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中共國家海洋局,2010年。《2010年中國海洋統計年鑑》。北京: 海洋出版社。
王冠雄,2006年。《南海諸島爭端與漁業共同合作》。臺北: 秀威資訊科技公司。
王緝思、李侃如,2012年。《中美戰略互疑:解析與應對》(北京: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中心。
包宗和,2011年。《國際關係理論》。臺北市:五南。
包宗和,2013年。《美國「再平衡」政 策對東亞局勢之影響》。臺北市: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
巨克毅,2006年。《東亞戰略格局與台海安全》。臺北市:鼎茂圖書。
巨克毅,2008年。《當代戰略思想之省思與前瞻》。臺北:時英出版社。
巨克毅,2010年。《全球安全與戰略研究的新思維》。臺北市:鼎茂圖書。
吉承勳,2012年。《透析中國崛起之和平戰略》。臺北市:上奇資訊。
向駿,2006年。《2050中國第一?權力轉移理論下的美中臺關係之迷思》。台北縣:博揚文化。
安應民,2012年。《南海區域問題研究第1輯》。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朱松柏,2004年。《南北韓的關係與統一》。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
朱浤源,1999年。《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市:正中。
朱浤源1999年。《撰寫博碩士論文》。台北:正中書局。
朱雲漢、賈慶國,2007年。《從國際關係理論看中國崛起》。臺北市:五南。
吳士存,2013年。《南沙爭端的起源與發展(修訂版)》。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汪戎、萬廣華,2013年。《印度洋地區藍皮書-印度洋形勢與戰略》(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易君博,1984年。《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臺北:三民書局。
林文波,2001年。《論文寫作研究》。台北市:三民書局。
林文隆、李英豪,2015年。《鷹凌亞太: 從美國的再平衡戰略透視亞太軍演》。臺北市: 獨立作家。
林正義、宋燕輝,1996年。《南海情勢與我國應有的外交國防戰略》。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林廷輝,2015年。《南海「十」問「實」答》。台北市: 林廷輝。
林廷輝,2016年。《南海仲裁案》。台北市:林廷輝。
林宗憲,2014年。《中共與伊朗關係之研究-1979-2008年》。臺北市: 致知學術出版。
邱明寰,2014年。《大國慎權: 中國在聯合國安全會的9次否決》。新北市:晶典文化。
姚傳德,2000年。《開創近東亞經濟的途徑:改變東亞的歷史巨人》。臺北市: 傳勝。
美國國防部,1997年。《1997年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倪世雄、王義桅,2004年。《中美國家利益比較》。北京:時事出版社。
孫哲,2010年。《全球金融危機與中美關係變革》。北京:時事出版社。
孫哲,2012年。《亞太戰略變局與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北京:時事出版社。
宮力、王紅續,2014年。《新時期中國外交戰略》。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翁明賢,2012年。《止戈為善:釣魚臺爭議的和平解決》。新北市:淡江戰略所。
袁鵬,2013年。《中美亞太共處之道:中國.美國與第三方》。北京:時事出版社。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2015年。《中華民國104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市:國防部。
張亞中,2007年。《國際關係總論二版》。臺北縣:揚智文化。
曹雲華、鞠海龍,2012年。《南海地區形勢報告:2011-2012》。北京:時事出版社。
曹雲華、鞠海龍,2013年。《南海地區形勢報告。2012-2013》。北京:時事出版社。
莊國平,2011年。《以小勝出-台灣安全的抉擇與困境》。台中市:天空數位圖書。
陳世民,2010年。《2010非傳統安全—反洗錢、不正常人口移動、毒品、擴散論文集》。台北市:中央大學出版社。
陳偉華,2011年。《軍事研究方法論之建構》。桃園:國防大學。
陳清文,2016年。《臺灣於東亞地緣經濟發展趨勢下的策略分析》。臺北市:國家發展委員會。
焦世新,2009年。《利益的權衡-美國在中國加入國際機制中的作用》。北京: 世界知識出版社。
飯田將史,2015年。《中國安全戰略報告2016-擴大人民解放軍的活動範圍與其戰略》。東京: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楊之遠,2013年。《非傳統安全議題對我國之衝擊評估與因應》。臺北市:中技社。
楊作洲,1993年。《南海風雲》。臺北:中正書局。
葉立誠、葉志誠,2002年。《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市:商鼎文化。
監察院,2014年。《當前東亞安全情勢下的政府對策專案研究報告》。臺北市:監察院。
趙春山,2015年。《東亞區域安全形勢評估2014-2015》。臺北市: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
劉復國、吳士存,2015年。2013年南海地區形勢評估報告》。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安全研究中心。
劉鋒,2013年。《南海開發與安全戰略》。北京:學習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劉靜波,2006年。《21世紀初中國國家安全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
蔡明彥,2008年。《21世紀美國東亞戰略與美日中安全關係》。臺北市:鼎茂圖書。
蔡東杰,2000年。《國際結構變遷與亞洲區域安全》。臺北市:鼎茂圖書。
蔡東杰,2007年。《東亞區域發展的經濟學》。臺北市:五南。
蔡東杰,2008年。《當代大國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出版社。
蔡東杰,2009年。《全球與亞太區域戰略格局發展》。臺北市:鼎茂圖書。
蔡政文、林文程、盧愫美、朱惠琳,2001年。《南海情勢發展對我國國家安全及外交關係的影響》。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蔡翼,2009年。《崛起東亞: 聚焦新世紀解放軍》。臺北市: 勒巴克顧問。
鄭澤民,2010年。《南海問題中的大國因素:美日印俄與南海問題》。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賴岳謙,2014年。《美國重返亞太對亞洲權力結構的影響》。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
賴怡忠,2012年。《尋找外交戰略的第三條路-主權與國際重大議題研究論文集》。臺北市:台灣智庫。
閻學通,2013年。《下一個十年:全球變局大預測》。新北市:八旗文化,遠足文化。
閻學通、金德湘,2005年。《東亞和平與安全》。北京:時事出版社。
羅文俊,2013年。《不能說的秘密:中共國防白皮書之戰略意涵(1998-2010)》。台北: 致知學術。
蘇冠群,2013年。《中國的南海戰略》。臺北市: 新銳文創。
(二)專書譯著
Bernard D. Cole著,李永悌譯,2015年。《亞洲怒海戰略》(Asian Maritime Strategies: Navigating Troubled Waters)。臺北市:政務辦公室。
Christopher W. Hughes著,李育慈譯,2008年。《日本安全議題》(Japan’s Security Agenda: Military,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 Dimensions)。臺北市: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Clarence J. Bouchat著,張競譯,2015年。《西沙群島與美國在南海之利益與對策》(The Paracel islands and U.S. interests and approach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桃園市:國防大學。
Denny Roy著,周茂林譯,2015年。《崛起:中共與區域安全》(Return of the Dragon: Rising China and Regional Security)。臺北市:政務辦公室。
Diana Ridley著,張可婷譯,2011年。《一步步教您做文獻回顧》(The Literature Review: a step-by-step guide for students)。台北縣永和市:韋伯文化國際。
Glenn Palmer, and Clifton T. Morgan著,梁書寧譯,2009年。《外交政策理論分析》(A Theory of Foreign Policy)。臺北縣: 韋伯出版社。
James Steinberg, and Michael E. O’Hanlon著,蔡曉卉譯,2015年。《中美新型戰略關係:走向戰爭還是合作?》(Strategic reassurance and resolve: U.S.-China rel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臺北市:如果出版。
John Mearsheimer著,王義桅、唐小松譯,2014年。《大國政治的悲劇》(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臺北市:麥田,城邦文化出版社。
Joseph S. Nye著,李靜宜譯,2011年。《權力大未來-軍事力、經濟力、網路力、巧實力的全球主導》(The future of power)。臺北市:天下遠見。
Michael E. Brown, Owen R. Cote, Sean M. Lynn-Jones, and Steven E. Miller著,李育慈、黃俊彥譯,2002年。《中共崛起》(The Rise of China)。臺北市: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Ronald L. Tammen, Jacek Kugler著,向駿譯,2003年。《權力轉移:二十一世紀的戰略》(Power transitions: strategies for the 21st century)。臺北市:史政編譯室。
Russell Ong著,李柏彥譯,2014年。《中共與美國的戰略競爭》(China’s Strategic Competition with the United States)。臺北市:國防部政務辦公室。
Sigfrido Burgos Caceres著,童光復譯,2016年。《南海資源戰:中共的戰略利益》(China’s strategic interest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power and resources)。臺北市: 政務辦公室。
Susan L. Shirk著,溫洽溢譯,2008年。《脆弱的強權-在中國崛起的背後》(China – Fragile Superpower: How China’s Internal Politics Could Derail Its Peaceful Rice)。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三)期刊譯著
Richard Halloran著,黃淑芬譯,2013年。〈美澳軍事合作漸入佳境〉,《國防譯粹》,第40卷第4期,頁86-92。
Ronald L. Tammen, and Jacek Kugler, 陳琪、吳文成譯,2005年。《權力轉移與中美衝突》(Power Transition and China-US Conflicts),《國際政治科學》,第3期,頁1-20。
(四)期刊
方曉志,2012年。〈對美國南海政策的地緣安全解析〉,《太平洋學報》,第20卷第7期,頁44-52。
毛正氣,2012年。〈南海的自然資源與爭奪〉,《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6卷第4期,頁4-28。毛正氣、崔怡楓、程國峰,2013年。〈積極面對「非傳統安全威脅」-國防政策文件轉變之研究〉,《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7卷第3期,頁5-18。王文岳,2011年。〈日俄北方四島爭議及其對區域安全情勢之影響〉,《戰略安全研究》,第40期,頁39-45。
王巧榮,2013年。〈20世紀90年代以來南海爭端中的美國因素〉,《桂海論壇》,第1期,頁52-56。
王光厚、王媛,2015年。〈權力和平轉移過程中崛起國的戰略選擇:以美國的崛起為例〉,《中國與世界》,第四輯,頁87-96。
王光厚、田立加,2015年。〈歐巴馬政府南海政策特徵論析〉,《東南亞研究》,第1期,頁,58-65。
王光厚、徐萍,2012年1月。〈亞太地區「權力轉移」的基本態勢〉,《太平洋學報》,第20卷第1期,頁47-54。
王冠雄,2015年。〈中國大陸在南沙填海造陸的意涵及影響〉,《戰略安全研析》,第118期,頁31-38。王高成,2015年。〈美「中」關於南海島礁擴建的博奕〉,《展望與探索》,第13卷第7期,頁1-6。王高成、王信力,2012年。〈東亞權力變遷與美中關係發展〉,《全球政治評論》,第39期,頁41-62。
王崑義,2010年。〈非傳統安全與台灣軍事戰略的變革〉,《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6卷第2期,頁1-43。
王傳劍,2009年。〈美國的南中國海政策:歷史與現實〉,《外交評論》,第6期,頁87-100。
王麗久,2011年〈俄羅斯的亞太戰略新調整與中俄亞太安全合作〉,《俄羅斯學刊》,第1卷第2期,頁37-43。
代華東,2013年。〈權力轉移視角下的美國戰略東移〉,《兵團黨校學報》,第1期,頁55-59。
代澤華,2011年。〈美國歐巴馬政府的南海政策析論〉,《福建論壇》,第6期,頁18-20。
包淳亮,2007年。〈論大國權力分配的趨勢一後霸權時代的來臨〉,《展望與探索》,第5卷第3期,頁69-83。古仲維,2014年。〈「新型大國關係」下中共維護南海安全利益與美互動情勢〉,《陸軍學術雙月刊》,第50卷第537期,頁120-137。
司馬晉、黃旭東,2015年。〈暗渡陳倉:中國給國際人權公約的考驗〉,《台灣人權學刊》,第3卷第1期,頁33-58。
巨克毅,2008年。〈當前美國的東亞戰略分析〉,《全球政治評論》,第21期,頁19-44。平思寜,2015年。〈自然資源與國內衝突:權力轉移理論的應用〉,《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27卷第3期,頁471-506。
朱鋒,2014年。〈東亞安全新態勢: 海洋領土爭議與大國權力競爭〉,《當代亞太》,頁4-8。
江和華、林進生,2015年。〈美中兩強與國際關係之霸權研究〉,《國會》,第43卷第8期,頁6-18。
江和華、張昌吉,2014年。〈美中新型大國關係與臺灣議題〉,《國會》,第42卷第7期,頁30-42。
江和華、張昌吉,2014年。〈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及其合作與競爭〉,《龍華科技大學學報》,第34期,頁137-148。何志工、安小平,2010年。〈南海爭端中的美國因素及其影響〉,《當代亞太》,第1期,頁132-146。
吳釗燮,2010年。〈主導性霸權的困境:九一一後國際局勢與美中台關係演變〉,《東吳政治學報》,第28卷第1期,頁1-32。吳澄秋,2009年。〈東亞結構變遷與中日關係:權力轉移理論視角〉,《當代亞太》,第1期,頁69-90。
吳鵬翼,2013年。〈東亞區域主義發展與中國的角色〉,《龍華科技大學學報》,第33期,頁91-113。宋吉峰,2016年〈中共南海「填海造島」戰略意涵〉,《海學術雙月刊》,第50卷第1期,頁83-95。
宋國友,2007年。〈中美經濟相互依賴及其戰略限度〉,《現代國際關係》,第5期,頁58-64。
宋國友,2014年。〈中美經貿關係的新變化與新趨勢〉,《復旦學報》,第4期,頁95-106。
宋睿,2013年。〈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與國際組織關係的演變〉,《鄭洲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第32卷第1期,頁48-51。
宋燕輝,2012年。〈南(中國)海主權與海域爭端:中國與美國之間的潛在衝突〉,《中國海洋法學論壇》,第2期,頁81-111。
宋燕輝,2013年。〈美國南海政策動向〉,《2013年度南海地區形勢評估報告》,頁124-145。
宋燕輝,2016年〈「南海仲裁案」各方反應與可能影響〉,《展望與探索》,第14卷第8期,頁10-17。宋興洲,2005年。〈中國崛起:修正型國家或現狀型國家?〉,《全球政治評論》,第11期,頁19-60。宋鎮照,2012年。〈南海主權爭端的中美元素剖析〉,《資本》,頁12-13。
宋鎮照,2013年。〈美國重返亞洲的企圖與策略:霸權地位保衛戰〉,《海峽評論》,第226期,頁10-15。
宋鎮照、蔡相偉,2012年。〈亞太經貿開啟雙軸競爭格局之新秩序:RECP vs TPP 發展之政經分析〉,《戰略安全研析》,第90期,頁13-24。李小軍,2007年。〈國際機制的有效性與侷限性〉,《上海行政學院學報》,第8卷第1期,頁76-83。
李文志,2001年。〈海陸爭霸下亞太戰略形勢發展與臺灣的安全戰略〉,《東吳政治學報》,第13期,頁129-174。李宏,2013年。〈簡析東亞崛起的安全結構-結構性權力視角〉,《科教縱橫》,第180期,頁172-173。
李承禹,2012年。〈美國「戰略緊縮」與「重返亞洲」策略下的美「中」競局〉,《戰略與評估》,第3卷第3期,頁79-106。李明峻,2003年。〈北韓危機與亞太安全情勢〉,《亞太論壇》,頁1-13。
李明峻,2015年。〈從日本集體自衛權的解禁,探討亞太的安全與台灣的因應之道〉,《新世紀智庫論壇》,第71期,頁10-14。李金明,2012年。〈美國「重返亞洲」與南海問題複雜化〉,《新東方》,第2期,頁1-6。
李金蓉、朱瑛、方銀霞,2014年。〈南海南部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狀況及對策建議〉,《海洋開發與管理》,第4期,頁12-15。
李俊毅,2014年。〈從區域整合論TPP與RECP的發展與問題〉,《戰略安全研析》,第113期,頁22-29。李思嫺,2015年。〈中國威脅論下的「和平崛起」論述〉,《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第11期,頁63-80。李晨陽、邵建平,2011年。〈區域外大國對南海爭端的介入及其對我國維護南海主權的影響〉,《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第11卷第5期,頁18-26。
李登科,1999年。〈五十年的「中」美、蘇(俄)關係〉,《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10期,頁45-68。李毓峰,2005年。〈從布希政府的中國政策看美中戰略競爭〉,《台灣國際研究季刊》,1:3期,頁43-59。
李毓峰,2016年。〈美中南海戰略競爭分析〉,《中國評論》,頁51-55。李毓峰,2016年。〈美國的南海戰略:謀勢、布勢與爭勢〉,《全球政治評論》,第53期,頁11-21。李潔宇、鄒立剛,2015年。〈從「權力轉移」到「權力共享」-中國南海戰略的理論定位〉,《湖湘論壇》,第3期,頁97-101。
李瓊莉,2012年。〈美國「重返亞洲」對區域主義之意涵〉,《全球政治評論》,第39期,頁87-103。
李巍、張哲馨,2015年。〈戰略競爭時代的新型中美關係〉,《國際政治科學》,第1期,頁25-53。
杜幼康,2011年。〈權力轉移理論的質疑-以新興大國中印崛起為視角〉,《國際觀察》,第6期,頁32-39。
沈丁立,2009年。〈全球與區域階層的權力轉移:兼論中國的和平崛起〉,《復旦學報》,第5期,頁1-9。
沈明室,2004年8月。〈國軍非傳統安全角色之探討〉,《陸軍通資半年刊》,第101期,頁47-59。沈明室,2007年。〈中共東南亞戰略的美國因素〉,《全球政治評論》,第18期,頁77-96。沈明室,2011年。〈從歐巴馬亞太之行看美中的戰略利益競逐〉,《戰略安全研析》,第79期,頁5-13。沈明室,2012年。〈美國重返亞太軍事戰略:戰略內涵的觀點〉《戰略安全研析》,第83期,頁22-33。沈明室,2014年。〈分析中共國防預算增長意涵的迷思〉,《戰略安全研析》,第107期,頁42-48。沈明室,2014年。〈解放軍在南海海空維權現況、模式與影響〉,《戰略安全研析》,第114期,頁12-20。阮玉長,2013年。〈論美日俄印等大國的南海戰略〉,《南洋資料譯叢》,第1期,頁1-6。
初國華,2012年。〈美國的中國觀點及其對台政策: 從柯林頓、小布希到歐巴馬〉,《育達科大學報》,第33期,頁65-84。初國華、張昌吉,2010年。〈中國崛起之意涵及其區域政治效應〉,《全球政治評論》,第30期,頁127-156。初國華、張昌吉,2014年。〈中國崛起論述與美中區域互動〉,《育達科大學報》,第35期,頁143-160。周方銀,2012年。〈中國崛起、東亞格局變遷與東亞秩序的發展方向〉,《當代亞太》,第5期,頁4-32。
周寶明,2015年。〈中國大陸與南海諸國主權爭議及軍備競賽之研析〉,《展望與探索》,第13卷第10期,頁55-74。林文程,2013年。〈美國與中國的競合關係-對習近平、歐巴馬高峰會的觀察〉,《新世紀智庫論壇》,第62期,頁100-105。林正義,2001年。〈中美關係進入考驗期〉,《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3期,頁110-112。
林正義,2014年。〈美中南海政策的角力〉,《戰略安全研析》,第114期,頁5-11。林正義,2016年。〈歐巴馬政府的南海政策:中國的回應及對台灣的影響〉,《東吳政治學報》,第34卷第1期,頁1-80。林永芳,2010年。〈東亞區域經濟整合中、美國因素的影響〉,《國家發展研究》,第9卷第2期,頁81-122。林廷輝,2015年。〈中國大陸在南沙填海造陸之意圖及其影響〉,《戰略安全研析》,第118期,頁49-57。林廷輝,2016年。〈美國軍艦進入中建島領海之政治意涵〉,《新台灣國策智庫通訊》,第43期,頁8-9。
林若雩,2011年。〈東協與中國達成《南海行動宣言》的意涵與台灣的因應之道〉,《新世紀智庫論壇》,第55期,頁75-86。林若雩,2014年。〈剪不斷理還亂:中國大陸南海島嶼造陸的戰略意涵〉,《展望與探索》,第12卷第11期,頁5-12。林若雩,2015年。〈美國派遣拉森號軍艦進入南海之情勢分析〉,《展望與探索》,第13卷第11期,頁27-35。林碧炤,1989年。〈國際關係的新現實主義與新自由主義〉,《政治學報》,第17期,頁129-181。林碧炤,1991年。〈論權力平衡〉,《問題與研究》,第30卷第3期,頁1-19。林碧炤、楊永明,2001年。〈聯合國的重要性、功能與成就〉,《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4期,頁12-23。林穎佑,2015年。〈共軍軍事體系改革的意涵與影響〉,《戰略與評估》,第6卷第4期,頁23-42。邱旺土,2011年。〈印度對南海爭的介入及其影響評估〉,《南洋問題研究》,第1期,頁10-16。
金聖翰,2011年。〈韓美同盟現狀與未來展望〉,《亞太防務》,第2期,頁20-29。
金榮勇,2007年。〈美國在東亞戰略角色之調整〉,《國際關係學報》,第23期,頁91-121。門洪華,2005年。〈權力轉移、問題轉移與範式轉移-關於霸權解釋模式的探索〉,《美國研究》,第19卷第3期,頁7-32。
信強,2014年。〈「五不」政策:美國南海政策解讀〉,《美國研究》,第6期,頁51-68。
洪立瑜、周翊婷,2015年。〈臺灣於東亞地緣經濟發展趨勢下的策略分析〉,《臺灣經濟論衡》,第14卷第1期,頁100-120。洪銘德,2015年。〈美國重返亞洲政策之研究〉,《全球政治評論》,第51期,頁,147-165。胡春豔,2011年。〈中國對國際機制的參與與國家形象的建構〉,《國際問題研究》,第1期,頁11-14。
韋健鋒,2013年。〈印度介入南海問題-中國視角下的地區安全思考〉,《南亞研究》,第3期,頁32-47。
凌勝利,2015年。〈中美亞太海權競爭的戰略分析〉,《當代亞代》,第2期,頁61-81。
唐永勝、郭新宇,1999年。〈亞太安全理論框架〉,《太平洋學報》,第4期,頁81-88。
唐明輝,2012年。〈中國崛起與美國的因應〉,《桃園創新學報》,第32期,頁455-476。唐欣偉,2013年。〈美國國關學界對中國之評估:以攻勢現實主義與權力轉移論為例〉,《政治科學論叢》,第58期,頁47-70。孫國祥,2010年。〈近期南海爭端中權力與權利之衝撞〉,《全球政治評論》,第32期,頁13-19。孫國祥,2015年。〈跨太平洋夥伴協定發展之探討:美國的角色〉,《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6卷第3期,頁69-130。秦亞青,2005年。〈現實主義理論的發展及其批判〉,《國際政治科學》,第2期,頁138-166。
翁俊桔、宋鎮照,2015年。〈中國區域霸權與東亞區域安全之檢視: 以2012年中菲南海爭議為例〉,《全球政治評論》,第51期,頁43-72。馬亞華、馮春萍,2014年。〈空間視角下的東亞權力分佈-一種基於引力模型的比較靜態分析〉,《世界經濟與政治》,第11期,頁121-160。
馬振坤,2014年。〈中共南海維權戰略〉,《戰略安全研析》,第114期,頁21-27。馬榮久,2014年。〈中美權力轉移與亞洲地區體系〉,《當代亞太》,第1期,頁21-34。
高少凡、李文堂,2013年。〈黃岩島爭執與中國南海政策之轉變〉,《亞太研究通訊》,第11期,頁1-41。高程,2014年。〈中國崛起背景下的周邊格局變化與戰略調整〉,《國際經濟評論》,第2期,頁32-48。
婁偉,2011年。〈論中美間的權力轉移〉,《東北論壇》,第96期,頁37-43。
張心怡,2006年。〈評析當前東亞區域經濟整合與台灣因應之道〉,《歐洲國際評論》,第2期,頁1-46。張心怡,2014年。〈TPP、RECP的競合以及中國大陸對於區域經濟整合之態度轉變〉,《戰略安全研析》,第113期,頁5-12。張立德,2014年。〈21世紀美「中」權力關係檢視與展望:權力轉移理論觀點〉,《戰略與評估》,第5卷第2期,頁91-118。張旭成,2013年。〈二十一世紀的美國對華政策〉,《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9卷第2期,頁1-26。
張軍、楊光海,2015年。〈東亞權力轉移的可能性探析〉,《戰略決策研究》,第6卷第2期,頁16-29。
張海柱,2015年。〈理念與制度變遷:新中國海洋綜合管理體制變遷分析〉,《當代世界與社會主前義雙月刊》,第6期,頁162-167。
張凱銘,2016年。〈美國與中國積極介入南海爭端之戰略動因思考〉,《全球政治評論》,第53期,頁119-158。張登及、王似華,2010年。〈中美建交三十年:北京對美政策與雙關係回顧〉,《全球政治評論》,第32期,頁49-76。張耀光、劉鍇、劉桂春、王澤宇、王國力、彭飛,2014年。〈中國海南省三沙市行政建制特點與海洋資源開發〉,《地理科學》,第34卷第8期,頁971-978。
張麟徵,2012年。〈美中爭鋒,亞太風雲新〉,《海峽評論》,第253期,頁18-21。張驥,2006年。〈權力和平轉移的條件與中國和平崛起的外部條件〉,《國際觀察》,第4期,頁41-46。
曹少滋,2013年。〈由美軍「空海一體戰」概念研析中共軍事力量發展之侷限〉,《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7卷第1期,頁37-47。曹文振、丁一,2013年。〈中國崛起與世界秩序的重塑-兼論中美權力轉移下的衝突與包容〉,《太平洋學報》,第21卷第3期,頁22-31。
曹雄源,2014年。〈透析歐巴馬政府亞太再平衡戰略〉,《空軍學術雙月刊》,第639期,頁4-16。莊捷,2013年。〈美國參與南海爭端之意圖與影響-美國南海政策目標之分析〉,《空軍學術雙月刊》,第637期,頁74-82。莫大華,2014年。〈東亞形勢變遷下的台灣戰略選擇〉,《戰略安全研析》,第116期,頁17-22。莫大華,2016年。〈新古典地緣政治理論的再起:以中共「一帶一路」地緣政治經濟戰略布局為例〉,《國防雜誌》,第31卷第1期,頁1-20。許志嘉,2007年。〈中國新睦鄰外交政策:戰略意涵與作為〉,《遠景基金會季刊》,第8卷第3期,頁43-90。連弘宜,2006年。〈世紀之交的俄羅斯東亞政策-析論俄中兩國「戰略協作伙伴關係」之運作現況〉,《國際關係學報》,第21期,頁71-112。郭育仁,2015年。〈日本集體自衛權法制化之發展方向〉,《全球政治評論》,特集001,頁41-48。郭淵,2004年。〈從睦鄰政策看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和主張〉,《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第14卷第4期,頁83-91。
郭淵,2008年。〈冷戰後美國的南中國海政策〉,《學術探索》,第1期,頁54-58。
郭添漢,2011年。〈中共南海軍事戰略意涵的檢視〉,《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5卷第6期,頁38-49。郭添漢,2012年。〈中共崛起後的南海戰略〉,《海軍學術月刊》,第46卷第2期,頁26-35。
郭添漢,2013年。〈從「反介入/區域拒止」看美軍「空海整體戰」發展與挑戰〉,《空軍學術雙月刊》,第636期,頁4-18。郭添漢,2015年。〈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下中共的因應-以南海為例〉,《空軍學術雙月刋》,第645期,頁4-20。
郭學堂,2005年。〈非傳統安全與中國崛起〉,《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第12期,頁24-28。
陳文賢,2016年。〈南海風雲與印度、美國及日本關係的發展〉,《新世紀智庫論壇》,第73期,頁87-90。陳世民,2011年。〈歐巴馬政府核武管制政策之轉變:朝向核擴散或無核武世界?〉,《全球政治評論》,第33期,頁9-18。陳先才、楊卓娟,2013年。〈當前兩岸南海合作問題研究〉,《台灣研究、專題問題研究》,第5期,頁39-43。
陳佩修、謝明勳,2016年。〈東協的南海政策分析〉,《全球政治評論》,第53期,頁35-40。陳欣之,2006年。〈單極體系的形成、維繫與轉換〉,《問題與研究》,第45卷第2期,頁111-140。陳欣之,2007年。〈國際體系層級的建構與霸權統治〉,《問題與研究》,第46卷第2期,頁23-52。陳欣之,2011年。〈霸權與崛起強權的互動-美國對中國暨印度的策略〉,《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2卷第1期,頁1-41。陳欣之,2014年。〈歧異解讀霸權衰落的美中戰略互動-單極體系中權位轉換的認知因素〉,《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5卷第1期,頁89-140。陳亮智,2009年。〈尋求解釋美中戰略競爭的驅動力量:安全困境,權力平衡,或是權力轉移?〉,《中共研究》,第52卷第1期,頁87-128。
陳亮智,2011年。〈中國崛起對美日、美韓、與「美台」同盟關係的影響與挑戰:從經濟到安全「雙重依賴轉移」邏輯的分析視野〉,《亞太研究通訊》,第9期,頁115-142。
陳品全、歐陽永銘,2015年。〈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影響東亞情勢之研究〉,《陸軍學術雙月刊》,第51卷第542期,頁54-72。陳威良,2015年。〈中共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兼論犯臺模式〉,《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9卷第2期,頁104-132。陳茂瑋、林建甫,2000年。〈亞洲金融危機成因之探討〉,《金融財務》第1期,頁69-87。陳華昇,2013年。〈中國大陸強化東協外交之戰略意涵:習近平與李克強出訪東南亞之評析〉,《展望與探索》,第11卷第11期,頁22-29。陳逸偵,2013年。〈南海非生物資源探勘開發之潛力、實力與風險(上)〉,《鑛冶》,57/3,頁9-19。陳嘉生,2011年。〈俄羅斯積極找回國際戰略地位〉,《戰略安全研析》,第79期,頁37-42。陳嘉生,2012年。〈南海新局勢-美國軍事連横與中共制度突圍〉,《戰略安全研析》,第85期,頁34-42。陳鴻瑜,2011年。〈美國、中國和東協三方在南海之角力戰〉,《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2卷第1期,頁43-80。陳鴻瑜,2012年。〈東協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CP)對臺灣之影響〉,《展望與探索》,第10卷第12期,頁10-15。喻常森,2016年。〈21世紀美澳同盟再定義:從聯合反恐到應對中國崛起〉,《當代亞太》,第4期,頁70-82。
游智偉,2011年。〈東北亞區域安全困境與安全建制之未來〉,《全球政治評論》,第36期,頁139-166。童振源,2006年。〈東亞經濟整合與台灣的戰略〉,《問題與研究》,第45卷第2期,頁25-60。馮梁、王維、周亦民,2010年。〈兩岸南海政策:歷史分析與合作基礎〉,《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第4期,頁1-13。
黃一哲,2012年。〈美「中」在南海海域競逐之研究〉,《國防雜誌》,第27卷第1期,頁3-14。黃介正,2009年。〈歐巴馬亞洲行與美國亞太戰略轉型〉,《展望與探索》,第7卷第12期,頁1-4。黃基禎,2016年。〈共軍軍事組織變革戰略意涵之研析〉,《中共研究》,第50卷第4期,頁122-128。
黃琪軒,2009年。〈大國權力轉移與自主創新〉,《經濟社會體制比較》,第3期,頁65-70。
黃鴻博,2016年。〈習近平「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述評〉,《展望與探索》,第14卷第1期,頁25-36。寜清同,2015年。〈兩岸合作保護南海漁業資源探討〉,《海南大學學報》,第33卷第2期,頁24-33。
楊伯江,2013年。〈美國戰略調整背景下日本「全面正常化」走向探析〉,《日本學刊》,第2期,頁3-15。
楊昊、李偉銓,2010年。〈浮現中的南海權力政治邏輯〉,《全球政治評論》,第32期,頁21-32。葛紅亮,2012年。〈冷戰後美國的南海政策及其對中美關係的影響〉,《東南亞南亞研究》,第2期,頁16-21。
葛紅亮、鞠海龍,2013年。〈南中國海地區漁業合作與管理機制分析-以功能主義為視角〉,《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第13卷第1期,頁18-26。
葛惠敏,2016年。〈中國大陸在南海人工造島之意涵與影響〉,《空軍學術雙月刊》,第651期,頁4-19。董立文,2012年。〈由中國新版護照引發國際爭議看馬政府的外交作為〉,《新世紀智庫論壇》,第60期,頁118-121。
董慧明,2014年。〈論美中新型大國關係:戰略競爭與複合互賴〉,《國防雜誌》,第29卷第1期,頁63-80。董慧明,2015年。〈析論海洋權益爭端背後的美中亞太戰略競爭〉,《戰略安全研析》,第126期,頁23-31。福田保,2012年。〈美國和中國與東南亞的軍事合作比較〉,《南洋資料譯叢》,第4期,頁12-23。
趙國材,2007年。〈十七大前後中共外交之總體形勢評估〉,《東亞研究》,第38卷第1期,頁217-226。
趙國材,2015年。〈國際法觀點:從南沙群島島礁建設看美國的炮艦外交〉,《軍法專刊》,第61卷第6期,頁1-32。趙葆珉,2011年。〈中美戰略均勢時代的到來〉,《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第31卷第4期,頁58-63。
劉中民,2008年。〈冷戰後東南亞國家南海政策的發展動向與中國的對策思考〉,《南洋問題研究》,第2期,頁25-34。
劉少華、高祖吉,2011年。〈印度崛起對中國地緣政治的影響〉,《南亞研究》,第2期,頁26-37。
劉昌明、郭彧,2008年。〈美國的不完全霸權與東亞地區秩序的轉型〉,《東北亞政治》,第17卷第3期,頁42-47。
劉雨芬,2006年。〈印度經濟之崛起、對全球之影響及台灣因應之道〉,《國際金融參考資料》,第52輯,頁1-11。劉秋苓,2014年。〈中共有限軍事力量的策略運用〉,《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8卷第4期,頁31-41。劉秋苓,2015年。〈中國大陸在南海島嶼填海造陸的戰略布局〉,《空軍學術雙月刊》,第647期,頁21-33。劉秋苓,2015年。〈中國大陸增強國防經費的意向分析〉,《空軍學術雙月刊》,第644期,頁84-95。劉清源、徐以連,2014年。〈探究美國歐巴馬政府之重返亞太戰略〉《黃埔學報》,第64期,頁101-122。劉凱、王雲海、李峰,2006年。〈國際體系的權力轉移與中國和平發展國際戰略展望〉,《國際關係學院學報》,第4期,頁52-56。
劉華秋、李德順,2010年。〈奧巴馬政府核戰略剖析〉,《新時代國防》,頁1-6。
劉雲亮,2014年〈促進南海海洋經濟發展的法律對策研究〉,《新東方》,第5期,頁34-39。
劉麗惠,2016年。〈2016年全球經濟可望緩慢回溫〉,《貿易》,第295期,頁8-12。
歐錫富,2013年。〈多頭領導的中國海上執法力量〉,《亞太研究論壇》,第58期,頁33-64。蔡明彥,2008年。〈美國東亞軍事優勢地位的挑戰:中國「反介入」與美國「反反介入」的角力〉,《全球政治評論》,第21期,頁61-82。蔡明彥,2009年。〈美國與中國軍事交流之發展與限制(2004-2007)〉,《歐美研究》,第39卷第3期,頁533-566。
蔡明彥,2009年。〈當前東亞安全問題中的中國因素分析-以地緣政治、經貿整合與北韓核武問題為例〉,《全球政治評論》,第26期,頁1-20。蔡明彥,2011年。〈從歐胡會看美中戰略管理的困境〉,《新社會政策月刊》,第14期,頁78-79。
蔡明彥,張凱銘,2015年。〈「避險」戰略下大國互動模式之研究:以美中亞太戰略競合為例〉,《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6卷第3期,頁1-68。蔡明憲,2015年。〈美國制衡中國的戰略意圖分析與展望-從Dr. Michael Pillsbury的《2049百年馬拉松》一書談起〉,《新世紀智庫論壇》,第72期,頁27-33。蔡東杰,2005年。〈當前東亞霸權結構的變遷發展分析〉,《全球政治評論》,第9期,頁101-121。蔡東杰,2014年。〈十八大後中國對外政策走向:區域與全球挑戰〉,《全球政治評論》,第47期,頁59-76。蔡翠紅、倪世雄,2006年。〈國際體系解構分析:結構、變遷、與動力〉,《教學與研究》,第7期,頁46-52。
蔡鵬鴻,2009年。〈美國南海政策剖析〉,《現代國際關係》,第9期,頁1-7。
鄧凡,2011年。〈美國干涉南海問題的政策趨勢〉,《太平洋學報》,第19卷第11期,頁82-91。
鄭仁智,2015年。〈從「均勢理論」看近期「中」美關係變化〉,《展望與探索》,第13卷第9期,頁27-44。盧芳華,2009年。〈試析南海問題中的美國因素〉,《東南亞南亞研究》,第4期,頁6-10。
蕭新煌、李明峻,2005年。〈變動的東亞與台灣因應策略〉,《亞太研究論壇》,第28期,頁271-286。賴怡忠,2006年。〈變動的亞洲-台灣觀點〉,《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2卷第1期,頁213-224。
賴怡忠,2009年。〈歐巴馬時代的美國-亞太關係展望〉,《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5卷第1期,頁43-79。
賴怡忠,2012年。〈獨島-竹島爭議對美日韓同盟的衝擊-美日韓同盟「同而不合」的狀況分析〉,《新世紀智庫論壇》,第59期,頁35-36。賴榮偉,2013年。〈攻勢現實主義與歐巴馬政府的亞太戰略發展〉,《育達科大學報》,第35期,頁75-102。錢尹鑫,2016年。〈中國大陸南海戰略研究-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例〉,《空軍學術雙月刊》,第654期,頁33-48。閻學通,2012年。〈權力中心轉移與國際體系轉變〉,《當代亞太》,第6期,頁4-21。
閻學通、漆海霞,2012年。〈中美競爭前景:假朋友而非新冷戰〉,《國際政治科學》,頁1-23。
應紹基,2014年。〈中國大陸「反介入戰力」之發展與美國之對策〉,《空軍學術雙月刊》,第639期,頁31-44。薛力,2014年。〈美國學者視野中的南海問題〉,《國際關係研究》,第2期,頁99-108。
謝台喜,2012年。〈南海情勢發展評估與因應措施〉,《空軍學術雙月刊》,第629期,頁73-85。謝奕旭,2003年。〈論國際關係理論中的權力平衡理論〉,《復興崗學報》,第78期,頁107-136。
謝奕旭,2014年。〈亞太形勢變遷下臺灣的國防戰略困境與政策抉擇〉,《戰略安全研析》,第116期,頁23-30。謝奕旭,2014年。〈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對區域權力結構之衝擊與影響〉,《戰略與評估》,第5卷第3期,頁1-24。謝茂淞,2014年。〈美國亞太「再平衡」軍事部署下的台灣地緣戰略〉,《國防雜誌》,第29卷第4期,頁59-80。謝游麟,2011年。〈從嚇阻理論析論我國嚇阻戰略之發展〉,《空軍學術雙月刊》,第623期,頁25-38。鍾龍彪,2009年。〈中國國際軍備控制政策演變論析〉,《當代中國研究》,第16卷第5期,頁225-256。
鞠海龍、葛紅亮,2010年。美國「重返」東南亞對南海安全形勢的影響〉,《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第1期,頁87-97。
韓升洲,2013年。〈東北亞的權力轉移與政策困境〉,《當代韓國》,第4期,頁1-8。
聶宏毅、李彬,2008年。〈中國在領土爭端中的政策選擇〉,《國際政治科學》,第16期,頁1-34。
魏百谷,2013年〈俄羅斯的中國政策-以戰略夥伴關係為探討中心〉,《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9卷第2期,頁125-141。
羅念慈,2016年。〈美國總統更替不影響中美經貿關係〉,《商薈》,頁6-14。
譚偉恩,2006年。〈權力平衡理論之研究:現實主義的觀點〉,《國際關係學報》,第22期,頁129-166。譚偉恩、宋淑琪,2015年。〈菲律賓訴「北京政府」之南中國海仲裁案對臺灣的影響〉,《戰略安全研析》,第126期,頁40-50。關培風、胡德坤,2010年。〈新中國邊界政策的形成與發展〉,《湖北社會科學》,第2期,頁101-104。
蘇義淵,2012年。〈國際環境公約與氣候系統保護〉,《科學發展》,第480期,頁34-39。
(五)學位論文
余佳蒨,2015年。《美中權力轉移之研究:以東北亞區域為例》。臺北市:東亞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李祖光,2014年。《南海主權爭端與我國南海策略》。桃園市:國防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張育瑄,2014年。《美國與中國在亞太區域的競逐-以TPP為核心》。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張凱銘,2014年。《美中在南海戰略競逐之研究-從柔性平衡理探討(2009-2014年)》。臺中市: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莊捷,2013年。《21世紀美國介入南海爭端之研究》。臺北市: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碩士班碩士論文。陳錦瑩,2011年。《後冷戰時期美中於東亞地區的戰略互動與角力》。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陳鴻鈞,2014年。《大國的衝突與合作-小布希政府時期的美中關係》。臺北市: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博士論文。陳騰權,2006年。《權力轉移理論「滿意度」之研究-以美中關係為例(1995-2001)》。台北市: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國防決策科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黃奕玲,2013年。《美國歐巴馬政府的南海政策(2009-2012)》。臺北市: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盧俊明,2014年。《從南海議題探討中美兩國之競逐關係》。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論文。(六)研討會論文
王高成,2013年4月30日。〈亞太新局勢的兩岸關係〉,「習近平時代兩岸關係論壇」。臺北市:臺灣綜合研究院。(電子版)
李道一,2000年5月14日。〈北韓核武發展對東北亞安全影響之研究〉,「86週年校慶基礎學術研討會」。高雄:陸軍官校,頁248-259。
沈明室、宋連海,2014年5月17日。〈美軍「空海整體戰」的發展與內涵〉,「陸軍官校89週年校慶學術研討會」。高雄:陸軍官校。頁13-28。
林文程,2016年1月13日。〈中共因應海洋爭端政策〉,「中國大陸周邊外交之政經作為」座談會。臺中市:中興大學全球和平與戰略研究中心、中共研究雜誌社。電子版。
洪財隆,2009年11月8日。〈美中之間經濟戰略的探討〉,「淡江戰略論壇:鷹與龍的交會–歐巴馬訪問中國後的世界局勢」研討會。臺北: 淡江大學。
孫國祥,2014年10月17日。〈中國對南海爭端的外交與軍事作為〉,「南海安全情勢與兩岸關係」座談會。台中市:中興大學。頁6-27。
高佩珊,2016年11月22日。〈中國大陸核心利益擴大-臺灣化解近憂遠慮戰略選擇〉,「美國新政府面對未來美、中、臺新關係之戰略蠡測」研討會。新竹: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中共研究雜誌社。頁42-49。
張心怡,2015年12月47日。〈南海爭端現況與美中新型大國關係〉,「美、「中」競逐下南海爭端的發展與我方因應之道:南方學術社群的觀點」研討會。嘉義縣: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中共研究雜誌社。頁31-37。
董立文,2016年1月13日。〈對中共周邊外交的分析〉,「中國大陸周邊外交之政經作為」座談會。台中市:中興大學與中共研究雜誌社。(電子版)
董慧明,2000年5月14日。〈中共崛起的理論與實際:國際關係理論的檢視與分析〉,「86週年校慶基礎學術暨通識教育研討會」。高雄:陸軍官校。頁109-126。
鄒文豐,2016年4月29日。〈平衡與轉移的爭論-當代美中在東亞權力競逐的理論探索〉,「全國戰略社群碩博士論文」發表會。台北市: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頁188-200。
蔡明彥,2015年12月30日。〈美、中「新型大國關係」之發展與挑戰〉,「美台中關係專題研究:2014-2015」研討會,(台北市:中研院歐美所。頁1-12。
蔡明彥,2015年12月4日。〈「中」、越南海能源開發爭端之背景與意涵〉,「美、「中」競逐下南海爭端的發展與我方因應之道:南方學術社群的觀點」研討會。嘉義縣: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中共研究雜誌社,頁11-19。
蔡東杰,2015年12月4日。〈「中」、美區域戰略布局衝突與南海爭端發展〉,「美、「中」競逐下南海爭端的發展與我方因應之道:南方學術社群的觀點」研討會。國立中正大學: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中共研究雜誌社。頁38-51。
(七)網際網路
BBC,2013年3月5日。〈中國人大開幕前公布年度軍費開支〉,《BBC中文網》,<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3/03/130305_china_military_spending.shtml>。
BBC,2016年7月13日。〈南海仲裁案:各方對仲裁作出的最新回應〉,《BBC》,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2016/07/160713_south_china_sea_ruling_latest_reax>。
BBC,2016年9月11日。〈中俄海軍將在南海進行聯合軍演〉,《BBC中文網》,<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6/09/160911_china_russia_military_drill>。
BBC,2016年9月3日。〈G20峰會:中美聯合批准巴黎氣候變化協定〉,《BBC中文網》,<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6/09/160903_us_china_climate_agreement>。
Global Research, 2016年8月3日,〈美國棄台論再起 台會否變成戰略棄子〉,《Global Research》, <https://researchglobal.wordpress.com/2016/08/03/%E7%BE%8E%E5%9C%8B%E6%A3%84%E5%8F%B0%E8%AB%96%E5%86%8D%E8%B5%B7%E3%80%80%E5%8F%B0%E6%9C%83%E5%90%A6%E8%AE%8A%E6%88%B0%E7%95%A5%E6%A3%84%E5%AD%90/>。
人民網,〈周恩來外長關於美英對日和約草案皮舊金山會議的聲明〉,《人民網》,<http://cpc.people.com.cn/GB/64184/64186/66656/4492687.html>。
人民網,2002年11月8-14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人民網》,<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9/65444/4429116.html>
于成森,2015年4月。〈中共遂行「反介入」戰略作為之研究〉,《清流月刊》, <https://www.mjib.gov.tw/FileUploads/eBooks/6fb9e93c86654c6a8d4b069ad125a1c2/Section_file/959a33cb07ee431c9e7fc5405ec94bd3.pdf>。
大紀元,2015年8月22日。〈美最新報告:中共填海近3000英畝改變南海現狀〉,《大紀元》, <http://www.epochtimes.com/b5/15/8/22/n4510304.htm>。
中共外交部,〈中國參加國際公約一覽表〉,《中共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web/ziliao_674904/tytj_674911/tyfg_674913/>
中共外交部,〈習近平會見汶萊蘇丹哈桑納爾〉,《中共外交部》,2014年11月10日,<http://www.fmprc.gov.cn/web/ziliao_674904/zt_674979/dnzt_674981/qtzt/ydyl_675049/zyxw_675051/t1209084.shtml>。
中共外交部,〈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中共外交部》,<http://www.mfa.gov.cn/chn//gxh/xsb/wjzs/t8958.htm>。
中共外交部,2003年10月8日。〈溫家寶總理出席東盟商業與投資峰會並發表演講〉,《外交部》, <http://www.mfa.gov.cn/web/wjb_673085/zzjg_673183/yzs_673193/dqzz_673197/dnygjlm_673199/xgxw_673205/t26502.shtml>。
中共外交部,2014年11月10日。〈習近平會見汶萊蘇丹哈桑納爾〉,《中共外交部》, <http://www.fmprc.gov.cn/web/ziliao_674904/zt_674979/dnzt_674981/qtzt/ydyl_675049/zyxw_675051/t1209084.shtml>。
中共外交部,2015年10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領海的聲明(1958年9月4日)〉,《中共外交部》, <http://www.fmprc.gov.cn/diaoyudao/chn/flfg/zcfg/t1304542.htm>。
中共外交部,2016年6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關於堅持通過雙邊談判解決中國和菲律賓在南海有關爭端的聲明〉,《中共外交部》, <http://www.mfa.gov.cn/nanhai/chn/snhwtlcwj/t1370477.htm>。
中共共產黨新聞網,2014年5月27日。〈紀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國際法研討會在京舉行〉,《中共共產黨新聞網》, <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4/0527/c85037-25072591.html>
中共國防部,2011年1月6日。〈2002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中共國防部》,<http://www.mod.gov.cn/affair/2011-01/06/content_4249946_2.htm>。
中共國務院,2005年9月1日。〈中國的軍控、裁軍與防擴散的努力〉,《中共國務院》, <http://www.scio.gov.cn/zfbps/gfbps/2005/Document/308253/308253.htm>
中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1年9年6日。〈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新華網》,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loitics/2011-09/06/c_121982103.htm>。
中國人權,2011年9月9日。〈中國已參加27項國際人權條約〉,《中國人權網》, <http://www.humanrights.cn/cn/zt/xwgzrd/2011/38/t20110909_79334.htm>
中國南海網,2016年7月21日。〈行政設置〉,《中國南海網》,<http://www.thesouthchinasea.org/2016-07/21/c_53862.htm>。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2016年4月25日〈深耕南海、慎對內波流〉,《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http://www.cnooc.com.cn/art/2016/4/25/art_351_2326221.html>。
中國評論新聞網,2011年8月29日〈中國大陸南海維權升級-牽動亞太情勢〉,《中國評論新聞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doc/docDetailCreate.jsp?coluid=7&kindid=0&docid=101720600>。
中國評論新聞網,2013年8月26日。〈李克強: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意志不可動搖〉,《中國評論新聞網》, <http://hk.crntt.com/doc/1026/9/9/9/102699908.html?coluid=202&kindid=11696&docid=102699908&mdate=0826224023>。
中國網,2008年10月21日。〈邊界爭議困擾中國: 邊界爭議一覽〉,《中國網》,<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hxi/2008-10/21/content_16646401.htm>。
文匯快訊,2016年7月11日。〈南海之爭是「亞洲秩序的新試驗場〉,《文匯快訊》,
<http://news.wenweipo.com/2016/07/11/IN1607110010.htm>。
文匯網,2013年5月13日。〈中國九成陸地邊界已劃定〉,《文匯網》,<http://news.wenweipo.com/2013/05/13/IN1305130048.htm>。
文匯網,2014年7月16日。〈美國介入使南海爭端更趨複雜〉,《文匯網》, <http://news.wenweipo.com/2014/07/16/IN1407160038.htm>。
文匯網,2014年9月1日。〈菲媒:中國在南海多處「填礁造島」〉,《文匯網》,<http://news.wenweipo.com/2014/09/01/IN1409010029.htm>。
日經中文網,2016年11月21日。〈歐巴馬:放棄TPP美國在亞太地位將降低〉,《日經中文網》, <http://zh.cn.nikkei.com/politicsaeconomy/politicsasociety/22446-tpp-2.html>。
王巧榮,2016年11月16日。〈20世紀80年代中國的南海政策〉,《中共國史網》, <http://www.hprc.org.cn/gsyj/gfs/gfzcs/201606/t20160629_377663.html>
王冠雄,2015年8月27日。〈中國大陸填海造陸工程之戰略安全面探討〉,《台北論壇》,
<http://140.119.184.164/view/236.php>。
王瑋,2013年。〈美國聯盟體系的制度分析〉,《美國研究》,第4期, <http://www.mgyj.com/american_studies/2013/fourth/fourth02.htm>。
王毅,2016年7月12日。〈中國外長王毅就所謂南海仲裁庭裁決結發展談話〉,《中共外交部》, <http://www.fmprc.gov.cn/web/zyxw/t1379787.shtml>。
台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2014年3月31 日。〈東協發展簡介〉,《台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 <http://www.aseancenter.org.tw/ASEANintro.aspx>。
央廣軍事,2016年4月28日。〈美軍在亞太地區軍演頻度不斷上升 用心何在?〉,《央廣軍事》, <http://military.cnr.cn/gjjs/20160428/t20160428_522012950.html>。
田昕清、張屹,2016年12月14日。〈美國亞太同盟格與南海博弈〉,《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hk.crntt.com/doc/1044/4/5/4/104445419.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4445419&mdate=1214004043>。
石之瑜,2009年5月。〈美中夥伴關係化解中國崛起的挑戰〉,《海峽評論》,第225期,<http://www.haixia-info.com/articles/5445.html>。
何黎,2016年5月24日。〈中國崛起加速美越關係解凍〉,《FT中文網》,<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67689>。
吳士存,2014年5月14日。〈中國在南海的戰略定力不容質疑〉,《中國南海研究院》, <http://www.nanhai.org.cn/index.php/Index/Research/paper_c/id/32.html#div_content>。
吳玲君,2011年1月1日。〈跨太平洋伙伴協定的發展與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http://iiro.nccu.edu.tw/index.php?include=article&id=2769>。
呂昭隆,2016年12月6日。〈中共軍機繞台 國防部:將常態化〉,《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1206000366-260118>。
宋燕輝,2014年11月18日。〈美國與日本介入南海爭端的策略與作法〉,《台北論壇》,
<http://140.119.184.164/view_pdf/172.pdf>。
宋燕輝,2016年11月2日。〈南海仲裁結果對該海域爭端未來發展之意涵與可能影響〉,《台北論壇》,
<http://140.119.184.164/view_pdf/322.pdf>。
宋鎮照,2012年9月。〈南海爭端風雲詭譎:中美區域平衡博弈的傑作〉,《海峽評論》,第261期,
<http://www.haixia-info.com/articles/6253.html>。
宋鎮照,2015年12月。〈2015中美南海對峙與較勁之分析:從南海衝突延燒到區域國際會議〉,《台北論壇》,<http://140.119.184.164/view_pdf/259.pdf >。
李佳欣,2016年1月3日。〈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焦點事件》, <http://www.eventsinfocus.org/issues/167>。
李瑞景,2016年4月28日。〈美在亞太頻繁軍演秀武力 欲靠前干預地區大國〉,《環球網》,<http://mil.huanqiu.com/observation/2016-04/8830659.html>。
李濬勳,2016年7月14日。〈吹皺南海一池春水──南海仲裁解決了問題或增加了困擾?〉,《天下雜誌》,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4540?ext=rel>。
每日頭條,2016年10月5日。〈美戰艦越戰後首訪金蘭灣 「小步快跑」布局南海〉,《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zh-tw/military/glbe8l.html>。
周柏憲,2016年9月9日〈北韓核試爆歷來最強 歐巴馬:將有嚴重後果〉,《自由時報》,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1820962>。
東森新聞,2015年5月27日。〈南海10國擴軍 5年斥資580億元添購海軍裝備〉,《東森新聞》,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527/512325.htm>。
東森新聞,2016年4月13日。〈衛星照顯示:中共已在南海永興島部署殲-11戰機〉,《東森新聞》,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60413/679833.htm?feature=girlsgeneration&tab_id=197>。
東網,2016年6月5日。〈香格里拉對話報告批大陸在南海大幅造海〉,《東網》,<http://tw.on.cc/cn/bkn/cnt/news/20160605/bkncn-20160605101813404-0605_05011_001.html>。
林中斌,2016年9月9日。〈林中斌:魚、燕窩、熊掌,小英總統必須排出先後順序〉,《信傳媒》,
。
林行健,2016年7月14日。〈陸艦續趕菲漁民,菲電視台錄影存證〉,《中央通訊社》,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607140428-1.aspx>。
林建甫,2010年5月26日。〈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的觀察〉,《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www.npf.org.tw/1/7575>。
林庭瑤,2016年3月17日。〈甘比亞與中共建交: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tory/4/1570564>。
林庭瑤,2016年3月24日。〈中共裁軍三十萬啟動〉,《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story/7331/1584014>。
林庭瑤,2016年9月15日。〈阻核試 王毅同意制裁北韓〉,《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tory/7331/1962886>。
花俊雄,2015年11月。〈如何在亞太地區落實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海峽評論》,第299期,
<http://www.haixia-info.com/articles/7394.html>。
侯毅,2016年2月11日。〈從「三不政策」到「軍艦闖海」〉,《中國評論新聞網》, <http://hk.crntt.com/crnwebapp/wap/wapDetail.jsp?coluid=136&kindid=0&pf=1&docid=104062488>.
南海諸島網,2012年8月30日。〈中國南海概況〉,《南海諸島網》, <http://www.unanhai.com/a/news/2012/0830/678.html>。
美國之音,2017年1月11日。〈「遼寧號」航母經過台灣防空識別區〉,《美國之音》,<http://www.voachinese.com/a/china-carrier-20170111/3671699.html>。
美麗島新聞報,2013年8月1日。〈習近平:海洋維權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美麗島新聞報》,<http://www.my-formosa.com/DOC_45833.htm>。
胡錦濤,2011年1月20日。〈建設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中美合作夥伴關係〉,《中共外交部》,<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fmprc.gov.cn/mfa_chn/ziliao_611306/zyjh_611308/t788591.sh>。
徐以禮,2013年5月24日。〈仁愛礁對峙 菲嗆對中戰到底〉,《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0524000902-260301>。
徐尚禮,2015年3月26日。〈全球軍力排名陸第3 陸:將超越俄〉,《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50326003886-260408>。
徐尚禮,2016年4月14日。〈美菲擴大軍事同盟 對付中國〉,《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0414005574-260417>。
時永明,2015年。〈冷戰後美國的南海政策及其對中美關係的影響〉,《南洋問題研究》,第1期,<http://www.ciis.org.cn/chinese/2015-05/11/content_7895326.htm>。
時永明,2015年5月11日。〈美國的南海政策:目標與戰略〉,《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http://www.ciis.org.cn/chinese/2015-05/11/content_7895326.htm>。
馬振坤,2016年1月。〈中共中央軍委組織變革分析〉,《大陸與兩岸情報簡報》,<http://www.mac.gov.tw/public/Attachment/6128152399.pdf>。
馬堯,2015年8月14日。〈南海在中國國防安全戰略中獨具重要地位〉,《國際線上》,<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42071/2015/08/14/8211s5067304.htm>。
張心怡,2016年6 月15日。〈美中競合格局下的東亞區域整合及其對台灣新政府的挑戰〉,《台灣競爭力論壇》, <http://www.tcf.tw/%E7%BE%8E%E4%B8%AD%E7%AB%B6%E5%90%88%E6%A0%BC%E5%B1%80%E4%B8%8B%E7%9A%84%E6%9D%B1%E4%BA%9E%E5%8D%80%E5%9F%9F%E6%95%B4%E5%90%88%E5%8F%8A%E5%85%B6%E5%B0%8D%E5%8F%B0%E7%81%A3%E6%96%B0%E6%94%BF%E5%BA%9C/>。
張孟先,2016年12月29日。〈「遼寧號」突破第一島鏈之後?〉,《天下雜誌》,<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5173>。
張建,2013年10月16日。〈美國的核心利益溯源〉,《新浪網》, <http://news.sina.com.cn/c/2013-10-16/100528447659.shtml>。
張建,2013年12月26日。〈中國核心利益是制定國家戰略的基礎〉,《中國評論網》, <http://hk.crntt.com/doc/1028/0/1/8/102801825_2.html?coluid=137&kindid=8190&docid=102801825&mdate=1226010311>。
張國威,2015年5月9日。〈陸南海雙軌戰略 擊破多邊協商〉,《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9000941-260301>。
張國威,2015年6月14日。〈風雲再起 美軍或返蘇比克灣〉,《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4001913-260301>。
張夢茹、朱榕,2015年7月8日。〈美國2015年《特別301報告》述評〉,《中共國家知識產權局》, <http://www.sipo.gov.cn/zlssbgs/zlyj/201507/t20150708_1141675.html>。
張潔華,2014年12月9日。〈盤點全球六大二氧化碳排放國 中國總量遙遙領先但人均水平並不高〉,《界面》, <http://www.jiemian.com/article/212859.html>。
張麟徵,2016年5月。〈解決中美分歧需要新思維〉,《海峽評論》,第305期, <http://www.haixia-info.com/articles/8186.html>。
從玉華,2005年2月16日。〈《京都議定書》生效對中國意味深長〉,《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BIG5/huanbao/35525/3179863.html>。
曹筱陽,2016年1月12日。〈美泰同盟的合作形式、機制及其前景〉,《中國社會科學網》, <http://www.cssn.cn/zzx/gjzzx_zzx/201601/t20160112_2822580.shtml>。
陳一新,2016年1月8日。〈習近平強軍夢第一步〉,《旺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108000989-260310>。
陳一新,2016年7月18日。〈美在南海為何突然安靜〉,《中時電子報》,<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60718006071-262105>。
陳一新,2017年1月22日。〈遏止川普挑戰一中有籌碼〉,《中時電子報》,<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70122002801-262105>。
陳韋廷,2016年11月13日。〈歐巴馬棄戰TPP 重創全球自貿協定〉,《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tory/10577/2102763>。
陳偉華,2016年7月15日。〈指鹿為馬-為何國際仲裁將太平「島」判為「礁」?〉,《天下雜誌》,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4536>。
傅瑩、吳士存,2016年5月12日。〈南海局勢及南沙群島爭議:歷史回顧與現實思考〉,《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6-05/12/c_128977813.htm>。
斯洋,2016年8月13日。〈南中國海仲裁一月後看誰是贏家〉,《美國之音》,<http://www.voachinese.com/a/south-china-sea-winner-20160812/3462445.html>。
曾復生,2013年11月14日。〈美「中」軍事關係發展特點研析〉,《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www.npf.org.tw/2/12917>。
曾復生,2016年6月30日。〈中美軍事交流還能走多遠〉,《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www.npf.org.tw/3/15943>。
湯紹成,2012年9月26日。〈域外勢力與南海紛爭〉,《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www.npf.org.tw/3/11376?County=%25E5%2598%2589%25E7%25BE%25A9%25E5%25B8%2582&site=>。
湯紹成,2015年11月。〈美日與南海問題〉,《海峽評論》,第299期, <https://www.haixia-info.com/articles/7372.html>。
焦點,2016年7月12日。〈海牙南海仲裁裁決要點總攬〉,《焦點》,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6/07/160712_south_china_sea_ruling_details>。
程偉力,2016年4月8日。〈美國經濟形勢及中美合作前景分析〉,《中共國家信息中心》,
<http://www.sic.gov.cn/News/456/6163.htm>。
黃安偉,2015年7月3日。〈國家安全法再次定義中國核心利益〉,《紐約時報中文網》,<http://cn.nytimes.com/china/20150703/c03chinamemo/zh-hant/>。
黃恩浩,2015年10月30日。〈澳洲與臺灣在南海議題合作之可行性初探〉,《台北論壇》,
<http://140.119.184.164/view_pdf/251.pdf>。
新浪財經,2016年2月1日。〈中國經濟25年首次放緩 趕超美國“路途漫漫”?〉,《新浪網》,<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c/2016-02-01/doc-ifxnzanh0463312.shtml>。
新浪網,2016年2月17日。〈美司令憂中國對美實行「包心菜戰略」宣示主權〉,《新浪網》,<http://news.sina.com.cn/c/2016-02-17/doc-ifxpmpqt1356744.shtml>。
新華網,2015年4月20日。〈中國再瞄準國際組織〉,《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herald/2015-04/20/c_134167266.htm>。
楊芙宜,2013年2月10日。〈爭南海主權 盡為石油能源〉,《自由時報》,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653861>。
經濟日報社論,2016年6月6日。〈經濟/美中關係的戰略考驗〉,《經濟日報》,<http://udn.com/news/story/7338/1743963%E7%B6%93%E6%BF%9F%EF%BC%8F%E7%BE%8E%E4%B8%AD%E9%97%9C%E4%BF%82%E7%9A%84%E6%88%B0%E7%95%A5%E8%80%83%E9%A9%97>。
董立文,2015年7月16日。〈再談我國的南海戰略〉,《台北論壇》, <http://140.119.184.164/view_pdf/225.pdf>。
董冠洋,2013年6月28日。〈世界權力中心轉向亞太 中美可合作應對挑戰〉,《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cj/2013/06-28/4983148.shtml>。
甄炳禧,2016年。〈中美經貿合作競爭新態勢及前景〉,《國際問題研究》,第1期,
<http://www.ciis.org.cn/gyzz/2016-01/15/content_8536715.htm>。
趙文志、王國臣,2010年12月18日。〈美國政治壓力對人民幣匯率變化的影響〉,《國家發展研究所》,<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50462/1/B1-2_%E8%B6%99%E6%96%87%E5%BF%97%E3%80%81%E7%8E%8B%E5%9C%8B%E8%87%A3.pdf>。
趙國材,2016年9月。〈南中國海仲裁案後的新態勢〉,《海峽評論》,第309期, <http://www.haixia-info.com/articles/8482.html>。
趙靜,2016年7月26日。〈美國印度出手最多 為何反傾銷案愈加頻繁地指向中國〉,《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finance/2016-07/26/c_129177946.htm>。
劉中民,2012年5月18日。當代中國南海政策的歷史嬗變〉,《中國評論新聞網》,
<http://hk.crntt.com/crnebapp/mag/docDetail.jsp?coluid=32&docid=102110954&page=1>。
劉建飛、丑則靜,2015年11月24日。〈東亞的地緣政治特點與未來趨向前瞻〉,《外交觀察》,
<http://www.faobserver.com/NewsInfo.aspx?id=11553>。
劉復國,2011年1月1日。〈美國軍事戰略調整對亞太區域的意涵〉,《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http://iiro.nccu.edu.tw/index.php?include=article&id=2777>。
蔡明彥,2014年9月29日。〈美國因應「中國崛起」的戰略佈局〉,《台灣新社會智庫》, <http://www.taiwansig.tw/index.php/%E6%94%BF%E7%AD%96%E5%A0%B1%E5%91%8A/%E5%85%A9%E5%B2%B8%E5%9C%8B%E9%9A%9B/6338%E7%BE%8E%E5%9C%8B%E5%9B%A0%E6%87%89%E3%80%8C%E4%B8%AD%E5%9C%8B%E5%B4%9B%E8%B5%B7%E3%80%8D%E7%9A%84%E6%88%B0%E7%95%A5%E4%BD%88%E5%B1%80>。
蔡明彥,2016年5月2日。〈近期南海情勢對中美關係之影響〉,《全球和平暨戰略研究中心》,
<http://cgpss.nchu.edu.tw/app/news.php?Sn=297>。
鄭又平、鄭之堯,2013年1月22日。〈從經濟權勢的轉移看中國大陸的「階段性崛起」〉,《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2/11892>。
鄭必堅,2003年11月24日。〈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亞洲的未來〉,《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11/24/content_1195240.htm>
鄭海麟,2015年12月。〈美插手南海只會使問題更加複雜化〉,《海峽評論》,第300期,
<https://www.haixia-info.com/articles/7470.html>。
賴湘茹,2015年7月30日。〈中國-東協自貿區 年內升級〉,《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30000088-260203>。
聯合新聞網,2015年10月27日。〈中共南海填海每小時挖一個足球場〉,《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tory/4/1274718%E4%B8%AD%E5%85%B1%E5%8D%97%E6%B2%99%E5%A1%AB%E6%B5%B7%E6%AF%8F%E5%B0%8F%E6%99%82%E6%8C%96%E4%B8%80%E5%80%8B%E8%B6%B3%E7%90%83%E5%A0%B4>。
聶振宇,2016年8月14日。〈美國智庫:南海仲裁一月后看誰是贏家〉,《多維新聞》, <http://global.dwnews.com/big5/news/2016-08-14/59761006.html>
羅伯特 D. 卡普蘭著,喬恒譯,2014年3月28日。〈美媒: 中國控制南海將稱霸兩大洋瓦解美霸權〉,《國際線上》,<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42071/2014/03/28/5931s4482655.htm>。
羅玲,2015年10月5日。〈12個國家達成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中文網》,<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2015/10/151005_tpp>。
羅援,2015年3月5日。〈羅援:中國增軍費理直氣壯〉,《新浪網》, <http://news.sina.com.cn/zl/mil/blog/2015-03-05/14103325/1419517335/549c1d970102vd74.shtml>。
二、英文部分
(一)專書
A. F. K. Organski, 1958.World Politics.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A. F. K. Organski, 1965. The Stages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A.F.K. Organski, 1968. World Politics, 2nd. New York: Alfred Knopf.
Allison, Graham T. and Robert Blackwill, 2000. America’s National Interests. U.S.: The Commission on America’s National Interests.
Bader, Jeffery, Kenneth Lieberthal, and Michael McDevitt, 2004. Keeping the South China Sea in Perspective.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Bernstein, Richard and Ross H. Munro, 1997. 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ina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Bower, Ernest Z., Victor Cha, Karl F. Inderfurth, Christopher K. Johnson, Gary A. Powell, and Stephanie Sanok, 2012. U.S. Force Posture Strategy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An Independent Assessment. Washington DC: CSIS.
Broderick, Kelsey, 2015. Chinese Activit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mplications for the American Pivot to Asia. Washington D.C.: Project 2049 Institute.
Campbell, Kurt and Brian Andrews, 2013. Explaining the U.S. ‘Pivot’ to Asia. London: Chatham House.
Chan, Steve, 2008. The U.S. and China the Power-Transition Theory: A critique .NY: Routledge.
Cooper, Zack, John Schaus, 2016. Asia-Pacific Rebalance 2025-Capabilities, Presence, and Partnerships. Washington D.C.: CSIS.
Cordesman, Anthony H., Ashley Hess, and Nicholas S. Yarosh, 2013. Chinese Military Modernization and Force Development: A Western Perspective. Washington D.C.: CSIS.
Cronin, Patrick M. (ed.), 2012. Cooperation from Strength: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and the South Sea. Washington DC: Center for New America Security.
Ding, Sheng, 2008. The Dragon’s Hidden Wing: How China Rise with Its Soft Power. Lanham: Lexington Books.
Dolven, Ben, Jennifer K. Elsea, Susan V. Lawrence, Ronald O’Rourke, and Ian E. Rinehart, 2015. Chinese Land Reclam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mplication and Policy Options. 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Etzioni Amitai, 2015. Freedom of Navigation Assertions: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World’s Policeman. Washington D.C.: SAGE.
Fravel, M. Taylor 2014. U.S. Policy Towards the Disput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ince 1995. Singapore: RSIS.
Gewirtz, Paul, 2016. Limits of Law in the South China Sea.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Harding, Harry, 1992. A Fragile Relationship: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since 1972.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e.
Jan Van Tol, Mark Gunzinger, Andrew Krepinevich and Jim Thomas, 2010. AirSea Battle: A Point-of-Departure Operational Concept. Washington, D.C.: CSBA.
Kan, Shirley A. and Mark E. Manyin, 2013. Maritime Territorial Disputes in East Asia. 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Kan, Shirley A., 2015. China and Proliferation of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and Missiles: Policy Issues. 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Kim, Samuel S., 2004. “Does China Matter? A Reassessment: Essays in Memory of Gerald Segal,” China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Rouledge.
Kronstad, Alan K. and Sonia Pinto, 2013. India-U.S. Security Relations: Current Engagement. 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Kugler, Jacek and Douglas Lemke, 1996. Parity and War: Evalutions and Extensions of The War Ledger. 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Kugler, Jacek and Ronald L. Tammen, 2004. The Asia Pacific: A Region in Transition .Honolulu: Asia-Pacific Center for Security Studies.
Kugler, Jacek Ronald L. Tammen, and John Tomas, 2012. The Performance of Nations.UK: Rowman & Littlefield.
Kuok, Lynn, 2016. The U.S. FON Program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 lawful and necessary response to response to China’s strategic ambiguity.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Lamption, David, 2001. Same Bed Different Dreams: Managing U.S.- China Relations 1989-2000. La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awrence, Susan. V., 2013.U.S. – China Relations: An Overview of Policy Issues. 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Majid, Munir, 2012. Southeast Asia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London : LSE IDEAS.
Manyin, Mark E., Stephen Daggett, Ben Dolven, Susan V. Lawrence, Michael F. Martin, Ronald O’Rourke, and Bruce Vaughn,2012. Pivot to the Pacific?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s “Rebalancing” Toward Asia .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McDevitt, Michael, 2014. The South China Sea: Assessing U.S. Policy and Options for the Future. NY: CNA.
Mearsheimer, John J., 2001.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New York: Norton.
Morgenthau, Hans J., 1967. Politics Among Nations: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4th ed.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Nye, Joseph S., 2006. How to Make America Safe: New Policies for National Security. MA: The Project.
O’Rourke, Ronald, 2016. Maritime Territorial and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EEZ) Disputes Involving China: Issues for Congress. 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Oranski, A.F.K. and Jacek Kugler, 1980. The War Ledger. New York: Alfred Knopf.
Organski, A.F.K. and Jacek Kugler, 1981. War Ledger.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aul, T.V, James J. Wirtz, and Michel Fortmann, 2004. Balance of Power: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 21st Century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Poling, Gregory B., 2014. Recent Trend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U.S. Policy .Washington, DC: CSIS.
Rinehart, Ian E., 2016. The Chinese Military: Overview and Issues for Congress. 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Rudd, Kevin, 2015. U.S. – China 21: The Future of U.S. – China Relations Under Xi Jinping. MA: Harvard Kennedy School.
Storey, Ian, 2011. Southeast Asia and the Rise of China: The Search for Security .New York: Routledge.
Tai, Michael, 2015. US-China relation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 question of trust. New York: Routledge.
Tammen,Ronald L., Jacek Kugler, Douglas Lemke, Allan C. Stam III, Mark Abdollahian, Brian Efird and A.F.K. Organski, 2000. Power Transitions: Strategies for the 21st Century .New York: 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of Seven Bridges Press.
Tellis, Ashley J., 2014. Balancing without Containment. Washington D.C.: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The White House, 2010.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Washington D.C.: The White House.
U.S. DoD, 2010.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Washington, D.C.: Praetorian Press.
U.S. DoD, 2012. Sustaining U.S. Global Leadership: Priorities for 21st Century Defense. Washington D.C.: The White House.
U.S. DoD, 2015.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5. Washington D.C.: DoD.
United Nations, 2008. The United Nations Today.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Vaughn, Bruce, 2007. U.S. Strategic and Defense Relationship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Waltz, Kenneth N., 1979.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MA: Addisi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二)期刊
Art, Robert J., 2010.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Rise of China: Implications for the Long Haul,”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Vol. 125, No. 3, pp.359-391.
Berteau, David J., Michael J. Green, and Zack Cooper, 2014. “Assessing the Asia-Pacific Rebalance,” CSIS, pp.1-40.
Burgess, J. Peter, 2003. “War or Peac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Territoriality and International Law,” Security Dialogue, Vol.34, No.1, pp.7-10.
Buzan, Barry and Michael Cox, 2013. “China and the US: Comparable Cases of ‘Peaceful Rise’?,”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Vol.6, pp.109-132.
Buzan, Barry and Zhang Xiaoming, 2010. “Correspondence Debating China’s Peaceful Rise,” 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Vol.3, pp.447-460.
Buzan, Barry, 2010. “China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 Is ‘Peaceful Rise’ Possible?,”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Vol.3, pp.5-36.
Campbell, Kurt and Brian Andrews, 2013. “Explaining the US ‘Pivot’ to Asia,” Chatham House, August, pp.1-9.
Chan, Steve, 2003. “Power, Satisfaction and Popularity: A Poisson Analysis of UN Security Council Vetoes,”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Vol. 38, No. 4, pp.339-359.
Chang Yu-Ping, 2013. “The American “Rebalance” toward Asia, Hierarchy, Realism, and Power Transition Theory,” Taiw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9, No.4, pp.143-177.
Christensen, Thomas J., 2015. “Obama and Asia: Confronting the China Challenge,” Foreign Affairs, Vol.94, No. 5, pp.28-36.
Christensen, Thomas, 2006. “ Fostering Stability or Creating a Monster?The Rise of China and U.S. Policy toward East Asia,”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31, No. 1, pp. 81-126.
Denmark, Abraham M., Yan Xuetong, Noboru Yamaguchi, Chaesung Chun, Alexander Chieh-cheng Huang, C. Raja Mohan, Barry Desker, Kitti Prasirtsuk, and Peter Jennings, 2013.“Regional Perspective on U.S. Strategic Rebalancing,” Asia Policy, No. 15, pp.1-44.
Dicicco, Jonathan M. and Jack S. Levy, 1999. “Power Shifts and Problem Shifts: The Evolution of the Power Transition Research Program,” The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Vol.43, No.6, pp.675-704.
Fargo, Thomas B., 2016. “Walking the Talk in South China Sea,” Asia Policy, pp.59-65.
Gautam, Aashriti, 2014. “Alliance Politics in a Unipolar World,” IOSR-JHSS, Vol. 19, Issue 3, pp.35-41.
Goswami, Namrata, 2013. “Power Shifts in East Asia: Balance of Power vs. Liberal Institutionalism,” Perceptions, Vol. XVIII, No. 1, pp.3-31.
Healy, Brian and Arthur Stein, 1973. “The Balance of Power in International History,”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Vol. 17, No. 1, pp.33-61.
Kapila, Subhash, 2012. “The Global Power Shift to Asia: Geostrategic and Geopolitical Implications,” Al Jazeera Centre for Studies, pp.1-6.
Keir, Richard, 2015. “What are Australia’s National Security Interest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ustralian Defence College CDSS, pp.1-6.
Kim, Woosang and Scott Gates, 2015. “Power transition theory and the rise of China,” International Area Studies Review, Vol.18, pp. 219-226.
Koda, YoJi, 2016. “Japan’s Perceptions of and Interest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sia Policy, No. 21, pp.29-35.
Kugler, Jacek and Ronald L. Tammen, 2004. “Regional Challenge: China’s Rise to Power,” APCSS, pp. 33-53.
Kugler, Jacek, Ronald L. Tammen and Siddharth Swaminathan, 2001. “Power Transitions and Alliances in the 21st Century,” Asian Perspective, Vol.25, No.3, 2001, pp.5-29.
Kugler, Jacek, Ronald L. Tammen, and Brian Efird, 2004. “Integrating Theory and Policy: Global Implications of the War in Iraq,” 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 No.6, pp.163-179.
Lemke, Douglas, 1997. “The Continuation of History: Power Transition Theory and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 Vol.34, No.1, pp.23-36.
Mancini, Francesco, 2013. “Uncertain Borders: Territorial Disputes in Asia,” ISPI, No. 180, June, pp.1-9.
Mastanduno, Michael, 1997. “Preserving the Unipolar Moment: Realist Theories and U.S. Grand Strategy after the Cold Wa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1, No.4, pp.53-56.
Mockli, Daniel, 2007. “The Rise of China: Regional and Global Power Shifts,” CSS Analyses, Vol. 2, No. 8, pp.1-3.
Morgenthau, Hans J., 1932. “The Balance of Power,” Realist Tradition Theories, pp.237-257.
Note, Detlef, 2010. “How to compare regional powers: analytical concepts and research topics,”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No. 36, pp.881-901.
Nuechterlein, Donald E., 1979. “The Concept of National Interests,” A Time for New Approaches, pp.73-92.
Puri, Raman and Arun Sahgal, 2011. “The South China Sea Dispute: Implications for India,” Indian Foreign Affairs Journal, Vol. 6, No. 4, pp.437-448.
Saunders, Phillip C., 2013. “The Rebalance to Asia: U.S. - China Relations and Regional Security,” Strategic Forum, No. 281, pp.1-16.
Shambaugh, David, 2000. “Sino-American Strategic Relations: From Partners to Competitors,” Survival, Vol. 42, No. 1, pp.97-115.
Shcweller, Randall L., 1994. “Bandwagoning for Profit: Bringing the Revisionist State Back I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19, No.1, pp.72-107.
Wishnick, Elizabeth, 2013. “Russia: New Player in the South China Sea?” PONARS Eurasia Policy Memo, No. 260, pp.1-7.
Yang, Shih-yueh, 2013. “Power Transition, Balance of Power, and the Rise of China: A Theoretical Reflection about Rising Great Powers,” The China Review, Vol.13, No.2, pp.35-66.
Yoshihara, Toshi and James R. Holmes, 2011. “Can China Defend a Core Interes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pp.45-59.
(三)網際網路
AMTI, 2016/12/13. China’s New Spratly Island Defenses,” AMTI, <https://amti.csis.org/chinas-new-spratly-island-defenses/>.
Ansari, Azadeh and Brade Lendon, 2017/2/20. “US carrier starts 'routine' patrols in South China Sea,” CNN,
<http://edition.cnn.com/2017/02/19/us/us-carrier-south-china-sea/>.
Baviera, Aileen S.P., 2014/5/9. “Implications of the US-Philippines Enhanced Defense Cooperation Agreement,” Asia Pacific Bulletin, No. 262,
<http://www.eastwestcenter.org/sites/default/files/private/apb262.pdf>.
Biden Jr.,Joseph R., 2011/9/7. “China’s Rise Isn’t Our Demise,” The New York Times,
<http://www.nytimes.com/2011/09/08/opinion/chinas-rise-isnt-our-demise.html?_r=0>.
Blasko, Dennis J. and M. Taylor Fravel, 2012/8/23. “Much Ado About The Sansha Garrison,” The Diplomat,
<http://thediplomat.com/2012/08/much-ado-about-the-sansha-garrison/>.
Bradner, Eric, 2017/1/23. “Trump's TPP withdrawal: 5 things to know,” CNN politics,
<http://edition.cnn.com/2017/01/23/politics/trump-tpp-things-to-know/>.
Clinton, Hillary, 2010/1/12. “Remarks on Regional Architecture in Asia: Principles and Priorities,” U.S. Department of State, <https://www.state.gov/secretary/20092013clinton/rm/2010/01/13509.htm>
Clinton, Hillary, 2011/11. “America’s Pacific Century,” Foreign Policy, <http://foreignpolicy.com/2011/10/11/americas-pacific-century/>.
Clinton, Hillary, 2012/3/7. “Remarks at the U.S. Institute of Peace China Conference,” U.S. Department of State, <https://www.state.gov/secretary/20092013clinton/rm/2012/03/18540.htm>
Coorey, Phillip, 2011/11/14. “Obama to send marines to Darwin,”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http://www.smh.com.au/national/obama-to-send-marines-to-darwin-20111116-1njd7.html>.
Eckstein, Megan, 2016/10/4. “Multi-Domain Battle’ Concept To Increase Integration Across Services, Domains,” USNI News, <https://news.usni.org/2016/10/04/multi-domain-battle-concept-increase-integration-across-services-domains>.
EIA, 2013/2/7. “South China Sea,” EIA, <https://www.eia.gov/beta/international/analysis_includes/regions_of_interest/South_China_Sea/south_china_sea.pdf>.
Global Firepower, 2014/3/27. “Increased defense spending has contributed to China’s power projection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Global Firepower, <http://www.globalfirepower.com/countries-listing.asp>.
Hagel, Chuck, 2013/6/1. “Remarks by Secretary Hagel at the IISS Asia Security Summit,” U.S. DoD,
<http://archive.defense.gov/transcripts/transcript.aspx?transcriptid=5251>.
Hill, Chrsitopher R., 2006/9. “U.S. Foreign Policy in the 21st Century East Asian and Pacific Affairs,” an Electronic Journal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State, <http://usinfo.state.gov/journals/>.
Holmes, James R., 2012/12/1. “A Competitive Turn: How Increased Chinese Maritime Actions Complicate U.S. Partnerships,” 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 <http://www.cnas.org/files/documents/publications/CNAS_bulletin_Holmes_ACompetitiveTurn.pdf>.
Hong, Nong, 2016/6/8. “The U.S. – China Battle in the Post – Arbitration South China Sea: Diverging and Converging Interests,” Maritime Awareness Project,
<http://maritimeawarenessproject.org/2016/06/08/the-u-s-china-battle/>.
Inside Washington Publishers, 2011/11/2. “Pentagon Poised To Announce New .Multiservice AirSea Battle Office,” Inside Washington Publishers, <http://iwpnews.com/IWP-General/Public-Content-Defense/pentagon-poised-to-announce-new-multiservice-airsea-battle-office/menu-id-841.html>.
Jordan, Colonel William, Lewis M. Stern, and Walter Lohman, 2012/7/18. “U.S.–Vietnam Defense Relations: Investing in Strategic Alignment,”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http://www.heritage.org/research/reports/2012/07/us-vietnam-defense-relations-investing-in-strategic-alignment>.
Karnad, Bharat, 2016/8/26. “China narrows the South China Sea,” Policy Forum, <http://www.policyforum.net/china-narrows-south-china-sea/>.
Kissinger, Henry A., 2012/3-4. “The Future of U.S.-Chinese Relations,” Foreign Affairs,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china/2012-03-01/future-us-chinese-relations>
LaGrone, Sam, 2016/10/21. “U.S. Warship Conducts South China Sea Freedom of Navigation Operation,” USNI News,
<https://news.usni.org/2016/10/21/u-s-warship-conducts-south-china-sea-freedom-navigation-operation>.
Morris, Terry S., 2015/2/11. Martha VanDriel, Bill Dries, Jason C. Perdew, Richard H. Schulz, and Kristin E. Jacobsen, “Securing Operational Access: Evolving the Air-Sea Battle Concept,” The National Interest, <http://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securing-operational-access-evolving-the-air-sea-battle-12219>.
NATO, 2016/7/18. “What is NATO?” NATO,
<http://www.nato.int/nato-welcome/index.html>.
Needham, Vicki, 2016/11/11. White House gives up on passing TPP, The Hill, <http://thehill.com/policy/finance/305668-white-house-gives-up-on-passing-the-tpp>.
Obama, Barack, 2009/7/27. “Remarks by the President at the U.S./China Strategic and Economic Dialogue,” The White House, <https://www.whitehouse.gov/the_press_office/Remarks-by-the-President-at-the-US/China-Strategic-and>.
Obama, Barack, 2011/11/17. “Remarks by President Obama to the Australian Parliament,” White House,
<https://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1/11/17/remarks-president-obama-australian-parliament>.
Obama, Barack, 2013/9/24. “68th Sess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Address,” AmericanRhetoric.com, <http://www.americanrhetoric.com/speeches/PDFFiles/Barack%20Obama%20-%20UNGA%2068th%20Session.pdf>
Off ice of the U.S. Trade Representative, 2015/10. “Summary of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Off ice of the U.S. Trade Representative,
<https://ustr.gov/about-us/policy-offices/press-office/press-releases/2015/october/summary-trans-pacific-partnership>.
Panetta, Leon, 2012/6. “The US Rebalance Towards the Asia-Pacific,” IISS, <https://www.iiss.org/en/events/shangri%20la%20dialogue/archive/sld12-43d9/first-plenary-session-2749/leon-panetta-d67b>.
Perlez, Jane, 2016/10/25. “Rodrigo Duterte Gets Closer to China, and the Neighbors Notice,” The New York Times, <http://cn.nytimes.com/china/20161025/rodrigo-duterte-philippines-china/dual/>.
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 2015/10/29. “Award on Jurisdiction and Admissibility,” PCA,
< https://www.pcacases.com/web/sendAttach/1506>.
Posen, Barry R., 2016/8/7. “The High Costs and Limited Benefits of America’s Alliances,” The National Interest,
<http://nationalinterest.org/blog/the-skeptics/the-high-costs-limited-benefits-americas-alliances-17273>.
Russel, Daniel R., 2014/2/5. “Maritime Disputes in East Asia,” U.S. Department of State,
<http://www.state.gov/p/eap/rls/rm/2014/02/221293.htm>.
Sachs, Jeffery D., 2004/1/12. “Welcome To The Asian Century By 2050, China and maybe India will overtake the U.S. economy in size,” Fortune,
<http://archive.fortune.com/magazines/fortune/fortune_archive/2004/01/12/357912/index.htm>.
Shelly, Christine, 1995/5/10. “US Policy on Spratly Islands and South China Sea,” U.S. Department of State, <http://dosfan.lib.uic.edu/ERC/briefing/daily_briefings/1995/9505/950510db.html>.
Sun, Yun, 2012/1. “Studying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Chinese Perspective,” 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 <http://www.cnas.org/files/documents/flashpoints/CNAS ESCS_bulletin1.pdf>.
Swaine, Michael D., 2010/11/5. “China’s Assertive Behavior, Part One: On “Core Interests”,”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http://carnegieendowment.org/files/CLM34MS_FINAL.pdf>.
The Economist, 2012/4/7. “The Dragon’s New Teeth: a rare look inside the world’s biggest military expansion,” The Economist, <http://www.economist.com/node/21552193>.
The guardian, 2016/11/13. “Congress will abandon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deal, White House concedes,” The guardian, <https://www.theguardian.com/business/2016/nov/12/tpp-trade-deal-congress-obama>.
The guardian, 2016/11/22. “Trump to withdraw from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on first day in office,” The guardian,
<https://www.theguardian.com/us-news/2016/nov/21/donald-trump-100-days-plans-video-trans-pacific-partnership-withdraw>.
The Guardian, 2016/5/13. “China has reclaimed 3,200 acr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ays Pentagon,” the Guardian,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6/may/13/pentagon-report-china-reclaimed-3200-acres-south-china-sea>.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6/11/11. “Obama Administration Gives Up on Pacific Trade Deal,”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http://www.wsj.com/articles/obama-administration-gives-up-on-pacific-trade-deal-1478895824>.
The White House, 2009/11/16. “U.S. –ASEAN Leaders Joint Statement,” The White House,
<http://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us-asean-leaders-joint-statement>.
The White House, 2010/11/12. “Remarks by the President to CEO Business Summit in Yokohama, Japan,” the White House, <https://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0/11/12/remarks-president-ceo-business-summit-yokohama-japan>.
The White House, 2011/11/17. “Remarks By President Obama to the Australian Parliament,” The White House, <https://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1/11/17/remarks-president-obama-australian-parliament>.
The White House, 2011/11/19. “Fact Sheet: East Asia Summit,” the White House, <https://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1/11/19/fact-sheet-east-asia-summit>.
The White House, 2012/11/18. “Remarks by President Obama and Prime Minister Shinawatra in a Joint Press Conference,” the White House, <https://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2/11/18/remarks-president-obama-and-prime-minister-shinawatra-joint-press-confer>.
The White House, 2015/1/25. “U.S.-India Joint Strategic Vision for the Asia-Pacific and Indian Ocean Region,” the White House, <https://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5/01/25/us-india-joint-strategic-vision-asia-pacific-and-indian-ocean-region>.
The White House, 2016/5/23. “Remarks by President Obama and President Quang of Vietnam in Joint Press Conference,” the White House, <https://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6/05/23/remarks-president-obama-and-president-quang-vietnam-joint-press>.
The White House, 2016-5-24. “Remarks by President Obama in Address to the People of Vietnam” The White House,
<https://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6/05/24/remarks-president-obama-address-people-vietnam>.
Trigkas, Vasilis, 2014/12/19. “Aircraft Carriers in the Taiwan Strait,” The Diplomat, <http://thediplomat.com/2014/12/aircraft-carriers-in-the-taiwan-strait/>.
U.S. Department of State, 1995/5/10. “Daily Press Briefing,” U.S. Department of State, <http://dosfan.lib.uic.edu/ERC/briefing/daily_briefings/1995/9505/950510db.html>.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09/7/22. “United States Accedes to the Treaty of Amity and Cooperation in Southeast Asia,” U.S. Department of State, <https://www.state.gov/r/pa/prs/ps/2009/july/126294.htm>.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10/7/23. “Remarks at Press Availability,” U.S. Department of State,
<http://www.state.gov/secretary/20092013clinton/rm/2010/07/14505.htm>.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12/8/3. “South China Sea,” U.S. Department of State, <http://www.state.gov/r/pa/prs/ps/2012/08/196022.htm>.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15/4/27. “Joint Statement of the Security Consultative Committee: A Stronger Alliance for a Dynamic Security Environment The New Guidelines for U.S.-Japan Defense Cooperation,” U.S. Department of State ,
<https://www.state.gov/r/pa/prs/ps/2015/04/241125.htm>.
U.S. Department State, 2014/12/5. “Limits in the Seas-China: Maritime Claim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U.S. Department State, <https://www.state.gov/documents/organization/234936.pdf>.
U.S. DoD, 2015/12/7. “Carter, Singapore Defense Minister Sign Enhanced Defense Cooperation Agreement,” U.S. DoD, <https://www.defense.gov/News/Article/Article/633243/carter-singapore-defense-minister-sign-enhanced-defense-cooperation-agreement>.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SPLOS/72 Meeting of States Parties, 2001/5/14-18. “Decision regarding the date of commencement of the ten-year period for making submissions to the Commission on the Limits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 set out in article 4 of Annex II to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United Nations, <https://documents-dds-ny.un.org/doc/UNDOC/GEN/N01/387/64/PDF/N0138764.pdf?OpenElement>.
United Nations, “What We Do,” United Nations, <http://www.un.org/en/sections/what-we-do/index.html>.
Welch, David A., 2016/6/24. “China's Curious South China Sea Negotiation Policy,” The Diplomat,
<http://thediplomat.com/2016/06/chinas-curious-south-china-sea-negotiation-policy/>.
Wyne, Ali, 2016/11/30. “China’s Opportunity To Be A Responsible Stakeholder?” The Diplomat,
<http://thediplomat.com/2016/11/chinas-opportunity-to-be-a-responsible-stakeholder/>.
Yeo, Mike, 2016/10/18. “Littoral Combat Ship USS Coronado Arrives in Singapore,” USNI News,
<https://news.usni.org/2016/10/18/littoral-combat-ship-uss-coronado-arrives-singapore>.
Zhang, Jian, “China’s Growing Assertivenes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 Strategic Shift?”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http://nsc.anu.edu.au/documents/occasional-5-brief-4.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