jersey: New Brunswick, 2004).
Sheila Jasanoff, Science at the Bar: Law, Science, Technology in Americ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Timothy S.Jost,” Pegram v. Herdrich: The Supreme Court Confronts Managed Care,” Yale Journal of Health Policy, Law, and Ethics 1 (2001), 187-193.
Thomas R, Mclean and Edward P. Richards,” Health Care’s Thirty Years War: The Origins and Dissolution of Managed Care,” NYU Annual Survey of American Law 60 (2004), 283-328.
Wilson, F.A. and D. Neuhauser, Health serv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2nd ed. Cambridge, MA: Ballinger publishing Co {1985}.
三、日文文獻
李 啓充 医師╱作家(在ボストン),〈HMOによる医療配給〉〔連載〕続 アメリカ医療の光と影 第35回,第2576号,上網檢索日期:2006/5/28,網址:http://www.igaku-shoin.co.jp/nwsppr/n2004dir/n2576dir/n2576_06.htm,2004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