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書目:
王墨林。1991。《後昭和的日本像》。台北:稻禾。
―――。1992。《都市劇場與身體》。台北:稻鄉。
―――。1986。〈超現實與反秩序:日本舞踏的非理性精神〉。《雄獅美術》6月號。第184期。頁59~63。
―――。1994。〈肉體的叛亂:舞踏家土方巽及其美學〉。《表演藝術》2月號。第16期。頁5~11。
―――。2006。〈為什麼要跳「舞踏(Butoh)」?〉。《天然之美》演出宣傳單。
―――。2006。〈「身體」作為一種歷史觀點〉。《表演藝術》11月號。167期。頁50。
―――。2009。《台灣身體論》。台北:左耳。
朱天文。2011。《荒人手記》。台北:新經典。
李永熾。1991。《日本式心靈》。台北:三民。
李維菁。2011。<台灣特有種偵探——紀蔚然>。《印刻文學》6月號。
李豐楙。2004。<儀式、演劇與祭祀>。《傳統藝術》7月號。44期。頁8~12。巫祈麟。2005。<懷抱土地的女‧台式舞踏《瞬間之王》>。《破週報》復刊345號。2月18日~2月27日。
邱坤良。1999。《南方澳大戲院興亡史》。台北:印刻。───。2008。《飄浪舞台:台灣大眾劇場年代》台北:遠流。
吳念真、朱天文。1989。《悲情城市》。台北:三三書坊。
吳莉君 譯。2009。《留住一切親愛的:生存.反抗.欲望與愛的限時信》。John Berger 著。台北:麥田。
吳牧青。2006。〈在如盜墓者般的國家機器之前控訴――黃蝶南天舞踏團樂生院公演〉。《破週報》復刊428號。9月22日~10月1日。
林于竝。2005。〈試論土方巽舞踏當中「日本人的身體」〉。《戲劇學刊》1月創刊號。台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頁73~90。
―――。2005。〈秦Kanoko:黑暗世界的前衛火種〉。《「黃蝶南天舞踏團」〈瞬間之王〉演出節目單》。
―――。2009。《日本戰後小劇場運動當中的身體與空間》。台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 等。2006。《海筆子通信Ⅰ:「舞踏」特集》。台北:辛苦之王。
林于竝、劉守曜 譯。《文化就是身體》。鈴木忠志 著。台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林錚顗 譯。2008。《鏡像下的日本人:永恆的母親、無用的老爹、惡女、第三者、賣春術、硬派、流氓》。Ian Buruma 著。臺北:博雅書屋。
胡冬竹 譯。2006。〈「髒」他個昏天暗地。何所懼!〉。櫻井大造 著。《台灣「海筆子」《野草天堂》演出宣傳單》。
馬奎元。2010。〈禁忌與壓抑──試論臺灣現代劇場中身體的某些現象〉。「臺灣現代劇場的複數史觀」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國際會議廳。
納日碧力戈 譯。2000。《社會如何記憶》。Paul Connerton 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秦Kanoko。2000。〈生活裡的舞踏――與民眾劇場的關聯〉。《葫蘆樂園劇場發聲報》15期。
―――。2006。〈在舞踏成為戰鬪的那一天〉。《「黃蝶南天舞踏團」〈天然之美〉》演出宣傳單》。
――― 等。2007。《海筆子通信Ⅲ:〈變幻 痂殼城〉北京演出特集》。台北:辛苦之王。
桑田草 譯。2008。《極樂惡所:日本社會的風月演化》。沖浦和光 著。台北:麥田。
陳宜君。2010。《飛遷南國的黃色蝴蝶:日本舞踏家秦Kanoko來台創作十年研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理論研究所九十九學年度第二學期碩士論文。指導教授:陳雅萍。陳志宇 譯。2007。《前現代與後現代對闇暗舞蹈的影響:日本暗黑舞踏》。Susan B. Klein著。台北:左耳。
陳泱 譯。1986。〈肉體的物質性 物質的肉體性:舞踏家土方巽與日本戰後新藝術的關係〉。市川雅 著。《雄獅美術》6月號。第184期。頁50~58。
彭榮邦。《牽亡:惦念世界的安置與撫慰》。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八十八學年度碩士論文。指導教授:余德慧。辜振豐。1994。〈混沌之舞 恍惚之美〉。《表演藝術》2月號。第16期。頁13~14。張燦鍙。2003。《文化:臺灣問題的根源》。台北:前衛。
張馨文。2007。《當「我們」同在一起──參與樂生反迫遷抗爭歷程的實踐與反思》。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九十五學年度第二學期碩士論文。指導教授:王增勇。黃文博。2000。《台灣人的生死學》。台北:常民。
黃道琳 譯。1994。《菊花與劍》。Ruth Benedict著。台北:桂冠。
黃碧君 譯。2006。《幻想圖書館》。寺山俢司 著。台北:邊城。
楊士賢。2008。《慎終追遠:圖說台灣葬禮》。台北:博揚文化。
楊永良。2008。《日本文化史》。台北:致良。
楊曉鐘 譯。2009。《看日本:逝去的面影》。渡邊京二。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廖俊逞。2006。〈秦Kanoko以舞踏身體凝視歷史 《天然之美》為樂生院請命〉。《表演藝術雜誌》9月號。第165期。
―――。2009。〈秦Kanoko《惡之華》 獻給死者的祭儀〉。《表演藝術雜誌》12月號。第204期。頁60。
葉渭渠 譯。2002。《伊豆的舞孃》。川端康成 著。台北:木馬。
賴柔蒨。2009。〈為生存而奮鬥的舞踏――秦Kanoko與樂生院的交遇〉。《破週報》復刊592號。12月25日~1月3日。
鄭力軒 譯。2006。《成為日本人:殖民地台湾與認同政治》。荊子馨 著。台北:麥田。
鴻鴻。2010。〈天真的力量――惡之華在樂生〉。《聯合報》1月31日D2文化廣場版「藝言堂」專欄。
鍾喬。1994。《亞洲的吶喊:民眾劇場》。台北:書林。
蕭芸菁 譯。2007。《老妓抄》。岡本加乃子 著。台北:新雨。
─── 譯。2007。《墮落論》。坂口安吾 著。台北:新雨。
叢林春 譯。1999。《戲劇舞台上的日本美學觀》。河竹登志夫 著。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龔萬侯。2005。《牽亡歌陣儀式意涵之探討:以台南地區為例》。九十六學年度第一學期碩士論文。指導教授:徐福全。日文書目:
(依五十音順序)
赤坂治績。2007。《江戶の歌舞伎スキャンダル》。東京:朝日新聞社。
茜 三郎、柴田弘美。2003。《全共闘》。東京:河出新社。
今岡謙太郎。2008。《日本古典藝能史》。東京:武藏野美術大學。
大野一雄。1998。《大野一雄舞踏譜【增補版】 御殿﹑空を飛ぶ》。東京:思潮社。
沖浦和光。2006。《日本民衆文化の原郷―被差別部落の民俗と芸能》。東京:文藝春秋。
───。2007。《旅芸人のいた風景―遍歴・流浪・渡世》。東京:文藝春秋。
───。2008。《幻の漂泊民‧サンカ》。東京:文藝春秋。
小阪修平。2006。《思想としての全共闘世代》。東京:筑摩書房。
小沢昭一。2004。《私のための芸能野史》。東京:筑摩書房。
白倉敬彥。2007。《春画と江戸風俗》。東京:SoftBank Creative。
扇田昭彦。1995。《日本の現代演劇》。東京:岩波書店。
高橋貞樹。1992。《被差別部落一千年史》。沖浦和光 校注。東京:岩波書店。
服部幸雄。2007。《歌舞伎の原郷:地芝居と都市の芝居小屋》。東京:吉川弘文館。
橋本克彦。2007。《団塊の肖像:われらの戰後精神史》。東京:日本放送出版協会。
原田広美。2004。《舞踏大全:暗黑と光の王國 》。東京:現代書館。
広末 保。1973。《辺界の悪所》。東京:平凡社。
傅筆靈。2006。《日本人のケガレ観の諸相:その歴史的変を中心に》。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碩士論文。指導教授:劉麗。
山折哲雄。2002。《死の民俗学:日本人の死生観と葬送儀礼》。東京:岩波書店。
松岡心平。2002。《中世芸能を読む》。東京:岩波書店。
─── 編。2000。《鬼と芸能:東アジアの演劇形成》。東京:森話。
三上賀代。1993。《器としての身体―土方巽・暗黒舞踏技法へのアプローチ》。東京:ANZ堂。
三橋 修。2009。《作家は何を嗅いできたか》。東京:現代書館。
森下 隆 等編。2004。《土方巽の舞踏:肉体のシュルレアリスム 身体のオントロジー》。東京:慶應義塾大学。
盛田嘉徳。1985。《中世賤民と雑芸能の硏究》。東京:雄山閣。
英文書目:
Aronson, Arnold. American avant-garde theatre : A History. London: Routledge. Cavaye, Ronald, et al. A Guide to the Japanese Stage : From Traditional to Cutting Edge. Tokyo: Kodansha International, 2004
Nygren, Christina. 2000. “Tabi Shibai: Popular Theatre in Context”. Japanese Theatre and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Boston: 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 P.231~240.
Sorgenfrei, Carol F. 2005. Unspeakable acts: the avant-garde theatre of Terayama Shūji and postwar Japan. Honolulu :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訪談紀錄、講稿與書信:
尤苡人專訪許雅紅。2010年7月2日。地點:臺北市Sour Time腳踏車廚娘的店。
尤苡人專訪曾筱光。2010年7月9日。地點:臺北市米倉咖啡。
尤苡人專訪黃思農。2010年7月9日。電話訪談。
尤苡人專訪李薇。2010年7月20日。地點:新北市李薇住家。
尤苡人專訪林宜蓉。2010年8月1日。地點:台北市中山國中站。
尤苡人譯。秦Kanoko,<2009年12月22日演講稿>。
尤苡人譯。秦Kanoko, <2010年1月17日公開信>。
尤苡人譯。秦Kanoko,<2010年8月16日書信>。
陳宜君專訪秦Kanoko。2006年12月24日。地點:「台灣海筆子」排練場暨秦Kanoko深坑住家。
陳宜君專訪秦Kanoko。2008年8月6日。地點:「台灣海筆子」排練場。
陳宜君專訪秦Kanoko。2009年2月6日。地點:秦Kanoko深坑住家。
網路資源:
三上賀代。<舞踏の身体観-消える構造>:http://www.geocities.co.jp/Hollywood-Stage/9067/kayo-jpandoc1.html。上網日期:2011年4月18日。
于善祿。〈評秦Kanoko黃蝶南天舞踏團《惡之華》〉:http://mypaper.pchome.com.tw/yushanlu/post/1320471866。上網日期:2011年6月20日。
王墨林。〈收納暗黑記憶的納骨塔〉:http://blog.yam.com/waterfield2009/article/26177043。上網日期:2011年7月11日。
吳俞萱。〈赤裸地走出灰燼的身體――黃蝶南天舞踏團《惡之華》〉:http://magz.roodo.com/article/1789。上網日期:2011年7月11日。
林乃文。〈雨夜裡的一朵神花――《惡之華》〉:http://coolmoonintaiwan.blogspot.com/2010/01/blog-post.html。上網日期:2011年7月11日。
「黃蝶南天舞踏團」《天然之美》部落格:http://blog.yam.com/asiabaroque2006。上網日期:2011年7月11日。
「黃蝶南天舞踏團」《惡之華》部落格:http://asiabaroque2009.blogspot.com/。上網日期:2011年7月11日。
賴澤君。《全球視野看痲瘋隔離制度與台灣樂生院運動-戰後62年樂生院人權 侵害調查與近年立法及保存運動抗爭紀實》:http://sawalai2009.blogspot.com/。上網日期:2011年7月11日。
影像資料:
寺山修司。1971。《拋下書本走上街》(書を捨てよ町へ出よう)。
───。1974。《死者田園祭》(田園に死す)。
───。1983。《草迷宮》。
鈴木清順。1981。《流浪者之歌》(ツィゴイネルワイゼン)。
───。2001。《手槍歌劇》(ピストルオペラ)。
陳芯宜 攝影剪輯。2005。《瞬間之王》演出錄影。
───。2006。《天然之美》演出錄影。
───。2010。《惡之華》演出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