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王仁榮(2004)。國民小學教師與家長對親師合作辦理戶外教學的認知、動機與障礙研究:以臺中市為例。台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王佩蓮(1998)。知性兼具休閒的自然體驗活動。教師天地,93,28-34。
王順美(1993)。環境教育教學活動設計-在環境中教學的方法。台北,張老師文化。
王靜如(1991)。高屏地區國小戶外教學現況困難之調查分析。初等教育研究,3,363-396。
王鑫(1992)。自然中心戶外環境教學之意義與初步構想。環境教育季刊,15,36-41。朱慶昇(1993)。戶外教學設計原理之研究。環境教育季刊,16,31-38。余宗翰(2000)。花蓮縣國小教師運用戶外環境教育教學資源之調查研究。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李崑山(2006)。國民小學戶外教學現況與挑戰--由資深教師的角度觀之。臺灣教育,12,6-10。
李晶(2001)。國小教師對休閒農場提供資源實施校外教學活動之評估研究。師大學報,46(1),93-110
李晶、林儷蓉(2001)。休閒農場提供國小校外教學資源之研究。教育與社會研究,2,155-180。沈六(1997)。台灣各級學校校外教學參考手冊。台北:台灣省教育廳。
沈進成、許淑祉(2006)。利用主題遊樂園資源達成國民小學校外教學目標之研究—以劍湖山世界主題遊樂園為例。旅遊管理研究,6,1,1-19。周 儒、呂建政譯(2001)R. R. Hammerman 著。戶外教學。台北市:五南書局。
周儒等(1999)。環境教育的神話與迷思。環境教育科學技術專刊,16,1-16。
林智慧(2001)。台中地區現職國小自然科教師在校園中實施自然科戶外教學之現況調查研究。台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德蒼(2000)。高雄捷運BOT專案融資之風險認知與管理─Delphi和AHP法之運用。高雄: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金融營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洪莉媛(2010),台東縣國小教師校外教學的教學準備、考量因素與目的地選擇關係之研究。台東:臺東大學進修部暑期社教研究所,碩士論文,1 - 172胡安慶(1995)。影響國小教師利用學童農園從事戶外教學活動意願之因素研究─以彰化地區辦理過校外教學國小為例。台中:中興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徐治霜(2006)。台南市國民小學實施戶外教學之研究。台中: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徐榮崇(1996)。國小戶外鄉土地理教學之設計與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翁興利(1994)。政策假定與政策方案之研究:AHP、SAST與SAA之比較研究。中興大學法商學報,30,1-44。
郭靜如(2004)。旅遊安全性決策之研究—以台北地區國民中學校外教學為例。台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秀惠(2013)。應用層級分析法於國小線上英語繪本評選指標因子之研究。育達商業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昭宏(2001)。顧客關係行銷,關係品質與資訊科技,T&D飛訊第28期,8-12
陳瑞華(2010)。運用模糊分析層級程序法(FAHP)於校外教學地點選擇因素之研究,台東:臺東大學進修部暑期社教研究所,學位論文,1 - 80
彭文珊、周玉秀(2005)。戶外教學的文獻探討。國民教育,45(4),38-44。楊平世(1996)。落實戶外教學-讓自然教育中心發揮最大作用。自然教育中心校外教學研習活動服務手冊,8。
楊志誠(1993)。國中教師戶外環境教學現況與障礙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褚志鵬(2009)。層級分析法(AHP)理論與實作。花蓮: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系教學講義。
葉依涵(2008)。彰化縣國小校外教學目的地選擇之研究。台東: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保田、湯志民(1988)。臺北市當前學校建築管理問題之研究。國民中小學學校建築與設備專題研究,1-46。
鄧好周(2002)。台北縣國小教師戶外環境教學現況與障礙之研究。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社會科,碩士論文。鄧振源、曾國雄(1989)。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上)。中國統計學報,27(6),5-22。鄧振源、曾國雄(1989)。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下)。中國統計學報,27(7),1-20。鄭坤昌(2005)。苗栗縣國民小學教師實施校外教學調查研究。台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謝鴻儒(2000),國小教師戶外教學現況與障礙之研究。台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229 =====英文=====
Crompton, J. L., & Sellar, C. (1981).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Do Outdoor Education Experiences Contribute to Positive Development in the Affective Domai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2 (4), 21-29.
Ibrahim, H., & Cordes, KA (1993). Outdoor recreation. New York, NY: McGraw-Hill.
Michael, J. A. (1998). Students' misconceptions about perceive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274, 90–98.
Murry, John W., Jr.; Hammons, James O. (1995) . Delphi: A Versatile Methodology for Conduct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18 (4), 423-36.
Saaty, T. L. (1977). A scaling method for priorities in hierarchical structures.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psychology, 15 (3), 234-281.
Saaty, T. L. (1980). 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McGraw-Hill, New York.
Simmons, N. N. (1993). An ethnographic investigation of compensatory strategies in aphasia.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Baton Rouge.
Smith, J. U. (1970). Outdoor Education. New York: Prentice Hall.
Smith, P.R. (1987). Outdoor Education and its Educaitonal Objective. Geography,72(3), 209-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