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族群關係研究中,客家人研究較乏人注意,故本文以族群關係與產業發展兩層面,做為對竹塹地區客家人的初步研究。竹塹地區客家人入墾竹
 塹地區,可分由此區四大港遷入與因社會流動而引起的遷徙兩種方式。前
 者與清廷遷臺政策轉變與此區移民環境轉佳有關。後者則因農墾性、分類
 械鬥與民變,以及人群間適應性等因素,促成客家人由來臺後的原居地,
 遷至竹塹地區。遷至此區的客家人,必須接觸到此區的三大族群─閩南人
 、平埔族、高山族。客家人與三大族群關係,可以三個簡圖說明。客家人
 與閩南人關係為:↗再度移民(少數)合作→競爭→衝突→涵化→同化客
 家人與平埔族關係為:合作→涵化→同化;客家人與高山族關係為:衝突
 →涵化→同化。由客家人與三大族群關係可知,促成族群關係轉變,與人
 口、經濟力、技術有很大關係。大致而言,客家人與此區其他族群關係,
 以和諧關係居多。客家人墾拓研究另一重要論題為產業發展。促成此區產
 業轉變原因,與水利興修,稻作種植,促成此區經濟型態轉變,以及清末
 茶、糖、樟腦三大經濟作物受到重視,此區客家人廣泛種植與採伐,促成
 客家大族興起有關。由客家人產業型態來看,客家人仍為以農耕為主的族
 群,商業活動仍是奠基於墾拓所累積的經濟基礎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