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halgh, Susan,1994。〈所得分配之超國家過程〉。收錄於E. A. Winckler, S. Greenhalgh編張苾蕪譯之《台灣政治經濟學諸論辨析》。台北市:人間出版社。
Hoogvelt, Ankie M. M.,1991。〈新演化理論、結構功能主義與現代化理論〉。收錄於蕭新煌編之《低度發展與發展:發展社會學選讀》。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IDC,2008。〈IDC(國際數據資訊)研究顯示:唯有先進技術才能夠讓全球各大晶圓廠營收突飛猛進〉。2009年5月30日取自http://www.idc.com.tw/about/detail.jsp?id=MTI=。
OECD,2002。《China in the World Economy:The Domestic Policy Challenges》胡鞍鋼,胡光宇主譯。Paris: OECD Publications Service.
OECD,2008。《OECD in Figures 2008》。於2009年5月15日取自http://dx.doi.org/10.1787/467638774024
Portes, Alejandor,1991。〈個人現代性與發展:一個批判〉。收錄於蕭新煌編之《低度發展與發展:發展社會學選讀》。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Santos, T. Dos,1991。〈新演化理論、結構功能主義與現代化理論〉。收錄於蕭新煌編之《低度發展與發展:發展社會學選讀》。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SICAS,2009。〈Historical Data: SICAS Data 1994 to 2008-Q4〉。2009年4月30日,取自http://www.sicas.info/。
Simon. Denis Fred,1994,〈技術轉讓與民族的自主性〉。收錄於E. A. Winckler, S. Greenhalgh編張苾蕪譯之《台灣政治經濟學諸論辨析》。台北市:人間出版社。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2004-2008各季財務季報。取自http://www.smics.com/website/cnVersion/IR/financials.htm。
中國信息產業年鑑編輯部,2007。《2007中國信息產業年鑑(電子卷)》。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中國信息產業年鑒(電子卷)編輯部,2002-2008。《2002-2008中國信息產業年鑒(電子卷)》。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化部。
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小組,2004。《中國科技發展研究報告2003》。北京市: 經濟管理出版社。
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小組,2006。《中國科技發展研究報告(2005-2006)》。北京市: 科學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2009。《发明专利授权量及排名》。2009年5月15日取自http://www.sts.org.cn/zlhb/2008/2.1.htm#3。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發展計畫司,2009。《部份國家R&D經費支出按活動類型分》。2009年5月15日取自http://www.sts.org.cn/sjkl/kjtjdt/data2008/2008-6.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09a。〈各級各類學校畢業生數〉。2009年5月22日取自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08/html/U2007c.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09b。〈研究生和留學生數〉。2009年5月22日取自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08/html/U2008c.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2008。《中國科技統計年鑑─2008》。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王志仁,1998。〈科技島振翅起飛〉,收錄於蕭蔓主編之《點矽成金─十倍速獲利,科技英雄定江山》。台北:天下雜誌。
王春法、王昌林,2002。〈WTO約束與中國高科技產業政策調整〉。《中國科技產業》(2): 20-28。
王振寰,1996。《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王振寰,2005。〈從科技學習到科技創新的不同路徑〉。論文發表於台灣社會學會。台北:台北大學,11月18-19日。
王健全、麥朝成,1999。〈產業結構變遷與產業發展策略〉,收錄於施建生主編之《一九八○年代以來台灣經濟發展經驗》。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2004-2008各季營運報告。取自http://www.tsmc.com/chinese/e_investor/e01_financials/e0103_result.htm。
伍忠賢,2006。《透視台積電》。台北市: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余瑞琁等,2007。《2007半導體工業年鑑》。新竹縣: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
吳俊諺,2006。《研究發展對產出與市值之影響─以半導體產業為例》。新竹: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碩士論文。 呂政,2005。〈工業技術創新體制與政策分析〉。《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37)2期: 55-61。
拓墣產業研究所,2003。《半導體技術與趨勢前瞻》。台北: 拓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拓墣產業研究所,2005。《中國半導體產業綜觀暨前景剖析》。台北市:拓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拓墣產業研究所,2006。《引領全球IC產業目光的中國新勢力》。台北市:拓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拓墣產業研究所,2007。《高科技產業與市場總覽:2007全球精選數據》。台北市:拓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林山霖、戴基峰、吳善同,2006。《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聚落發展暨大廠策略分析》。台北: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
林品貝,2005。《美國對中國出口管制政策之研究(1992-2004)─以軍民兩用科技為例》。台北市: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林錫銘,1987。《開發中國家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之研究─我國IC工業實例探討》,台北: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建生,1999。〈台灣經濟發展經驗的體認〉,收錄於施建生主編之《一九八○年代以來台灣經濟發展經驗》。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高隸民,1994。〈企業家、跨國公司與國家政權〉。收錄於E. A. Winckler, S. Greenhalgh編張苾蕪譯之《台灣政治經濟學諸論辨析》。台北市:人間出版社。
張如心、潘文淵文教基金會,2006。《矽說台灣─台灣半導體產業傳奇》。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陳明訓,2005。《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國民經濟的觀點》。南投: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陳東升,2003。《積體網路:台灣高科技產業的社會學分析》。台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陳音因,2007。《上海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1956-2006)》。台北,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陳梧桐,2000。《大陸電子產業研究─IC產業篇》。新竹縣: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與資訊服務中心。
菊地正典,2008。《圖解半導體》王政友譯。台北縣:世茂出版有限公司。
楊先明、張錦、趙果慶、潘小春,2004。《國際直接投資、技術轉移與中國技術發展》。北京:科學出版社。
葉萬安,1999。〈一九八○年代以前的經濟發展回顧〉,收錄於施建生主編之《一九八○年代以來台灣經濟發展經驗》。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蔡宏政,2007。〈全球化、區域整合與中國崛起的條件〉。《思與言》45(2): 13-59。 鄭國強,2004。《廠商的專利行為與市場價值關聯─以全球半導體產業為例》。台北: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 鄧茂松,2004。《海峽兩岸晶圓代工業競爭力比較分析》。台北: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宗翰,2003。《從競爭觀點剖析台灣IC廠商赴中國大陸投資》。台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瞿宛文,2003。《全球化下的台灣經濟》。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龐建國,1993。《國家發展理論─兼論台灣發展經驗》。台北:巨流圖書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