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1.中文文獻:
王可、王征、曹田泉 譯(2004)。《動畫無極限:世界獲獎動畫短片的經典創意》。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Faber, L. Walters, H.(2003). Animation Unlimited. Laurence King Publishing Ltd.
王曉紅(2005) 。<瘋狂世界里的“瘋狂者”與“清醒者”——論黑色幽默在人物塑造上的體現>。《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期2,頁89-90。
王培德、方建國、彭一(2007)。《中外動畫史》。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白乃遠(2009)。《直覺式的3D角色動畫實驗性創作》。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李美蓉(1988)。《達達與現代藝術》。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李洁芳(2006)。<敘事遊戲中的暴力美學與黑色幽默>。《藝苑》,期5,頁59-64。
何春玲(2005)。《動漫創作全接觸》。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北京希望電子出版社。
何希凡、譚光輝(2007) 。<黑色幽默的審美心理機制新探>。《濱州師專學報》,期3,42-45。
林則良 譯(2009)。《牡蠣男孩憂鬱致死》。台北市:時報文化。
Tim Burton(1997). The Melancholy Death of Oyster Boy & Other Stories. Harper Entertainment.
林泰州、喬慰萱 譯(2000)。《電影製作完全手冊》。台北市:遠流。
Richard Taylor(1996). The Encyclopedia of Animation Techniques. Running
Press Book..
佟婷(2007)。《動畫藝術論》。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吳馬俐 譯(1988)。《達達藝術和反藝術》。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Hans Richter(1997)。Dada: Art and Anti-Art. Thames & Hudson
吳佩慈(2007)。《在電影思考的年代》。臺北市:書林。
唐維敏 譯(1995)。《錄影學》。臺北市:遠流。
Roy Armes(1988).On Video.London: Routledge.
孫立軍(2003)。《影視動畫影片分析》。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
許惠萍(2004)。《論海勒小說〈第二十二條軍規〉的黑色幽默特徵》。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黃玉珊、余為政(1997)。《動畫電影探索》。臺北市:遠流。
黃怡(1999)。<狂飆爆笑的捉狹鬼--提姆波頓>。《人本教育札記》。期119,頁96-99。梁良(2005)。<提姆波頓之地獄新娘>。《亞洲週刊》,期44,頁54。台北市:國家圖書館。
梁洪蘭(2005) 。<黑色幽默文學的藝術風格>。《鞍山師範學院學報期》,期1,頁79。
曹艷兵(1994)。<幽默美學品格的歷史走向-從古典幽默到黑色幽默>。《湖北師範學院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期4,頁44-64。
曹其敏(1993)。《戲劇美學》。台北市:五南文化事業機構。
陳賢錫 譯(2004)。《動畫創作全覽》。永和市:視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Chris Patmore(2003). The complete Animation course. Thames & Hudson Ltd.
焦雄屏 譯(1992) 。《認識電影》。臺北市:遠流。
Louis Giannetti(1976).Understanding Movies. Prentice-Hall.
程予誠 (2008)。《電影敘事影像美學:剪接理論與證實》。臺北市:五南。
張恩光、張裕幸、黃俊榮(2007)。《動畫達人二部曲 I.劇本寫作》。台北縣:
旭營文化。
Paul Wells(2007). SCRIPTWRITING. AVA.
張恩光、張裕幸、鄭家皓、李淑蓮、陳姿君、劉濰容 譯(2007)。《動畫達人首部曲:動畫基礎》。台北縣:旭營文化。
Paul Wells(2007). THE FUNDAMENTALS OF ANIMATION. AVA.
楊松鋒 譯(2005)。《電影的故事》。臺北市:聯經。
Mark Cousins (2004). The story of film. Great Britain:Pavilion Book.
楊曉蓮(2000) 。<”黑色幽默”的審美心理機制新探>。《重慶師專學報》,
期4,頁39-43。
詹子輝(2007)。《黑色幽默意象之設計運用》。碩士論文。台北市:大同大學。馮海燕(2007) 。<黑色幽默—存在主義的繼承與背離>。《科技信息》,期9,頁8。
曾偉禎 譯 (1996)。《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臺北市:麥格羅希爾。
David Bordwell & Kristin Thompson (1993). Film Art-An Introduction. McGraw-Hill.
游南醇、徐特輝(2004) 。<黑色幽默特點探析>。《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期6,頁76-80。
葉謹睿(2004) 。<科技藝術檔案(5)--莫名其妙!:湯尼.奧斯勒[TonyOursler] >《藝術家》,期5,458-465。台北市:國家圖書館。
廖金鳳 譯 (2001)。《電影百年發展史:前半世紀》。臺北市:麥格羅希爾。
Kristin Thompson & David Bordwell (1994). Film History-An Introduction. McGraw-Hill:lnc.
劉佳(2009)。《動畫藝術短片創作》。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
劉加媚(1994) 。<黑色幽默的藝術特色>。《廣西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期2,頁72-90。
劉宏球(2006)。《電影學》。中國大陸:浙江大學出版社。
劉娟娟 譯(2006)。《柯恩兄弟的電影》。中國大陸:鳳凰出版社。
Frederic Astruc(2001). Le Cinema des Freres Coen . Les editions du cerf Cerf .
蔡奐(2007) 。<羚羊與秧雞的黑色幽默藝術探析>。《昆明大學學報》,期18,頁44-47。
薛燕平(2006)。《世界動畫電影大師》。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2.外文文獻:
Richard Taylor.(1996). The Encyclopedia of Animation Techniques. United States:Running Press Book Publishers.
Tim Burton(Producer), Tim Burton(Director).(2005).Tim Burton''s Corpse Bride. United States :Warner home video.
Tim Burton(Producer), Tim Burton(Director).(1990).Edward Scissorhands.United States :Fox Century.
3.網路文獻:
大英百科線上(2008)。http://wordpedia.eb.com/ (2008/12/20 瀏覽 )。
山村浩二(2008)。〈日本獨立動畫與日本動畫三位開創者〉。大師講座。
http://www.dmd.yuntech.edu.tw/dlearn/right_lec_Koji.htm。(2010/03/03 瀏
灠)
台灣電影筆記 (2009)。http://movie.cca.gov.tw/ (2009/1/10 瀏覽 )。
尚宏玲(2002)。<電影裡的傳統動畫>。台灣電影筆記。http://movie.cca.gov.tw/files/13-1000-420.php?Lang=zh-tw。(2010/3/30瀏覽)。
馮偉中(2002)。<來做動畫>。台灣電影筆記。http://movie.cca.gov.tw/ (2009/1/10
瀏覽 )。
燕子(2006)。<令人愛憐的松子的一生>。台灣電影筆記。
http://movie.cca.gov.tw/Column/Content.asp?ID=6。(2008/3/10瀏覽)。
聞天祥(2002)。<此時無聲勝有聲(外語篇)-用音樂抗拒對白的電影巨人卓別林>。台灣電影筆記。http://movie.cca.gov.tw/Column/Content.asp?ID=6。(2008/3/20瀏覽)。精神健康基金會(2010)。http://www.mhf.org.tw/。 (2010/04/20 瀏覽 )
漢恩.胡格布里居(2010)。http://www.youtube.com/watch?v=wakjQFyia_4
(2010/1/30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