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討了由高分子所誘發之膠體凝聚現象,將傳統的膠體絮聚理論延伸至以高分子 架橋為主要機制的情形。我們提出二種不同之吸附模型,基於動態之處理模式,研究 膠體表面覆蓋率之時變關係。並證明當膠體粒子數目相當大時,可以平均表面覆蓋率 取代正確的表面覆蓋率分佈來計算碰撞效率。我們證明碰撞效率之大小,取決於二個 主要的參數,一個為膠體粒子數與高分子數之比值,另一個為脫附速率常數與吸附速 率常數的相對大小。數值模擬之結果顯示,取決於時間之長短,傳統碰撞效率分析所 預測之碰撞效率,不是高估就是低估。由此可知,傳統分析之基本假設可能導致相當 可觀的誤差。 我們結合了高分子吸附於膠體粒子表面之動態行為與Smoluchowski之凝聚機構,進一 步分析在凝聚過程中,系統可量參數隨時間之變化情形;包括原始粒子之消失速率, 凝聚產物之各種物理性質與時間之關係。由分析結果得知,碰撞效率是一相當重要的 參數,在預測凝聚系統之物理性質時,若忽略此參數可能會導致相當可觀的偏差。 並將此種動態吸附模型,應用於膠體粒子表面性質之變化,進而研究穩定比率隨時間 之變化關係。數值模擬之結果顯示,穩定比率隨時間之增加而下降,達到一極小值後 ,再隨著時間之增加而漸增至穩態值。引起此種現象之原因是穩定比率主要是受到膠 體粒子表面被高分子覆蓋之程度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