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9 18:1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楊豪森
研究生(外文):Hao-Sen Yang
論文名稱:綜合高中學生學程選擇分化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Program choice of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 students
指導教授:蕭錫錡蕭錫錡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工業教育學系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0
畢業學年度:8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10
中文關鍵詞:綜合高中分流教育學程選擇
外文關鍵詞: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tracking educationprogram choi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2
  • 點閱點閱:60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7
  本研究旨在瞭解、探討綜合高中學生學程選擇分化之問題,包含學生學程組別選擇前的準備狀況和考量因素、學生對於課程及學程組別選擇之滿意度、在課程開設方面及學程組別選擇方面之具體建議。整理研究發現、歸納結論,並提出相關建議俾供教育主管機關、綜合高中辦理學校、學生家長及學生本身參考。
首先蒐集、探討國內外相關文獻,作為研究的理論基礎,再以實務訪談方式以瞭解受訪學校之實務作法,進而發展「綜合高中學生學程選擇分化之研究」調查問卷,並以八十五至八十七學年度開始辦理綜合高中學校之高二、高三學生為研究調查對象。所得資料以spss統計軟體採用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百分比同質性考驗2、獨立樣本t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根據統計分析結果,獲致之主要結論如下:
一、學生在學程組別選擇前之準備程度在中間值以上;學生尋求協助與輔 導或討論與交換意見的先後順序為同學或朋友、兄姊長輩、導師、輔 導室老師及學校各處室行政人員;在蒐尋相關資訊的管道方面其先後 順序分別為網路、圖書館、輔導室。
二、學生對於影響學程組別選擇之各項因素的考量均表示重視,尤以對於 興趣所在及能力範圍的考量最為重視;而在學程組別選擇的決策過程 中,各方面的影響力以同學、朋友為最高。
三、學生對於整個課程及學程組別選擇的滿意度是在中間值以上;對於父 母或監護人所給予的選修課修課選擇自由及學程組別選擇自由,滿意 度在大部份同意以上,而對於學校所提供的相關自由及需求,滿意度 也都在中間值以上。
四、學生對於學校開設的課程及學程組別選擇等各方面的再加強期盼甚 殷,其中以學校應再多加開設選修課程供學生選擇之期盼最大。
關鍵字:綜合高中、分流教育、學程選擇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xamine the program choice and tracking of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 students, including students’ preparation prior to program choosing, consideration factors, satisfaction of choices in courses and program of work, and the suggestion of course selections and program choices. Gathered researching findings, summed up conclusions, and presented related suggestions to be the references for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s, and parents of students.
The first step was gathering and investigating related articles to be the foundation of this research. Through interview we realized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of schools, and a questionnaire of “Program choice of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 students” was formed to the students of 2nd and 3rd grade for those high schools which started comprehensive programs between academic year 85 and 87. The acquired data was analyzed by using spss software with statistical methods of frequency distribution, percentage,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Chi Square test (2),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one 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etc.
According to the analytical results, we can conclude that:
1.The students’ preparation degree prior to program choices is above the average. The priority of people that students are looking for assistance is classmates or friends, family members, teachers, counselors, and other administrative staff. The priority of channels in searching related information is Internet, libraries, and counselor’s offices.
2.Students pay attention to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program choices, especially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field they are interested and the ranges where their abilities can reach. Classmates and friends are ranked as the largest affectivity in the decision procedure of course and program choices.
3.The satisfaction level of students against courses and program choices is above average; against liberty of choosing elective courses and programs which parents provide is above most agreed; against other related liberty and requirements which schools provide is also above the average.
4.Students have high expectations about the progress of courses and program choices which schools offer. Especially schools should offer more elective courses for students.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 tracking education, program choice
目   錄
頁次
中文摘要…………………………………………………… Ⅰ
外文摘要…………………………………………………… Ⅲ
目錄………………………………………………………… Ⅴ
圖次………………………………………………………… Ⅷ
表次………………………………………………………… Ⅸ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待答問題……….…………………………… 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1
第六節 名辭釋義……………………………………..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
第一節 教育選擇與分流教育………………………. 15
第二節 綜合高中主要實施國家之中等教育分流.. 24
第三節 我國綜合高中的實施背景及現況………… 64
第四節 綜合高中選課與學程的選擇……………… 84
第五節 本章摘要……………………..……………… 10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107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 10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110
第三節 研究工具之編製……………………………. 115
第四節 問卷調查實施………………………………. 126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方法………………… 127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129
第一節 研究樣本基本資料分析…………………… 129
第二節 學程組別選擇前之準備…………………… 138
第三節 學程組別選擇前之考量因素……………… 144
第四節 課程及學程組別選擇之滿意度…………… 149
第五節 對於學校開設的課程及學程組別選擇之具體建議…………………………………….. 16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63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63
第二節 結論與討論………………………………….. 171
第三節 建議………………………………………….. 177
參考書目…………………………………………………… 185
一、中文部份…………………………………………… 185
二、外文部份…………………………………………… 194
附錄………………………………………………………… 197
附錄一 「綜合高中學生學程選擇分化之研究」調查問卷……………………………………….. 199
附錄二 綜合高中辦理學校訪談摘要表…………… 203
附錄三 致協助問卷調查施測人員請託函………… 207
附錄四 協助問卷調查施測人員芳名錄…………… 208
附錄五 研究者簡歷…………………………………. 209
圖 次
頁次
圖 1-1 學校教育和個人生涯發展的配合…………. 3
圖 1-2 研究流程架構圖………………………………. 10
圖 2-1 美國現行教育學制……………………………. 26
圖 2-2 USOE 所提之生涯教育概念模式…………… 31
圖 2-3 英國現行教育學制……………………………. 36
圖 2-4 英國學校課程的結構…………………………. 39
圖 2-5 德國現行教育學制……………………………. 45
圖 2-6 日本現行教育學制……………………………. 56
圖 2-7 我國現行教育學制……………………………. 65
圖 2-8 綜合高中和現有高中、高職的對比…………. 71
圖 2-9 教學規劃原則流程圖…………………………. 73
圖 2-10 綜合高中整體規劃流程圖…………………… 85
圖 2-11 綜合高中的系統概念…………………………. 86
圖 2-12 決策風格模式..………………………………. 89
圖 2-13 選課探索重點…………………………………. 92
圖 3-1 綜合高中學生適性分化發展影響因素……... 109
圖 3-2 本研究之架構圖………………………………. 110
表 次
頁次
表 2-1 各級學校學生人數摘要統計表……………… 21
表 2-2 美國高級中學畢業所需學分總數統計表…... 29
表 2-3 美國十七歲學生選擇三類課程的比例…… 30
表 2-4 英國各類型中學學生所佔比率(%)…………. 42
表 2-5 西德七年級學生就讀學校類別比例表(%)…. 53
表 2-6 高等學校課程架構及內容(普通科)…………. 59
表 2-7 日本高等學校類別數…………………………. 60
表 2-8 綜合高中主要實施國家後期中等教育之課程、分流摘要表………………………………… 63
表 2-9 我國後期中等教育各類型學校教育目標彙整表…………………………………………….. 66
表 2-10 綜合高中課程架構表…………………………. 72
表 2-11 綜合高中辦理學校招生情形………………… 76
表 2-12 八十八學年度綜合高中跨校選修辦理學校及學程一覽表………………………………….. 78
表 2-13 中學階段重要行為的發展特徵……………… 100
表 3-1 八十五至八十七學年度開始辦理綜合高中學校統計表…………………………………………………. 111
表 3-2 抽樣學校及學生樣本數統計表……………… 114
表 3-3 綜合高中訪談受訪學校一覽表……………… 116
表 3-4 「綜合高中學生學程選擇分化之研究調查問卷」項目分析結果…………………………. 120
表 3-5 「綜合高中學生學程選擇分化之研究調查問卷」信度分析結果…………………………. 121
表 3-6 「綜合高中學生學程選擇分化之研究調查問卷」α係數值摘要表……………………….. 122
表 3-7 教育程度等級分類……………………………. 124
表 3-8 職業類別等級分類……………………………. 125
表 3-9 社經地位指數計算方式………………………. 126
表 4-1 研究樣本基本資料一覽表…………………… 130
表 4-2 學生決定目前就讀學程組別的時間與學校隸屬之2檢定分析摘要表…………………… 136
表 4-3 學生的學程選擇與家長社經地位之2檢定分析摘要表…………………………………….. 137
表 4-4 學生未來的進路規劃與家長社經地位之2檢定分析摘要表………………………………. 138
表 4-5 學程組別選擇前之準備的平均數及標準差.. 139
表 4-6 學校隸屬與學程組別選擇前之準備的t考驗摘要表………………………………………….. 140
表 4-7 性別與學程組別選擇前之準備的t考驗摘要表………………………………………………... 140
表 4-8 是否曾經改選學程或組別與學程組別選擇前之準備的t考驗摘要表……………………. 141
表 4-9 不同開辦學年度學校的學生,在學程組別選擇前之準備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41
表 4-10 不同地區的學生,在學程組別選擇前之準備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42
表 4-11 不同學程的學生,在學程組別選擇前之準備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42
表 4-12 不同家長社經地位的學生,在學程組別選擇前之準備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43
表 4-13 不同家長教養方式的學生,在學程組別選擇前之準備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44
表 4-14 學程組別選擇之考量因素的平均數及標準差………………………………………………... 145
表 4-15 不同性別的學生在學程組別選擇的決策過程中,對於升學機會多寡的考量之t考驗摘要表…………………………………………….. 145
表 4-16 不同性別的學生在學程組別選擇的決策過程中,對於將來工作因素方面的考量之t考驗摘要表……………………………………….. 146
表 4-17 不同學程的學生在學程組別選擇的決策過程中,對於升學機會多寡的考量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47
表 4-18 不同學程的學生在學程組別選擇的決策過程中,對於將來工作因素方面的考量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47
表 4-19 不同家長社經地位的學生,在學程組別選擇的決策過程中,父母的影響力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48
表 4-20 不同家長教養方式的學生,在學程組別選擇的決策過程中,父母的影響力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48
表 4-21 整個課程及學程組別選擇之滿意度的平均數及標準差…………………………………….. 150
表 4-22 不同性別的學生對於整個課程及學程組別選擇之滿意度的t考驗摘要表………………. 151
表 4-23 曾經改選學程或組別的學生與未曾改選學程或組別的學生對於整個課程及學程組別選擇之滿意度的t考驗摘要表………………. 151
表 4-24 不同辦理類型學校的學生對於學校開設的課程及學程組別選擇之滿意度的t考驗摘要表………………………………………………... 152
表 4-25 不同班級數規模辦理學校的學生對於學校開設的課程及學程組別選擇之滿意度的t考驗摘要表……………………………………….. 153
表 4-26 不同核定學程數辦理學校的學生對於學校開設的課程及學程組別選擇之滿意度的t考驗摘要表……………………………………….. 153
表 4-27 不同學校隸屬的學生對於學校開設的課程及學程組別選擇之滿意度的t考驗摘要表… 154
表 4-28 不同學校類型的學生,對於學校開設的課程及學程組別選擇之滿意度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55
表 4-29 不開辦學年度學校的學生,對於學校開設的課程及學程組別選擇之滿意度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55
表 4-30 不同地區學校的學生,對於學校開設的課程及學程組別選擇之滿意度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56
表 4-31 決定目前就讀之學程組別時間不同的學生對於整個課程及學程組別選擇之滿意度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57
表 4-32 不同學程的學生對於整個課程及學程組別選擇之滿意度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57
表 4-33 不同進路規劃的學生對於整個課程及學程組別選擇之滿意度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58
表 4-34 不同家長社經地位的學生對於父母所給予的選修課修課及學程選擇自由之滿意度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58
表 4-35 不同家長管教方式的學生對於父母所給予的選修課修課及學程選擇自由之滿意度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59
表 4-36 對於學校開設的課程及學程組別選擇之具體建議的平均數及標準差…………………… 160
表 4-37 對於學校開設的課程及學程組別選擇其他應該再加強的地方開放性問卷次數統計…... 162
一、中文部份
王家通(民78):中等教育。載於林清江主編:比較教育(頁466-505)。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王家通(民86):主要國家的中等教育。載於王家通主編:中等教育(頁55-120)。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王家通、陳伯璋、吳裕益(民86):中等教育。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王廣亞、林騰蛟(民88):分流教育與人才培育。載於教育部技職司編印:技職教育的回顧與前瞻(頁269-280)。台北:教育部技職司。
王震武(民88):分流教育的社會效果。http://www.sinica.edu.tw/info/edu-reform/farea3/gt2_c.html。
台北市中學輔導叢書編審委員會(民87):高中選課選組手冊。台北:作者。
竹北高中(民87):綜合高中跨校選修與教學中心設立可行性之研究。新竹:竹北高中。
何榮桂(民73):項目分析的方法。測驗與輔導,66期,頁1182-1186。
吳國成(民88):綜合高中學生進路輔導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敏華(民86):英國與我國綜合中學之比較研究。暨南國際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清基(民84):綜合高中的理念與實施。教改通訊,11期,頁48-51。
吳清基(民88):分流教育的社會效果。http://www.sinica.edu.tw/info/edu-reform/farea3/gt2_c.html。
李金泉(民84):SPSS/PC+實務與應用統計分析。台北:松崗圖書。
李然堯(民87):美英綜合中學之研究及其對我國實施綜合高中之啟示。台北:文景書局。
李然堯(民88):我國後期中等教育發展趨勢。教育部:磁性中學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頁10-12。
李隆盛(民85):多元與選擇綜合高中課程的規劃與設計。技職簡訊,85年,5月號。
李隆盛(民87):綜合高中學生生涯規劃與生涯輔導。中等工藝教育,31卷,6期。
李隆盛(民88):科技與職業教育的跨越。台北:師大書苑。
李隆盛(民89):科技與人力教育的提升。台北:師大書苑。
沈珊珊(民81):英國的綜合中學。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二十一世紀的高級中等教育(頁189-204)。台北:臺灣書店。
汪履維(民70):台北市國民中學學生價值觀念及對學校疏離傾向的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阮大年(民88):技職教育現況探討與未來發展芻議。載於教育部技職司編印:技職教育的回顧與前瞻(頁93-96)。台北:教育部技職司。
官淑如(民86):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文瑛、王震武(民84):分流教育的社會效果分析。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諮詢報告書,頁13-35。
林生傳(民64):學生學業成就的社會環境因素研究。高雄:炘光。
林生傳(民85):教育社會學。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林美玲(民88):學校選擇與準市場的分析研究。中等教育,50卷,2期,頁3-15。
林財丁、林瑞發(民86):組織行為。台北:滄海書局。
林清江(民85):教育社會學新論。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林清江等(民69):國中畢業生升學與就業意願之影響因素。台北:教育部教育計畫小組,頁219-220。
林義男、王文科(民87):教育社會學。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林蔚芳(民79):青少年發展問題的輔導。諮商與輔導,14期,頁22-25。
金樹人(民85):生計發展與輔導。台北:天馬文化事業公司。
唐 山(民76):美國中等教育課程分類。台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夏惠汶(民84):綜合高中課程規劃初探。教改通訊,11期,頁36-37。
徐宗林(民88):論自由與教育。中等教育,第50卷,第4期,頁3-9。
張春興、林清山(民78):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紹勳、林秀娟(民88):SPSS For Windows統計分析初等統計與高等統計(下冊)。台北:松崗圖書。
張紹勳、林秀娟(民88):SPSS For Windows統計分析初等統計與高等統計(上冊)。台北:松崗圖書。
張寶珠(民88):高中生選組決定歷程與策略。中等教育,第50卷,第5期,頁82-86。
張鐸嚴(民83):功績主義教育選擇之評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教育部(民85):綜合高中實驗課程實施要點。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7a):綜合高中試辦要點。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7b):綜合高中試辦計畫。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7c):綜合高中試辦學校行政處理暫行要點。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8a):中華民國教育統計。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8b):高級中學規程。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8c):綜合高中試辦學校學生輔導要點。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8d):綜合高中課程實驗相關資料彙編。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9):九十年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力測驗實施說明會手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民88):教育部八十七學年度綜合高中課程實驗方案輔導訪視計畫執行報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民88):綜合高中導讀手冊。台北:教育部。
許錫銘(民87):我國試辦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連添財(民84):試辦綜合高中實驗計畫簡述。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30期,頁11-12。
連添財(民87):開展綜合高中新局面。職教園地,9月號,頁10-11。
陳伯璋(民81):世界主要國家高中課程發展之趨勢分析。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二十一世紀的高級中等教育(頁297-324)。台北:臺灣書店。
陳建宏(民82):我國高職工科學生升學意願及升學選擇 之背景因素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啟東(民87):綜合高中課程實施現況之檢討及改進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麗珠、郭添財(民84):台灣省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任用情形之研究。教育研究,4期,頁51-77。
彭淑珍(民88):發展學習型組織的綜合高中。載於教育部技職司編印:技職教育的回顧與前瞻(頁215-220)。台北:教育部技職司。
曾意芳(民89,1月18日):高中職社區化八十九學年度開放跨校選修。中央日報,第十七版。
華僑中學(民88):綜合高中選課選組手冊。台北:華僑中學輔導工作委員會。
黃文三(民85):中等教育。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黃光雄(民84):教育概論。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民84):綜合高中試辦的重要課題。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30期,頁6-7。
黃政傑(民87):綜合高中試辦方案之規劃。八十七學年度綜合高中試辦學校業務研討會會議手冊,頁6。
黃政傑(民89):技職教育的發展與前瞻。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等(民84):綜合高中課程規劃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黃政傑等(民85):六年一貫制完全中學課程規劃及其相關配合措施之規劃研究期中報告。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黃政傑等(民86):一九九七年中華民國美日綜合高中教育考察報告書。台北:行政院所屬各機關因公出國人員出國報告書。
楊 瑩、李俸儒(民84):英國教育改革。台北:臺灣師大教育研究中心。
楊思偉(民81):日本的後期中等教育。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二十一世紀的高級中等教育(頁205-246)。台北:臺灣書店。
楊思偉(民87):日本綜合學科的檢討與啟示。教育部:綜合高中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溪湖高中(民88):輔導手冊。彰化:溪湖高中輔導室。
葉學志(民78):美國教育。載於林清江主編:比較教育(頁53-100)。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民72):臺灣省高級中學輔導手冊。台北:作者。
劉寶貴(民84):試辦綜合高中之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28期,頁19-23。
蔡素玲(民87):自己的路,怎樣走─綜合高中學程選擇因素問卷調查。輔導通訊,55期,頁49-52。
鄭重信(民78):西德教育。載於林清江主編:比較教育(頁139-178)。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鄭勝耀(民88):教育資源分配的兩難-談均等與卓越理想的實現。中等教育,第50卷,第2期,頁27-37。
鄧志平(民85):高中生選擇大學主修科系決策歷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鄧京華(民84):高中生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蕭錫錡、張仁家(民86):綜合高中課程之哲學基礎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41期,頁30-33。
蕭錫錡、張仁家(民88):美國磁性中學對我國後期中等教育的啟示。教育部:磁性中學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頁46-55。
蕭錫錡等(民86):一九九七年中華民國歐洲綜合高中教育考察報告書。台北:行政院所屬各機關因公出國人員出國報告書。
戴明國(民86):臺灣地區試辦綜合高中之現況與探討。八十六年獎勵教育人員研究著作高中職組專題論文,頁1-17。
戴明國、邱俊宏(民87):臺灣地區後期中等教育資訊科技課程分析與比較。一九九八海峽兩岸技職教育與訓練學術研討會論文輯Ⅱ,頁110-123。
戴明國、邱俊宏、陳明珠(民88):綜合高中之輔導策略與應用。八十七學年度尚未試辦綜合高中學校中區宣導說明會會議手冊,頁15-30。
謝文全(民85):中等教育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瞿立鶴(民74):中等教育。台北:教育文物出版社。
簡茂發(民73):高級中學學生家庭社經背景、教師期望與學業成就之關係。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26輯,頁1-95。
簡茂發、蔡敏光(民75):高中生行為適應問題之研究。測驗年刊,33期,頁81-93。
顧忠華(民85):德國教育改革的理念與制度─以分流教育為例。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