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文茂傳(2007)。西方新領導理論:興起、發展與趨向。社會科學,7,98-111。
方俊儒(2000)。領導行為、工作特性與工作滿足關係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古峰源(2004)。以設計能力為基礎之創業模式探討。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何慶煌(2007)。創業精神與經濟指標之關聯性的實證研究-台灣近十年之經濟指標為探討主體。大同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何慶煌(2007)。創業精神與經濟指標之關聯性的實證研究─ 以台灣近十年之經濟指標為探討主體。大同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余明助、陳慧如(2009)。台灣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實務、人力資本、創業導向與創業 績效關係之研究。中小企業發展季刊,12,119-150。吳百祿(2006)。知識經濟時代的領導理論。學校行政雙月刊,43,20-33。吳佩玲(譯)(2003)。D.Goleman(2000)著。有效的領導。載於Thomas H. Davenport et al., 哈佛商業評論精選/如何成為領導者第三章(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 What Makes a Leader)(頁60-92),台北:天下雜誌。
吳武典(1997),Gardner 與Sternberg 智能建構模式的整合及人事智能之探討。資優教育季刊,65,1-7。吳秉恩(審訂)(2006)。Shriberg, Shriberg, & Kumari著。領導學─原理與實踐(Practicing leadership: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台北:智勝文化。
吳勁甫(2003)。老子領導哲學之探究。學校行政雙月刊,23,58-68。吳清山(2004)。教育概論。台北:五南。
吳淑敏(2000)。大專學生自尊、情緒智慧及成功期望之關係研究。教育研究,8,161-176。
吳傳春(2005)。印刷電路板產業財務指標經營績效評量之研究。計量管理期刊,2(1),27-36。
吳曉蕙(2006)。領導者人格特質與企業經營績效之關係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彰化縣。呂碧珠(2006)。企業領導人的領導風格對經營績效影響之探討-以建築業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宋鎮照(2005)。社會學。台北:五南。
李宜儒(1998)。創業家之個人特徵、創業動機與人格特質對於創業行為影響之探討。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李玲梅(2005)。女性創業家特質與風格之研究。嶺東技術學院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李美華(2008)。角色壓力、工作滿足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情緒智慧為調節變項。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李瑞玲、黃慧真、張美惠(譯)(1999)。D. Goleman著。EQⅡ:工作EQ。台北市:時報文化。
李誠(2002)。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課―全新修訂版。台北市:天下文化。
李嘉哲(2009)。經理人情緒智力測量之研究-以自我察覺為衡量標準。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市。沈超紅、羅亮(2006)。創業成功關鍵因素與創業績效指標研究。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2(2),231-235。
周建標(2006)。領導者的情商與影響力研究。山西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4(2),5-6。
周業謙、周光淦(譯)(2005)。David Jary & Julia Jary著。社會學辭典(The Harper Collins dictionary of sociology)(二版)。台北:貓頭鷹。
林子銘(2009)。如果蘇東坡考上EMBA。台北:理財文化。
林思萱(2008)。創業者之內在人格特質及外在感知與機會辨識行為之關聯性研究─創業意圖的中介效果。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林麗玉(2009)。女性企業家的人格特質、創業動機與創業績效間關係之探討人。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邱金滿(1998)。國小資優學生的社會智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邱金滿、簡明建(2000)。探析資優學生的社會智能。資優教育季刊,77,8-15。邱紹一(2003)。情緒智力與技職教育。教育研究月刊,105,82-93。邱莞慧(譯)(2001)。Danah Zohar著。SQ-心靈智商(Spiritual Intelligence the Ultimate Intelligence)。台北:聯經。
邱銘乾(2007)。台灣企業創業家的人格特質、創業家精神導向、社會資本對創業績效之影響。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市。侯幸雨(2009)。從學習者角度與介面設計因素來探討影響數位學習績效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博士班工管組博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侯惠雯(2009)。網路商店創業模式對創業精神、創業動機與經營績效之影響。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姚艷虹、姜繁錦(2008)。不同企業文化下領導行為的效能差異研究。軟科學,22(10),110-113。
洪嘉文(1997)。領導型態與工作滿意關係初探。中華民國體育學會學報,22,141-152。
胡益嘉(2007)。創業者之人格特質多為內控型人格及B型人格。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孫瑞霙(2001)。領導型態與領導績效之探討–學校與企業之比較性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學報,1(3),107-130。孫德修、鄭純媛、陳模楷(2003)。我國高科技產業主管領導行為、員工組織承諾與主管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新竹科學園區廠商為例。朝陽學報,8(2),191-222。徐聖岡(2004)。高階主管情緒智力、領導能力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台灣中小企業為例。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康自立(1999)。中國式領導模式之建構及在技職教育之應用研究。國科會專題計畫NSC-88- 2516-S-018-001-TG。
張文龍、蘇睿鈞(2009)。創業家職能與創業績效關係之研究:以技術型創業家為例。創業管理研究,4(1),33-58。張春興(2000)。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美惠(譯)(2006)。D. Goleman著。EQ:十周年紀念版—為什麼EQ比IQ更重要?(Emotional Intelligence:why it can matter more than IQ)。台北市:時報文化。
張凱迪(2004)。社會資本、創業導向、組織資源與創業績效之關係─以台灣新創企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張潤書 ( 1985 )。組織行為與管理。台北:五南。
梁馨孺(2006)。中部地區幼教系與非幼教系大學生社會智能之調查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符建春、王重鳴、孟曉斌(2008)。創業者領導行為與創業績效:創業企業的發展階段的調節效應。應用心理學,14(2),129-140。
許士軍(1994)。管理學。台北:東華。
許淑真(2007)。領導與創業導向對新創事業之資源基礎能力與創業績效之影響。國立臺灣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連俊瑋(2006)創業家多元智能與社會資本對創業行為之影響-資訊軟體產業創業家與資訊從業人員之比較。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陳李綢(1998)。台灣師範大學學生生活適應之調查研究。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45(1),159-180。陳武輝(2006)創業導向、領導風格、經營策略、決策模式對經營績效影響之研究─以自行車產業外銷廠商為例。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陳勁、戴淩燕(2005)。女性企業家創業績效的影響因素研究。論文發表於「2005 第九屆科際整合管理研討會」論文全集(上),450-466。
陳國權、周為(2007)。領導行為組織行為與組織績效。科學管理,30(5),148-186。
陳嘉惠、陳淑芳(1999)。照顧者的社會互動意願與幼兒社會能力之相關研究。1999行動研究國際學研討會論文集,台東師範學院編印,頁277-284。
陳慧娟(2008)。性別差異對企業領導行為及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陳鴻基、王俊程(1999)。台灣地區資訊產業傳,台北:中華徵信所。
游逸風(2003)。轉換型領導之研究─以成功領導者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黃宗顯(2008)。領導理論研究概覽。載於黃宗顯等(合著)學校領導:新理論與實踐(頁1-10)。台北:五南。
黃英忠(2001)。現代管理學(第四版)。台北:華泰書局。
黃國隆、蔡啟通(1998)。工作價值觀與領導行為對員工效能的影響。台大管理論叢,9(1),51-85。
黃稔雅 (2007)。女性創業家之生命歷程、心理特徵與創業過程之探討—以地方性電台女性創業為個案。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黃耀緯(2008)。人格特質、產業環境、組織結構、創業精神與創業績效之整合性研究─以台灣地區中小企業之企業家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楊淑娥(1996)。大學生社團參與及其心理社會發展之分析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溫典寰(2007)。IQ決定職業、SQ決定你是領導者-黑幼龍「SQ」社會智慧哲學。台北:天下雜誌。
葉余建、何銓、聶雪林(2007)。中小企業主的魅力型領導行為方式對下屬影響機制研究。人類工效學,13(3),41-43。
廖家萱(2007)。台灣中小企業主創業導向與創業績效關聯之研究─以創業家人格特質為干擾變項。國立體育學院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廖學寅(2004)。台灣中小企業創業家人格特質與創業績效關係之研究 。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趙虹君(2006)。領導理論芻議。北京行政學院學報,5,50-52。
劉美蓉(2005)。成功創業家生長背景與創業歷程之研究—以青創楷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蔡明田、謝煒頻、李國瑋(2008)。創業精神與創業績效之關連性探討:創業動機、能力與人格特質的整合性觀點。創業管理研究,3(3),29-65。
鄭芬蘭(2000)。技職幼保系大學生自卑心理特徵的分析暨健康因應策略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學報,9(2),161-171。
鄭喜文(2004)。經理人員人格特質與情緒智力之相關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蕭新煌(1992)。解讀台灣中小企業家與大企業家的創業過程。中國社會學刊,16,139-167。賴宏誌(2003)。網絡關係對新創企業發展影響之研究-以台灣高科技公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閻紀宇(譯)(2007)。D.Goleman著。SQ-I-You 共融的社會智能(Social Intelligence :the new science of human relationships)。台北:時報文化。
戴國良(2004)。組織行為學。台北:五南。
謝千婷(2005)。創業者與傳統業者在行銷策略上之差異分析-以餐飲業為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謝琇玲、李美華、李麗霞(2008)。工作滿足一定會帶來幸福感?—探索情緒智慧的調節效果。2008年中華商管科技學會年會暨兩岸商管科技合作暨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華商管科技學會彙編【CD】,97B00001。
魏伶玲(2008)。創業者與高階管理者在人格特質對策略選擇的影響之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企業經營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魏美惠(1995)。社會智力的認識與評量。資優教育季刊,55,11-14。魏美惠(1996)。智力新探。台北:心理。
魏美惠(1999)。論情意教學與社會智力。教育資料與研究,28,40-44。魏美惠(2002)。孩子的能力與學習-從多元智能談起。台北:一家親。
魏美惠(2005)。近代幼兒教育思潮(第二版)。台北:心理。
魏美惠、梁馨孺(2008)。中部地區大學生社會智能之調查研究。通識教育學報,13,167-201。羅宗敏、王俊人、許雄傑(2007)。創業者人格特質對創業績效影響之研究:關係網絡之中介效果。創業管理研究,2(4),57-88。羅虞村(1999)。領導理論研究。台北:文景。
譚伯群、施坤壽(1999)。國內集團企業創辦人之人格特質對其企業文化、決策模式與經營績效之影響研究,暨大學報,3(2),99-128。譚貽維(2004)。新事業類型、創業家特質及育成中心所提供之資源與新事業績效之相關研究— 龍園育成中心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蘇國楨、陳榮德(2003)。服務業主管領導行為、組織文化和領導效能之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學報冬季號3(4),65-091。
蘇國禎(2003)。我國服務業主管領導行為量表之發展:主位研究途徑的觀點。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學刊,50(2),271-296。
鐘建安、段錦雲(2004)。大五人格模型及其在工業與組織心理學中的應用。心理科學進展,12(4),578-583。
二、英文部分
Baron, Robert A. and Gideon D. Markman, (2000). Beyond social capital: How social skills can enhance entrepreneurs’ success,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14(1), pp. 106-116.
Blake, R.R., & Mouton J.S. (1964). The managerial grid-key orientations for achieving production through people. Houston: Gulf Publishing Company.
Cooper, A. C., & Arts, K.W. (1995). Determinations of satisfaction for entrepreneur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0 (6), 439-457.
Cooper, R. K. (1997). Applying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 the workplace. Trainng and Development, 51(12), 31-38.
Gardner, H. (1983).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ew York: Basic Books.
Goldberg, L. R. (1993). The structure of phenotypic personality traits. American Psychologist, January, 26-33.
Goleman, D. P. (1995). Emotional intelligence: Why it can matter more than IQ for character, health and lifelong achievement. New York:Bantam Books.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Hill.
Lynn, A. B. (2004). The EQ difference: a powerful plan for putting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o work. India:Indra Publishing House.
Mayer, J. D., & Salovey, P. (1997). What i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 P. Salovey & D. Sluyter (Eds.), Emotional development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mplicatons for educators (pp. 3-33). New York :Basic Book.
Mayer, J. D., Salovey, P., & Caruso, D. R. (2004).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heory,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 Psychological Inquiry, 15(3), 197-215.
Pool, C. R. (1997). Up with emotion health.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4(8), 12-14.
Robbins, S. P., & Judge, T. A. (200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2th ed). NJ:Prentice-Hall.
Solavey, P., & Mayer, J.D.(1990).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magination. 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 9(3), 185-211.
Sternberg, R. J. (1988). The triarchic mind: a new theory of human intelligence. New York: Viking.
Sternberg, R. J. (2004). Successful intelligence as a basis for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 189-201.
Wong, C. S., & Law, K. S. (2002). The effects of leader and follower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n performance and attitude: An exploratory study.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13, 243-274.
Yukl, G. A.(1989).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三、網路資料部份
行政院主計處(2010年4月)。中華民國統計月報,531。2010年4月30日,取自http://www.stat.gov.tw/lp.asp?ctNode=2114&CtUnit=1041&BaseDSD=30
吳淑敏、徐村、與唐國銘(2007年5月)。情緒智慧、組織氣候與服務品質之關係研究——以台灣銀行產業為例。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10(2)。2010年1月15日,取自http://cmr.ba.ouhk.edu.hk
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2009年12月)。97年度統計年報。2010年02月18,取自http://borkcg.kcg.gov.tw/style/front001/bexfron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