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依姓氏筆劃遞增排列)
(一)專書論著
1、中央存款保險公司編譯,《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與清理信託公司 處理金融危機之經驗與啟示》(上)、(下),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民國八十八年六月初版
2、王文宇,《公司與企業法制》,元照出版公司,民國九十年五月初版
3、王文宇,《金融法》,元照出版公司,民國九十年五月初版
4、王澤鑑,《民法思維與民法實例--請求權基礎理論體系》,民國八十八年五月初版
5、王澤鑑,《民法總則》,民國九十年五月
6、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各國對於金融危機處理策略及我國因應之道》,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
7、車鵬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對倒閉銀行處置方式與清理作業》,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民國八十二年五月初版
8、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七版),民國九十年八月
9、李滿治等七人,《強化我國問題金融機構處理機制之研究》,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民國九十年十月初版
10、林錫堯,《行政法要義》,民國八十年
11、林維義,《金融監理與存款保險制度論述選集》,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民國八十七年十一月
12、林俊良,《WTO後之中國投資--投資銀行眼中之機會與風險》,商周出版公司,民國九十一年一月
13、范以端,《南韓金融監理制度、存款保險制度與資產管理公司考察報告》,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民國九十年十月初版
14、徐梁心漪,《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處理問題金融機構相關法規之研究》,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民國八十九年七月初版
15、陳戰勝等七人,《我國存款保險制度改進之芻議》,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民國八十五年五月一版二刷
16、陳聯一等九人,《建立金融機構預警系統之研究》,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民國八十五年五月
17、陳春山,《企業管控與投資人保護--金融改革之路》,元照出版公司,民國九十年五月初版
18、陳春山,《企業併購及控股公司法實務問題》,學林出版社,民國九十一年八月初版
19、陳春山,《董事責任及獨立董事》,學林出版社,民國九十一年六月初版
20、陳文達、李阿乙、廖咸興,《資產證券化--理論與實務》,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九十一年八月初版
21、陳元保、林培州、謝宗林,《主要國家建立不良金融資產處理機制之經驗及其成效》,中華經濟研究院,民國八十九年五月
22、徐梁心漪,《配合強制投保強化我國存款保險制度功能之研究》,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民國八十六年六月
23、陳松興、阮淑祥,《一兆元黑洞?--為臺灣金融重建工程把脈》,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九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24、章家敦(Gordon G. Chang)著、侯思嘉、閻紀宇譯,《中國即將崩潰》,雅言文化出版,民國九十一年
25、華英惠,《贏戰金融危機》,聯經出版社,民國九十二年一月
26、黃鴻棋,《美國對問題金融機構處理方式及其程序之研究》,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民國九十年十月初版
27、曾國烈等十人,《金融自由化所衍生之銀行監理問題探討:美、日經驗對我國之啟示》,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民國八十五年五月初版
28、葉銀華、李存修、柯承恩,《公司治理與評等系統》,商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九十一年十一月一日一版一刷
29、葉祖詒,《美國儲貸機構處理信託公司對儲貸機構之監督與接管實務》,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民國八十四年五月初版
30、鄭正忠,《白話六法(12)銀行法》,書泉出版社,民國九十年四月四版一刷
31、樓偉亮等六人,《我國現行法規對處理問題金融機構時效性之研究》,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民國八十五年五月一版二刷
32、蔡麗玲,《購買與承受交易之法律問題及實際交易之研究》,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民國八十三年五月初版
33、蔡有財,《銀行經營失敗之防範與對策之研究》,財政部金融司儲委會金融研究小組編印,民國七十五年一月
34、賴英照,《台灣金融版圖之回顧與前瞻》,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八十六年四月第二版
(二)期刊論文
1、王文宇,〈資產管理公司政策與法制問題研究〉,《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一輯第二期
2、王金凱,〈資產管理公司運作機制之檢討〉,《財稅研究》,第三十四卷第五期,民國九十一年九月3、王嘉麗、郭瑜芳,〈我國對問題金融機構之認定暨本次銀行法新增對問題金融機構危機處理規定概述〉,《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十四卷第二期,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4、王嘉麗、郭瑜芳,〈我國與美國對問題金融機構處理之法規建制與經濟概述〉,《政大法學評論》,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5、王嘉麗,〈金融機構合併法淺析〉,《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十四卷第四期,民國九十年六月6、王嘉麗,〈從金融機構合併法暨銀行法修正看銀行與農會信用部之合併〉,《今日合庫》,第三一三期,民國九十年一月7、王鶴松,〈資產管理公司的角色與功能〉,《中國商銀月刊》,第二十卷第三期,民國九十年三月二十五日8、王親仁、林佳靜,〈問題農會信用部退出市場後農業金融功能措施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第五十三卷第三期,民國九十一年九月9、方燕玲,〈我國金融業處理不良債權之迷思〉,《會計研究月刊》,民國九十年七月10、方燕玲,〈談銀行不良債權處理及整批銷售〉,《會計研究月刊》,民國九十年九月11、方燕玲,〈基層金融重建之效率及公平性有待商榷〉,《會計研究月刊》,民國九十年十一月12、方燕玲,〈金融業併購法律實務運用〉,《實用月刊》,第三十七卷第八期,民國九十年八月二十日13、合作金庫逾期放款中心,〈金融機構合併法與民法有關債權讓與等規定之比較〉,《合作金庫》,第三三三期,民國九十一年九月
14、余雪明,〈經營失敗銀行處理的法律分析--從美國銀行破產模式看彰化四信案〉,《臺大法學論叢》,第二十九卷第四期,民國八十九年七月
15、李儀坤,〈日本處理銀行業不良債權問題之研析〉,《信用合作》,第七十一期,民國九十一年一月二十一日16、李青楙,〈本國銀行出售不良債權(NPL)成功之關鍵--法律顧問及財務顧問不可或缺〉,《律師雜誌》,第二七七期,民國九十一年十月17、李榮謙,〈我國金融整合的發展及其衍生的政策議題〉,《華信金融季刊》,第十八期,民國九十一年六月18、李吉民,〈淺談金融重建基金及本行受讓四家信用合作社後之省思〉,《今日合庫》,民國九十一年四月19、李禮仲,〈畢金融改革於一役--儘速完成金融六法相關子法研修〉,《國家政策論壇》,第一卷第八期,民國九十年十月20、李禮仲、邱靜玉,〈去蕪存菁--論金融重建基金機制〉,《國家政策論壇》,第一卷第八期,民國九十年十月
21、吳英花,〈從美國RTC經驗談我國資產管理公司之做法〉,《全國律師》,第五卷第九期,民國九十年九月22、吳英花、楊志遠,〈銀行資產證券化業務之相關法律問題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四八期,民國八十八年五月23、林馨,〈民國九十年國內金融業務概況〉,《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三十八卷第四期,民國九十一年四月二十日24、林繼恆,〈資產管理公司(AMC)與資產再生公司(RTC)〉,《台 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一輯第二期,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
25、林繼恆,〈接管問題的銀行VS.銀行接管的問題--評大法官會議第四八八及四八九號解釋文〉,《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十四卷第二期,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26、林倬仲,〈我國成立資產管理公司(AMC)之探討〉,《今日合庫》,第三一七期,民國九十年五月27、林恆毅、嚴宗銘、黃建森,〈大陸商業銀行不良資產之處理〉,《信用合作》,第七四期,民國九十一年七月28、林怡芳、張勝傑,〈金融機構出售不良債權之適用法規架構、契約重要內容及履約應注意事項〉,《律師雜誌》,第二七七期,民國九十一年十月29、施敏雄、邱仕敏,〈中國大陸金融市場之演進與展望〉,《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三八卷第四期,民國九十一年四月30、高安健一著、邱榮輝譯,〈亞洲各國不良債權問題和資產管理公司(AMC)〉,《證交資料》,第四○八期,民國九十一年四月十五日
31、殷乃平,〈我國金融在新世紀的新挑戰〉,《華信金融季刊》,第十三期,民國九十年三月32、〈「建立問題金融機構處理機制」研討會會議記錄〉,《基層金融》,第三十七期,民國八十七年九月
33、陳春山,〈我國推動金融改革及金融控股公司法之成功要素〉,《臺灣經濟金融月刊》,民國九十年九月34、陳元保,〈資產管理公司的濫觴--美國RTC的經驗與成效〉,《經濟前瞻雙月刊》,第七十四期,民國九十年三月35、陳元保、張順教、梁連文,〈基層金融機構改造〉,財團法人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網站〈http://taiwanncf.org.tw/seminar/20010721/20010721-1.htm〉
36、陳戰勝,〈我國成立資產管理公司之探討--兼論中央存款保險公司之角色〉,《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一輯第二期,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
37、陳永琦,〈農會信用部改進方案比較及未來願景〉,《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三十七卷第十一期,民國九十年十一月38、陳寶端、曾文清、郭秋榮,〈金融機構合併之探討〉,《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三十七卷第八期,民國九十年八月二十日
39、袁明昌,〈「銀行法」修正對銀行業之影響〉,《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二輯第二期,民國九十年六月
40、黃淑君,〈蠡窺日本對金融機構不良債權之處理〉,《國際金融參考資料》,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編印,第四十六輯,民國九十年四月41、黃建銘,〈金融機構不良債權清理機制的探討〉,《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三十七卷第十期,民國九十年十月二十日42、黃建銘,〈金融資產證券化之架構與運用〉,《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十五卷第三期,民國九十一年三月43、黃建銘,〈資產管理公司運作之感言〉,《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十四卷第三期,民國九十年三月44、黃百全,〈金融六法與信用合作社之發展方向〉,《合作經濟》,第七十一期,民國九十年十二月45、黃志淩,〈大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運作與發展〉,《第七屆海峽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九十年十一月
46、張秀媛、歐仁和、黃建森,〈主要國家處理問題金融機構之機制〉,《信用合作》,第七四期,民國九十一年十月47、張震,〈解析國內不良金融債權(NPL)市場〉,《全國律師》,第六卷第十二期,民國九十一年十二月48、楊雅惠,〈當前金融問題之剖析與對策-兼評經發會金融議題〉,《經濟情勢暨評論》,第七卷第三期,民國九十年十二月49、楊靜嫻、〈日本金融危機處理經驗及問題金融機構處置措施〉,《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十三卷第四期,民國八十九年六月50、楊順評,〈不良債權擔保品之處理--理論與實務面之剖析〉,《律師雜誌》,第二七七期,民國九十一年十月51、鄭月遂,〈我國推動成立金融控股公司之架構〉,《今日合庫》,第三一七期,民國九十年五月52、葉弘廷,〈我國金融機構不良債權處理與金融重建基金政策初探〉,《今日合庫》,第三三八期,民國九十二年二月53、蔡進財,〈我國存保機制應如何配合金融改革〉,《華信金融季刊》,第十五期,民國九十年九月;《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十五卷第二期54、蔡進財,〈存款保險由全額保障轉換限額保障配套措施之探討〉,《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十五卷第四期,民國九十一年六月55、蔡進財,〈我國金融機構不良債權之處理〉,《存款保險季刊》,第十五卷第四期,民國九十一年六月
56、蔡進財,〈我國處理問題金融機構相關機制之探討〉,《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十四卷第二期,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57、蔡進財,〈我國建立問題金融機構處理機制之探討〉,《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一輯第二期,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
58、蔡淑惠,〈興利除弊的金融六法--兼論金控法、金融重建條例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影響〉(上),《今日合庫》,第三二二期,民國九十年十月59、蔡武烈,〈概括承受台中市四家信用合作社面面觀〉,《今日合庫》,第三三五期,民國九十一年十一月56、樓偉亮,〈金融安全網與處理失敗銀行機制〉,《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十五卷第四期,民國九十一年六月60、蔣福齡,〈日本之金融改革〉,《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十六卷第二期61、劉連煜,〈健全獨立董監事與公司治理之法制研究-公司自治、外部監控與政府規制之交錯〉,《月旦法學雜誌》,第九十四期,民國九十二年三月62、賴英照,〈銀行的定義及銀行法的適用〉,《中興法學》第四十五期,民國八十九年八月63、賴英照,〈農會信用部管理法制之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六期,民國八十九年一月64、賴英照,〈農會信用部的管理法制應力求健全〉,《華信金融季刊》,第十三期,民國九十年三月65、賴中強,〈評金融機構合併法第十五條及其子法之立法疑義〉,《律師雜誌》,第二七七期,民國九十一年十月66、謝碧珠,〈金融重建資訊應透明化且回歸自由經濟〉,《實用月刊》,第三三四期,民國九十一年十月67、譚醒朝、謝碧珠,〈談金融重建基金之建構對金融改革之影響〉,《實用月刊》,民國九十一年七月(三)研討會專論報告
1、方燕玲,〈NPL對財務面之影響及規劃〉,發表於「資產管理研討會」,民國九十年一月十五日,台灣金融研訓院
2、王鶴松,〈台灣資產管理公司的功能與運作方式〉,發表於「第七屆海峽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民國九十年十一月七日,中華經濟研究院
3、范以端,〈韓國KAMCO發展經驗〉,發表於「資產管理(AMC)國際研討會」,民國九十年二月十六日,國立政治大學公企中心
4、陳春山,〈「資產管理公司」(AMC)各國運作模式及法制〉,發表於「資產管理研討會」,民國九十年一月十五日,台灣金融研訓院
5、陳戰勝,〈美國RTC發展經驗〉,發表於「資產管理(AMC)國際研討會」,民國九十年二月十六日,國立政治大學公企中心
6、陳元保,〈全球不良金融資產處理機制綜觀〉,「資產管理公司之策略與實務研討會」,民國九十年九月二十七日,中華經濟研究院
7、崔范(Beom Choi),〈韓國金融暨企業結構調整及KAMCO角色〉,發表於「不良金融資產處理研討會」,民國九十一年十月十六日,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8、張瑜芳,〈日本AMC發展經驗〉,發表於「資產管理(AMC)國際研討會」,民國九十年二月十六日,國立政治大學公企中心
9、黃少淩,〈大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運作與發展〉,發表於「第七屆海峽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民國九十年十一月七日,中華經濟研究院
10、劉紹樑,〈金融法制、企業購併與典範遷移:以合併法與控股法為中心〉,發表於「金融控股公司與跨業合併法制學術研討會」,民國九十年二月二十三日,臺灣大學法律學院。
(四)學位論文
1、吳英花,《資產管理公司處理不良金融資產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年六月2、陳尹章,《金融資產證券化法制架構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一年六月(五)網路資料
1、財政部網站〈http://www.mof.gov.tw/news1/read.asp〉
2、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3、新浪潮財金資訊
〈http://finance.sina.com.tw/cn_stock/info/news/2002/0710/10540619.shtml〉
4、財團法人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http://taiwanncf.org.tw/seminar/20010721/20010721-1.htm〉
5、司法院網站〈http//www.judicial.gov.tw/system.htm〉
6、建華證券網站〈http://www.sinopacsecurities.com/information/info_01.htm〉
7、財政部金融局全球資訊網〈http://www.boma.gov.tw/law/911015.htm〉
8、法源法律網〈http://www.lawbank.com.tw/fnews/pnews.php〉
9、聯合報網站〈http://udnpaper.com/udnpaper/POG0003/29373/web/〉
10、中國網路電子報網站〈http://www.echinanews.com.tw/shownews.asp〉
(六)其他
1、法務部印,《行政程序法解釋及諮詢小組會議記錄彙編》,民國九十年十二月
2、政部金融局統計室編印,《中華民國台灣地區金融統計指標》,民國九十一年
八月
二、外文部分
(一) 英文參考資料(依姓氏字母順序排列)
1、Arner, Douglas,“Emerging Market Economics and Government Promotion of Securitization,” Duk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law, Spring, 2002, available at〈http://www.lexis.com〉,2003/2/20.
2、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Supervisory Guidance on Dealing with Weak Banks(BIS, March ,2002).
3、Carter, Courtney C., “Saving Face in Southeast Asia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epackaged Plans of Reorganization in Thailand, Malaysia, and Indonesia,” Bankruptcy Developments Journal, Emory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 2000, available
at〈http://www.lexis.com〉2003/2/5.
4、Cheng, Ming-Yu and Hossain, Sayed, “Malaysia and the Asia Turmoil,” Asian-Pacific Law&Policy Journal, William S. Richardson School of Law, winter ,2001, available at〈http://www.lexis.com〉2003/2/7.
5、Dennis, Warren L., Banks and thrifts:introduction to FDIC/RTC receivership law,(Practising Law Institute: NewYork ,1992).
6、Douglas, John L., Litigating with the FDIC and RTC:asset-based claims(New York, Practising Law Institute,1990).
7、Flannery, Mark J. and Guttentag , Jack M., Problem Bank: Examin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Supervision(1980).
8、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The First Fifty Years: A History of FDIC, 1933-1983(Washington, D.C.,1984).
9、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Managing The Crisis: The FDIC and
RTC Experience 1980-1994(FDIC, August, 1998).
10、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 Resolutions Handbook:Methods for Resolving Troubl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1998( FDIC,
1998).
11、Hughes, Sarah Jane, Banking and Deposit Insurance: An Unfinished Agenda for the 1990s, 68 Ind.L.J.835, N.Y., 1993.
12、KAMCO, KAMCO Experience(Nov.1997─Aug.2000)Non-performing Assets
Management and Resolution(Seoul: KAMCO,Oct.,2000).
13、KAMCO, “Disposition of NPLs”, available at〈http://www.kamco.or.〉2003/3/7
14、Kendall, Leon T.,“Securitization: A New Era in American Finance,”in Leon T.
Kendall and Michael J. Fishman, eds., A Primer on Securitization(Cambridge:
MIT Press,1997).
15、Ranieri, Lewis R.,“The Origins of Securitization, Sources of Its Growth, and its Future Potential,”in Leon T. Kendall and Michael J. Fishman, eds. , A Primer on Securitization(Cambridge: MIT Press, 1997).
16、McKinnon, R.,“The Order of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Economic Develop-
ment in a World of Change, eds by K. Brunner & A. Meltzer, North Holland (1982).
17、McCoy, Patricia A., “Musings on the seeming inevitability of global convergence in banking law,” Connecticut Insurance Law Journal( Connecticut Insurance Law Journal Association, 2000/2001).
18、Zisman, Barry S., Banks and Thrifts:Government Enforcement and Receivership( Matthew Bender&Co., Inc., 1999).
(二)日文參考資料
1、鹿野嘉昭,〈不良債權は何を意味するのか〉,《ハードランディングを求める日本經濟--公正で透明な市場メカニズムを構築せよ》,(東洋經濟新報社,二○○二年一月二日)
2、渡邊孝,《不良債權はなぜ消えない》,(日經BP社,二○○一年五月一日)
3、《2002年版經濟新語辭典》,(日本經濟新聞社編,二○○一年九月十七日)
4、豬瀨直樹,〈小泉政權に何を期待するのか〉,《デフレ危機》,(PHP研究所發行,二○○一年九月)
5、東谷曉,〈不良債權問題が解決すればV字回復?〉,《誰が日本經濟を救えるのか!》,(日本實業出版社,二○○二年二月)
(三) 網路資料
1、雷克斯法學資料全文檢索系統〈http://www.lexis.com〉
2、韓國資產管理公司KAMCO網站〈http://www.kamco.or.kr/〉
3、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網站〈http://www.fdic.gov/〉
4、日本金融法委員會網站〈http://www.flb.gr.jp/publication04-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