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雅菁(2002)。高中公民科服務學習效果之研究(摘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http://192.83.186.1/theabs/00/),系統編號: 91NTNU1732006。台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2005)。証嚴上人簡史。2005年4月25日取自:http://www2.tzuchi.org.tw/tc-master/html/foreword.htm。
石淑惠(1997)。公共圖書館義工個人特質、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摘要)。私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系統編號: 85TKU03620002朱夏萍(2003)。中部四縣市環保義工參與動機、工作滿意度與持續服務意願之研究(摘要)。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http://192.83.186.1/theabs/00/),系統編號: 92NTCTC587002。沈 六(1999)。美國的服務學習。訓育研究,38,91-103。
吳秋莉(1995)。國民中學義工協調者角色期望與角色踐行之研究(摘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http://192.83.186.1/theabs/00/),系統編號: 83NTNU0205010。吳昌期、曾慧媚(2003)。服務學習的理念與作法。師友,43,21-25。吳芝儀(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吳淑貞(2003)。九二一受災戶大專在學青年返鄉工讀服務學習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吳秀媛(2002)。職前教師專業服務學習課程綱要設計之初探(摘要)。私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研究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http://192.83.186.1/theabs/00/),系統編號: 90TKU00620018。李琪明(2004a) 。品德教育的新興社會力:民間團體的推動與反思。回饋,78。
李琪明(2004b) 。品德教育之課程設計理念及其教學模式。學生輔導,92,8-23。李琪明(2004c) 。品德本位校園文化之營造—美國推動經驗與啟示。台灣教育,62(5) ,30-38。李琪明(2003) 。德行取向之品德教育理論與實踐。哲學與文化,30(8),153-174。
李聲吼等(2001)。非營利組織志願工作人員參與動機、工作滿意度及組織承諾相關之研究。生活應用科技學刊,3(3),325-346。
李明珠(2004)。志工服務學習與其公民參與行為之研究:以台中市祥和計畫志工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李燕美(2004)。服務學習方案在大學服務性社團中實施及其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青輔會(2005)。服務學習指導手冊。2005年5月11日取自:http://service-learning.nyc.gov.tw/source/?idnum=1002&chkey=807565671。
林勝義(2001a)。我國志願服務教育訓練之評鑑。社區發展季刊,93,211-215。林勝義(2001b)。服務學習指導手冊。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林振春(2000a) 。社教信箱—開放學習的理念與社區服務學習的實踐。社教雙月刊,97,42-45。林振春(2000b) 。學校與社區結合的模式與可行之道。教師天地,108,8-14。林啟鵬(1987)。志願服務的動力過程。社區發展季刊,39,97-104。林妙香(2000)。社區義工參與社區問題解決的學習極其影響之探討以嘉義市王田理社區義工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林宛瑩(1995)。文化中心組織義工承諾及相關因素之研究(摘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http://192.83.186.1/theabs/00/),系統編號: 83NTNU0205004。林明地(2000)。質的研究實力舉隅:校長領導的參與觀察。載於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68)。高雄:麗文文化。林美珠(1994)。家庭主婦參與志願服務對家庭關係之影響。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林生傳(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邱定彬(2000)。慈濟社區志工的發展及其意涵—以嘉義慈濟組織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施孋娟(1984)。志願服務人員工作動機與工作滿足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參考。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42)。台北市:巨流。
胡幼慧(2001)。多元方法:三角交叉檢視法。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271-285)。台北市:巨流。
教育部(2005)。教育部九十四年度施政方針。2005年4月25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EDU8559001/guide/94guide.htm?search。
徐敏雄(2002)。從本體性安全論反思性學習的必要條件。社會教育學刊,31,185-206。高淑清(2000)。現象學方法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95-132)。高雄:麗文文化。
高慶賢(2003)。青少年參與服務學習現況與學習成效評估-以台北市高中、職為例(摘要)。私立慈濟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http://192.83.186.1/theabs/00/),系統編號: 91TCU00201003。馬慧君(1997)。志願服務工作者參與類型之初探—以埔里鎮五個團體的志工為例。
國立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陳素蘭(2002)。專業服務學習對職前教師學習成果之影響-以淡江大學為例(摘要)。私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研究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http://192.83.186.1/theabs/00/),系統編號: 90TKU00620005。陳淑美(1999)。品德教育之探討。台灣教育,58(7),15-20。陳淑貞(1999)。文化義工生涯規劃之研究(摘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http://192.83.186.1/theabs/00/),系統編號: 87NTNU0205005。陳惠英(2003)。家庭主婦參與服務學習經驗之研究以高雄市家庭教育志工為例(摘要)。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http://192.83.186.1/theabs/00/),系統編號: 91NCYU0658029。陳育軒(2001)。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解說義工參與動機及解說認知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郭芳妙(1996)。美國中小學服務學習之研究(摘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http://192.83.186.1/theabs/00/),系統編號: 84NTNU0332007。許淑燕(2001)。文化脈絡中的社會行動—慈濟教聯會之社區教育個案研究。國立花蓮師院學院多元文化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湖中鴨(1990)。談志願服務人員的參與動機。社會福利,82,36-41。
張英陣(2003)。世界各主要國家志願服務推展現況與策略之研究。內政部委託研究報告。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曾華源、曾騰光(2003)。志願服務概論。台北:揚智。
曾慧媚(2003)。台北縣中小學服務學習方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黃富順(2002)。成人學習。台北:五南。
黃 蒂(1998)。生命線志願工作人員工作價值與工作滿足之研究(摘要)。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http://192.83.186.1/theabs/00/),系統編號: 76THU02201004。
黃雅芬(2004)。志願服務者參與動機與激勵制度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以中央健康保險局志工為例(摘要)。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http://192.83.186.1/theabs/00/),系統編號: 92NCKU5121083。黃志弘(2004)。成人參與志願服務工作其人格特質、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黃明月(1999)。服務性學習與婦女教育。成人教育,52,31-38。黃永明(1999)。大學生參與少年福利志願服務機構之選擇與工作滿足—以台中縣、市為例。國立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黃 玉(2001a)。服務學習---公民教育的具體實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2(3),20-42。
黃翠蓮(1999)。公務機關志願工作人員參與動機、領導形式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志工為例(摘要)。私立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http://192.83.186.1/theabs/00/),系統編號: 87FJU00457026。溫健蠶(1998)。大學生的服務學習及學生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趙長寧(1996)。獻身參與的背後:美國成人義工服務動機的探討。佛教圖書館訊,7,20-23。廖倚萱(2004)。環境服務學習方案發展與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以關渡青少年保育解說團為例(摘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http://192.83.186.1/theabs/00/),系統編號: 92NTNU0587006。廖宮凰(2004)。婦女志工服務學習經驗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廖鎮文(2004)。非營利組織策略聯盟形成過程及其運作之研究—以「青少年福利服務學習聯盟」為例(摘要)。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http://192.83.186.1/theabs/00/),系統編號: 92NTPU0610015。歐鎮寬(2003)。台北市公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學生服務學習的參與態度極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楊惠婷(2004)。影響高中職在學學生參與服務學習相關因素之探討-以台北市明輪高中與大安高中為例(摘要)。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http://192.83.186.1/theabs/00/),系統編號: 92PCCU0328014。楊 青(2004)。天主教輔仁大學宗教使命之實證研究-以「服務學習」課程為例(摘要)。私立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http://192.83.186.1/theabs/00/),系統編號: 92FJU00183008。
褚再勝(2002)。大專學生參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中服務學習之調查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蔡美玉(2002)。高齡志工參與服務學習之研究(摘要)。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http://192.83.186.1/theabs/00/),系統編號: 90CCU00142015。蔡佳螢(2001)。安寧療護志願服務人員參與動機和工作滿足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蔡佳雯(2002)。非營利組織中的女性志工—以利新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蘇癸玲(1998)。鄉村學校義工參與動機、參與程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蘇雅君(2003)。服務學習在國中童軍社團推動與學生學習效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嚴幸文(1993)。醫院志願服務人員人格特質和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摘要)。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http://192.83.186.1/theabs/00/),系統編號: 81THU00201002。釋見咸(2004)。服務與學習:結合關懷、行動與反思的社區教育課程。論文發表於2004年社大學術研討會,25-31,台北市。
貳、英文部分
Candy, P.C.(1991). Self-Direction for Lifelong Learning.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Eyler, J., & Giles, D. E.( 1999). Where's the learning in service-learning?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Ilsley, P. J. (1990).Enhancing the volunteer experienc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Kolb, D. A. (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 Hall.
Knowles, M. S.(1975).Self-Directed Learning:A Guide for Learners and Teacher.Prentic Hall Regents,Englewood Cliffs.
Lewis, M. (2002). Service learning and older adults.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28(8), pp.655-667.
Merriam, S.B. & Caffarella, R. S. (1999).Transformational Learning. Learning in Adulthood: A Comprehensive Guide. (pp. 318-339).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Merriam S. B.(2001).Andragogy and Self-Directed Learning:Pillars of Adult learning theory.New Directions for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tanton, K., & Giles, D. E.(1999).Service-learning : A movement's pioneers reflect on its origins, practice, and future.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
Schön, D. A. (1983).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 New York: Basic Books.
Schön, D. A. (1987). Educating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Tennant, M. & Pogson, P. (1995). Learning and Change in the Adult Years: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