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毛連塭(1984)。台北市國民小學推展創造性體育課程實驗報告。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編:創造性教學資料彙集,1-12。
毛連塭(1987)。資優教育教學模式。台北:心理。
毛連塭(1989)。實施創造思考教育的參考架構。創造思考教育,1,2-9。毛連塭(2000)。創造力研究。台北:翔勝。
毛連塭(2005)。創造力研究的發展。載於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編著,創造力研究(2-124)。台北:心理。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2005)。創造力研究。台北:心理。
王木榮(1985)。威廉斯創造力測驗修訂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王璽權(2008)。高職機械木模科製圖實習課程實施創造思考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江宗霖(2008)。創意教學策略、創造力環境與高職學生創意思考能力之相關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行政院主計處(2003)。中華民國統計月報。台北:行政院。
行政院主計處(2009)。就業人數、國民所得統計年報。台北:行政院。2009年4月21日,取自:http://www.dgbas.gov.tw/mp.asp?mp=1
吳世清(2001)。國中生活科技課程創造思考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吳志衍、楊裕富(2005)。創意教學相關研究之初探。設計研究期刊,5,73-83。吳明雄(1992)。腦力激盪術簡介。創造思考教育,4,30-36。吳明雄(1994)。工業職校教育的創造思考教學。技職教育雙月刊,24,14~17。
吳明雄(1996)。創造發明訓練教材對高工學生創造思考與發明能力之影響。台北: 師大書苑。
吳明雄(2007)。技術創造力技法與應用。高職創造力社團指導老師研習活動課程講義,43-63。
吳明雄、李光耀、黃德發(2008)。從實務導向的課程規劃培養高職學生的創造力。南港高工學報,26,25-51。吳明雄、張一中、饒達欽(2008)。高中職學生藝術創造力影響指標之研究。藝術教育研究,16,1-31。
吳柳儀(2006)。教師創意教學之剖析。台東特教,23,17-21。
吳武典、陳昭儀(2002)。我國中等教育階段創造力教育政策規劃。教育部創造力白皮書子計劃(三)。台北:教育部。
吳思華、陳靜瑤(2005)。競爭力背後的創造力-以教育部顧問室「創造力教育中程發展計畫」為例談創造力教育。教育時論,133,5-18。
吳清山(2002)。創意教學的重要理念與實施策略。臺灣教育,614,2-8。吳清山(2006)。創意學校總體營造的理念與實踐。教師天地,142,9-15。吳清山、高家斌(2007)。台灣中等教育改革分析:1997-2007年。教育資料集刊,34,1-22。吳靜吉(1983)。創造性教學研討會問題回答。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創造性教學研討會記錄,25。
吳靜吉(2002)。華人學生創造力的發掘與培育。香港:浸會大學主辦之「靈機一動觸創意:華人創造力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2008年7月27日,取自:http://www.ccis.nccu.edu.tw/Mainmenu/DataBank/page3-3-3_a.htm
吳靜吉(2005)。現今台灣教育的醒思-從創意談起。教育研究月刊,133,107-116。
吳靜吉、高泉豐、王敬仁、丁興祥(1981)。拓弄思(甲式圖形、乙式語文)創造思考測驗指導及研究手冊。台北:遠流。
吳靜吉、林偉文、林士郁、陳秋秀、曾敬梅、王涵儀、徐悅淇(2002)。國際創造力教育發展的趨勢。資優教育季刊,2(1),1-25。
吳靜吉、陳甫彥、郭俊賢、林偉文、劉士豪、陳玉樺(1998)。新編創造思考測驗研究。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畫研究報告。台北:吳靜吉學術交流基金會。
吳靜吉、陳甫彥、郭俊賢、林偉文、劉士豪、陳玉樺(1999)。新編創造思考測驗研究。學生輔導期刊,62,132-145。呂意仁(2007)。專題本位學習對國小學生科學態度和創造力之影響。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李世程(2003)。高職機械科「機械加工實習」課程實施創造思考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李式群(2006)。教師的創造力發展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發展碩士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光耀(2007)。高職機械專業科目融入創造思考教學對學生創造力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李建華(2007)。創造思考教學對高職資料處理科網頁設計課程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李錫津(1986)。創造思考教學對高職學生創造力發展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沈翠蓮(2005)。創意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之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8(3),55-71。私立稻江高級護理家事職業學校(2008)。美容科美髮相關課程之美髮ⅠⅡⅢⅣ的科目大要及教學綱要、髮型梳理的科目大要及教學綱要。台北市:稻江護家高職美容科。
林幸台(1974)。創造性教學對才賦優異者創造力發展的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幸台、王木榮(1999)。威廉斯創造力測驗(出版二刷)。台北:心理。
林明德(2005)。我國高職資訊科「專題製作」教材發展及其對創造力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林金輝(2002)。高等教育的創造性教學與大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創造能力課程開發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67-172。
林偉文(2006)。學校創意守門人對創意教學及創造力培育態度與教師創意教學之關係。高雄師大教育學刊,27,69-92。林清培(2006)。高職機械木模科「機模實習」實施創造思考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范美淑(2009)。學校推動創造力教育經營策略之研究-以宜蘭縣二所學校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洪久賢、洪榮昭、林麗娟、蔡長艷(2007)。影響教師創意教學因素之研究-以綜合活動領域為例。師大學報:教育類,52(2),49-71。
洪永勝(2003)。高職電機電子群「數位邏輯實習」課程實施創造思考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洪榮昭、林雅玲、林展立(2002)。國中小創意教師教學策略與成效之研究。創造能力課程開發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25-145。
紀秋郎(2004)。韋氏新世界大學字典第4版。台北市:台北網路書出版社。
高惠玲(2007)。高職資訊科專業實習課程應用Lego Mindstorms 創新教學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張玉成(1983)。教師發問技巧及其對學生創造思考能力影響之研究。台北: 教育部教育計畫小組。
張玉成(1995)。思考技巧與教學。台北︰心理。
張玉成(2002)。教師發問技巧及其對學生創造思考能力影響之研究(初版六刷)。台北:教育部教育計畫小組。
張玉佩(2008)。動機對創造思考產生的影響:內外在動機的再議。國小特殊教育,45,55-67。張志豪(2000)。高中生活科技課程創造思考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張聖英(2007)。近年我國服務業就業市場之發展。主計月刊,623,27-36。教育部(1973)。民國62年修訂「家事職業學校課程標準暨設備標準」之美容科教育目標。台北:教育部。2008年5月10日,取自:http://home.kimo.com.tw
教育部(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教育部。2008年5月5日,取自:http://home.kimo.com.tw
教育部(1987)。民國76年修訂「家事職業學校課程標準暨設備標準」之美容科教育目標。台北:教育部。2008年5月10日,取自:http://home.kimo.com.tw
教育部(1998)。民國87年修訂「家事職業學校課程標準暨設備標準」之美容科教育目標。台北:教育部。2008年5月10日,取自:http://home.kimo.com.tw
教育部(2002)。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台北:教育部。2008年5月5日,取自:http://creativity.cyc.edu.tw
教育部(2004)。台北市資優教育白皮書。台北:教育部。2008年5月5日,取自:http://creativity.cyc.edu.tw
教育部(2005)。教育部職業學校家政群課程綱要發展小組。台北:教育部。2008年5月10日,取自:http://home.kimo.com.tw
教育部(2005)。創造力教育資源。台北:教育部。2008年5月10日,取自:http://creativity.cyc.edu.tw
教育部(2006)。95高級職業學校新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2008年5月10日,取自:http://home.kimo.com.tw
教育部(2006)。教育部輔導高級中等學校發展創意教學環境補助要點。台北:教育部。2008年5月10日,取自:http://creativity.cyc.edu.tw
教育部(2008)。私立稻江高級護理家事職業學校96學年度家政群美容科教學科目與學分數表。台北市:教育部96群科課程資訊網。2008年5月10日,取自:http://home.kimo.com.tw
教育部(2008)。創造力教育先導型發展計畫。台北:教育部主計處。2008年5月10日,取自:http://creativity.cyc.edu.tw
教育部(2009b)。高級中等學校科別資料統計結果分析。台北:教育部主計處。2009年7月28日,取自:http://creativity.cyc.edu.tw
曹俊德、李仁豪(2007)。提升創造力的教學態度、氛圍與課程方案設計。朝揚學報,12,255-270。
許貴序(2002)。創造思考對高職邏輯設計課程學習成效之教學實驗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許錦欽(2006)。高職機械力學課程水平思考創意教學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郭有遹(1983)。創造心理學。台北:正中書局。
郭奕龍(2004)。教師的創造力發展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立貞(2007)。創意廚藝教學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昭儀(2006)。大學創造力教育之探析。資優教育研究期刊,97,1-10。陳昭儀(2007)。創造力課程授課教師教學理念之研究。資優教育研究期刊,7(1),71-84。陳昭儀(2008)。啟發創意妙點子~談創造力教育。私立稻江高級護理家事職業學校舉辦創造力教學研習會。
陳昭儀、吳武典、陳智臣(2005)。我國創造力教學發展史。教育資料集刊,30,97-111。陳美岑(2000)。高職實用技能班美髮技術科創造思考教學方案之實施成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啟榮(2008)。創造思考之內涵及其教學啟示。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84,167-184。陳振明(2004)。影響高一學生科學創造力的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龍安(1990)。「問想做評」創造思考教學模式的建立與驗證--智能結構模式在創造思考教學上的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龍安(1998)。台灣地區創造力發展調查報告。創造思考教育,8,43-50。陳龍安(1999)。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五版三刷)。台北:心理。
陳龍安(2001)。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五版四刷)。台北:心理。
陳龍安(2004)。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五版七刷)。台北:心理。
陳龍安(2005)。創造思考教學。載於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編著,創造力研究(2-124)。台北:心理。
陳龍安、朱湘吉(2001)。創造與生活。台北︰五南。
陳鴻照(2004)。技職學校教師創造力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黃金俊(1999)。高職印刷科攝影課程創造思考教學模式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黃金焜(2003)。創造思考教學方法對高職機械科學生創造力影響之研究-以實習課程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黃湘媛(2005)。談創意教學與創意教師。國教天地(中心論題),36-42。黃馨慧(2002)。創造思考教學對高職美容科學生創造力影響之研究。中華家政學刊,32,111-114。黃馨慧(2003)。「高職學生美容技術創造力培訓之研究(一)」。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黃馨慧(2004)。「高職學生美容技術創造力培訓之研究(二)」。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黃馨慧(2005)。創造思考教學策略在高職美容科教學之應用。技術與職業教育學刊,85,52-57。
黃馨慧(2006)。「國科會以課程設計導向培養高職家政群學生符合產業需要之技術創造力方案(1/2)」。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黃馨慧(2007)。「國科會以課程設計導向培養高職家政群學生符合產業需要之技術創造力方案(2/2)」。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黃馨慧、宋慧娟(2008)。整體造型技術創造能力測驗發展之研究。論文發表於中國測驗學會主辦的「2008年中國測驗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北市。
彭震球(1991)。創造性教學之實踐。台北︰五南。
葉文中(2007)。創造思考教學應用於高中生活科技多媒體電腦輔助課程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葉玉珠(2000)。「創造力發展的生態系統模式」及其應用於科技與資訊領域之內涵分析。教育心理學報,32(1),95-121。葉玉珠(2006)。創造力教學-過去、現在與未來。台北:心理出版社。
葉玉珠、吳靜吉、鄭英耀(2000)。影響科技與資訊產業人員創意發展的因素之量表編制。師大學報,45(2),39-63。
葉怡華(2005)。高級中等教育美容科實施美容美髮相關職類技能檢定訓練之效益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詹瓊華(2004)。高中家政課程實施創造思考教學之成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賈馥茗(1976)。英才教育。臺北:開明書局。
廖文靜(2008)。創造力系統模式在教學上的應用。政大附中學報,1,56-68。劉丙燈(2003)。高職機械科「專題製作」課程實施創造思考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蔡伶霞(2004)。高職美容類科學生升學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蔡慶隆(2004)。創造思考教學對高職電機科實習課程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蕭國輝(2007)。我國服務業的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主計月刊,623,6-11。賴春金(1988)。我國家政技職教育現況探討與改進方向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賴媛姬(2006)。影響幼兒教師創意教學之因素探討。吳鳳學報,14,199-212。鍾美倫(2006)。高職商業概論創造思考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戴永鏗(2003)。高職汽車科「汽車實習」課程實施創造思考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魏嚴芳(2002)。創造思考教學對高職機械科學生創造力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蘇筑筠(2008)。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高職生創造思考能力與創意氛圍之影響。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饒見維(2005)。創造思考訓練︰創思的心理策略與技巧。台北︰五南。
二、西文部分
Arietil, S. (1976). Creativity--The magic synthesis. New York, NY: Basic Books.
Baldwin, J. (2001). Understanding the challenge of creative among african Americans. Journal of Secondry Gifted Education,11, 121-126.
Bank, C. (1994).Teaching Technology. Lndon: Open University.
Caves, R. C. (2000). Creative industrie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heung, C. K. (2003). Creativ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What is the impact of field and of study.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37(1), 42-63.
Csiksentmihalyi, M. (1996). Creativity. New York, NY: HarperCollins. 杜明城譯(1999)。創造力。台北:時報。
Csiksentmihalyi, M. (1999). Implications of a systems perspective for the stuty of creativity. In R. J. Sternberg(Ed.). Handbook of creativity, 313-335.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uversity Press.
Csiksentmihalyi, M.,&Wolfe, R. (2000). New conceptions and research to creativity: Implications of a systems perspective for creativity in Education. In K. A. Heller, F. J. Monk, R. J. Sternberg & R. F. Subotnik(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Giftedness and Talent, 81-94 New York,. NY: Elsevier.
Fryer, M. (1996). Crea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London: Paul Chapman.
Gardner, H. E. (1983).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Buffalo, New York, NY: BasicBooks.
Gardner, H. E. (1988). Creativity: A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1(1), 8-26.
Guilford, J. P. (1950). Creativity. American Psychologist, 5, 444-454.
Guilford, J. P. (1967). The nature of human intelligence. Buffalo, NY: Mc Graw-Hill, Inc.
Guilford, J. P. (1968). Intellignce, creativity and their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San Diego: Robert R. Knapp.
Guilford, J. P. (1977). Way beyond the IQ. Buffalo, NY: Creative Education Foundation, Inc.
Hallman, R. (1963). The commonness of creativity. Education Theory, 13, 19-33.
Oliva, P. E. (1992). Developing the curriculum (3ed). White Plains, NY: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Parnes, O. (1967). Creative behavior guidebook. New York, NY: Scribners.
Sanderlin, O. (1971). Creative teaching. NJ: A. S. Barnes and Co. Inc.
Sternberg, R. J. (2003). Creative thinking in the classroom.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7(3), 325-338.
Sternberg, O’ Hara, L. A., & Lubart, T. I. (1997). Creativity as investment.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40(1), 8-21.
Sternberg, R. J. (1988). The nature of creativity: Contemporary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uversity Press.
Sternberg, R. J., & Lubart, T. I. (1995). Defying the crowd: cultivating creativity in a cluture of confomity. New York, NY: Simon & Schuster Inc.
Taylor, C. M. (1987). Ecpanding awareness of creative porentials worldwild. Salt Lake, UT: Brain Talent-Powers Press.
Tiedt, S. W. (1976). Creativity. Morristown, NJ: General Learning Press.
Torrance, E. P. (1962). Guiding creative talent.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Torrance, E. P. (1965). Rewarding creative behavior. Experiments in classroom creativ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Torrance, E. P. (1966). 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 Norms-technical manual. Research Edition personnel press, Inc. Princeton, NJ.
Torrance, E. P. (1974). 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 Directions manual and sorting guide(Figural test, Form B). Princetion, NJ: Per-sonnel press.
Torrance, E. P. (1972). Can we teach children to think creatively? Journal of Creative Bechavior, 6, 114-143.
Torrance, E. P. (1984). The role of creativity inidentification of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The Gifted Child Quarterly, 28(4). 37-61.
Williams﹐F. E. (1970). Classroom ideas for encouraging thinking and feeling. NY: D. O. K. Publishers Inc.
Williams, F. E. (1972). Identifying and measuring creative potential. New York, N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ons.
Wynn, M. J. (1996). Crea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A resource book for K- 8. Albany: Delmar Publisher.
三、參考資源之網站及網址
創造力教育研究計畫網。http://small.lib.nccu.edu.tw/ncculib_creative8/creative8.php
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http://www.nccu.edu.tw/server/publichtmut/html/wZ02/cw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創造思考暨資賦優異教育研究所。http://www.tmtc.edu.tw
遠東科技學院創造力中心。http://fecic.fec.edu.tw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創造思考教育中心。http://www.tmtc.edu.tw/~creative
台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創新設計研究所。http://id.ntut.edu.tw
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http://hef.yam.org.tw/
全民創新運動推動委員會。http://www.innovation.org.tw/
中華資優教育學會。http://www.happynet.org.tw/
紙風車劇團兒童創造力工作室。http://www.paperwindmill.com.tw/paperkid/index.htm
信誼基金會。http://www.tccab.gov.tw/read/se.htm
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http://www.tecofound.org.tw/
台灣數學建構與創意學會。http://model.chiuchang.com.tw/model
中華創意發展協會。http://www.ccda.org.tw/
中華創造學會。http://myweb.hinet.net/homw8/cca1992/index/htm
創意教學。http:nonarts.sce.pccu.edu.tw/cover-m-edu.asp
創意教學網上行。http:www.ied.edu.hk/creative/main.htm
創意教學電子報網站。http:edunews.isst.edu.tw/default.asp
Empower教師創意教學網站。http:class.eje.isst.edu.tw/
濱海兒童美術網站。http:yoyo.center.kl.edu.tw/
思摩特網。http://scnet.edu.tw
六大學習網。http://learning.edu.tw/
亞卓市夫子學院。http://www.educities.edu.tw/
創造力入口網。http://www.creativity.edu.tw/site/about.php
教育部創造力教育中程發展計劃入口網。http://www.creativity.edu.tw/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