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27 05:1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淑珣
研究生(外文):Shu-hsun Chen
論文名稱:太魯閣國家公園與當地原住民進行參與式互動之探討-從太魯閣國家公園原住民文化發展諮詢委員會的運作切入
論文名稱(外文):The Participiative and Interactive Investigation between Taroko National Park and Local Aboriginals-To Begin with Execution of Taroko National Park Aboriginal Culture Advisory Council
指導教授:宋秉明宋秉明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Bin-Min So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觀光休閒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3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0
中文關鍵詞:國家公園與原住民關係共同管理太魯閣國家公園原住民文化發展諮詢委員會太魯閣國家公園原住民研究
外文關鍵詞:aboriginal stud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onal park and aborico-managementTaroko National Park Aboriginal Culture Advisor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0
  • 點閱點閱:171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8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8
內部營建署曾於2002年6月下達公文要求各國家公園成立「住民諮詢委員會」,建立國家公園與原住民溝通管道,然太魯閣國家公園早於2001年即已成立「太魯閣國家公園原住民文化發展諮詢委員會」(以下簡稱原諮會),並於同年的3月舉辦第一次會議,與當地原住民共商國家公園附近原住民相關議題,原住民委員的參與該會與國家公園管理單位互動,為國家公園施行共同管理制度奠定基礎。雖然該會在2003年年初,因應國家公園法修法暫停運作,但在其運作一年中所累積的經驗仍可作為其他國家公園之借鏡。
國內國家公園與原住民共同管理議題於2000年馬告國家公園預定設立時即被提出,然而在2002年隨著國家公園法的修正以及營建署在國家公園原住民事務政策上的轉變,強調國家公園與原住民共榮共存的共同管理議題更受各界矚目。
本研究除進行相關文獻蒐集外,訪談對象有原諮會原住民委員、國家公園工作人員以及相關學者;探討焦點置於原諮會在運作時所面臨的難題以及其停會過程中的轉折點。本研究發現原諮會運作所面臨最大的難題有,原諮會本身定位不明、原諮會委員欠缺女性代表以及青年族群、原諮會上提案欠缺整體性、國家公園與諮詢委員雙方間觀念落差此四大問題。
最後本研究建議太管處應設置專責、專職單位處理原住民事務,對原住民委員則是建議其應建立橫向溝通機制與族群代表產生之機制;而國家公園與原住民雙方需破除成見改善彼此溝通之能力。
Abstract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Agency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once asked every national park to establish Aboriginal Advisory Council to build up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national parks and aboriginals in June 2002. But Taroko National Park had already established Taroko National Park Aboriginal Culture Advisory Council in 2001, and in the same year, in March, it held the first meeting with local aboriginals to discuss aboriginal correlative issues near the national park. The participation of aboriginal committees and interaction with national park administration have settled the co-management system. Though in the beginning of 2003, the amendment of National Park Laws was suspended, the accumulative experience in the past year could still be consulted by other national parks.
The internal co-management issue by national parks and aboriginals has been brought up immediately when Maqaw National Park was prearranged to set up in 2000. However, with the amendment of National Park Laws in 2002 and the policy change of aboriginals in national park administration in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Agency Ministry, people have looked at the issue that co-management emphasizing coexistence and co-prosperous of national park and aboriginals attentively. In the meanwhile, administrations of internal high mountains national parks also tried to carry out this goal.
This research not only collected correlative documents, but also interviewed committees of Taroko National Park Aboriginal Culture Advisory Council, staff in national park and correlative scholars. The investigation focused on the difficulty confronted in the process of execution and the turning point in adjournment.
This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biggest difficulties were the vague position of Taroko National Park Aboriginal Culture Advisory Council, the lack of female committees and young people, proposal without integral, and the different concepts between Taroko National Park Aboriginal Culture Advisory Council and Taroko National Park.
In the end this research suggested that Taroko National Park should establish sole duty organization to deal with aboriginal administrations; on the other hand, the aboriginal committees should establish transverse communication and clan delegate mechanism. Both National park and aboriginal need eradicate prejudice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ion.
第一章 緒論………………………………………………………………………..…0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目的…………………………………………………………..0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04
一、研究流程
二、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三、研究限制及因應之道
第三節 文獻回顧…………………………………………………………..………08
一、國內外國家公園與原住民之相關研究
二、關於太魯閣國家公園相關議題之研究
三、國內關於「共同管理」相關概念之論述
第二章 國家公園與當地原住民共同管理之探討……………….………………….17
第一節 國家公園與原住民互動關係之轉變……………………………………17
一、由衝突走向合作
二、台灣三座高山型國家公園處理原住民事務現況與做法
三、小結
第二節 共同管理之歷史發展與內涵……………………………………………28
一、共同管理的理論源流
二、共同管理的內涵
三、實際策略與施行難處
四、國外國家公園與原住民共同管理的案例
五、小結
第三節 共同管理理念在台灣的發展……………………………………………41
一、馬告國家公園設立的爭議
二、政策上的轉變
三、小結
第三章 太魯閣國家公園與當地原住民共同管理潛力分析………………………54
第一節太魯閣國家公園與當地原住民…………………………………………..55
一、太魯閣國家公園的設立
二、太魯閣國家公園當地之原住民
三、太魯閣國家公園設立對當地原住民的影響
四、小結
第二節 太魯閣國家公園與當地原住民互動關係之轉變………………………63
一、國家公園主動跨出請教當地原住民的步伐
二、國家公園所舉辦的活動由當地原住民主導核心活動部份
三、推廣國家公園與原住民「共同管理」議題並舉辦相關研習班
四、建立國家公園與當地原住民對話平台
五、小結
第三節太魯閣國家公園文化發展諮詢委員會的成立過程……………………..73
一、太魯閣國家公園原住民文化發展諮詢委員會的形成
二、太魯閣國家公園原住民文化發展諮詢委員會運作模式
三、小結
第四章太魯閣國家公園原住民文化發展諮詢委員會現況問題探討………………80
第一節太魯閣國家公園原住民文化發展諮詢委員會實際運作問題…………..80
一、太魯閣國家公園原住民文化發展諮詢委員會定位不明問題
二、太魯閣國家公園原住民文化發展諮詢委員會組成成員問題
三、實際議事問題
四、國家公園與諮詢委員雙方觀念的落差
五、小結
第二節太魯閣國家公園與原住民文化發展諮詢委員互動關係之轉折…….….97
一、前期(2001年12月至2002年10月中)
二、中期(2002年10月至2002年12月)
三、後期(2003年3月起)
四、小結
第三節原住民委員對原諮會的建議………………………………………..…..104
一、原諮會需明訂委員任期與選才方式
二、對外公開原諮會相關動態與運作情形
三、提供諮詢委員在國家公園經營管理相關課程
四、小結
第四節走向理想的共同管理……………………………………………………107
一、國家公園需建立原住民參與國家公園事務機制
二、國家公園需正視原住民於公園內生計問題
三、小結
第五章 建議與未來展望…………………………………………………………..…112
【中文部份】
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1988),太魯閣國家公園計畫書。
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2001a),國家公園部落地圖研習班研習手冊。
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2001b),太魯閣國家公園原住民文化講座內容彙編。
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2001c),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管理。
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2002),國家公園與原住民共管機制研討會會議資料。
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2003),太魯閣國家公園原住民解說員訓練班研習手冊。
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1999),玉山國家公園簡訊40期。
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2000),玉山國家公園簡訊43期。
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2000),玉山國家公園簡訊44期。
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2000),玉山國家公園簡訊45期。
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2001),玉山國家公園簡訊46期。
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2001),玉山國家公園簡訊47期。
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2003),玉山國家公園簡訊52期。
內政部營建署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2000),雪霸國家公園簡訊夏季號26期。
內政部營建署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2001),雪霸國家公園簡訊冬季號31期。
內政部譯,(1993),澳洲原住民政策概況及法案輯要,內政部。
太魯閣國家公園網站,http://www.taroko.gov.tw,2003.02.27。
尤稀.達袞,(1993),草木皆兵的國家公園,讓我的同胞知道,晨星出版社:台北。
王敏,(2002),太魯閣國家公園與當地原住民互動形態轉變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花蓮。
瓦歷斯.尤幹,(1992),荒野的呼喚,台北:晨星出版社。
田雅各,(1987),最後的獵人,台北:晨星出版社。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1999),改善國家公園與原住民關係之對策報告書,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中心執行,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專案研究,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余光弘,(1981),泰雅族東賽德克群的部 落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0:91-110。
余光弘,(1989),原住民與國家公園,國家政策季刊,110-114。
宋秉明,(1995),玉山國家公園與其原住民之衝突分析,觀光研究學報1(1),80-88。
宋秉明,(1995),玉山國家公園與其原住民之衝突分析,觀光研究學報1(1),80-88。
宋秉明,(1999),論台灣原住民文化受國家公園衝擊的因應,國家公園學報,9(1),65-80。
宋秉明,(2001a),美國與加拿大國家公園和原住民互動關係之比較,國家公園學報,11(1):96-114。
宋秉明,(2001b),國家公園和原住民互動,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管理,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33-60,花蓮:遠景。
李季順,(2002),2002太魯閣國際馬拉松,更生日報,11月24日,更生廣場。
李季順,(2002),請讓我們先從國家公園「當家作主」,泰雅族族群意識之建構、認同與分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大台灣大學法學院,台北。
李靜雯,(1999),太魯閣國家公園原住民保留地發展與經營課題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花蓮。
官大偉,(2002),原住民保留地共有制施行基礎─公共資源自主治理模式研究:以新竹縣尖石鄉個案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研究所,台北。
林恩顯,(1991),太魯閣國家公園人口變遷與經濟活動研究報告,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林益仁,(2002),「部落地圖」的社會意涵,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管理,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86-100,花蓮:遠景。
林益仁,馬告國家公園與森林運動,三角公園,2003/5/5下載。網址http://www.ncu.edu.tw/~eng/csa/journal-park76.htm
紀駿傑(1998),我們沒有共同的未來:西方主流「環保」關懷的政治經濟學,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1:141-168。
紀駿傑,(2001),生物多樣性保育與原住民文化之延續:邁向合作模式,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保育策略研討會論文集,林耀松主編。
紀駿傑,(2001),原住民、自然資源與共同經營,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管理,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15-32,花蓮:遠景。
紀駿傑,(2002),原住民與國家公園/保護區共同管理之歷史發展、現況與個案之探討(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研究報告)。花蓮: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紀駿傑,(2002),馬告的共管難題,中國時報,9月4日。
紀駿傑,(2003),原住民與國家公園共存共榮新伙伴關係,太魯閣國家公園原住民解說員訓練班研習手冊。
紀駿傑、王俊秀,(1998),環境正義:原住民與國家公園衝突分析,山海文化,19:86-109。
孫銘燐,(2002),誰的馬告檜木國家公園-從抗爭符碼用用到在地參與認 同,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新竹。
陳仲玉,1988,太魯閣國家公園人文史蹟調查,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徐國士、黃文卿、游登良,(1997),國家公園概論,台北:國立編譯館。
高萬金,(2003),論泰雅族gaga的生態倫理-從馬告國家公園的共管機制談起,玉山神學院學報,10:71-92。
張岱屏,(2000),看不見的土地-太魯閣族反亞泥還我土地的歷史論述與行動,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花蓮。
張茂桂,(1989),蘭嶼國家公園的矛盾,國家政策季刊,97-109。
張誌聲,(1997),太魯閣國家公園設立對當地原住民土地資源利用衝突之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台中。
彭琳淞,(1993a)國家公園與原住民權益報導-玉山國家公園上、中、下篇,自立晚報,7月14.15.16日,4版。
彭琳淞,(1993b)國家公園與原住民權益報導-太魯閣國家公園上、中、下篇,自立晚報,7月16、17、18日,4版。
彭琳淞,(1993c)國家公園與原住民權益報導-雪霸國家公園上、下篇,自立晚報,7月19、20日,4版。
黃躍雯,(1998),台灣國家公園建置過程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台北。
黃躍雯、張長義(2001),國家與社會的互動:國家公園的建置與台灣原住民的自主意識,地理學報,30(1),1-18。
楊盛涂(2003),賽德克亞族(SEEJIQ)族群的淵源,太魯閣國家公園原住民解說員訓練班研習手冊,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楊鈴慧,(1996),部落、族群與行動-太魯閣人地區原住民的階序性認同,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台北。
廖守臣,(1977),泰雅族東賽德克群的部落遷徙與分布(上),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4:61-206。
廖守臣,(1978),泰雅族東賽德克群的部落遷徙與分布(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5:81-212。
裴家騏,(2001),善用傳統知是共管資源,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管理,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62-83,花蓮:遠景。
趙啟明,(1999),能丹公園設立面面觀-從能丹國家公園的設立請山友重新思考國家公園之定位,台灣博物館民族誌論壇社通訊,第二卷第三期。
蔡志堅,(1996),國家公園內原住民參與模式之建構-以玉山國家公園與東埔社布農族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台中。
鄭賢女,(1996),太魯閣國家公園情境中的太魯閣人-政權、觀光與原住民的網絡關係,碩士論文,政治大學民族學研究所,台北。
盧道杰,(2001),參與、共管與自然資源的經營管理,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保育策略之研究與生物多樣性保育策略研討會論文集,內政部營建署,127-139。
盧道杰,(2002),參與式自然資源管理與部落地圖,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管理,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102-119,花蓮:遠景。
蕭代基,(2003/07/19),網路文章。
聯合新聞網,2002.08.24
聯合新聞網,2002.12.10
聯合報,2003.03.26.18版
東森新聞網,2003.04.06
顏愛靜、官大偉,(2002),不要再編織「共管國家公園」的美麗謊言,現代地政-人與地,225:52-54。
【會議記錄】
「太魯閣國家公園原住民文化發展諮詢委員會」成立座談會會議記錄。2002年1 月8日。
「太魯閣國家公園原住民文化發展諮詢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會議記錄。2002年3月12日。
「太魯閣國家公園原住民文化發展諮詢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會議記錄。2002年6月3日。
「太魯閣國家公園原住民文化發展諮詢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會議記錄。2002年9 月16日。
【英文部份】
Borrini-Feyerabend ., Grazia. (1999).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of protected areas. In Stolton S and Dudley N et al (eds.) Partnerships for protection -new strategies for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for protected areas. IUCN, Earthscan , London.
Borrini-Feyerabend., Grazia .(2000). Co-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organising, negotiating and learning by doing, IUCN, Yaounde’, Cameroon.
Dearden, P . and Rollins, R (1993) .The times they are a- changing. In :P . Dearden and R. Rollins (eds.) ,Parks and protected area in Canada . pp. 1-16.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letcher, S.A. (1990). Park, protected areas and local populations;new international issues and imperatives.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197-201
Gardner, J.E., & Nelson, J.G. (1981). National parks and native people in northern Canada, Alaska, and Northern Australia. Environmental Conversation,8(3),207-215.
Gardner, J.E.,& Nelson, J.G.(1980).Comparing national park and related reserve policy in hinterland areas:Alaska, northern Canada, and northern Australia. .Environmental Conversation,7(1),43-50.
Grazia Borrini-Feyerabend, (1999).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of protected areas in Partnership for protection —new strategy for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for protected area.
Hill. M. A. and Press A. J , (1994) . Kakadu national park:an Australian experience in comanagement in David Westen , R . Michael Wright , et . al (eds.) .Natural Connection :perspective in community conservation .135-157. Island Press.
Howitt, R. (2001). Co-management local resources. , Rethinking resource management- justice, sustainability and indigenous people, (pp.369-377).Routledge.
Nepal, S. K. (2002). Involving indigenous people in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from Nepal, Thailand, and China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30(6),748-763.
Sheila Davery ,(1993).Creative communities-planning and comanaging protected Areas in Elizabeth Kemf (eds.). Indigenous People and Protected Area, (pp197-204). Earthscan Puplication Ltd., London.
Sneed, Paul G. (1997). National parklands and northern homelands:toward co-management of national parks in Alaska and the Yukon . in S. Stevens (ed.), Conservation through cultural survival :indigenous people and protected areas , (pp.135-155).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Shoenbaum , F.J., (1976) .Natural area preservation in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U.S.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 Am J . Comparative Law ,16(3), 521-539.
Stan Stevens. (1997). Consultation , co —management , and conflict in Sagarmatha (Mount Everest) national park, Nepal . In S. Stevens (ed.), Conservation through cultural survival :indigenous people and protected areas , (pp.63-97).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Steven R. Brechin , Patrick C.West ,David Harmon ,and Kurt Kutay ,(1992),Resident peoples and protected areas:a framework for inquiry,in Resident peoples and national parks.
Steven R.Brechin, Patrick C. West, David Harmon ,and Kurt Kutay,(1991). Resident peoples and protected areas:a framework for inquiry. In Patrick C. West et al (eds.) Resident peoples and national parks-social dilemmas and strategies in international conservation. Tucson:University of Arizona Press.
Sung, B. M . (1990). Evalu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administrative system of national parks in Taiwan-approaching the “park fragmentation “ problem . Ph. D. Dissertation , University of Maine , Orono, Maine.
Terry, D., & Bruce, L. (1997). The Uluru / Kakadu modal:joint management of aboriginal — owned land national parks in Australia. In S. Stevens (ed.), Conservation through cultural survival :indigenous people and protected areas , (pp.155-187).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Uluru-Kata Tjuta Board of Management / Parks Australia.(2000). Uluru-Kata Tjuta national park plan of management. .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Zube, E.H., & Busch, M. (1990). Park-People Relationship:an International Review.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9, 117-13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