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59)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1 16:5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慧
研究生(外文):Hui Chen
論文名稱:運用分析網路程序法建立工商綜合區設置政策之評估模型
論文名稱(外文):Development policy’s evaluation model of business-complex park by ANP
指導教授:謝靜琪謝靜琪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Jing-chzi Hsieh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土地管理所
學門: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學類:都市規劃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4
中文關鍵詞:工商綜合區開發許可制分析網路程序法政策評估土地使用管制
外文關鍵詞:Analytical Network Process (ANP)policy evaluationland use controldevelopment permissionbusiness-complex park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39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工商綜合區設置政策自民國83年透過數項法規的立法與修法,於民國90年合併相關辦法為「工商綜合區設置方針及申請作業要點」。然而,十餘年來,「工商綜合區」發展現況似乎不盡理想。而回顧相關研究發現,土地使用管制規定上存在的問題、開發前必須考量的經濟市場環境及開發獲利性、融資及租稅方面之優惠以及工商綜合區設置政策之預期效益,皆可能影響業者投資與開發意願,且間接影響工商綜合區設置政策的推動成效。然而在上述眾多可能影響工商綜合區設置政策推動成效因素之中,且各因素均可能相互影響,其重要性優先次序為何,應先從何處著手才能使工商綜合區設置政策發揮更大成效。本研究在回顧政策評估相關文獻後,決定採用事後評估(或稱結果評估、影響評估)之概念建立評估架構,並歸納出開發者意願、土地使用管制、政策開發效益與獎勵優惠措施構面及各細項評估指標,依此建立工商綜合區設置政策之評估體系,再透過分析網路程序法(ANP)之運算,蒐集專家學者對本研究評估準則之重要性關係排序,以作為工商綜合區設置政策未來發展方向之參考。經分析後得到,在工商綜合區設置政策考量下,開發者意願與土地使用管制構面權重比例最高;而從細項評估指標來看,以地方政府的配合度、土地使用變更審議程序、開發獲利性、經濟市場環境與容許使用類別為最重要之指標,即此等準則是工商綜合區設置政策中影響政策成效的最重要因素,而獎勵優惠類型之政策工具在此次評估結果中顯然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無法有效刺激開發業者的意願。因此在工商綜合區設置政策得以發揮更大成效之考量下,建議我國政府以提高開發者意願或解決影響開發者意願問題的方向,為首要著手的關鍵點。其次,則應對土地使用管制面改善。
Business-complex park development policy was promoted by several regulations formulated, announced and amended since 1994, those regulations even merged to one named as “Mixed Industrial/Commercial Zones Establishment Guide and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on 2001, but till 2007 there are only three business-complex parks erected and run. Reasons for the poor outcomes of business-complex park development policy and the lower willingness of developer might be those unsolved problems such as rigid zoning, the long process of reviewing development plan, the dull economic and market situations, the uncertain profitability for investing business-complex parks, the non-attractive bank loan terms and tax deduction, and the poor effectiveness of development policy. However, those problems are interrelated and complicated. How to rais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Business-complex park development policy efficiently is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The author constructs the outcome evaluation model for business-complex park development policy using analytical network process (ANP), with four factors as the willingness of developer, land use control, development effectiveness of policy and strategies of incentives and eleven variables. The importance and score of the factors and variables were got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conducted by expertise and calculated by ANP program.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The more important factors are the willingness of developers and land use control, the more important variables are assistance of local government, the reviewing process of development permission, the profitability of development, promoting macroeconomic level and the flexibility of land use categories.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方法 3
第三節 研究內容與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6
第一節 政策評估類型與結果評估 6
壹、政策評估之意涵 6
貳、政策評估類型 9
參、政策結果評估 12
第二節 工商綜合區設置政策評估架構 14
壹、評估構面與指標之探討 14
貳、評估體系之建立 24
第三節 分析網路程序法及其應用 25
壹、分析網路程序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ANP) 25
貳、分析網路程序法之相關研究 30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3
第二節 問卷設計與調查計畫 35
壹、問卷設計 35
貳、調查計畫 37
第三節 分析網路程序法之執行步驟 42
第四章 實證分析 48
第一節 評估指標權重計算 48
壹、評估網路架構之建立 48
貳、特徵向量之計算與一致性檢定 50
參、超級矩陣之計算 50
第二節 各評估指標權重結果分析 55
壹、開發者意願構面 55
貳、土地使用管制構面 58
參、政策開發效益構面 61
肆、獎勵優惠措施構面 64
第三節 工商綜合區設置政策評估模型之權重結果分析 66
第四節 工商綜合區設置政策之討論與意涵 6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1
第一節 結論 71
第二節 建議 72
參考文獻 74
附錄一 專家學者問卷 79
附錄二 口試委員意見回覆表家學者問卷 95
中國生產力中心(1996),工商綜合區開發規劃之整體研究報告,經濟部商業司出版。
王姿潔(2007),建構以職能為基礎之工程專業人員評選模式-以C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王健全(1993),政府研究發展租稅奬勵措施之評析-業者反應之探討,經濟專論148,臺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王健全(1999),評估「產業升級條例」租稅優惠效果,經濟前瞻,61:42-45。
丘昌泰(1995),公共政策—當代政策科學理論之研究,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古景良(2006),都市層級國土資訊系統發展績效比較評估之研究,立德管理學院地區發展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台灣經濟研究院(1996),工商綜合區供需空間配置及回饋制度之研究,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分析報告。
朱克芬、李賢基、林志盈、林建元、張效通、謝景鋒等人(1995),「工商綜合區供需空間配置及回饋制度之研究」座談會會議紀實。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8(11):15-20。
朱志宏(1995),公共政策,臺北:三民書局。
朱志宏、丘昌泰(1995),政策規劃,臺北:空中大學。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都市及住宅發展處(1995),德國工商綜合園區-區位、產業結構、土地需求,臺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吳弘毅(2005),整合分析網路程序法及目標規劃模式於都市地區更新方案選擇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定(1995),公共行政論叢(五版),台北:順達出版社。
吳定(2003),公共政策(全),台北:中華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吳惠巧(2001),台灣工商綜合區土地開發機制與財務研究,銘傳大學金融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李允傑、丘昌泰(2003),政策執行與評估,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李曉萱(2003),委託專案管理工程履約管理查核評估模式之建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添城、徐偉初、宋秀玲與李新仁(1989),部門、產業間之稅負分配研究,財政部賦稅改革委員會專題報告。
周惠文(1997),工商綜合區土地變更使用義務負擔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水波、張世賢(1995),公共政策,臺北:五南書局。
林建元(2000),臺灣省工業發展策略及工業區設置區位分佈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中部辦公室。
林羿吟(2006),溫泉旅館服務品質評估模式之構建,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俊唐(2007),高雄港在亞太地區轉運競爭力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能傑(1999),政策執行的要素分析,研考雙月刊,23(4):6-15。
紀岱玲(2006),供應商績效評估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克難(1999),台灣的儲蓄、租稅獎勵與經濟發展,財稅研究,31(4):1-12。
徐作聖、曾國雄、陳仁帥(2004),ANP多準則決策於生物科技園區區位選擇之研究,國家政策季刊,3(4):185-202。
徐慧民、衛萬明、蔡佩真(2007),應用分析網路程序法於建設公司住宅企劃方案優先順序選擇之研究,建築學報,62:49-74。
徐慧雯(2002),工商綜合區開發協議機制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興利、施能傑、官有垣、鄭麗嬌(1999),公共政策,臺北:空中大學。
高孔廉、魏鏞、柯三吉等人(1985),政策評估的理論與實務,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張正豪(1998),政府編定工業區更新策略之研究─以土城工業區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梅英、詹誌彬(2000),工商綜合區開發對都市發展的影響分析-以桃園台茂開發案為例,人與地,202(10):20-29。
張璠(1995),台灣經濟發展趨勢及地方競爭策略,縣市綜合發展計畫專業課程講義彙編第十三期,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曹莉英(2008),地方稅法通則政策評估之研究—以台灣省二十一縣市政府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連耀東(1993),都市不動產開發決策程序之研究—著重行為決策理論之探討,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明邦(1995),工商綜合區推動情形專訪,臺灣經濟研究月刊,18(11):11-14。
陳俊宏(1997),工商綜合區開發回饋計算模式建立之研究—以彈性的回饋作為協議籌碼,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虹遐(2004),應用分析網路程序法於液晶電視之生態效益評估,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啟明(1996),淺談不動產開發,臺灣地政,126:17-23。
曾冠球(1998),政策評估方法之理論與實踐:典範變遷的觀點,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國雄、鄧振源(1989),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上),中國統計學報,27(6):5-22。
曾曉瑜(2005),阿里山森林鐵路民營化再升方案之評估,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光雄(1989),教育評鑑的模式,臺北:師大書苑。
黃俊榮(2007),運用分析網路程序法於供應商評選之實證研究-以連鎖生鮮超市乳品供應商評選為例,國立勤益科技大學流通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建興、黃鈺茹(2003),租稅優惠與其他非租稅獎勵工具之比較分析,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黃建龍(2001),現行台灣地區土地使用變更回饋制度與課題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勝榮(1990),風險情況下台北不動產開發投資決策之研究—蒙地卡羅模擬方法之運用,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耀輝(1999),獎勵合併與區域發展政策,經濟前瞻,61:38-45。
楊金鑄(2000),我國工商綜合區政策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書銘(2001),強制垃圾分類政策對民眾資源回收行為之影響評估,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鴻謙(2001),不動產投資與市場分析,臺北:文笙書局。
經濟部商業司(2008),96年度活化地方商業環境—商業用地(工商綜合區及倉儲批發業專用區檢討與影響評估),臺北:經濟部。
詹博勳(1993),大型購物中心發展策略之研究,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國鈞(2005),都市土地變更使用回饋機制之比較研究─以工業用地變更作為商業使用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蔡曉萍、黃士滔(2006),ANP與ZOGP應用在知識管理之模糊品質機能展開,工程科技與教育學刊,3(2):175-189。
衛萬里(2007),應用分析網路程序法選擇最佳產品設計方案之決策分析模式,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博士論文。
鄭書季(2005),多目標模糊偏好規劃法求解AHP及ANP優先權重,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涵聖(2005),應用分析網路程序法評選先進規劃與排程系統之研究,南台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雅尹(2001),地方計畫審議機制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品劭(2003),地方政府辦理非都市土地分區變更審議作業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鎰家(1996),影響建築業房地產投資決策因素之研究,中華大學建都所碩士論文。
羅清達(2001),台南地區工商綜合區規劃休閒購物中心有關消費者行為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Campbell, D.T. and Stanley, J.C. (1963), Experimental and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s for Research.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Dunn, W.N. (1994), Public Policy Analysis:An Introduction,7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Inc.
House, E.R. (1980), Evaluating with Validity. C.A.: Sage.
Huang J.J, Tzeng G.H., and Ong C.S. (2005), Multidimensional data in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using the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6(6):755-767.
Jones, Charles. O. (1977),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 2nd ed., North Scituate, M. A.: Duxbury(轉引自李允傑、丘昌泰(2003),政策執行與評估,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Lewis, C.D. (1982), Industrial and Business Forecasting Method. London: Butterworth Scientific.
Nachmias, D. and Nachmias, C. (1979), Public Policy Evaluation: Approaches and Method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Palumbo, D.J. (1987), The Politics of Program Evaluation. C.A.: Sage.
Patton, C.V. and Sawicki, D.S. (1993), Basic Methods of Policy Analysis and Planning. N. J.: Prentice-Hall.
Rossi, P.H. (1982), Standards for Evaluation Practic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轉引自李允傑、丘昌泰(2003),政策執行與評估,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Rossi, P.H. and Freeman, H.E. (1993), Evaluation: A Systematic Approach, 5th ed., C.A.: Sage.
Rossi, P.H. and Freeman, H.E. (1994), Evalua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Saaty, T.L. (1996),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RWS Publications, Pittsburgh, PA.
Saaty, T.L. (2001), Decision making with dependence and feedback: The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2nd ed, RWS Publications, Pittsburgh, USA.
Saaty, T.L. and Takizawa, M. (1986), Dependence and independence: from linear hierarchies to nonlinear network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6(1):229-237.
Sarkis, J. (2003), Quantitative models for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s-alternate consider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86(1):81-90.
Sarkis, J. and Talluri, S. (2002), A model for strategic supplier selection. 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38(1):18–28.
Weiss, C.H. (1972), Evaluation Research. N. J.: Prentice-Hall.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健全(1999),評估「產業升級條例」租稅優惠效果,經濟前瞻,61:42-45。
2. 王健全(1999),評估「產業升級條例」租稅優惠效果,經濟前瞻,61:42-45。
3. 施能傑(1999),政策執行的要素分析,研考雙月刊,23(4):6-15。
4. 施能傑(1999),政策執行的要素分析,研考雙月刊,23(4):6-15。
5. 孫克難(1999),台灣的儲蓄、租稅獎勵與經濟發展,財稅研究,31(4):1-12。
6. 孫克難(1999),台灣的儲蓄、租稅獎勵與經濟發展,財稅研究,31(4):1-12。
7. 徐作聖、曾國雄、陳仁帥(2004),ANP多準則決策於生物科技園區區位選擇之研究,國家政策季刊,3(4):185-202。
8. 徐作聖、曾國雄、陳仁帥(2004),ANP多準則決策於生物科技園區區位選擇之研究,國家政策季刊,3(4):185-202。
9. 徐慧民、衛萬明、蔡佩真(2007),應用分析網路程序法於建設公司住宅企劃方案優先順序選擇之研究,建築學報,62:49-74。
10. 徐慧民、衛萬明、蔡佩真(2007),應用分析網路程序法於建設公司住宅企劃方案優先順序選擇之研究,建築學報,62:49-74。
11. 張梅英、詹誌彬(2000),工商綜合區開發對都市發展的影響分析-以桃園台茂開發案為例,人與地,202(10):20-29。
12. 張梅英、詹誌彬(2000),工商綜合區開發對都市發展的影響分析-以桃園台茂開發案為例,人與地,202(10):20-29。
13. 陳啟明(1996),淺談不動產開發,臺灣地政,126:17-23。
14. 陳啟明(1996),淺談不動產開發,臺灣地政,126:17-23。
15. 曾國雄、鄧振源(1989),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上),中國統計學報,27(6):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