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7 12:0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郭昱賢
研究生(外文):Kuo, Yu-Hsien
論文名稱:桃園航空城埤塘徵收爭議之政策論證
論文名稱(外文):Policy Argument of Pond Expropriation Disputes in Taoyuan Aerotropolis
指導教授:吳秀光吳秀光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u, Shiouh-Guang
口試委員:張世賢劉坤億
口試委員(外文):Chang, Shih-HsienLiu, Kun-I
口試日期:2016-01-1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6
中文關鍵詞:埤塘航空城區段徵收政策論證
外文關鍵詞:PondsAerotropolisZone ExpropriationPolicy Argu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112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5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埤塘是桃園地區特色的自然資源,在航空城計畫中,各利害關係人對於是否徵收埤塘都持不同的看法。因此,本文研究目的為:

一、 瞭解航空城關於埤塘使用之議程設定、規劃過程、決議結果。
二、 整理計畫區內之埤塘背景資料,及未來開發可能性。
三、 歸納相關利害關係人的主張、意見。
四、 探討不同面向之研究問題,建立單一論證平台供不同意見討論。
五、 綜合研究結果,提供政府與民間團體參考。

本研究所採取的研究方法為:文獻分析法、深度訪談法。利用政策論證理論作為研究架構,訪談個案爭議相關之利害關係人,受訪對象依照不同的類別做區分,分別有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地主、民意代表、當地居民、環保團體等六類。並以法律規範、公共利益、經濟發展、環境生態等四個面向提出訪談分析與政策論證圖。本研究發現有:各方利害關係人對於保留埤塘的共識、水利會的關鍵地位以及財務可行性因素。主要政策建議為:加強協商與推廣、發展合作開發及推動綠色經濟。後續研究建議分別是:增加不同的受訪代表、研擬財務計畫及比較國內外成功案例。


關鍵字:埤塘、航空城、區段徵收、政策論證

Ponds are the key feature of natural resources of Taoyuan region. In Taoyuan Aerotropolis Plan, the stakeholders hold quite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s on land requisition of the pond area. The followings are the goals of this study:

1. To understand the agenda setting about the land usage, the planning process and the final decision for the pond area in Taoyuan Aerotropolis Plan.
2. To organize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nd future probabilities to exploit the pond area.
3. To sum up the opinions of stakeholders.
4. To discuss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topics and set up a platform for two-way discussions.
5. To provide the government and civil organizations with the study results as reference materials for similar plans in the future.

This study adopts document analysis and in-depth interview as the study methods. The interview with the controversial stakeholders of Taoyuan Aerotropolis Plan is based on the basis of policy argumentation. The interviewees are divided into several groups: the local authority, the central authority, the landowners, the people representatives, the residents and the green groups. Moreover, the analysis and the outline of policy argumentation are presented according to four aspects: the laws and legal norms, public interests, economic developments and the ecosystem. The study results includes the stakeholders’ consensus of pond protection, the key position of Irrigation Association and the financial factors. According to the study results, the future policy should focus on negotia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ongoing project,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and green economics. Also, advices for the future studies are to interview people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set up financial plans, and conduct case studies on successful domestic and foreign projects.


Keywords: Ponds, Aerotropolis, Zone Expropriation, Policy Argument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2
第三節 研究流程------------------------------------------------------------------4
第四節 名詞界定------------------------------------------------------------------5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個案背景
第一節 政策論證理論-------------------------------------------------------------9
第二節 政策論證相關研究-------------------------------------------------------20
第三節 個案背景探討------------------------------------------------------------25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方法-----------------------------------------------------------------37
第二節 研究架構-----------------------------------------------------------------39
第三節 訪談實施-----------------------------------------------------------------40
第四節 小結----------------------------------------------------------------------46
第四章 各面向論證分析
第一節 法律規範面向分析與論證-----------------------------------------------47
第二節 公共利益面向分析與論證-----------------------------------------------52
第三節 經濟發展面向分析與論證-----------------------------------------------58
第四節 環境生態面向分析與論證-----------------------------------------------62
第五節 小結----------------------------------------------------------------------67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68
第二節 政策建議-----------------------------------------------------------------73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76

參考文獻----------------------------------------------------------------------------78

附錄一:政策論證相關碩博士論文-------------------------------------------------81
附錄二:相關桃園地區埤塘規劃研究----------------------------------------------88
附錄三:個案爭議新聞與陳情資料-------------------------------------------------91
附錄四:訪談逐字稿--------------------------------------------------------------101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1.專書

丘昌泰,2010,《公共政策基礎篇》,臺北:巨流。
李允傑、邱昌泰,2004,《政策執行與評估》,臺北:空大。
汪明生,2006,《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方法》,臺北:五南。
吳定,2004,《公共政策辭典》,臺北:五南。
吳定,2010,《公共政策》,臺北:空大。
林水波、張世賢,1999,《公共政策》,臺北:五南。
林佩璇,2000,《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
郭大玄,2005,《臺灣地理-自然、社會與空間的圖像》,臺北:五南。
張明貴(譯),Gerston, Larry. N(著),2005,《公共政策的制定》,臺北:五南。
張世賢(編),2009,《公共政策分析》,臺北:五南。
莊靜怡(譯),David A. Vaus(著),2006,《社會研究法的設計》,臺北:韋伯。
陳向明,2009,《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
陳文俊(譯),Earl Babbie(著),2007,《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雙葉。
潘淑滿,201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
謝棟梁(譯),Majchrzak(著),2000,《政策研究方法論》,臺北:弘智。

2.政府檔案資料

愛台12建設總體計畫,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7年12月
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第231次會議記錄,環保署2013年4月
擬定桃園國際機場特定區計劃書,內政部2013年7月
都市計畫委員會第830次會議紀錄,內政部,2014年6月
都市計畫委員會第832次會議紀錄,內政部,2014年7月
都市計畫委員會第832次會議審定版,內政部,2014年10月
桃園航空城附近地區建設計畫-區段徵收公益性及必要性評估報告,桃園縣政府, 2013年4月

3.期刊論文

王瑞慶,2013,〈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政策論證分析〉,《國會月刊》,41:55-68
林志能、洪振方,2008,〈論證模式分析及其評量要素〉,《科學教育月刊》,312:2-18
孫本初、劉祥得,2000,〈政策論證興起之探討〉,《中國行政》,67:1-27
馬群傑,2012,〈地方永續發展的政策論證與價值認知--以臺南市反怠速政策為例〉,《公共事務評論》,13:75-113
馬群傑、王孟彥,2009,〈公眾參與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政策論證--以臺南市為例〉,《中國行政評論》,17:43-108
胡滌生、魯炳炎,2006,〈高雄港自由貿易港區之產業引進政策論證分析〉,《航運季刊》,15:83-114
胡滌生、魯炳炎,2005,〈從政策論證模式觀點對我國與西方古代論辯之比較研究〉,《行政暨政策學報》,41:1-34
符儒友,2011,〈政策論證:左傳論證實例之分析〉,《人文社會科學研究》,5:77-105
符儒友,2009,〈反覆周旋的修辭論證:布希政府七千億美元的紓困方案論述〉,《行政暨政策學報》,48:113-154
符儒友,1999,〈政策論證:戰國策言有象比論述〉,《中國行政評論》,9:35-74
符儒友,1999,〈政策論證:鬼谷子反應(覆)篇論述〉,《中國行政評論》,8:109-162
符儒友,1998,〈政策論證:子產論述〉,《中國行政評論》,8:43-64
張世賢,1996,〈政策論證對話模式之探討〉,《中國行政評論》5:1-62
黃東益、施佳良、傅凱若,2007,〈地方公共審議說理過程初探:2005年宜蘭社大公民會議個案研究〉,《公共行政學報》,24:71-102
魯炳炎、林玥秀 、吳碩文,2010,〈從政策論證的技術理性到政策對話的溝通理性:民宿管理政策個案分析〉,《中國行政》,82:1-22
鄭麗嬌,1999,〈美國一九九六年個人責任與工作機會調節法案之政策論證分析〉,《中國行政評論》,8:181-229
謝維鈞、石振國,2007,〈國民年金方案的比較研究:政策論證的分析途徑〉,《中華行政學報》,4:81-101

4.研討會

李亭林、李衣婷,2005,〈從政策論證觀點談電腦軟體之保護〉,「工研院創新與科技管理研討會」


二、西文文獻

Dunn, W. N.(1981). Public Policy Analysi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Dunn, W. N.(1994).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2n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Dunn, W. N.(2004).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3r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Dunn, W. N.(2008).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4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Dunn, W. N.(2012).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5th ed.). Boston: Pearson
Toulmin, S. E.(1958).The Uses of Argument.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論文
 
1. 王瑞慶,2013,〈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政策論證分析〉,《國會月刊》,41:55-68
2. 林志能、洪振方,2008,〈論證模式分析及其評量要素〉,《科學教育月刊》,312:2-18
3. 孫本初、劉祥得,2000,〈政策論證興起之探討〉,《中國行政》,67:1-27
4. 馬群傑,2012,〈地方永續發展的政策論證與價值認知--以臺南市反怠速政策為例〉,《公共事務評論》,13:75-113
5. 馬群傑、王孟彥,2009,〈公眾參與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政策論證--以臺南市為例〉,《中國行政評論》,17:43-108
6. 胡滌生、魯炳炎,2006,〈高雄港自由貿易港區之產業引進政策論證分析〉,《航運季刊》,15:83-114
7. 胡滌生、魯炳炎,2005,〈從政策論證模式觀點對我國與西方古代論辯之比較研究〉,《行政暨政策學報》,41:1-34
8. 符儒友,2011,〈政策論證:左傳論證實例之分析〉,《人文社會科學研究》,5:77-105
9. 符儒友,2009,〈反覆周旋的修辭論證:布希政府七千億美元的紓困方案論述〉,《行政暨政策學報》,48:113-154
10. 符儒友,1999,〈政策論證:戰國策言有象比論述〉,《中國行政評論》,9:35-74
11. 符儒友,1999,〈政策論證:鬼谷子反應(覆)篇論述〉,《中國行政評論》, 8:109-162
12. 符儒友,1998,〈政策論證:子產論述〉,《中國行政評論》,8:43-64
13. 張世賢,1996,〈政策論證對話模式之探討〉,《中國行政評論》5:1-62
14. 魯炳炎、林玥秀 、吳碩文,2010,〈從政策論證的技術理性到政策對話的溝通理性:民宿管理政策個案分析〉,《中國行政》,82:1-22
15. 鄭麗嬌,1999,〈美國一九九六年個人責任與工作機會調節法案之政策論證分析〉,《中國行政評論》,8:18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