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08)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3 12:2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莊鎮遠
研究生(外文):Chuang Chen Yuan
論文名稱:台灣認購權證市場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auwan Call Warrants Market Research
指導教授:林泉源林泉源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 Chuen-Yu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大學
系所名稱:企業管理學系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0
畢業學年度:8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2
中文關鍵詞:認購權證選擇權內含價值溢價率槓桿倍數對沖率波動性
外文關鍵詞:warrantoptionsIntrinsic ValuepremiumgearingDeltavolatilit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46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多年來,台灣在金融商品的開發上已有了具體改變,加上股市翻揚, 使得認購權證變成投資大眾最熱門投資工具之一。在股市行情看好的多頭 年,各券商也因看好台灣股市的後續行情,紛紛搶先發行認購權證,並且 積極規畫及推出此類金融商品,認購權證或是其標的概念股已經成為市場 投資的新寵。 本論文研究目的為:
一、本研究的第一個目的在使投資者能有效的瞭解此一新金融商品,以 增加投資的常識及避險的管道。
二、 證券商在國內認購權證市場具有關鍵的地位。因此以實地訪問方式,問卷訪談若干家國內認購權證發行證券商,以概括瞭解國內證券商發行權證的現況、發行過程、如何避險、平時操作策略及未來展望.等
,為本研究第二個目的。
三、 使用簡單問卷對若干台灣權證投資人作調查,以瞭解面對此一較為複雜之新金融商品,台灣投資人認識及涉入的程度為何,為第三個目的。本研究在認購權證發行券商方面,依問卷訪談之結果,輔以蒐集之相 關資訊,對發行券商之行為面及若干重要之課題,進行命題分析及整理。 期能對國內券商及認購權證相關問題作一概括性瞭解。而在瞭解權證行券 商之餘,國內認購權證之政策及未來走向亦是不可輕忽,故亦有對此陳述 及提出建議;在權證投資人方面,則針對一般投資人來作調查、分析,依 問卷結果做出評論。
台灣認購權證市場在主管機關、發行券商、投資人之經營與灌溉下成 長迅速,充分展現出資本市場的活力。未來隨著期貨市場的發展與選擇權 市場的開放,再配合核准外資來台發行權證等多項措施,國內衍生性商品 市場的蓬勃發展將是指日可待。
Recently,It has a tremendos change in the developing of new
financial commodity.With the surge of the taiwan stock
market,the warrant has become the hit among the popular
investment instruments.
This research tends to find the followings:
1、The first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make investors
understand the new financial commmodity and to increase the
knowledge of investment and the way of hedge.
2、Local securities corp.s stand the dominant position in
domestic warrant''s market.Thus,the researcher interviewed with
those companies,try to find the presence and the issuing
process,the way to hedge 、operation strategies and the future
of this sector...and so on.
3、Collected questionaires from the warrant investors,the reascher intends to find how the investors get involved with this new financial commodity.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二章 認購權證相關實務探討 3
第一節 認購權證的簡介沿革、特質及投資觀念 3
第二節 認購權證的種類 15
第三節 影響認購權證的因素、相關名詞解釋及簡例說明 18
第四節 台灣認購權證發展過程及相關規定 24
第三章 相關文獻與理論基礎 34
第一節 選擇權評價模式探討 34
第二節 波動性、效率性及領先落後關係 39
第四章 研究方法 42
第一節 資料來源 42
第二節 問卷設計 43
第三節 問卷可信度 43
第四節 研究架構 44
第五章 命題形成與資料分析 45
第一節 台灣認購權證市場規模狀況評析 46
第二節 台灣認購權證發行證券商之相關探討 48
第三節 認購權證相關重要議題 72
第四節 認購權證投資人分析 101
第五節 認購權證之未來發展 105
第六章 建議 112
參考文獻 118
附錄:本研究問卷1
本研究問卷2
一、 中文部分
1. 黃須白,認購權證操作實務,寰宇財經,1999年7月初版。
2. 胡世方、史綱,認購權證投資與發行策略,樂觀文化,民國86年
11月初版。
3. 寰宇財務顧問公司,寰宇財金34 金融工程(中),寰宇出版股份
有限公司,民國85年4月初版。
4. 台灣證券交易所,認購(售)權證上市交易之相關規章彙編,民國
88年3月。
5. 台證證券,台證衍生性金融商品月刊,台證綜合證券衍生性商品
部,民國86年12月至民國88年12月。
6. 寶來證券,寶來金融創新雙月刊,寶來證券衍生性商品部,民國
87年8月至89年1月。
7. 陳威光,認購權證價格之探討,元大期貨,1998年1月,頁57-64。
8. 李怡宗,認購(售)權證評價模式之論述,證券暨期貨管理季刊,
1997,頁1~19。
9. 謝碧珠,證券衍生權證之探討,證券暨期貨管理,第4期,1997年
4月,頁12~27。
10.經濟日報、工商時報87年1月1日至89年3月31日。
11.謝永生,認購權證一日通,財訊出版社,初版,民國85年10月。
12.史綱,「香港認股權證市場-匯豐銀行個案分析」,認股權證投資與發
行策略,樂觀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初版,民國86年11月。
11.蔡怡純,「認購權証與其標的股關聯性之研究-台灣本土認購權証實
証分析」,國立中正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六月。
12.單應翔,「台灣認購權證訂價模型選擇之研究」,長庚大學管理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六月。
13.陳皇任「台灣認購權證評價與避險操作之研究」,台灣大學財務金融
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六月。
14.曾詩如,「台灣認購權證報酬率與標的股票報酬率之關連性研究」,
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七年六月。
15.戚佳佳,「發行認購權證對股價衝擊之研究」,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
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七年六月。
16.蔡立光,1998,「台灣市場認購權證定價模型與避險策略之研究」,
中央大學未出版論文。
17.呂巧惠,「認購權證發行對其標的股票之價格發現功能及其市場風險
的影響」,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6月。
18.彭美苓,「備兌行認購權證的發行對台灣現貨股票市場績效之影響」,
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六年六月。
19.張恆華,「衍生性金融商品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之探討」,台灣大學
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6月。
20.Donald R. Cooper and C. William Emory 著,古永嘉譯,企業研
究方法,第五版,華泰書局,1996年3月。
二、 英文部分
1、 Anthony, J. H. (1988),“The Interrelation of Stock and
Option Market Trading —volume Data,” Journal of Finance 43, 949-64.
2、 Black, F. (1975),“Fact and Fantary in the Use of Option,”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31, 36-41.
3、 Haddad, M. M. , and F. L. Voorheis (1991),“Initial Option Trading and Security Risk and Return,”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 903-913.
4、 Thomas J. Finucane,“Put-Call Parity and Expected Returns,”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26, 445-457.
5、 Alkeback, P., and Hagelin N. (1998): "The Impact of Warrant Introductions on the Underlying Stocks, with a Comparison to Stock Options," The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18: 307-327.
6、 Leonard, D. C. and M. E. Solt, 1990, “On Using the Black-Scholes Model to Value Warrants,” 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Vol. 13, No. 2, Summer, pp. 81-92.
7、 Detemple,Jand Jorion.P,"Opton Listing and Stock Return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0,14,p781-801
8、 Black, F. and M. Scholes, "The Pricing of Options and corporate Liabilities," Journal of Finance, May-June 1973, pp. 637-654.
10、Cox, Ross and Rubinstein, M., "Option Pricing: A Simplified Approach," Journal of FinancialEconomics,Vol.7,July 1979, pp.229-263.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