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216.73.216.21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09 02:14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張哲郡
研究生(外文):
Chang, CheChun
論文名稱:
項目次序關聯結構分析在國小五年級因數與倍數的應用
論文名稱(外文):
Item ordering theory and relational structure analysis to apply fifth grade students factor and multiple concept
指導教授:
許天維
指導教授(外文):
Hsu, TienWei
口試委員:
鄭裕篤
、
胡豐榮
口試委員(外文):
Cheng, YuTu
、
Hu, FengJung
口試日期:
2011-04-11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
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
學門:
教育學門
學類:
教育測驗評量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41
中文關鍵詞:
因數與倍數
、
次序理論
、
試題分析
外文關鍵詞:
factor and multiple concept
、
ordering theory
、
Test Item Analysis
相關次數:
被引用:
4
點閱:320
評分:
下載:27
書目收藏:0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應用次序理論與試題關聯結構分析法,來瞭解國小五年級學生「因數與倍數概念」之結構及探討次序理論與試題關聯結構分析法在其分析結果的差異如何?除作為應用上之試金石,並提供教育現場之教師參考。本研究選取台中市國小五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使用試題編製技術,建立因數與倍數測驗的研究工具,進行施測後收集做答反應,再透過次序理論與試題關聯結構分析法與次序關聯結構分析法,繪製具有上、下位概念的結構關係。主要結果發現:
1.OT與IRS的分析結果差異並不大,表示學生在因數與倍數的概念結構上,與專家知識結構上無太大差異。
2. OT與IRS兩者相比,在順序合理性上,OT優於IRS,所以在此部分的分析上顯示OT比IRS嚴謹,也比較有適切性。
3. IORS分析在項目關聯性的數量上介於OT與IRS之間,而且與之重複吻合之關聯性相當高,初步判斷具有綜合兩者之功能。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pply the ordering theory and item relational structure analysis, to learn fifth grade students "factor and multiple concept " of the structure and associated with the ordering theory of item relational structur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in how the results of their analysis ? beside to Touchstone for application and provide the educational field of the teachers.
This study selected fifth grade students in Taichung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ith the preparation of technical paper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est factor and multiple research tools. Surveying pop star collected after the reaction. Use the ordering theory and item relational structure analysis and item ordering relational structure analysis. Draw with on the concept of lower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research findings can be concluded as following:
1. OT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with the IRS is not much difference, said the students the concept of factor and multiple structure, the structure of expert knowledge and no big difference.
2. OT with the IRS In comparison, on the order of rationality, OT better than the IRS, so the analysis in this section shows OT stringent than the IRS, there is more appropriate.
3. IORS analysis of the proj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between OT and IRS, and the association with which repeat are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functional combination of the two.
目錄---------------------------------------Ⅳ
表目錄-------------------------------------Ⅵ
圖目錄-------------------------------------Ⅶ
附錄---------------------------------------Ⅷ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2
第三節 名詞定義-------------------------------------2
第二章 文獻探討------------------------------------4
第一節 因數與倍數相關課程分析-------------------------4
一、八十二年國小數學課程標準----------------------------4
二、九年一貫數學課程綱要--------------------------------5
三、兒童的因數與倍數概念--------------------------------8
第二節 順序理論------------------------------------11
第三節 試題關聯結構--------------------------------14
第四節 次序關聯結構分析法--------------------------17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程序----------------------19
第一節 研究對象------------------------------------19
第二節 研究工具------------------------------------19
一、試題內容--------------------------------------------19
二、測驗效度--------------------------------------------19
第三節 實施程序------------------------------------23
第四章 研究結果----------------------------24
第一節 敘述統計分析-------------------------------24
第二節 係數分析-----------------------------------26
第三節 構圖分析-----------------------------------29
第四節 五年級因數與倍數概念結構方法差異分析-------3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34
第一節 結論--------------------------------------34
第二節 研究限制----------------------------------35
第三節 建議--------------------------------------35
第四節 後續研究----------------------------------36
參考文獻-----------------------------------37
附錄
附錄 試卷內容-------------------------------------------------39
林珮如(2002)。國小學童因數迷思概念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慧珍(2002)。國小學童倍數迷思概念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國勳、劉祥通(2003)。國小五年級學童學習因數教材困難之探討。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30,52-69。
許天維(1996)。試題關聯結構分析法及其在國小數學科教學上的應用。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新式評量分析法在國小教學上的應用」研習手冊,77-93。臺中師院教育測驗評量與統計方法研究發展中心。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臺北市:編者。
教育部(2003)。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數學課程綱要。臺北市:編者。
謝堅(1997)。實驗課程中因數與倍數教材的設計。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八十六學年度數學教育研討會論文暨會議實錄彙編。
潘樾生(2004)。國小學童統計初步概念結構分析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數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林原宏(2005)。次序理論。教育研究月刊,134,142-143。
劉湘川 (2001) 核平滑化試題選項特徵曲線與選項關連結構整合擴充模式,測驗統計年刊第9輯,1-18頁,臺中:國立臺中師範學院。
劉湘川 (2006)。 標準規格化多點計分順序理論。測驗統計年刊第十五輯上期,1-12頁。臺中市: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許天維(1995)。數學試題分析法-以「八十一學年度國民教育階段國小數科學生基本 學習成就評量」的分析為例。高雄:大漢唐有限公司。
郭伯臣、田聖才(1995)。IRSP:試題順序結構分析程式。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中心,未出版,臺中市。
黃盈君(2001)。國小五年級學生三角形圖形概念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數學教育研究所,臺中。
盧銘法(1996)。國小中高年級學生幾何概念之分析研究-以 van Hiele 幾何發展水準與試題關聯結構分析法為探討基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 育研究所,臺中。
何森豪(2001)。van Hiele幾何發展水準之量化模式—以國小中高年級學生在四邊形概念之表現為例。測驗統計年刊第九輯,81-129頁。
陳敏華(1998)。國小六年級兒童比和比例概念初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中。
竹谷誠(1980)。IRSテスト構造法と活用法。日本教育工學會雑誌,5,93~103。
Airasian, P.W., & Bart, W.M. (1973). Ordering theory: A new and useful measurement mode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Vol, 5. pp.56-60.
Bassarear, T. (2001). Mathematics fo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New York,NY: Houghton Mifflin.
Kennedy, L. M. & Tipps, S.(1997). Guiding Children's Learning of Mathematics. New York: Wadsworth.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國小學童因數解題與迷思概念之研究
2.
國小中高年級學生幾何概念之分析研究:以Vanhiele幾何思考水準與試題關聯結構分析為探討基礎
3.
國小學童倍數解題及迷思概念之研究
4.
國小五年級學生三角形圖形概念之分析研究
5.
國小六年級兒童比和比例概念初探
6.
國小學童統計初步概念結構分析之研究
7.
認知診斷模式及試題關聯結構分析在國小五年級整數四則混合運算之研究
8.
應用Q矩陣理論確定試題順序理論最適順序係數閾值-以分數乘法為例
1.
陳敏華(1998)。國小六年級兒童比和比例概念初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中。
2.
何森豪(2001)。van Hiele幾何發展水準之量化模式—以國小中高年級學生在四邊形概念之表現為例。測驗統計年刊第九輯,81-129頁。
3.
劉湘川 (2006)。 標準規格化多點計分順序理論。測驗統計年刊第十五輯上期,1-12頁。臺中市: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4.
劉湘川 (2001) 核平滑化試題選項特徵曲線與選項關連結構整合擴充模式,測驗統計年刊第9輯,1-18頁,臺中:國立臺中師範學院。
5.
林原宏(2005)。次序理論。教育研究月刊,134,142-143。
6.
許天維(1996)。試題關聯結構分析法及其在國小數學科教學上的應用。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新式評量分析法在國小教學上的應用」研習手冊,77-93。臺中師院教育測驗評量與統計方法研究發展中心。
7.
黃國勳、劉祥通(2003)。國小五年級學童學習因數教材困難之探討。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30,52-69。
1.
國小五年級學童在因數與倍數問題表現之研究-以高雄縣市為例
2.
國小學生因數與倍數學習進程之探究
3.
TestGraf98在國小六年級學童因數與倍數概念之試題編製與分析研究
4.
多點部分給分S-P表在因數與倍數概念測驗之分析研究
5.
國小五年級學童因數與倍數文字題解題歷程之研究
6.
發展數學遊戲融入課室教學研究-以國小四年級為例
7.
國小六年級因數與倍數試題分析研究
8.
數學閱讀活動對數學學習成效之影響與歷程∼以國小五年級因數與倍數為例
9.
探討因數與倍數相關概念及其知識結構—以中部地區國小五年級學童為例
10.
不同Q矩陣設計在DINA模式估計成效探討—以國小五年級因數與倍數單元為例
11.
擬題融入因數與倍數情境教學之行動研究-以龍津國小五年級學生為例
12.
屏東地區國小五年級數學解題歷程及策略之分析研究─以「因數與倍數」為例
13.
運用同儕協助學習策略於國小四年級社會領域教學之研究
14.
以互逆的觀點進行因數與倍數之教學探討
15.
國小六年級學童因數與倍數文字題之閱讀理解及解題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