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3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1 04:5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晏丞
研究生(外文):LIU, YEN-CHENG
論文名稱:餐飲偏好與旅遊類型關聯性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tering Preferences and Tourism Types
指導教授:丁誌魰丁誌魰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ING, CHIH-WEN
口試委員:戴錦周于健
口試日期:2019-06-1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旅遊管理學系旅遊管理碩士班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觀光休閒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9
中文關鍵詞:餐飲類型旅遊類型餐飲偏好差異性吸引力
外文關鍵詞:cateringtourismcatering preferencedifferenceattrac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40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餐飲不僅是旅遊的基本需求要素,也是保證遊客旅遊持續進行重要因素,正向的旅遊餐飲滿意度將有效促進當地觀光產業發展。故本研究目的是調查在各旅遊地區中遊客會選擇的餐廳類型,以瞭解不同背景遊客的餐飲偏好、餐飲偏好差異性與餐飲吸引力的差異性,同時也分析餐飲吸引力與遊客選擇的相關性,以提高餐飲滿意度與促進消費,並提供相關單位擬定政策時或遊憩區內餐飲業者在做餐飲設計時之參考。
  研究結果為:
1、小家庭式的旅遊型態為國人的主要旅遊結構。
2、隨旅遊類型不同,遊客期待的餐飲類型不盡相同,遊客的性別、年齡、婚姻、小孩人數皆會影響餐飲選擇。
3、餐廳吸引力在特定背景的遊客中會呈現差異性。
4、在各餐飲類型中,不同的餐廳吸引力會影響遊客消費意願。
  Catering is not only the basic needs of tourism, but also allows travelers to continue their tourism. Positive tourism and catering satisfaction will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tourism industry. In order to improve catering satisfaction and promote consump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types of restaurants that tourists will choose in each type of tourism to understand the catering preferences, the difference in catering preferences and the attractiveness of catering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We also analyze the relation between catering and the restaurant choice of tourists. I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when formulating policies and caterers when making catering desig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1.Small family-style tourism style is the main mode of tourism.
2.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travel, the types of foods that tourists expect are not the same. The gender, age, marriage, and number of children of the visitor will affect the choice of restaurants.
3.Catering attraction will be different among tourists with specific backgrounds.
4.In each type of catering, different restaurant attractions will affect the willingness of tourists to consume.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ii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xi
第一章緒論 1
1.1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研究目的與問題 3
1.3研究流程 4
1.4研究範圍限制 6
第二章文獻回顧 7
2.1旅遊與觀光 7
2.1.1旅遊與觀光的定義 7
2.1.2觀光之類型與要素、旅遊景點與資源 8
2.2旅遊行為 11
2.3餐飲種類與偏好、餐廳吸引力 12
2.4旅遊景點消費者餐飲體驗 14
第三章研究方法與設計 16
3.1研究架構 16
3.2問卷設計 18
3.2.1焦點團體法介紹 18
3.2.2正式問卷量測指標建構 20
3.2.3臺灣旅遊景點類型 21
3.2.4餐廳類型 22
3.3問卷調查法 24
3.4研究對象 25
3.5抽樣與施測方式 25
3.5.1抽樣方法 25
3.5.2本研究施測方式 26
3.5研究範圍 26
3.6量化方法 27
3.6.1樣本數的決定 27
3.6.2獨立樣本t檢定 27
3.6.3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27
第四章研究結果與討論 28
4.1基本資料資料分析 28
4.1.1人口統計變數分析 28
4.1.2旅遊習慣統計變數分析 30
4.2餐廳吸引力之統計與分析 31
4.2.1餐廳吸引力 31
4.2.2餐廳吸引力對人口變項與旅遊習慣之差異分析 32
4.3不同旅遊類型中之餐飲選擇統計分析 45
4.4人口變項對不同旅遊類型中之餐飲選擇差異分析 48
4.4.1溫泉旅遊 49
4.4.2藝術空間 54
4.4.3古蹟寺廟 58
4.4.4主題商圈 63
4.4.5主題樂園 68
4.4.6花園農場 72
4.4.7山林旅遊 78
4.4.8沿海旅遊 83
4.5餐廳吸引力與餐廳偏好之相關分析 88
4.6綜合討論 92
4.6.1餐廳吸引力 92
4.6.2不同旅遊類型中餐飲類型的選擇 95
4.6.3餐廳吸引力與餐廳偏好之相關分析 101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104
5.1結論 104
5.1.1國人旅遊結構與習慣反映目前台灣社會現況: 104
5.1.2隨旅遊類型不同,遊客期待的餐飲類型不盡相同 105
5.1.3遊客基本資料會影響餐飲選擇 106
5.1.4餐廳吸引力 107
5.1.5餐廳吸引力與餐廳偏好的相關性 108
5.2建議 109
參考文獻 112
附錄:實測問卷 118
表目錄
表3.1量測指標 20
表4.1人口變數統計表 29
表4.2旅遊習慣變數整理 30
表4.3餐廳吸引力調查之填答分析 32
表4.4性別對於餐廳吸引力之差異分析 33
表4.5年齡對於餐廳吸引力之差異分析 34
表4.6婚姻對於餐廳吸引力之差異分析 35
表4.7小孩數對餐廳吸引力之差異分析 36
表4.8是否有小孩對於餐廳吸引力之差異分析 37
表4.9教育程度對餐廳吸引力之差異分析 38
表4.10居住地區對餐廳吸引力之差異分析 39
表4.11旅遊天數對餐廳吸引力之差異分析 40
表4.12當地交通工具對餐廳吸引力之差異分析 41
表4.13餐廳資訊來源對餐廳吸引力之差異分析 41
表4.14旅伴對餐廳吸引力之差異分析 42
表4.15同行人數對餐廳吸引力之差異分析 44
表4.16可接受金額對餐飲吸引力之差異分析 45
表4.17各旅遊類型中餐飲選擇之加權得分統計表 46
表4.18餐飲類型選擇選擇次數統計與總加權分排名表 48
表4.19溫泉旅遊類型中「性別」的餐飲選擇差異分析 49
表4.20溫泉旅遊類型中「年齡」的餐飲選擇差異分析 50
表4.21溫泉旅遊類型中「婚姻」的餐飲選擇差異分析 51
表4.22溫泉旅遊類型中「小孩數」的餐飲選擇差異分析 53
表4.23藝術空間旅遊類型「性別」的餐飲選擇差異分析 54
表4.24藝術空間旅遊類型「年齡」的餐飲選擇差異分析 55
表4.25藝術空間旅遊類型「婚姻」的餐飲選擇差異分析 56
表4.26藝術空間旅遊類型「小孩數」的餐飲選擇差異分析 57
表4.27古蹟寺廟旅遊類型「性別」的餐飲選擇差異分析 58
表4.28古蹟寺廟旅遊類型「年齡」的餐飲選擇差異分析 60
表4.29古蹟寺廟旅遊類型「婚姻」的餐飲選擇差異分析 61
表4.30古蹟寺廟旅遊類型「小孩數」的餐飲選擇差異分析 62
表4.31主題商圈旅遊類型「性別」的餐飲選擇差異分析 63
表4.32主題商圈旅遊類型「年齡」的餐飲選擇差異分析 64
表4.33主題商圈旅遊類型「婚姻」的餐飲選擇差異分析 66
表4.34主題商圈旅遊類型「小孩數」的餐飲選擇差異分析 67
表4.35主題樂園旅遊類型「性別」的餐飲選擇差異分析 68
表4.36主題樂園旅遊類型「年齡」的餐飲選擇差異分析 69
表4.37主題樂園旅遊類型「婚姻」的餐飲選擇差異分析 70
表4.38主題樂園旅遊類型「小孩數」的餐飲選擇差異分析 71
表4.39主題樂園旅遊類型「性別」的餐飲選擇差異分析 73
表4.40花園農場旅遊類型「年齡」的餐飲選擇差異分析 74
表4.41花園農場旅遊類型「婚姻」的餐飲選擇差異分析 75
表4.42花園農場旅遊類型「小孩數」的餐飲選擇差異分析 77
表4.43山林旅遊旅遊類型「性別」的餐飲選擇差異分析 78
表4.44山林旅遊旅遊類型「年齡」的餐飲選擇差異分析 79
表4.45山林旅遊旅遊類型「婚姻」的餐飲選擇差異分析 80
表4.46山林旅遊旅遊類型「小孩數」的餐飲選擇差異分析 82
表4.47沿海旅遊旅遊類型「性別」的餐飲選擇差異分析 83
表4.48沿海旅遊旅遊類型「年齡」的餐飲選擇差異分析 84
表4.49沿海旅遊旅遊類型「婚姻」的餐飲選擇差異分析 86
表4.50沿海旅遊旅遊類型「小孩數」的餐飲選擇差異分析 87
表4.51相關係數的強度大小與意義 88
表4.52餐廳吸引力與餐廳選擇之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 89
表4.53各旅遊類型中「性別」的餐飲選擇差異 95
表4.54各旅遊類型中「年齡」的餐飲選擇差異 96
表4.55各旅遊類型中「婚姻」的餐飲選擇差異 98
表4.56各旅遊類型中「小孩數」的餐飲選擇差異 100
表5.1各旅遊型態中前三名的餐飲類型 105
圖目錄
圖1.1研究流程 5
圖3.1研究架構第一階段 16
圖3.2研究架構第二階段 17
一、中文部分
1.王文科(民75),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2.王昭正、陳怡君譯(民92),Gillian Dale & Helen Oliver原著,初版,旅遊與觀光概論,臺北市:弘智文化。
3.王梅玲(民101),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焦點團體訪談,國家教育研究院,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79268/
4.台灣農業發展協會(民108),搜尋日期: 民108/6/24 https://www.taiwanfarm.org.tw/zh-TW/Front/IndustryDevelop/Detail?funcode=LFLaw
5.交通部觀光局(民106),Tourism 2020-臺灣永續觀光發展方案(106-109年),交通部觀光局
6.交通部觀光局(民99),中華民國98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市:交通部觀光局企劃組
7.交通部觀光局(民108),搜尋日期108/2/19 https://www.taiwan.net.tw/m1.aspx?sNo=000006
8.李貽鴻(民87),觀光學導論,台北:五南圖書
9.周雅容(民86),焦點團體法在調查研究上的應用,調查研究,3期, 51-73頁。
10.林生傳(民92),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計與分析,台北市:心理。
11.林惠麗、李謀監、林芳穗(民107),場域創新體驗設計創造農村文化價值—以「稻田裡的餐桌」計畫為例,休閒農業研究,第7卷第1期,38-61頁
12.邱皓政(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市:五南
13.洪志成、廖梅花譯(民92),Krueger, Richard A.原著,Focus groups : a practical guide for applied research,焦點團體訪談,嘉義市:濤石文化。
14.孫雅彥(民103),觀光是無煙囪產業?從碳足跡思考旅行對環境之影響,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15卷2期,60-66頁。
15.徐秋萍(民96),商業銀行對從事非常規交易公司之授信風險評估--焦點團體法與AHP法之運用,國立高雄第一大學金融營運所碩士論文
16.高秋英、林玥秀(民93),餐飲管理理論與實務,第四版,台北:揚智文化。
17.張紹勳(民90),研究方法,台中:蒼海
18.張廣瑞、劉德謙(2009),2009年中國旅遊發展分析與預測,上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曹銘宗(民101),台灣小吃,讚!,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資源網,查詢日期108/06/27,
http://digiarch.sinica.edu.tw/content/subject/resource_content.jsp?oid=16797293&queryType=qc
20.陳以姍(民100),探討學生速食飲食知識、態度、自我效能與耐性影響速食行為之研究,南台科技大學餐旅管理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21.陳宗玄(民101),我國國內旅遊概況與發展趨勢,台灣經濟金融月刊,48期。
22.黃信富(民107),合作共營、維護山林 社區完善生態旅遊產業鏈,農政與農情,第315期,6-17頁。
23.黃瀏英(民91),主題餐廳的設計與管理,台北:揚智文化
24.楊明賢(民91),觀光學概論,第二版,台北:揚智文化
25.溫泉法第一章第三條
26.管倖生、郭辰嘉、阮綠茵、王明堂、王蘭亭、李佩玲、高新發、黃鈴池、黃瑞菘、陳思聰、陳雍正、 張文山、楊基昌、楊清田、董皇志、童鼎鈞、鄭建華、盧麗淑編著(民95),設計研究方法,台北:全華
27.臺中觀光旅遊局(民108),臺中觀光旅遊網,搜尋日期108/2/19 https://travel.taichung.gov.tw/zh-tw/Attractions/ListByClassification
28.臺北市觀光傳播局(民108),臺北旅遊網,搜尋日期108/2/19 https://www.travel.taipei/zh-tw/attraction/themes
29.趙仁方、郭采彥(民102),主題樂園的體驗行銷與品牌形象對消費者重遊意願之影響-以義大遊樂世界主題活動為例,觀光與休閒管理期刊,第1卷第1期,33-55頁。
30.劉修祥譯(民92),Glenn F. Ross著,The Psychology of Tourism,觀光心理學,台北:桂魯
31.劉清華、劉碧雯(民101),第一版,餐旅概論總複習,台中:宥宸文化
32.歐素汝譯(民88),David W. Stewart & Prem N. Shamdasani,Focus Groups : Theory and Practice,焦點團體:理論與實務,台北:弘智文化
33.蔡婉菁、龔聖雄譯(民96),Joseph D. Fridgen原著,觀光旅遊總論,初版,台中市:寰宇餐旅。
34.鄭夙芬(民94),焦點團體研究法的理論與應用,選舉研究,第十二卷第一期,215-216頁)
35.儲全滋(民82),抽樣方法,台北市:三民書局。
36.戴爾(民96),高級中式餐廳吸引力、服務品質、滿意度、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欣葉餐廳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7.謝明瑞、周信佑(民104),點亮商圈品牌力 打造文創新風潮,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s://www.npf.org.tw/2/15604
38.竇志萍(2006),導遊技巧與模擬導遊,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二、英文部分
1.Bagchi, D. edited (2010), Global Perspectives on Childhood Obesity: Current Status, Consequences and Prevention, San Diego: Elsevier Science.
2.Galindo, M. M., Schneider, N. Y., Stähler,F., Töle,J., & Meyerhof , W. (2012), Taste Preferences. Progress in Molecular Biology and Translational Science, Volume 108, pp. 383-426
3.Gálvez, J. C. P., López-Guzmán, P., Buiza, F. C., Medina-Viruel, M.J. (2017), Gastronomy as an element of attraction in a tourist destination: the case of Lima, Peru, Journal of Ethnic Foods, Volume 4, Issue 4, pp.254-261
4.Horner, S., & Swarbrooke J.(1996), Marketing Tourism, Hospitality, and Leisure in Europe, 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 Press, London.
5.Kim, D. & Perdue, R. R. (2011). The Influence of Image on Destination Attractiveness, Journal of Travel & Tourism Marketing, Vol 28, pp. 225-239
6.Kivela, J., & Crotts,J. C. (2006), Tourism and gastronomy: Gastronomy's influence on how tourists experience a destination.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Research, Vol 30, pp. 354-377
7.Kumar, G. M. K. (2019), Gastronomic tourism— A way of supplementing tourism in the Andaman & Nicobar Island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astronomy and Food Science, Volume 16
8.Morgan & David L. (1997), Focus Groups as Qualitative Research,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shing
9.Smelser, N.J., & Baltes, P. B. edited (2001), Food Preferenc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 Behavioral Sciences, Pergampn
10.Sorokowska, A., Pellegrino, R., Butovskaya, M., Marczak, M,. Huanca, T., & Sorokowski, P. (2017), Dietary customs and food availability shape the preferences for basic tastes: A cross-cultural study among Polish, Tsimane' and Hadza societies, Appetite, Volume 116, pp. 291-296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