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8 23:0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卓玫君
論文名稱:臺灣南管小戲文本分析--以<陳三五娘>與<番婆弄>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contextual interpretation of nanguan folk drama in Taiwan
指導教授:李殿魁李殿魁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傳統藝術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民俗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4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南管大小戲儀式文本分析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1
  • 點閱點閱:41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9
論 文 摘 要
臺灣廟會遶境儀式中經常出現的臺灣的南管小戲陣頭,表面上看來俚俗淫穢,但若將其演出情境與內容視為一個整體的演出文本做一脈絡之分析,其文本背後所蘊藏的象徵意義與庶民思維,卻是豐富而深具研究價值的。
本論文的研究架構,係以R.Redifield的大小傳統理論與Bakhtin 的嘉年華會理論為主要論述架構,並結合Victor Turner的儀式理論、T.Parson的結構功能學派學說,探討臺灣南管小戲於理應莊嚴肅穆的敬神禮神活動中以情色文本呈現的內在意義。以及,南管小戲與南管大戲間擁有許多相同的劇目與相似之關目情節,亦是進行小戲研究時所必須並列探討的。因此本論文選擇南管大小戲皆有之劇目《陳三五娘》與《番婆弄》,作為小戲文本分析時的「對照組」。南管大小戲雙軌並行於閩南地區數百年,代表的是仕紳/庶民、官方/民間因階級不同,對宗教祭祀、戲曲功能與審美品味要求不同所致,其大小戲文本之變異,是探究小戲文本時所不能忽略的。
第一章 前言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架構 3
第三節 文獻整理 9
第二章 大戲與小戲概論 10
第一節 大戲/小戲之定義 10
第二節 唐戲弄﹕後世小戲之雛型及其在戲曲發展過程之角色 15
第四節 大戲與小戲的關係 22
第五節 民間小戲的庶民藝術特色 26
參考書目
Redfield, Robert
1989 The Little Community and Peasant Society and Culture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錢中文主編 Bakhtin,M.M.著
1998 巴赫金全集第六卷─拉伯雷的創作與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民間文化 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曾永義 施德玉主持
2001 臺南縣車鼓陣調查研究計畫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民間藝術保存傳習計畫
施德玉
1999 中國地方小戲研究 台北﹕學海出版社
2000 中國地方小戲音樂之探討 臺北﹕學海出版社
2000 臺南縣六甲鄉「車鼓陣」調查研究計畫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民間藝術保存傳習計畫
2002 南瀛車鼓音樂之探討 南瀛傳統藝術研討會
路應昆
2002 戲曲藝術論 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楊馥菱
2000 有關臺灣車鼓戲之幾點考察 兩岸小戲大展暨學術會議
黃文正
2000 南瀛地區傳統車鼓陣保存曲目研究 兩岸小戲大展暨學術會議
黃玲玉
1986 臺灣車鼓之研究 國立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1 從閩南車鼓之田野調查試探臺灣車鼓音樂之源流 臺北﹕中國民族音樂學會
2002 太平歌、車鼓、南管音樂之比較研究─以《共君斷約》為例 南瀛傳統藝術研討會
李國俊
2000 閩南小戲及其音樂研究 兩岸小戲大展暨學術會議
趙郁玲
不詳 臺灣車鼓之舞蹈研究 臺北﹕文化大學
蔡麗華
2002 南瀛藝陣的傳承研究─以西港鄉的車鼓為例 南瀛傳統藝術研討會
王安祈
1990 明代戲曲五論 臺北﹕大安出版社
王國維
1993 王國維戲曲論文集﹕《宋元戲曲考》及其他 臺北﹕里仁出版社
任半塘
1985 唐戲弄 台北﹕漢京文化
王士儀
2000 小戲釋義及其應用性 兩岸小戲大展暨學術研討會
湯草元 陶雄主編
1981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曾永義
1990 戲曲源流新論 台北﹕立緒文化
錢南揚
1980 永樂大典戲文三種校注 台北﹕華正書局
1988 戲文概論 台北﹕里仁書局
張紫晨
1982 中國民間小戲選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9 中國民間小戲 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張正平譯 德希達(Jacques Derrida)
2000 他者的單語主義 臺北:桂冠
徐亞湘 編撰點校
2001 臺灣日日新報與臺南新報戲曲資料選編 臺北﹕宇宙
楊維中、陳利權、楊明、吳洲
1999 中國佛教百科叢書儀軌卷 臺北﹕佛光出版社
呂訴上
1961 臺灣電影戲劇史 臺北﹕銀華出版社
吳捷秋
1993 梨園戲藝術史論 台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
吳守禮 校註
1976 明清閩南戲曲四種 定靜堂叢書
2001 清光緒間刊荔枝記校理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出版
李豐楙
1993 由常入非常﹕中國節日慶典中的狂文化 中外文學第二十二卷第三期
陳正國譯 Fiske, John著
1993 瞭解庶民文化 臺北﹕萬象
陳原
2001 語言與社會生活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Turner, Victor
1982 The Ritual Process﹕Structure and Anti-Structure New York﹕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
邱坤良
1992 《日治時期臺灣戲劇之研究》 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1997 《臺灣劇場與文化變遷》 臺北﹕臺原出版社
閻崇年
1997 《中國都市生活史》 臺北﹕文津出版社
張庚主編
1983 《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
華東戲曲研究院編
1955 《華東戲曲劇種介紹》 上海﹕新文藝出版社
張壽林
1985 王昭君故事演變之點點滴滴 ,敦煌變文論文錄下冊 臺北﹕明文書局
俞為民
1994 宋元南戲考 台北﹕商務印書館
鄭黛瓊
1993 中國戲劇之淨腳研究 臺北:學海出版社
楊明鍔
1986 民間節令祭祀與演戲,民俗曲藝第三十九期
林麗月
2000 晚明的「服妖」議論及其性別意涵,明清文化新論 臺北﹕文津出版社
林國源
2000 古希臘劇場美學 臺北:書林
陳雷、劉湘如、林瑞武
1997 福建地方戲劇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Bonnewitz, Patrice 孫智綺譯
2002 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 臺北﹕麥田
高丙中、張林譯 彌爾頓•英格著(Yingger,J.Milton)
1995 反文化─亂世的希望與危險 臺北﹕桂冠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編輯部編
1996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 北京﹕中國ISBN中心出版
宋兆麟
1997 中國生育、性、巫術 臺北﹕漢忠文化
陳芳英
1980 有關目連的戲劇文學 中國古典文學論文精選叢刊 臺北﹕幼獅文化
劉鴻溝編
1979 閩南音樂指譜全集 臺北﹕學藝出版社
王克芬 蘇祖謙
1996 中國舞蹈史 臺北﹕文津出版社
石光生
200? 王昭君故事於臺灣戲劇文本書寫之異變﹕以高甲戲《王昭君》與皮影戲《昭君和番》為例
汪培基譯 弗雷澤(J.G Frazer)
1991 金枝(上)(下) 臺北﹕桂冠
汪協如校輯
1967 綴白裘 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朱權
1976 太和正音譜 臺北:學海
劉波主編
1990 中國民間藝術大辭典 大陸農村讀物出版社
林麗紅 李國俊
2000 臺灣高甲戲的發展 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