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2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8 02:2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徐順得
研究生(外文):Hsu, shunte
論文名稱:行銷組合策略、遊客知覺價值與遊客購後行為之相關研究─以小琉球民宿遊客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lationships among Marketing Mix Strategies, Consumers' Perceived Value and Post-Purchase Behavior - Take Xiaoliuqiu B&B Visitors for Example
指導教授:李勝雄李勝雄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ee, Shengshyong
口試委員:吳武忠林永森林育諄
口試委員(外文):Wu, WuchungLin, YongsenLin, Yuchun
口試日期:2012-12-2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生態休閒教育教學碩士學位學程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9
中文關鍵詞:行銷組合策略知覺價值購後行為民宿小琉球7P
外文關鍵詞:marketing mix strategyperceived valuepost-purchasing behavioral intentionhomestayXiaoliuqiu7p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3
  • 點閱點閱:238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90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採用Booms & Bitner(1981)針對服務業的特性所提出的7P行銷組合策略,研究由行銷組合策略於民宿遊客服務知覺價值提升來探討其購後行為意圖。以前往小琉球投宿的遊客為研究樣本,採立意取樣的方式,限制填答遊客需年滿18歲,調查時間為2012年8月21日至2012年9月10日止,發出350份以上問卷,回收323份並將調查之所得資料利用SPSS 19.0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摘述如下:
(一) 行銷組合策略於遊客知覺利益與遊客知覺成本二個構面有顯著正相關,以流程構面最能夠預測遊客知覺利益與遊客知覺成本。
(二) 行銷組合策略於遊客重遊意願、親友推薦意願與網路推薦意願三個構面有顯著正相關,以流程構面最能夠預測遊客重遊意願、親友推薦意願與網路推薦意願。
(三) 遊客知覺價值於遊客重遊意願、親友推薦意願與網路推薦意願三個構面有顯著正相關,以知覺利益構面最能夠預測遊客重遊意願、親友推薦意願與網路推薦意願。

依據研究目的、研究過程,研究結果討論,以行銷組合策略對遊客知覺價值及構後行為的影響提出建議,提供民宿業者、政府相關部門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In this study, using Booms & Bitner (1981) proposed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7P marketing mix strategies, research services at B & B visitors by marketing mix strategy perceived value to enhance the future of their post-purchase behavior intentions. Lodging of tourists go Xiaoliuqiu study sample, purposive sampling limits visitors need to be aged 18 years old, the survey ended August 21, 2012 to September 10,2012, issued more than 350 copies of the questionnaire recovered the 323 and the proceeds of the survey data using SPSS 19.0 for data analysis. The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A.This marketing mix strategy for two dimensions of the customer benefits and the customer cost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and most able to predict the process perspective of the customer benefits and the customer cost.
B. Marketing mix strategy revisiting willingness visitors, friends and relatives willingness to recommend and network willingness to recommend three dimensions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visitors revisiting willingness willingness to recommend friends and relatives willingness to recommend and network most able to predict the process perspective.
C. Consumers’ perceived value in the visitors revisiting willingness friends and relatives willingness to recommend and network willingness to recommend three dimensions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dimensions most able to predict the visitors revisiting willingness perceived benefits, willingness to recommend to their friends or loved ones and Internetwillingness to recommend.
Basis for research purposes, the course of the study, the research results discussion, the behavior on the the visitors’ perceived value and structure after the marketing mix strategy recommendations provided by the B&B owners,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謝 辭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 次 V
表 次 VII
圖 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待答問題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五節 名詞釋義 5
第六節 研究重要性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研究場域概述 9
第二節 民宿的定義與內涵 12
第三節 行銷組合策略的定義與內涵 18
第四節 消費者知覺價值定義與內涵 25
第五節 消費者購後行為定義與內涵 2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3
第二節 研究流程 3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對象 38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9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60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63
第一節 遊客的基本屬性分析 63
第二節 行銷組合策略、遊客的知覺價值、遊客購後行為分析 67
第三節 行銷組合策略與遊客知覺價值之關係與預測分析 73
第四節 行銷組合策略與遊客購後行為之關係與預測分析 77
第五節 遊客的知覺價值與購後行為之關係與預測分析 8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7
第一節 結論 87
第二節 建議 90
參考文獻 93
附錄 101
附錄一 問卷初稿 101
附錄二 問卷專家審查意見表 107
附錄三 預試問卷 118
附錄四 正式調查問卷 125


一、中文部份

小琉球觀光旅遊資訊網(2012)。認識小琉球。2012年3月16日,取自http://www.liuchiu.gov.tw/
方世榮(譯)(2000)。行銷管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Kotler, 1999)
方世榮、駱少康、陳冠樺(譯)(2010)。行銷管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Philip Kotler & Kevin Keller, 2009)
王文科(2010)。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韶怡(2009)。小琉球風景區遊客量推估與遊客心理承載量分析。國立高雄餐旅學院旅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交通部觀光局(2001)。民宿管理辦法。臺北市:作者。
交通部觀光局(2011)。中華民國100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2012年11月19日,取自http://admin.taiwan.net.tw/statistics/market.aspx?no=133
交通部觀光局(2012)。旅館業及民宿管理資訊系統。2012年3月16日,取自http://hotelhomestay.tbroc.gov.tw/list_hp.jsp
行政院內政部統計處(2012)。100年內政統計年報(我國15歲以上人口教育程度統計)。2012年11月17日,取自http://sowf.moi.gov.tw/stat/year/list.htm
何郁如、湯秋玲(1989)。墾丁國家公園住宿現況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2(1),51-62。
吳和堂(2009)。教育論文寫作與實用技巧-再版。臺北市:智勝文化。
吳明隆(2007)。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俊彥(2001)。消費者行為。臺北市:高立圖書。
吳菊(2009)。遊客選擇民宿關鍵因素之探討。島嶼觀光研究,2(3),28-45。
吳萬益、林清河(2001)。企業研究方法。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吳碧玉(2002)。民宿經營成功關鍵因素之研究-以核心資源觀點理論。私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
吳碧玉(2002)。民宿經營成功關鍵因素之研究-以核心資源觀點理論。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
吳碧玉(2003)。民宿經營成功關鍵因素之研究-以核心資源觀點理論。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臺中縣。
呂星璜(2003)。民宿業者經營歷程與休閒運動涉入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宗珏(2004)。臺灣民宿業者餐旅行銷組合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樑堅、宋長青、康桓甄(2008)。民宿業網路行銷策略之研究。生物與休閒事業研究,6(3),120-140。
沈進成、王伯文(2004)。民宿體驗對遊客意象及忠誠度影響關係研究—以奮起湖地區為例。旅遊管理研究,4(2),195-213。
林宜甲(1998)。國內民宿經營上所面臨問題與個案分析—以花蓮縣瑞穗鄉舞鶴地區為例。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林建煌(2002)。消費者行為。臺北市:智勝文化。
林欽榮(2010)。消費者行為。臺北縣:揚智文化。
林陽助、李宜致、林吉祥、林婉婷(2009)。折扣幅度、促銷方式與品牌知名度對消費者品 牌評價及購買意願之影響—以行動電話為例。東吳經濟商學學報,67,1-46。
林瑩昭(2010)。民宿消費行爲對民宿需求相關因素之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4(3),85-105。
林士傑、吳宗瓊、陳文軒、邱仲宏(2006)。民宿消費者口碑傳播之研究-互動品質、服務品質、滿意度之關係。中華觀光管理學會與臺灣休閒遊憩學會研討會,高雄市:國立高雄餐旅學院。
林士傑、吳宗瓊、陳文軒、邱仲宏(2006)。民宿消費者口碑傳播之研究-互動品質、服務品質、滿意度之關係。高雄市:中華觀光管理學會與臺灣休閒遊憩學會研討會。
林舜涓、蔡佳燕、邱莉文(2007)。服務知覺價值的重要-以花蓮民宿遊客為例。旅遊管理研究,7(2),145-164。
邱皓政(200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姜惠娟(1997)。休閒農業民宿旅客特性與需求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屏東縣琉球鄉公所(2008)。2008年輔導琉球民宿產業正常化成果報告書。2012年11月19日,取自http://liuqiu.pthg.gov.tw/liuqiu/web_tw
.php?prog=project&report_id=20&view=report&item=open_doc&start_page=1&empty_page=yes
唐吉民、陳秀芬(2009)。森林休閒產業發展研究:基於消費者行為理論的研究。運動健康與休閒學刊,11,125-138。
高崇倫(1999)。遊客對國營休閒農場遊憩環境體驗之研究-以武陵農場為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忠平、郭德賓(2010)。臺灣民宿產業經營成功關鍵因素之研究─以南臺灣合法民宿探討未來經營趨勢。遠東通識學報,4(2),153-164。
張倍誠(2008)。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遊客市場區隔與行銷組合策略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農學院森林暨自然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張彩芸(2002)。海外連線看民宿。東海岸評論,167(11),14-17。
張淑青(2004)。服務知覺價值多構面量表之實證研究。企業管理學報,63,95-120。
張淑青(2006)。知覺價值、顧客服務、顧客滿意與行為意圖的關係-以澎湖觀光旅遊之實證。行銷評論,3(2),169-194。
張嘉和(2011)。生態資源與民宿發展生態旅遊之研究—以小琉球民宿業者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生態休閒教育教學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武全(2007)。小琉球遊客遊憩偏好、動機與生態旅遊意向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勁甫、曾文祥、郭文凱(2008)。服務品質、知覺價值、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之研究-以高雄市真愛碼頭觀光船為例。旅遊管理研究,8(1),59-76。
陳詩惠(2003)。民宿遊客市場區隔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鳳書、施鴻瑜(2006,5月)。探討民宿之競爭策略─以深山亞都度假會館為例。臺南市:2006年健康休閒暨觀光餐旅產官學研討會。
傅溦珊 (2008)。以計劃行為理論探討氣候變遷對旅行業從業人員之遊程規劃影響之研究。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掌慶琳、朱熙廷、張舉成(2005)。民宿遊客參與原住民節慶活動動機之市場區隔研究-以屏東縣霧台鄉為例。臺北市:2005中華觀光管理學會研討會。
黃子育(2009)。小琉球風景區遊客旅遊行為之研究-EBM模式。國立高雄餐旅學院旅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延聰(1995)。事業策略、功能策略之配合與事業績效關係之研究。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黃俊傑(2003)。遊客住宿型態選擇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黃純德、李宗珏(2005)。臺灣民宿業者餐旅行銷組合與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論文發表於海峽兩岸觀光學術研討會,桃園縣:銘傳大學觀光學院。
楊永盛(2003)。遊客對宜蘭地區民宿評價之研究。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永盛(2003)。遊客對宜蘭地區民宿評價之研究。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廖榮聰(2003)。民宿遊客投宿體驗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
臺灣省旅遊局(1994)。臺灣休閒農業之旅續集。134。
劉博鈞(2007)。臺中地區健身俱樂部服務品質、顧客價值與消費者行為關係之探討。大葉大學運動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歐聖榮、林奕君、柯嘉鈞(2008)。民宿關係品質模式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21(2),43-65。
歐聖榮、姜惠娟(1997)。休閒農業民宿系統旅客特性與需求之研究。興大園藝,22(2),135-147。
潘正華(1994)。臺灣農村地區發展休閒農業於農牧用地上興建民宿之法令可行性研究。臺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詩華(1992)。農村民宿之經營及管理。戶外遊憩研究。3 (4),13-24。
蕭富峰(2008)。消費者行為。臺北市:智勝文化。
賴其勛、邴傑民、葉湞惠(1999)。旅館業服務品質與購後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中華管理評論,5(2),69-85。
錢金梅(2005)。有機食品消費者行為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錢銘貴、謝國榮、邱淳富(2011)。促銷策略、顧客滿意度與消費者行為之實證研究-以小琉球民宿為例。運動休閒餐旅研究,6(3),113-127。
韓選棠、顧志豪(1992)。休閒農業發展中民宿建築類型之選擇研究。農業工程學報,38(3),38-55。
簡明輝(2010)。消費者行為。臺北縣:新文京開發。
簡玲玲(2005)。民宿指標評鑑之研究。私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
羅惠斌(1995)。觀光遊憩區規劃管理。臺北縣:固地文化。
嚴如鈺(2003)。民宿使用者消費型態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生活應用科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二、西文部份

AL-Sabbahy, Hesham Z., Ekinci, Yuksel and Riley, Michael (2004). An Investigation of Perceived Value Dimensions: Implications for Hospitality Research. Journal of Travel, 42(3), 226-234.
Blackwell, R.D., Miniard, P.W., and Engel, J.F. (2006). Consumer Behavior (10thed.). Boston: South-Western.
Bojanic, D. C. (1996).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 value and satisfaction in the hotel industry: An exploratory study.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Leisure Marketing, 14(1), 5–22.
Booms, B. H., & Bitner, M. J. (1981). Marketing strategics and organization structure for service firms. In Donnelly, J. H. & Gerog, W. R. (Eds.). Marketing of services. Chicago: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Bucklin, L. P. (1966). A theory of distribution channel structure. Berkeley, CA: IBER.
Comrey, A. (1973). A first course on factor analysis. London: Academic Press.
Emory, C.W. and Cooper, D. R. (1991). Business Research Methods, (4th ed), Homewood, Illinois: Richard D. Irwin, Inc.
Engel, J. F., Blackwell, R. D. & Kollat, D. T. (1993). Consumer Behavior (7th ed.). Fort Worth : Dryden Press.
Engel, J. F., Kollat, D. T., & Blackwell, R. D. (1973).Consumer behavior. The Role of the Consumer in Marketing. New York: H.R. W. Inc.
Gary, L. (1991). Marketing education. Buckingham : Open University Press.
Grewal, D., Monroe, K. B., & Krishnan, R. (1998). The Effects of Price-Comparison Advertising on Buyers’ Perceptions of Acquisition Value, Transaction Value,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 62(2), 46-59.
Guielford, J. P. (1965). Fundamental Statistics in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4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Hawkins, Del. I., David, L. Mothersbaugh, & Roger, J. Best (2007). Consumer Behavior (10th ed.). New York, NY: McGraw-Hill, 569-572.
Kotler, Philip (1991). Maketing Management (7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 Prenticl-Hall Internatoinal.
Loudon, D.and Bitta, A.J.D. (1988). Consumer behavior: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3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McCarthy, E. Jerome (1960). Basic Marketing. Homewood, Illinois : Richard D. Irwin, Inc.
Morrison, A. M., Pearc, L. P., Moscardo, G., N., & O’Leary, J. T. (1996). Specialist accommodation: Definition, Markets Served, and Roles in Tourism Development.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5(1), 18-26.
Parasuraman,A., Zeithamal,V.A. & Berry,L.L (1996). The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of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60(2), 31-46.
Peter ,J.P. and Olson ,J.C. (1990). Consumer Behavior and MarketingStrategy. Homewood, Illinois: Richard D. Irwin Inc.
Petrick, J. F. & Backman, S. J.(2001). An examination of golf travelers’ satisfaction, perceived value, loyalty, and intentions to revisit. Tourism Analysis, 6(3/4), 223-237.
Petrick, J. F. (2002). Development of Multi-Dimensional Scale for Measuring the Perceived Value of a Servic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34(2), 119-134.
Porter, M. (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Warnick, R. B., & Klar, L. R. (1991). The bed and breakfast and small inn industryof the commonwealth of Massachusetts: An exploratory survey.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9(3), 17-25.
Warren J. Keegan(2002). Global Marketing Management (7th ed.). New Delhi, India : Prentice-Hill
Zeithaml, V. A. (1988).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 Quality, and Value: A Means-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52(3), 2-22.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歐聖榮、姜惠娟(1997)。休閒農業民宿系統旅客特性與需求之研究。興大園藝,22(2),135-147。
2. 歐聖榮、林奕君、柯嘉鈞(2008)。民宿關係品質模式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21(2),43-65。
3. 掌慶琳、朱熙廷、張舉成(2005)。民宿遊客參與原住民節慶活動動機之市場區隔研究-以屏東縣霧台鄉為例。臺北市:2005中華觀光管理學會研討會。
4. 陳勁甫、曾文祥、郭文凱(2008)。服務品質、知覺價值、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之研究-以高雄市真愛碼頭觀光船為例。旅遊管理研究,8(1),59-76。
5. 張淑青(2006)。知覺價值、顧客服務、顧客滿意與行為意圖的關係-以澎湖觀光旅遊之實證。行銷評論,3(2),169-194。
6. 張淑青(2004)。服務知覺價值多構面量表之實證研究。企業管理學報,63,95-120。
7. 張彩芸(2002)。海外連線看民宿。東海岸評論,167(11),14-17。
8. 唐吉民、陳秀芬(2009)。森林休閒產業發展研究:基於消費者行為理論的研究。運動健康與休閒學刊,11,125-138。
9. 沈進成、王伯文(2004)。民宿體驗對遊客意象及忠誠度影響關係研究—以奮起湖地區為例。旅遊管理研究,4(2),195-213。
10. 何郁如、湯秋玲(1989)。墾丁國家公園住宿現況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2(1),51-62。
11. 鄭詩華(1992)。農村民宿之經營及管理。戶外遊憩研究。3 (4),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