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郭斯彥,雲端運算 - 資訊科技成熟下的偉外產物,臺大校友雙月刊,第72期,pp. 9-15,2010。
[2]林姿華,全世界漫步在雲端-淺談科技新知識『雲端運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2009。
[3]陳伯瑋,在雲端運算環境下資訊服務業經營策略之研究 - 以系統整合業為個案,銘傳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2010。[4]余顯強,淺談雲端運算在圖書館服務之應用,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館刊,第20期,2011。
[5]賴榮樞,雲端的形成,賴榮樞的軟體資訊誌,2009。
[6]彭秀琴、張念慈,雲端運算下資訊安全之探討,經建會管制考核處技術手冊,2010。
[7]周天穎、衷嵐焜,邁向具雲端運算能力的空間資訊基礎環境,國土資訊系統通訊季刊,第72期,pp. 2-11,2009。[8]董元昕,雲端運算的安全議題,台灣電腦網路危機處裡暨協調中心,十一月號,pp. 27-30, 2011。
[9]謝錫堃、陳柏誠,雲端計算,科學發展,第473期,pp. 64-69,2012。
[10]蘇美琪,找尋心中的雲彩,震旦月刊,第475期,pp. 1, 2011。
[11]王國良,雲端與傳統運算架構之效益比較分析:以海軍船艦修護資訊系統為例,銘傳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1。[12]張紹斌、徐仕瑋,從雲端運算談個資保護,司法新聲,第99期,pp. 28-36,2011。
[13]朱曉萍、賴明豐、樊晉源、鄭惠君,雲端運算的三個層次,政府機關資訊通報,第291期,pp. 26-29,2012。
[14]鐘嘉德、高天助、楊嘉栩,雲端運算與產業發展,研考雙月刊,第34卷 第4 期,pp. 20-31,2010。
[15]周芋玲,雲端技術應用於電腦題庫系統之研究,世新大學傳播學系,碩士論文,2011。[16]王鵬,走進雲端運算,ISBN:9789866381324,2009。
[17]楊禎為,建構雲端運算企業架構整合模式,企業架構與資訊科技研討會,2011。
[18]林東清,資訊管理e化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製作,ISBN:978-957-729-810-2。
[19]Albert Tay,創造雲端新核心價值 PaaS為雲端環境的核心,網路資訊雜誌第236期,pp. 80-81,2011。
[20]雲端運算使用案例討論小組,雲端運算使用案例,2010。
[21]洪羿漣,揭開雲端儲存的面貌,Run ! PC,第190期,pp. 38-47,2009。
[22]林信忠,不可不知的雲端運算資安問題,電腦科技電子報,第173期,2012。
[23]彭心儀、施明賢,雲端運算與隱私保護,NCP Newsletter,No.23,pp. 18-20, 2011。
[24]周國華,雲端運算的發展現況及未來影響,屏東商業技術學院會計系,2011。
[25]黃永發、陳興忠,雲端運算服務之安全概述,台灣電腦網路危機處裡暨協調中心,四月號,pp. 13-16,2012。
[26]林昱廷,整合式交通資訊服務雲系統之實作,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12。[27]廖培成、廖啟村、劉大立、陶韋廷,基於資料網格跟移動裝置的分散式儲存系統之實作,東海大學資訊工程學系,2009。
[28]林朝欽、陸聲山,網格運算技術在生態研究上的應用,林業研究專訊,第十一卷 第四期,pp. 1- 5,2004。[29]陳建中,以虛擬化技術開發應用於遠距照護服務系統之雲端運算環境研究與評估,國立台北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碩士論文,2010。[30]陳緯航,運算技術的另一片天空-雲端運算發展現況與應用趨勢,拓墣產業研究所焦點報告週報,Feb 11 2009。
[31]王世甫,MAREG-以行動代理人與網格經濟為基礎之網格資源管理模型,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6。[32]趙輝、李明楚,基於虛擬組織的網格安全需求分析模型,計算機工程,第34卷 第24期,2008。
[33]胡敏、付琍,對幾種典型分佈式計算技術的比較,電腦知識與技術,第六卷 第5期,pp. 1244-1246,2010。
[34]周天穎、衷嵐焜、辜文元,格網與雲端技術與GIS,國土資訊系統通訊季刊,第74期,pp. 1-12,2010。
[35]鄭吉辰、何韋德、黃天佑,智慧型手機之雲端車牌辨識系統建置,工程科技與教育學刊,第八卷 第四期,pp. 605-616,2011。
[36]林盈方,導入雲端運算概念於資料採礦之分類系統,國立政治大學統計系,碩士論文,2011。[37]戴言同,歐盟資訊與通訊技術政策與規範之研究–檢視我國雲端政策之問題,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38]管樂,SaaS實踐指南——基於800APP案例教程,清華大學出版社,ISBN:9787302227410,2010。
[39]林明華、鄭宏逵、許家成,結合雲端運算之新一代地理資訊服務,中華技術,pp. 92-100,2011。
[40]張保榮,淺談雲端運算及自由軟體打造私雲,國立高雄大學,2012。
[41]張家安,設計與實作一個基於語義關鍵字搜尋的點對點網路,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42]林坤賢,Cloud-R:以R軟體與雲端技術為基礎的生物統計應用網站,國立中央大學,系統生物與生物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43]劉國安,如何運用雲端運算達到資本市場資訊的多元共享與應用創新,證券櫃檯,pp. 46-57,2011。
[44]蔡宙,科學人電子雜誌,第40期,pp. 18,2005。
[45]曹笠德,對非決定性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應用程式進行動態測試的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46]林峰田,電腦科技與建築,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補助研究計畫案–97年度智慧化居住空間相關課程補助計畫基礎參考教材,2008。
[47]龍思銘,網頁繁簡體之醫療影像儲存管理教學系統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48]王郁涵、戴銘洋、李啟南、黃品勝,農產品交易網,環球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2011。
[49]沈意芳、王國隆、黃科維,無線網路簡報管理系統,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2003。
[50]曹瑞和、呂志偉、陳奕靜、蔡惠如、陳家豪、衷嵐焜,基於服務導向架構下的服務共享中心治理機制,國土資訊系統通訊,第72期,pp. 28-36,2009。[51]沈志偉、陳端墀,網際網路設計於空間資訊服務之研究,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Vol.36,pp. 99-114,2007。[52]吳彥成,協同式數位內容設計服務市場 – 以語意為基礎之遺傳法優化模糊機構設計,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53]國立中央大學管理學院 ERP 中心,ERP企業資源規劃導論第四版,第14章電腦網路與ERP系統,ISBN:9789574429936,2010。
[54]林育民,以逢甲大學為基礎之無線網路監視管理系統,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2003。
[55]Peter Mell and Tim Grance, "The NIST Definition of Cloud Computing",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Version 15, 2009.
[56]Ben Kepes, "Understanding the Cloud Computing Stack SaaS, PaaS, IaaS",  Rackspace Hosting, 2011.
[57]SIIA, "Strategic Backgrounder: Software as a Service",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Industry's (SIIA), 2001.
[58]Michael Miller, "Cloud Computing Web-Based Applications That Change The Way You Work And Collaborate",  Que Pub, ISBN: 0789738031, pp. 24-30, 2008.
[59]Ian Foster and Carl Kesselman, "The Grid 2: Blueprint for a New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 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 Inc., 2003.
[60]Ian Foster, Carl Kesselman, and Steven Tuecke, "The Anatomy of the Grid", International J. of Supercomputer Applications, 2001.
[61]Fran Berman, Anthony J. G. Hey, and Geoffrey C. Fox, "Grid Computing: Making the Global Infrastructure a Reality", 2003.
[62]Ian Foster, "What is the Grid? A Three Point Checklist", GRIDToday, Vol. 1, No. 6, 2002.
[63]F. Curbera, M. Duftler, R. Khalaf, W. Nagy, N. Mukhi, and S. Weerawarana, "Unraveling the Web Services Web: An Introduction to SOAP, WSDL, and UDDI", IEEE Internet Computing, Vol. 6, No. 2., pp. 86-93, 2002.
[64]M.P. Papazoglou and D. Georgakopoulos, "Service-Oriented Computing",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Vol. 46, No. 10, pp.25-28,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