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雅君 (民86)。讀書治療團體對兒童同理心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王理書(民91)。隱喻故事治療團體-結合敘事傾向與Eriksonian隱喻治療的嘗試(上)。諮商與輔導,200,33-38。王理書(民91)。隱喻故事治療團體-結合敘事傾向與Eriksonian隱喻治療的嘗試(下)。諮商與輔導,201,35-38。王富美(民93)。社會訊息處理歷程教育方案對國小高攻擊行為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在職進修特殊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王萬清校閱,徐孟弘、杜宜展、柳雅梅、林秋先譯(民92)。Richard A. Gardner著。故事治療-說故事在兒童心理治療上的應用。台北:五南。
林玉華、樊雪梅。Anthone Bateman 和 Jeremy Holmes著。當代精神分析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林方茹(民92)。幼兒領導者與其團體成員互動-以幼稚園的兩個同儕團體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美瑩(91)。社會技巧訓練團體對國小被拒兒童的輔導效果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李英瑄(民92)。衝突情境中的幼兒社會互動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麗卿(民89)。敘事體在學前幼兒發展中之功能探討。新竹師院學報,13,149~186吳新華著(民85)。兒童適應問題。台北:五南。
吳秋燕(民87)。社會技巧訓練對增進國小問題行為兒童社會適應能力教學效果之研究。
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何長珠(民85)。諮商歷程中之改變與認知-情緒關係。諮商輔導文粹,01,51-77。林怡汎(民93)。自我教導策略對情緒障礙學生社會能力效果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范馨文(民93)。現實治療方案對國小攻擊傾向兒童團體輔導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洪儷瑜著(民86)。青少年社會行為之多元評量。台北:師大書院。
姜智惠(民92)。國小攻擊傾向兒童在阿德勒取向團體遊戲治療之轉變歷程。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翁士恆(民89)。說故事治療:如何說一個有效的故事。學生輔導,68,48-53。徐光國著(民85)。社會心理學。台北:五南
唐淑華著(民93)。情意教學故事討論取向。台北:心理。
黃凱倫(民79)。幼兒與其母親的依附關係與其社會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家政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張春興(民85)。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英陣校閱,王金永等譯(民89)。Deborah K. Padgett。質化研究與社會工作。台北:洪葉文化
張惟亮(民92)。人際關係之班級輔導活動實施效果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聖謨(民85)。兒童早期境遇與其氣質、社會能力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年刊,9,181-212。陳幗眉著(民84)。幼兒心理學。台北:五南。
陳淑敏(民89)。兒童隱喻理解能力之發展。屏東師院學報,13,163~182。游麗蓉 (民91)。閱讀治療取向的小團體輔導對國小攻擊行為傾向兒童自我概念影響歷程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鄧守娟 (民84)。讀書治療對國小社會畏縮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游淑瑜 (民87)。隱喻治療技術隱喻故事創作的技術、方法與實例。諮商與輔導,149,19-24。辜綉晶(民87)。讀書治療對國小兒童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輔導效果。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簣芬、黃慈愛、王美惠等著(民92)。自閉症兒童社會情緒技能訓練。台北:心理。
劉袖祺(民92)。父母離異兒童在完形學派遊戲治療之輔導歷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潘玫伶(民93)。人際問題解決能力訓練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欠佳之學生影響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蔡麗芳(民87)。說故事在兒童諮商中的應用。輔導季刊,34,2,33-39。廖鳳池、王文秀、田秀蘭著(民87)。兒童輔導原理。台北:心理。
劉宴伶(民92)。從孩子的故事更瞭解孩子-分析「阿俊的班」學童口述自創故事的文學特性、內含及呼應現實生活之關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鄭玄藏譯(民92)。Getrud Mander著。短期心理治療。台北:心理。
鄭石岩著(民73)。心理分析與教育。台北:遠流。
鄭淑俐 (民90)。幼兒遊戲與其角色取替能力、正負向社會行為與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謝美慧(民90)。Patricia G.Ramsey著。幼兒的人際關係。台北:桂冠。
蕭麗珠(民93)。社會故事教學對亞斯伯格症幼童社會能力之影響。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蘇建文校閱,林翠湄譯(民84)。D.R. Shaffer著。社會與人格的發展。台北:心理。
蘇建文、程小危、柯華葳、林美珍、吳敏而、幸曼玲、陳李綢、林蕙、陳淑美等著(民93)。發展心理學。台北:心理。
外文部分:
Disturco,P.(1984).The effect of bibliotherapy on collective and self-concept formation in behaviorally disordered youth.(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ED 243 099)
Green,D.A.(1988)A study of the impact of bibliotherapy on the self-concept of Mexican
-Amercian children ten and eleven years of age. Ph. D.
Kanann,J.(1976).The Application of adjuvant bibliotherapeutic techniques in resolving peer acceptance problem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36 (9),2557A.
Kimoto,C.K.(1974). The effect of a juvenile literature based program on majority group attitudes toward black American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35 , 170A.
Parke,J.G.,& S.R.Asher.(1987).Peer relations and later personal adjustment:Are low-
accepted children at risk?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02:357-89.
Taylor,V.W.(1982).An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 of bibliontherapy on the self-concept
of kindergarten children from one-parent families.Ph.D.dissertation,Jackson state University.
Yellin, M.P. (1983). Bibliotherapy: a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 of the traditional folk fairy tale and “ issues”imaginative literature on self-esteem, hostile attitudes and the behavior of children.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3 (8), 261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