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1] Finkenzeller klaus, 1999,“RFID Handbook: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Chichester New York, Wiley.
[2] 陳瑞順,2007,“RFID概論與應用”,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3] 洪文政,2006,“RFID於飯店管理應用”,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4] 林宗明,2007,“RFID技術應用於停車管理之規劃”,國立中央大學通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5] 謝長志,2005,“RFID應用於零售賣埸作業流程之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碩士論文。[6] 張達光,2005,“RFID在半導體廠生產管理之應用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程碩士班,碩士論文。[7] 王寵惠,2007,“無線射頻辨識系統(RFID)導入危險貨櫃控管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商船學系,碩士論文。[8] 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RFID研究團隊,2007,“高雄關稅局貨櫃押運電子封條技術評估報告”,中科院電子系統研究所、工研院無線辨識中心、資策會資訊工程研究所。
[9] 社團法人日本自動認識システム協會編,2007年6月,“自動辨識系統的基本知識”,杜振宇編繹,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0] T&W Enterprises,“Barcode History”, http://www.twe-online.com/barcode_history.htm
[11] 自動識別技術簡介,http://www.autooo.net/utf8-classid56-id44985.html
[12] Finkenzeller Klaus,2003,“RFID Handbook: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in Contactless Smart Cards and Identification”,Translated by Rachel Waddington,Wiley.
[13] Rajeev Bansal,2003,“Coming Soon to a Wal-Mart Near You”,IEEE, vol.9,no.6,pp.105-106,Antennas and Pmpagalkm Magazine.
[14] 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RFID研究團隊,2007,“高雄關稅局貨櫃押運電子封條技術評估報告”,中科院電子系統研究所、工研院無線辨識中心、資策會資訊工程研究所。
[15] Want Roy,2006,“An introduction to RFID technology”,IEEE,vol.5,no.1,pp.25-33,IEEE Pervasive Computing,January/March.
[16] 游戰清、劉克勝、張義強、吳谷,2006,“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規劃與實施”,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7] Nath Badri、Reynolds Frankin、Want Roy,2006,“RFID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IEEE,vol.5,no.1,pp.22-24,IEEE Pervasive Computing,January/March.
[18] 陳宏宇,2004,“RFID系統入門-無線射頻辨識系統”,文魁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19] 社團法人日本自動認識システム協會編,2006,“RFID原理與應用”,刁建成編繹,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 蕭榮興、許育嘉、蘇偉如,2004,資策會電子商務研究所,“RFID技術運作的神經中樞-RFID Middleware”,電子商務導航第6卷第14期。
[21] Al Jaroodi et al,2009,“Middleware for RFID systems:An Overview”,IEEE,vol 2,pp.154-159,IEEE Compute Society.
[22] 簡里蓮,2008,“RFID技術之隱私議題探討”,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3] 顧振豪,2006,“RFID應用與相關法制問題研析—個人資料在商業應用上的界限”,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
[24] “about the EPCglobal Network”,2004,EPCglobal.
[25] 李正明,2008,“RFID產業發展與應用實務”,經濟部RFID公領域應用推動辦公室。
[26] 李雅妮,2009,“2009年國內RFID產值分析”,經濟部RFID公領域應用推動辦公室。
[27] 陳美玲,2006,“應用無線射頻辨識(RFID)技術之商機探討”,經濟部技術處、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
[28] 賴秋香,2007,“RFID市場發展現況”,資策會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
[29] 劉希賢,2009,“港區轉口櫃RFID系統建置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以高雄港港區電子封條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30] 施昭儀,2005,“海運貨櫃安全管理機制之研究-以美國推展之反恐計畫為基礎”,中央警察大學外事研究所。
[31] 張克從、李明堂,2008,“RFID電子封條在高雄港,貨櫃安全防護更有效率”,經濟部RFID公領域應用推動辦公室。
[32] Cesar Marcon et al,2007,“A 915 MHz UHF Low Power RFID Tag”,ACM,pp.276-281.
[33] 李明堂、溫嘉瑜,2009年,“電子封條國際標準的發展與應用現況”,EPCglobal,pp.34-36,June.
[34] 劉佳任,2006,“探討RFID於大眾運輸票證系統之應用”, 華梵大學機電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35] 連弘煉,2005,“RFID 技術應用於貨櫃運輸管理之個案研究-以陽明海運為例”,國立臺大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36] Wang Wei、Fan Shidong,2009,“RFID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container transportation”,IEEE Compute Society,pp.639-642.
[37] 資策會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2006,“財政部關稅總局貨櫃轉口轉運安全管理”,RFID應用推動辦公室。
[38] “高雄港轉口櫃RFID電子封條押運系統啟用典禮”,高雄關稅局,2009。
[39] 林清河,2008,“通關實務與法規”,第五版,東華書局。
[40] 李明堂,2008,“中科院第 7th 簡報對航商說明會簡報”,中科院電子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