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工業為開發中國家用以起步的基礎工業。民國42年政府明訂紡織工業 為優先發展之產業,扮演帶動國家經濟起飛發展的角色,以數量豐富且刻 苦勤奮的優秀勞動人力投入生產活動,為我國經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然 而,近年來,台灣紡織與成衣工業在新台幣升值、工資上漲、勞工短缺、 環保意識高漲、產銷體系脫序、以及產業結構無法適時轉型之情 況下, 造成紡織與成衣工業在國際競爭能力降低,經營日漸艱困。故本文利用 Cobb-Douglas 和 Translog 生產函數,探討中、日兩國紡織與成衣工業 生產技術效率、生產彈性、及規模報酬等差異,以分析其產業結構的改變 ,並利用產業成長貢獻率與偏成長率為中、日兩國紡織與成衣工業在整體 製造業中之重要性定位。結果顯示: (1) 在產業定位方面,在1971-1986 年間,台灣紡織與成衣業分別為大規模停滯產業與小規模成長產業﹔但 在1986-1995年間,皆為小規模停滯產業。日本紡織與成衣工業, 在1971-1981年間,皆為小規模停滯產業﹔而在1981-1992年間,日本紡織 工業仍停留在小規模停滯產業,但其成衣工業則升級為小規模成長產業, 顯示其成衣工業在此期間內之成長率較製造業為高。(2) 在生產投入方面 ,日本紡織與成衣工業之資本產出彈性較台灣為高﹔就規模報酬與生產技 術效率而論,日本紡織與成衣工業亦較台灣為佳。(3) 就產值而論,台灣 紡織與成衣工業在整體製造業中所佔之比率逐年下降﹔日本紡織工業其情 況與台灣類似,但日本成衣工業相較其紡織工業變化並不顯著。(4) 1994-2000年間,台灣紡織工業將呈現穩定成長之狀況,其平均年成長率 為3.33%﹔而台灣成衣工業卻與紡織業相反,其平均年成長率為-4.8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