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寶惠(2001)。人力資本與經濟成長理論—台灣之實證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行政院主計處(2004)。社會指標統計。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7)。人力資源統計年報。2007年1月2日,取自http://win.dgbas.gov.tw/dgbas04/bc4/manpower/year/year_srf.asp?table=20
江豐富(1997)。臺灣當前失業問題之結構及因應措施。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27(2),41-73。江靜儀(2004)。歐肯法則(Okun’s Law)--台灣實證研究。經濟論文,34(3),355-389。吳慧瑛(2003)。二十年來教育發展之經濟評估,1978-2001。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33(2),97-130。吳建德(2005)。從失業問題論我國教育與人力規劃。政治學學報,4,1-19。林建甫(2003)。2003年諾貝爾經濟獎特別報導--共整合與拱論。科學月刊,34(12),1028-1035。林俊彥(1999)。高學歷高失業率與高等教育的擴充。技術及職業教育,51,15-18。高希均(1987)。經濟學的世界—經濟觀念與現實問題。台北:天下叢書。
祝康偉(2005)。研究所大學化時代來臨--碩士量產粗製濫造。2007年5月25日,取自http://media.career.com.tw/Careerbook/magshort.asp?CA_NO=354p082
夏天倫(2004)。我國碩士在職專班回流教育成效之調查研究-研究生學習動機、參與障礙及學習滿意度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莊希豐(1999)。國內外人力資本與經濟成長--臺灣實證分析。淡江人文社會學刊,4,65-89。教育部(2003a)。中華民國教育統計。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b)。中華民國教育統計指標。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4)。我國研究所教育定位及未來發展專案報告。2007年1月2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0001/
EDUION001/menu01/sub05/930419.htm
教育部(2006)。中華民國教育統計。2007年1月2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ebooks/stareport/95stareport.pdf
教育部(2007)。教育統計指標。2007年1月2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user1/index02.xls
陳森林(1997)。貿易、人力資本與經濟成長—實證分析。國立東華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陳韻如(2003)。台灣與法國高等教育制度之比較分析研究-以學校結構及入學制度為例。國立成奶j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張聖英(2002)。臺灣地區失業率與經濟變遷之研析--除景氣走緩造成之循環性失業增加外,結構性失業亦逐漸浮現。主計月刊,559,102-113。張隆宏(2005)。景氣波動與產業結構調整對台灣失業率之影響。經濟情勢暨評論,11(1),98-115。黃恬琦(2000)。台灣教育投資對經濟成長的影響。國立東華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黃筠珊(2006)。成人高等回流教育參與人數與平均月薪、失業率互動關係之研究—以1976~2005年專科進修學校學生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詹盛如(2001)。台灣高等教育類型與弁鄐妤敦Q。教育研究資訊,9(6),99-122。
楊朝祥(2002)。研究所學生破十萬的省思。2007年5月25日,取自http://www.npf.org.tw/particle-1591-2.html
楊亦農(2005)。時間序列分析。台北:雙葉書廊。
趙振瑛(1998)。人力資本與經濟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潘尚易(2005)。台灣經常帳變動分析—以長短期觀點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蔡培村(2003)。我國回流教育實務及成人參與之分析。高雄師大學報,15-1,29-53。謝明瑞(1997)。空大之教育投資對經濟成長的貢獻。隔空教育論叢,9,259-279。顏宏成(2004)。台灣公共教育投資對經濟成長的貢獻—共整合實證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經濟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羅正忠(1992)。人力資本與教育投資之策略。臺灣經濟金融月刊,28(12),54-65。羅家德(1999)。國內外人力資本與經濟成長--臺灣實證分析。歐美研究,26(1),35-60。
二、英文部分
Becker, G. S., Murphy, K. M., & Tamura, R. (1990).Human Capital, Ferti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8(5),S12-S37.
Engle, R.& Granger, C. (1987).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Representation.Estimation and testing. Econometrica, 251-276.
Granger, C. W. J. (1969).Investigating Causal Relations by Econometrics Models and Spectral Methods.Econometrica, 37, 424-438.
Granger, C. W. J. (1988).Some Recent Development in Concept of Causality.Journal of Econometrics, 39, 199-211.
Johansen, S. & Juselius K. (1990).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and Inference on Cointegration with Application to the Demand for Money.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52:5, 169-210.
Johansen, S. (1994).The role of the constant and linear terms in coinyegrtion analysis of nonstationary time series.Economic Reviews, 13, 205-231.
Lucas, R. E. (1988).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22, 3-42.
Nieh, C. C. & Lee, C. F. (2001).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Stock Prices and Exchange Rates for G-7 Countries.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41(4), 477-490.
Schultz, T. W. (1961).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1,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