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Jodidio﹐Philip(2005):Renzo Piano,Buiting Workshop 1966~2005,TASCHEN。
Sandu cultural media(2005):WORLD EXPOSITION AICHI JAPAN,sandu cultural media (Hong
Kong ) Co,.ltd。
Schueler﹐Frederick W.(1988):〈展示故事與展示品〉,程延年譯,博物館學季刊,3(4):3~7,台
中:科博舘。
丁佩芝等譯(1999):《器具的進化》,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
久光重夫(2000):〈文化設施展示設計〉,科技博物,4(2):78-90,高雄:工博館。
文建會(2001):《社區博物館與文化產業研討會專輯》,台北:文建會。
文建會(2003):《二oo二年文建會文化論壇系列實錄》,文化創意產業及地方文化館,台北:文建
會。
北市建築師公會(2005):〈綠建築技術規則建築技術規則第十七章〉,《綠建築設計技術規範》:
7~14,台北:北市建築師公會。
王嵩山(1989):〈物質文化的展示〉,博物館學季刊,4(2):39~47,台中:科博舘。王嵩山(2002):〈特展雙刃〉,博物館學季刊,17(1):5~6,台中:科博舘。
王嵩山(2003):《差異、多樣性與博物館》,台北:稻鄉。王嵩山等(2005):《博物館、知識建構與現代性》,博物館研究專刊,台中:科博舘。左曼熹譯(1990):〈展示概念與設計〉,博物館學季刊,4(2):31~38,台中:科博舘。
江哲銘編(2007):《綠建材解說與評估手冊2007年更新版》,台北:內政部營建署。
史博館編(1997):〈國立歷史博物館年報〉,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呂理政(1999):《博物館的傳統與展望》,台北:南天書局。
呂紹理(2005):《展示台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台北:麥田。
何政廣(2001):《世界名畫家全集-杜象》,台北:藝術家。
吳江山(1994):《展示設計,台北:北星出版》。
李惠文譯(1996):〈有效展示的設計,評定成功的標準,展示設計方法研究策略〉,博物館學季刊,
11(2):29~39,台中:科博舘。
林俊德(2005):〈永續.生活觀:台灣綠建築政策初探〉,《建築•Dialogue》雜誌第九十一期:21~33,台北:美兆文化。
邱培榮(1998):〈展示設計之研究~以商品展場設計為例說明〉,中原大學室設系碩論,p11~43,中
壢。
胡湘玲(2006):《太陽房子》,台北:天下遠見。
洪楚源(1998):〈發明特展~一個臨時展示的規劃設計記錄〉,科技博物,2(1):36~43,高雄:工博館。
莊永明等(2001):《台灣世紀回味,時代光影1,1895~2000》,台北:遠流。
莊永明等(2001):《台灣世紀回味,生活長巷2,1895~2000》,台北:遠流。
莊永明等(2001):《台灣世紀回味,文化流轉3,1895~2000》,台北:遠流。
莊世滋(2004):〈以木質材料作為展示設備對展品保存之影響〉,博物館學季刊,18(4):85~94,台中:科博舘。
耿鳳英(1997):〈電腦媒體與博物館觀眾的互動〉,博物館學季刊,12(3):53~57,台中:科博舘。
耿鳳英(2003):〈質與量:台灣博物館特展現況之剖析〉,博物館學季刊,17(1):33~69,台中:科博舘。
耿鳳英(2006):〈虛與實:新世紀的博物舘展示趨勢〉,博物館學季刊,20(1):81~95,台中:科博舘。展示設計組(1998):〈展示組概況〉,科技博物,2(2):44~46,高雄:工博館。
陳其南等(2008):《世紀台博.近代台灣》,國立臺灣博物館叢書1,台北:臺博館。
陳其南、王尊賢(2009):《消失的博物館記憶》,國立臺灣博物館叢書7,台北:臺博館。
陳其澎(2007):〈展示中的身體〉,上課講義,ppt:2~20,未出版。
陳其澎(2007):〈Power of Display現代展示設計的起源〉,上課講義,ppt:2~74,未出版。
陳 媛(1994):《博物館三論》,台北:國家出版社出版。
陳瀟瀟等譯(2000):《漢諾威建築藝術展》,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秦裕傑(1995):《現代博物館》,台北:財團法人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
許功明(1997):〈博物館的展演及其理念〉,博物館學季刊,12(4):3~10,台中:科博舘。許功明(1988):《博物館與原住民》3,台北 南天。張輝明(1997):《展示設計實務》,三采文化事業出版有限公司。
張譽騰(2000):《當代博物館探索》,台北,南天書局。
張譽騰(2001):《新博物館學的展示觀》,博物館學季刊,15(4):3~11,台中:科博舘。
張譽騰(2003):《博物館大勢觀察》,台北:五觀藝術管理。
張譽騰等譯(2000):《博物館這一行》,台北:五觀藝術管理。
張譽騰譯(1987):〈全球村中博物館的未來〉,博物館學季刊,3(4):25,台中:科博舘。
張天傑、劉德祥(2008):〈博物館的綠色經營:商界的啟示〉,2008自然史博物館館長論壇會議論文,
p126~127,台北:臺博館。
黃世輝等(1991):《展示設計》,台北:三民書局。
黃貞燕(2005):〈愛知萬博與開發成長的夢:從虛飾的愛知萬博一書談起〉,博物館學季刊,19(4):73~82,台中:科博舘。
黃淑芳 (1996):《現代博物館教育理念與實務》,台北:臺博館。
黃建成(2007):《空間展示設計》,北京:北京大學。
臺博館編(2008):〈自然史博物館館長論壇會議手冊〉,台北:臺博館。
葉貴玉(1992):〈台灣社會性昆蟲展〉,博物館學季刊,6(1):37~38,台中:科博舘。
楊中信(2000):〈巡迴展示車的設計為例〉,科技博物,4(2):91~97,高雄:工博館。
楊玲等編(2005):《當代西方博物館發展態勢研究》,北京:學苑。
塚本真琴等(2007):《後泡沫城市的汪工房》,林建華譯,台北:田園城市。
程佳惠(2004):《台灣史上第一大博覽會》,台北:遠流。
新形象編(1991):《博物舘 & 休閒公園展示設計》,台北:北星。
雄獅美術編(2007):《攝影台灣》,台北:雄獅美術。
遠見雜誌編(2010):《遠見-世博專刊》;30-32,台北:天下遠見。
漢寶德(1988):〈展示設計家的條件〉,博物館學季刊,3(4):1,台中:科博舘。
漢寶德(1990):〈多元的展示觀〉,博物館學季刊,4(2):1,台中市:科博舘。
漢寶德(2000):《展示規劃理論與實務》:13~14,台北:田園城市。
劉克襄(1989):《台灣鳥類研究開拓史(1840-1912)》,台北:聯經出版社。
鄭惠英(1996):〈展示規劃與維護觀念〉,博物館學季刊,11(2):63~66,台中:科博舘。鄭慧英譯(1987):〈展示設計〉,博物舘學季刊。2(1):23~30,台中:科博舘。
蕭宗煌(2009):〈博物館展示概念的轉變與當代案例探討〉,從分類展示架構到主題性策展,4。
網路資源
中華民國博物館協會:
http://www.cam.org.tw,2008年10月7日。
中國能源服務網,国外发展循环经济财税杠杆的经验做法:
http://www.chinaesco.net/newshtml/xxzx/20070716153450.htm,2009年6月12日。
內政部營建署網站:
http://cv-it.iarchi.net/Greenbuilding2/index2.htm,2009年6月日12。
內政部環境保護署網站:
http://www.epa.gov.tw,2008年10月19日。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http://www.cca.gov.tw/,2008年9月4日。
台灣綠建材發展協會:
http://www.gbm.org.tw/aboutus.asp?ShowID=26,2007年9月4日。
日本走向循環再生型社會: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2-06/03/content_422135.htm,2007年12月3日。
日本環境省:
http://www.env.go.jp/cn/recycle/index.html,2009年7月21日。
可持續發展 /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0%B8%E7%BA%8C%E7%99%BC%E5%B1
%95&variant=zh-tw,2009年7月21日。
何謂綠建材標章:
http://www.cabc.org.tw/gbm/HTML/website/about.asp,2008年10月27日。
京都議定書〈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A%AC%E9%83%BD%E8%AD%B0%E5%
AE%9A%E6%9B%B8&variant=zh-tw ,2008年12月6日。
周澤宇 (2009):〈節循環經濟的3R原則、狀態模式及實施環節〉,九三學社深圳市委員會,網站:
http://www.sz93.gov.cn/news/detail.asp?NewsId=2902,2009年6月15日。
維基百科〈可持續發展〉: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0%B8%E7%BA%8C%E7%99%BC%E5%B1
%95&variant=zh-tw,2009年6月22日。
國際展覽局:
http://mnc.people.com.cn/BIG5/54835/73935/5032123.html,2007年12月24日。
舊金山加州科學學院:
http://www.calacademy.org/visit/,2009年6月4日。
準建築人手札:
http://forgemind.blogspot.com/2008_09_01_archive.html,2009年6月4日。
诸大建 (2008):〈循环经济深化研究的一个框架〉,網站院刊第五期, 政策与管理研究,同济大
学经管学院:上海。
http://159.226.97.8/html/Dir/2008/10/09/16/10/38.htm,2009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