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基金為一模仿股價指數報酬率之投資組合,其風險僅只於市場風險與 極為有限之非市場風險。由於國內外實證結果顯示,共同基金經理人之積 極性操作策略,長期而言並未能擊敗市場,指數基金能夠達成市場的績效 ,成本又較低,便成為一個不錯的選擇。本研究設計追蹤誤差與價值追蹤 比率兩種績效評估指標,接著設計三種建構指數基金的方法,分別為價格 法、報酬率法與市值加權法。三種方法分別加入不同的限制,依序為無產 業限制、九種產業限制與十九種產業限制。本研究以臺灣證券交易所發行 量加權股價指數,為追蹤對象,利用1988至1994年週資料,分成 五個子期間,進行實證研究,每個子期間長度為三年,前兩年為樣本內期 間,用來計算指數基金投資於各股票之資金比重,後一年為樣本外期間, 用來評估各種不同方法之優劣。實證結果如下:一指數基金報酬率並非個 股報酬率與投資比重相乘後加總。二追蹤誤差方面,樣本內外表現並不一 致,且未能找出具有一致較優趨勢之方法與限制;加入產業限制有助於穩 定樣本外之追蹤誤差。三價值追蹤比率方面,表現均有一定的水準。四報 酬率法雖然計算方式有誤,但是結果仍頗為理想。五單獨以追蹤誤差或報 酬率相關係數來衡量指數基金的績效並不妥當,應以價值追蹤比率來衡量 較為妥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