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7 11:4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泓翔
研究生(外文):Hung-HsiangChen
論文名稱:汽車尾燈傳統燈泡之設計選用決策系統建立
論文名稱(外文):Establish A Decision Making System for Choosing Tradition Filament Bulb To Design A Car Tail Lamp
指導教授:賴新喜賴新喜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sin-Hsi La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工業設計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設計學門
學類:產品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1
中文關鍵詞:尾燈傳統燈泡設計決策建議分析層級程序法
外文關鍵詞:Tail lam pTradition BulbAHP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2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主要從設計尾燈時應選用哪些傳統燈泡切入,探討設計尾燈時應考慮之各項因素。預期結果為建構一設計決策建議提供燈具廠設計工程師;尤其是設計新手一個燈泡選用的設計準則。
研究先以文獻探討及焦點團體訪談法整理出尾燈設計時應考慮之各項關鍵因素, 再配合KJ 法加以分類,最後以分析層級程序法兩兩比對產生各關鍵因素之權值並加以整理排序,以整合成燈具設計時燈泡選用之依據。
結果顯示,設計尾燈要選擇燈泡時應該先考量法規,也就是先釐清法規對各機能要求的燈泡為何,再來是依據尾燈式樣選用不同透射性能以及不同反射性能的材質,最後依據這些條件綜合考量選用需要的傳統燈泡。
This study base on what tradition bulbs should we choose for design car tail lamps, and what factor will affect our decision. We can expect a list of proposition for helping novices design engineer to choosing tradition bulb.
We start from survey the document about tail lamp to collect all the factor will affect lamp design. Then using KJ method to divide those factors into groups, and finalize with AHP to get the important ratios from compare each pair factors. Ranking these factors becomes a proposition list for designing a lamp.
The result shows when designing a tail lamp, First consideration should be the regulation about lamps, which will define the basic requirement from each lamp function. Then you can choose different light transmission and reflection ability from different material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and then put those factors above together to make decision for choosing bulbs for the lamps.
摘要
Abstract IV
目錄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與重要性 2
1.3 研究範圍及限制 2
1.4 研究流程 3
第二章 文獻與理論探討 4
2.1 尾燈之定義及相關法規 4
2.2 車燈安全性效能相關研究 6
2.2.1 尾燈人因安全性國內外相關研究 7
2.3 層級分析法(AHP) 10
2.3.1 層級分析法(AHP)相關文獻 11
2.4 視覺系統構造 12
2.4.1 視覺能力 12
2.5 光學原理 15
2.5.1 反射定律 15
2.5.2 折射定律 16
2.5.3 立體角 16
2.5.4 流明值 17
2.5.5 亮度 17
2.5.6 發光效率 1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8
3.1 研究架構及方法 18
3.2 焦點團體訪談的執行 19
3.2.1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19
3.2.2 焦點團體訪談會議 20
3.2.3 訪談結果整理 21
3.3 KJ法 22
3.3.1 KJ法簡述 22
3.3.2 KJ法之優點及缺點 23
3.3.3 KJ法之程序步驟 23
3.3.4 小結 24
3.4 AHP分析層級程序法 25
第四章 研究分析 27
4.1 研究流程及尾燈燈泡選用基準之層級架構 27
4.2 AHP 分析 29
4.3 權重值分析 30
4.3.1 機能法規次評估準則分析 32
4.3.2 反射性能次評估準則分析 33
4.3.3 燈泡性能次評估準則分析 34
4.3.4 透射性能次評估準則分析 3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36
5.1 研究結論 36
5.1.1 機能法規之間的權重關係 38
5.1.2 反射性能之間的權重關係 38
5.1.4 透射性能之間的權重關係 38
5.2 建議與未來研究方向 39
參考文獻 40
ECE. (2014). UN Vehicle Regulations No. 48 - Rev.12 - Installation of lighting and light-signalling devices - 06 series.
2.FarmerC. (1996). Effectiveness estimates for center high mounted stop lamps: a six year study.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Vol.28, 頁 201-208.
3.Hsin-HsiLai. (2012). A RESEARCH ON VISUAL COGNITION OF COLOR TEMPERATURE IN HEADLIGHT DESIGN.
4.MortimerR. (1993). High mounted brake lamp: a cause without a theory. Human Factor and Ergonomics Society, Vol.37, 頁 955-959.
5.Sivak M, David V. Post, Paul L. Olson, Robert J.Donohue. (1981). Driver responses to high- mounted break light in actual traffic. Human Factor, Vol.23, 頁 231-235.
6.林大煜. (1992). 汽車第三煞車燈之效用評估.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研究報告.
7.林大煜. (1998). 道路交通事故之趨勢與特性分析. 道路交通安全育資訊年刊八十七年版.
8.榮泰生. (2011). EXPERT CHOICE在分析層級程序法(AHP)之應用.
9.賴新喜. (1991). 汽機車駕駛視覺效應及人因工程安全性之研究〈Ⅰ〉汽車後車燈調查與方向盤和儀板間視覺干涉之研究. 國家科學委員會專案研究報告.
10.賴新喜. (1991). 汽機車駕駛視覺效應及人因工程安全性之研究〈Ⅰ〉汽機車駕駛者基本視覺之視域、感光反應與訊號辨識性之研究.
11.賴新喜、管倖生. (1991). 汽機車駕駛視覺效應及人因工程安全性之研究〈Ⅰ〉機車煞車操作反應與尾燈設計之研究. 國家科學委員會專案研究報告.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論文
 
1. 蘇宏達,「以「歷史機制論」解析歐盟憲法倡議與憲政秩序建立間的競合」,理論與政策,(台北:第16卷,第2期,2002年6月)。
2. 蘇宏達,「歐盟經驗與兩岸統合:建立WTO架構下的雙邊商務糾紛解決機制」,問題與研究,(台北:第40卷,第2期,2001年3、4月)。
3. 李素華,「由聯合國及歐盟基因改造食品管理標示規範趨勢研析我國基因改造食品相關法制」,科技法律透析,2001年9月。
4. 蘇宏達,「論歐市「非關稅貿易障礙」之排除與貨物自由流通之實踐」,問題與研究,(台北:第35卷,第4期,1996年4月)。
5. 戴豪君,「歐洲共同體競爭法中企業濫用優勢地位之研究」,公平交易季刊,(台北:第4卷,第4期,1996年10月)。
6. 吳秀玲,「歐洲共同體之競爭政策」,美歐月刊,(台北:第9卷,第10期,1994年10月)。
7. 鄒忠科,「歐洲經濟區域之形成及其發展」,問題與研究,(台北:第32卷,第2期,1993年2月)。
8. 曾宛如,「歐市貨物自由流通及商標權保護之衝突」,法令月刊,(台北:第47卷,第3期,1996年3月)。
9. 陳昭華,「歐洲聯盟內商標權之保護與自由貿易原則-以真品平行輸入為例」,經社法制論叢,(台北: 第17-18期合訂本,1996年7月)。
10. 陳麗娟,「歐洲共同體CE標示規定之研究」,進口救濟論叢,(台北:第9期,1996年12月)。
11. 周德旺,「歐洲共同體法直接效力研究」,美歐月刊,(台北:第9卷,第10期,1994年10月)。
12. 王泰銓,「歐洲經濟區域之推展」,問題與研究,(台北:第34卷,第5期,199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