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本
洪梗:《清平山堂話本》
1.世界書局影印日本內閣文庫及天一閣嘉靖刊本
2.《中國話本大系》1990年石昌渝校點本,江蘇古籍出版社
熊龍峰:《熊龍峰刊行小說四種》
1.天一出版社影印明萬曆間刊本
2.《中國話本大系》1990年石昌渝校點本
馮夢龍:《古今小說》,世界書局影印天許齋藏板
馮夢龍:《警世通言》,世界書局影印金陵兼善堂刊本
馮夢龍:《醒世恆言》, 世界書局影印金閶葉敬池刊本
西湖逸史:《天湊巧》,《古本小說集成》第二批影印藝術研究院藏本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古本小說集成》第五批影印尚友堂安少雲梓本
吳某:《鼓掌絕塵》,《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影印崇禎四年蘇州龔氏刊本
陸人龍:《型世言》
1.《古本小說集成》第五批影印奎章閣藏明刊本
2.《中國話本大系》1993年陳慶浩校點本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
1.《古本小說集成》第五批影印尚友堂刊本
2.世界書局影印四部刊要本
醉竹居士:《龍陽逸史》,《明清善本小說叢刊續編》第一輯影印崇禎五年序刊
本
天然癡叟:《石點頭》,《古本小說集成》第五批影印金閶葉敬池刊本
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古本小說集成》第一批影印清初賞心亭刊本
羅浮散客:《貪欣誤》,《古本小說集成》第二批影印北大圖書館藏本
桃源醉花主人:《別有香》,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台灣大英百科全書《思無
邪匯寶》排印本第十四種
周清源:《西湖二集》
1.《古本小說集成》第二批影印傅惜華藏本
2.《西湖文藝叢書》1985年劉耀林、徐元校注本,浙江:新華書店
西泠狂者:《載花船》,《中國話本大系》1993年江木校點本
醉西湖心月主人:《弁而釵》,《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第十八輯筆耕山房本
醉西湖心月主人:《宜春香質》,《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第十八輯筆耕山房
本
不題撰人:《壺中天》,《古本小說集成》第一批影印胡士瑩藏鈔本
陸雲龍:《清夜鐘》
1.《古本小說集成》第四批影印清初刊本
2.《中國話本大系》1991年李漢秋、陸林校點本
東魯古狂生:《醉醒石》
1.《古本小說集成》第一批影印瀛經堂覆刻本
2.《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第一輯影印清初刊本
3.《中國話本大系》1994年程有慶校點本
李漁:《十二樓》
1.《古本小說集成》第二批影印消閑居本
2.《中國話本大系》1991年崔子恩校點本
李漁:《連城璧》
1.北京中華書局《古本小說叢刊》第二十輯影印佐伯文庫本
2.《古本小說集成》第一批影印清初抄本
李漁:《無聲戲》
1. 《古本小說集成》第一批影印清初刊本
2. 《中國話本大系》1991年胡小偉校點本
斗山學者:《跨天虹》,《古本小說集成》第二批影印舊刊殘本
艾衲居士:《豆棚閒話》,《古本小說集成》第二批影印瀚海樓刊本
酌元亭主人:《照世盃》,《古本小說集成》第三批影印佐伯文庫本
不題撰人:《人中畫》,《古本小說集成》第一批影印尚志堂刊本
不題撰人:《再團圓》,《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第一輯影印尚志堂寫刻本
華陽散人:《鴛鴦鍼》,《古本小說集成》第一批影印清初刊本
華陽散人:《一枕奇》,《古本小說集成》第二批影印清刊本
華陽散人:《雙劍雪》,《古本小說集成》第二批影印清刊本
五一居主人:《五更風》,《古本小說集成》第四批影印清初刊本
蕭湘迷津渡者:《錦繡衣》,《古本小說集成》第五批影印中國社會科學院藏本
蕭湘迷津渡者:《都是幻》,《古本小說集成》第三批影印北京圖書館藏本
蕭湘迷津渡者:《筆梨園》,《古本小說集成》第三批影印清刊殘本
釣螯逸客:《飛英聲》,《古本小說集成》第四批影印清刊本
不題撰人:《一片情》,《古本小說集成》第四批影印好德堂刊本
坐花散人:《風流誤》,《古本小說集成》第二批影印清刊本
天花主人:《雲仙嘯》,《古本小說集成》第一批影印清初刊本
醒世居士:《八段錦》,《古本小說集成》第一批影印醉月樓刊本
墨憨齋主人:《十二笑》,《古本小說集成》第一批影印清初寫刻本
筆鍊閣主人:《五色石》,《古本小說集成》第二批影印清初刊本
五色石主人:《八洞天》,《古本小說集成》第四批影印清初寫刻本
梅庵道人:《四巧說》,《明清善本小說叢刊續編》第一輯影印雙紅堂藏本
心遠主人:《二刻醒世恆言》,《古本小說集成》第二批影印雍正刊本
嗤嗤道人:《警寤鐘》,《古本小說集成》第三批影印萬卷樓覆刻本
古吳墨浪子:《西湖佳話》
1. 《古本小說集成》第一批影印金陵王衙精刊本
2. 《中國話本大系》1993年黃強校點本
谷口生等:《生綃剪》,《古本小說集成》第一批影印清初原刊本
煙水散人:《珍珠舶》
1. 《古本小說集成》第一批影印日本鈔本
2. 《中國話本大系》1993年丁炳麟校點本
不題撰人:《最娛情》,《古本小說集成》第四批影印清順治刊路工藏本
二、其他小說及史籍文獻
戴德(漢):《大戴禮記》十三卷,台北:臺灣商務,1965初版
鄭玄(漢):《周禮》十二卷,台北:臺灣商務,1965初版
鄭玄(漢):《禮記》,〔古注十三經〕,台北:新興,1966初版
許慎(漢)著、段玉裁撰:《說文解字注》,台北 : 漢京,1983初版
劉向(漢)著,張敬註譯:《列女傳今註今譯》,台北:商務,1994初版
顧野王(南朝梁):《玉篇》三十卷,台北:台灣中華,1966初版
釋元應(唐):《一切經音義》二十五卷,台北:台灣商務,1968.03初版
范攄(唐):《雲溪友議》一卷,台北:廣文,1971初版
崔令欽(唐):《教坊記箋訂》,台北:宏業,1973.01初版
毛公傳,鄭玄箋,孔穎達(唐)正義:《毛詩正義》,臺北:藝文,1981初版
孫棨(唐):《北里志》,台北:新興,1981.12初版
羅燁(宋)著、楊家駱主編:《醉翁談錄》,臺北:世界書局,1958.05三版
趙彥衛(宋):《雲麓漫鈔》,台北:世界,1959初版
歐陽修、宋祁(宋):《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初版
皇都風月主人(宋)編:《綠窗新話》,台北:世界書局,1975.05三版
陳彭年(宋)等重修、林尹校訂:《宋本廣韻》,台北:黎明,1976.09初版
劉斧(宋):《青瑣高議》,台北:河洛,1977初版
印光法師(宋):《太上感應篇直講》,揚善雜誌社,1979初版
李昉等編(宋):《太平廣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2初版
夏庭芝(元):《青樓集》,台北:世界,1959初版
吳敬所(明)編:《國色天香》,〔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影印萬曆二十五年
萬卷樓重鍥本,台北:天一,1985.05初版;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排印
本,1989.01初版
余象斗(明):《萬錦情林》,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研究所藏萬曆二十六年刊本
抱甕老人(明):《今古奇觀》四十卷,上海:古籍,1993初版
馮夢龍(明)評輯,周方、胡慧斌校點:《情史》,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03
初版
馮夢龍(明):《情史》,〔古本小說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初版
馮夢龍(明)編輯:《古今譚概》,台北新興書局,1984.10初版
李贄(明):《焚書》六卷,《續焚書》五卷,北京市:中華,1988初版
李贄(明):《初潭集》,台南縣:莊嚴文化,1995初版
李贄(明):《李溫陵集》,台南縣:莊嚴文化,1995初版
湯顯祖(明)著、徐朔方箋校:《湯顯祖詩文集》上下冊,上海古籍1982.06初
版
湯顯祖(明):《湯顯祖集》一∼四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07初版
湯顯祖(明)著,徐朔方、楊校梅校注:《牡丹亭》,台北:里仁,1986.04初
版
王世貞(明)編輯:《豔異編》,台北:天一「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影印
明刊本,1985.05;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排印本,1988.11初版
梅鼎祚(明)纂輯:《青泥蓮花記》,〔中國近代小說史料彙編〕台北:廣文,
1980. 03初版
施耐庵(明)著,金聖嘆批:《水滸傳》,據貫華堂原本《水滸傳》影印,台北:
三民,1959初版
施耐庵(明)著,凌賡、恆鶴、刁寧校點:《容與堂本水滸傳》,上海:上海
古籍出版社,1988初版
沈德符(明):《萬曆野獲編》,台北:新興,1976.11初版
何大掄(明)編:《重刻增補燕居筆記》,台北:天一「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
影印明金陵李澄源口盛堂刊本,1985.05初版
何良俊(明):《四友齋叢說》三十八卷,臺南縣:莊嚴文化,1995初版
屠隆(明):《鴻苞》四十八卷,臺南縣:莊嚴文化,1995初版
謝肇淛(明):《五雜組》十六卷,明萬曆刊本,台北:新興,1971.05初版
胡應麟(明):《藝林學山》八卷,清光緒二十二年廣雅書局校刊本
顧起元(明):《客座贅語》十卷,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十六年自刻本影
印,台南:莊嚴文化「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小說家類第二四三冊,
1995.09初版
沈朝陽(明):《皇明嘉隆兩朝聞見紀》十二卷,台北:台灣學生,1969初版
沈應文、張元芳(明)纂修:《[萬曆]順天府志》六卷,臺南縣:莊嚴文化,1996
初版
鍾薇(明):《倭奴遺事》,與謝杰(明):《虔臺倭纂》合刊,台北:正中
1985初版
黃省曾(明):《五嶽山人集》三十八卷,明嘉靖間刊本
黃省曾(明):《吳風錄》,臺北:藝文,1967初版
唐順之(明):《荊川先生文集》十七卷,外集三卷,台北:臺灣商務,1979
初版
秦淮寓客(明)編:《綠窗女史》,台北:天一「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影明
刻本,1985.05初版
羊洛敕里起北赤心子(明)編:《繡谷春容》,上海:上海古籍,1993初版
晁瑮(明):《晁氏寶文堂書目》三卷,台北:成文,1978.07初版
梅鼎祚(明):《青泥蓮花記》十三卷,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三十年鹿角山房刻
本,台南:莊嚴文化「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小說家類第二五三冊,
1995.09初版
張應俞(明)原著、孟昭連整理、魯德才審訂:《江湖奇聞杜騙新書》,天
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2初版
鴛湖煙水散人(清):《美人書》,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01初版
青心才人(清)編次、天花藏主人偶題序:《金雲翹傳》,本衙藏版本;瀋陽春
風文藝出版社,1985.07初版
劉鶚(清):《老殘遊記》,台北:三民,1990.03初版
藍鼎元(清):《女學》六卷,清光緒辛巳(七)年錢塘陳坤校刊本
錢謙益(清):《列朝詩集小傳》,台北:明文書局「明代傳記叢刊」,1991
.10初版
顧炎武(清):《天下郡國利病書》,台北:台灣商務,1981初版
張廷玉等(清)撰:《明史》,台北:鼎文「中華學術類編」新校本,1984.10
四版
褚人穫(清)纂輯:《堅瓠集》,台北:新興「筆記小說大觀」二十三編第八∼
十冊,1985.12初版
張岱(清):《陶菴夢憶》,台北:大西洋圖書公司「中華古籍叢刊」二十六「美
化文學名著叢刊」,1968初版
冒襄(清):《影梅菴憶語》,台北:大西洋圖書公司「中華古籍叢刊」二十六
「美化文學名著叢刊」,1968初版
余懷(清):《板橋雜記》三卷,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刻說鈴本,台南:莊
嚴文化「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小說家類第二五三冊,1995.09初版
章學誠(清):《文史通義》,台北:漢聲,1973.04二版
史震林(清):《西青散記》,台北:廣文,1982初版
《筆記小說大觀三編》,台北:新興書局,1974初版
朱守亮:《詩經評釋》,臺北:臺灣學生,1984初版
傅錫壬註譯:《新譯楚辭讀本》,台北:三民,1976初版
三、小說、 社會研究
蕭一山:《清代通史》,上海:商務印書館,1927.09初版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台灣中華,1936.04初版
阿英:《小說閒談》,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6.06初版
魯迅:《魯迅全集》之六,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初版
婁子匡、朱介凡編著:《五十年來的中國俗文學》,台北:正中,1963初版,
1987五版
莊因:《話本楔子彙說》,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1965.12初版
劉開榮:《唐代小說研究》,台北:商務,1966初版
樂衡軍:《宋代話本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1969初版
潘壽康:《話本與小說》,台北,黎明,1973初版
龐德新:《從話本及擬話本所見之宋代兩京市民生活》,香港:龍門,1974初
版
譚嘉定:《中國文學史》,台北:華正書局,1974.10初版
原田季清:《話本小說論》,台北:古亭書屋,1975初版
W. Kenny著、陳迺臣譯:《小說的分析》,台北:成文,1977初版
夏志清:《人的文學》, 台北:純文學,1977初版
譚嘉定:《中國小說發達史》,台北:啟業書局,1978.09初版
程毅中:《宋元話本》,北京:中華書局,1980.10初版
劉介民:《比較文學方法論》,台北:時報文化,1980初版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台北:聯經,1980初版
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02初版
葉朗:《中國小說美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82.12初版;1985.11二版
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12初版
賈文昭、徐昭勛著:《中國古典小說藝術欣賞》,台北:里仁,1983初版
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台北:丹青圖書,1983.05初版
李漢秋、胡益民:《清代小說》,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84初版
成柏泉選注:《古代文言短篇小說選注》(二集),上海古籍,1984.05初版
湖北省《水滸》研究會編:《中國古代小說理論研究》,湖北:華中工學院出版
社,1985.06初版
方正耀:《明清人情小說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12初版
田居儉、宋元強編:《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成都:巴蜀書社,1987初版
馬幼垣:《中國小說史集稿》,台北:時報文化,1987.03二版
編輯部:《簡明大英百科全書》,台北:台灣中華,1988初版
金建人:《小說結構美學》,台北:木鐸,1988.09初版
劉再復:《性格組合論》(上、下),台北:新地,1988.09初版
金健人:《小說結構美學》,台北:木鐸,1988初版
林辰:《明末清初小說述錄》,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8.03初版
姚一葦:《藝術的奧秘》,台北:開明,1988十一版
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中國文化史大辭典》,台北:遠流,1989
初版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上海:上海書店,1989初版
〔美〕韓南著,尹慧岷譯:《中國白話小說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初版何金蘭:《文學社會學》,台北:桂冠,1989初版
黃清泉主編:《中國歷代小說序跋輯錄》,湖北: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12
初版
劉介民:《比較文學方法論》,台北:時報,1990初版
蕭相愷、歐陽健執行編纂:《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明
清小說研究中心.文學研究所編,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90.02初
版
張虎剛、林驊選譯:《元明小說選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06初版
齊裕焜主編:《中國古代小說演變史》,敦煌文藝出版社,1990.09初版
金錚:《科舉制度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09初版,1991.09
二版
中文大辭典編纂委員會:《中文大辭典》,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90.09
八版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魯迅作品全集〕之二十六,台北:風雲時代,1990.11
初版
江湖:《宋話本研究資料──說話與說話人》,台北:天一,1991初版
徐志平:《晚明話本小說石點頭研究》,台北:台灣學生,1991初版
樂衡軍:《話本的寫作技巧》,台北:天一,1991初版
樂衡軍:《話本的取材》,台北:天一,1991初版
莊因等著:《話本的形式與結構特徵──小說史料》,台北:天一,1991初版
鄭振鐸等著,中國古典小說研究資料彙編:《話本源流》,台北:天一,台灣大
學圖書館複印資料,1991初版
孫遜、孫菊園編:《中國古典小說美學資料匯編》,台北:大安,1991初版
胡邦煒,岡崎由美:《古老心靈的回音──中國古典小說的文化--心理學闡釋》,
四川文藝出版社,1991.03初版
孟瑤:《中國小說史》,傳記文學出版社,1991.04二版
饒芃子:《文學批評與比較文學》,廣州:花城,1991.04初版
苗壯主編:《中國古代小說人物辭典》,山東齊魯書社,1991.05初版
周育德:《湯顯祖論稿》,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1.06初版
陳竹:《明清言情劇作學史稿》,華中師範大學出版,1991.08初版
蘇珊.朗格著,劉大基等譯:《情感與形式》,台北:商鼎文化,1991.10初版
鄧紹基主編:《元代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12初版
吳志達:《明清文學史(明代卷)》,武漢大學出版社,1991.12初版
林保淳:《經世思想與文學經世──明末清初經世文論研究》,台北:文津,
1991.12初版
沈新林:《李漁與無聲戲》,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初版
張兵:《話本小說史話》,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初版
張兵:《凌濛初與兩拍》,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初版
繆詠禾:《逢夢龍與三言》,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初版
徐岱:《小說敘事學》,杭州市:杭州大學出版社,1992初版
徐岱:《小說形態學》,杭州市:杭州大學出版社,1992初版
韋勒克等著、王夢鷗等譯:《文學論》,台北:志文,1992再版
尼爾.史美舍(Neil J.Smelser)著,陳光中、秦文力、周愫嫻合譯:《社會學》,
台北:桂冠,1992.02初版
郭英德:《癡情與幻夢──明清文學隨想錄》,臺北:錦繡,1992.03初版
郭英德:《明清文人傳奇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05初版
何滿子、李時人主編:《明清小說鑒賞辭典》,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09初版
董國炎:《蕩子、柔情、童心──明代小說思潮》,北岳文藝出版社,1992.09
初版
王枝忠:《古典小說考論》,寧夏人民出版社,1992.11初版
鄭雲波主編:《中國古代小說辭典》,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12初版
胡尹強:《小說藝術:品性和歷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3初版
陳大康:《通俗小說的歷史軌跡》,湖南出版社,1993.01初版
王繼權主編:《中國歷代小說辭典》第四卷(近代),雲南人民出版社,1993
.03初版
黃霖主編:《中國歷代小說辭典》第二卷(宋、元、明),雲南人民出版杜,
1993.03初版
陳平原:《小說史:理論與實踐》,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03初版
中國古代小說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中國古代小說百科全書》,北京中國大百
科全書出版社,1993.04初版
周鈞韜、歐陽健、蕭相愷主編:《中國通俗小說鑒賞辭典》,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3.05初版
鄭明娳:《通俗文學》,台北:揚智文化,1993.05初版
王德威:《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台北:麥田,1993.06初版
臧思鈺、梁瓶、王才路:《中外文學人物形象辭典》,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08
初版
王國健:《明清小說思潮論稿》,廣州出版社,1993.09初版
周鈞韜主編:《中國通俗小說家評傳》,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09初版
劉世劍:《小說概說》,台北:麗文,1994初版
石昌渝:《中國小說源流論》,北京三聯書局,1994.02初版
胡萬川:《話本與才子佳人小說研究》,台北:大安,1994.02初版
黃保真、程復旺、蔡鐘翔:《中國文學理論史:明代時期》,台北:洪葉,1994
初版
尾崎秀樹著,徐萍飛、朱芳洲譯:《大眾文學》,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
4初版
趙景雲、何賢峰:《中國明代文學史》,〔百卷本中國全史〕之七十九,北京人
民出版社,1994.04初版
胡亞敏:《敘事學》,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05初版
王鴻泰:《三言二拍的精神史研究》,台北:台灣大學文學院,台灣大學文史叢
刊之94,1994.06初版
蕭 父、許蘇民:《明清啟蒙學術流變》,瀋陽:遼寧教育,1995初版
吳禮權:《中國言情小說史》,台北:商務印書館,1995初版
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1995修訂版
鄭培凱:《湯顯祖與晚明文化》,台北:允晨文化,1995初版
張惠民:《宋代詞學審美理想》,北京人民文學,1995初版
陳文新:《中國傳奇小說史話》,台北:正中,1995.03初版
黃清泉、譚邦和、蔣松源:《明代小說的藝術世界》,台北:洪葉,1995.05初
版
楊義:《中國古典白話小說史論》,台北:幼獅文化,1995.10初版
寧宗一主編:《中國小說學通論》,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12初版
王展恆:《中國小說發展史概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初版
康來新:《發跡變泰──宋人小說學論稿》,台北:大安,1996初版
李澤厚:《美學論集》,台北:三民,1996初版
盧興基:《市井悲喜劇──中國古代話本卷》,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6.
07初版
陳寶良:《飄搖的傳統──明代城市生活長卷》,湖南出版社,1996.09初版
趙進瑜:《腐朽與神奇──清代城市生活長卷》,湖南出版社,1996.09初版
徐志平:《清初前期話本小說之研究》,台北:學生,1997初版
應錦襄、林鐵民、朱水涌:《世界文學格局中的中國小說》,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7初版
左東嶺:《李贄與晚明文學思想》,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03初版
齊裕焜:《明代小說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06初版
張俊:《清代小說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06初版
王爾敏:《明清社會文化生態》,台北:台灣商務,1997.07初版
牛建強:《明代中後期社會變遷研究》,臺北:文津,1997.08初版
周明初:《晚明士人心態及文學個案》,北京:東方,1997.08初版
謝桃坊:《中國市民文學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10初版
程毅中:《宋元小說研究》,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02初版
王璦玲:《明清傳奇名作人物刻畫之藝術性》,台北:台灣書店,1998.03初版
四、娼妓及女性、性別相關研究
王書奴:《中國娼妓史》,〔民國叢書〕第三編,上海:生活書店,1934.11初
版
陳顧遠:《中國婚姻史》,〔民國叢書〕第三編,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11
初版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台北:商務印書館,1937初版,1994十版
陳虹:《中國古時的男女社交》,臺北:傳記文學,1971.05初版
張弓長:《中國的妓女與文學》,台北:長春樹書坊,1975.12初版
葉慶炳:《中國古典小說中的愛情》,臺北:時報文化,1978.10初版,1991.03
八版
西蒙、波娃著,歐陽子等譯:《第二性--女人》,台北:晨鐘,1979再版
李又寧、張玉法編:《中國婦女史論文集》,台灣商務印書館,1981初版
郭立誠:《中國婦女生活史話》,台北:漢光文化事業公司,1983.04初版
周伯乃:《情愛與文學》,台北:東大,1984.08初版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初版
胡適:《貞操問題》,臺北:遠流,1986.03初版
服部正著,莫邦偉等譯:《女性心理學》,上海翻譯出版公司,1987初版
〔美〕杰克.道格拉斯、佛蘭西斯.瓦克斯勒著,張寧、朱欣民譯:《越軌社會
學概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初版
靄理士(Havelock Ellis)原著、潘光旦譯注:《性心理學》,北京:生活.讀
書.新知三聯書店,1987.07初版,1988.11三版
禹燕:《女性人類學》,北京:東方出版社,1988初版
李又寧、張玉法編:《中國婦女史論文集第二輯》,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初
版
上海市文史館編:《舊上海的煙賭娼》,上海:百家,1988.11初版
杜芳琴:《女性觀念的衍變》,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初版
鄭慧生:《上古華夏婦女與婚姻》,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初版
子宛玉編:《風起雲湧的女性主義批評》,台北:谷風,1988初版
張淑香:《元雜劇中的愛情與社會》,台北:大安,1988.01再版
富士谷篤子編著、林玉鳳譯:《女性學導論》,台北:南方叢書,1988.03初版
Colette Dowilngs著,葉芸君譯:《灰姑娘情結》,台北:銀禾,1988.07初版
瓦特著,夏丐尊譯:《女性中心說》,上海文藝出版社,1989影印本
鄭明娳編:《貪嗔癡愛─從古典小說看中國女性》,台北:師大書苑,1989.01
初版
李曉東:《中國封建家禮》,臺北:文津,1989.08初版
梅生編:《中國婦女問題討論集》一∼六冊,〔民國叢書〕第一編,上海::上
海書店,1990初版
馮飛:《女性論》,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影印本
杜加斯、威茨曼合著,程實定譯:《社會心理學》,台北:結構群,1990初版
夏志清:《愛情.社會.小說》,台北:純文學,1990.08初版
洪丕謨、姜玉珍著:《古代女性世界》,上海古籍,1990.10初版,1991.11二版
高羅佩 R.H. van GHLIK(荷)著,李零、郭曉惠等譯:《中國古代房內考》,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11初版,1990.12再版
康正果:《風騷與豔情─中國古典詩詞的女性研究》,台北:雲龍1991.02初版
張燕瑾、門巋主編:《大國歷代愛情文學系列賞析辭典》,哈爾濱出版社,199
1.12初版
鮑家麟:《中國婦女史論集》,台北:稻香,1992再版
孫康宜:《陳子龍柳如是詩詞情緣》,台北:允晨文化,1992.02初版
胡發貴:《痛苦的文明:中國古代貞節觀念探秘》,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
992.06初版
嚴明:《中國名妓藝術史》,台北:文津,1992.08初版
彥欣編:《賣淫嫖娼與社會控制》,朝華出版社,1992.09初版
戴偉:《中國婚姻性愛史稿》,北京:東方,1992.11初版
荒耕:《性文化》,西安: 西北大學出版社,1992.12初版
陳寶良:《中國流氓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1993初版
孟悅、戴錦華:《浮出歷史的地表》,台北:時報文化,1993初版
鮑家麟:《中國婦女史論集》三集,臺北:稻鄉,1993.03初版
萬獻初:《中國名妓》,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05初版
陶慕寧:《青樓文學與中國文化》,北京:東方出版社,1993.07初版
劉達臨:《中國古代性文化》,寧夏人民出版社,1993.09初版
喬以鋼:《中國女性的文學世界》,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10初版
陶毅、明欣著:《中國婚姻家庭制度史》 北京:東方,1994初版
康正果:《女權主義與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02初版
李小江、朱虹、董秀玉主編:《性別與中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
店,1994.06初版
克莉絲、維登(Chris Weedon)著,白曉紅譯:《女性主義實踐與後結構主義
理論》,台北:桂冠,1994.08初版
夏曉虹:《晚清文人婦女觀》,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初版
何滿子:《中國愛情與兩性關係》,台北:商務印書館,1995初版
劉詠聰:《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01
初版
孫琴安:《中國性文學史》,臺北:桂冠,1995.05初版
譚正璧:《中國女性的文學生活》,台南:華嚴,1995.07初版
徐君、楊海:《妓女史》,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07初版
任一鳴:《女性文學與美學》,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07初版
曹正文:《女性文學與文學女性》,上海書店,1995.09初版
廖美雲:《唐伎研究》,台北:台灣學生,1995.09初版
劉達臨:《縱橫華夏性史》,台北:性林文化出版社,1995.11初版
蕭國亮:《中國娼妓史》,臺北:文津,1996初版
康正果:《重審風月鑑──性與中國古典文學》,台北:麥田,1996.01初版
萬繩楠:《中國娼妓漫話》,合肥:黃山書社,1996.12初版
劉燕萍:《愛情與夢幻─唐朝傳奇中的悲劇意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6.12初版
鍾慧玲主編:《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臺北:里仁,1997.04初版
康正果:《交織的邊緣──政治和性別》,台北:東大,1997.05初版
鄭志敏:《細說唐妓》,台北:文津,1997.06初版
洪淑苓、鄭毓瑜、蔡瑜、梅家玲、陳翠英、康韻梅合著:《古典文學與性別研究》,
臺北:里仁,1997.09初版
張小虹:《後現代/女人──權力、慾望與性別表演》,臺北:時報文化,199
7. 10初版
孫康宜:《古典與現代的女性闡釋》,台北:聯合文學,1998.04初版
劉詠聰:《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1998.06初版
五、學位論文
陳妙如:《古今小說研究》,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咸恩仙:《三言愛情故事研究》,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李騰淵:《話本小說之世界觀研究》,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陳葆文:《中國傳統短篇愛情小說的衝突結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咸恩仙:《話本小說果報觀研究》,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9朱美蓮:《唐代小說中的女性角色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06
徐靜嫻:《小說評點中的人物塑造理論》,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柳之青:《三言人物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徐靜嫻: 《小說評點中的人物塑造論》,輔仁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1
王鴻泰:《三言二拍的精神史研究》,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蔡淑娜:《科舉時代痴情女子負心漢故事研究》,私立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01
王靖芬:《明代白話短篇小說中「反禮教」的思潮》,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劉灝:《三言二拍一型中的婦女形象研究》,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 995劉素里:《三言二拍一型中的貞節觀研究》,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林麗美:《三言二拍中的女性研究》,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蔡蕙如:《三言中的婚姻與戀愛》,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柯瓊瑜:《三言教化功能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劉素里:《三言二拍一型的貞節觀研究》,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5
賴文華:《三言二拍中的游民探析》,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徐雅文:《晚清狹邪小說中的主題意識與情節模式》,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胡衍南:《「二拍」的生產及其商品性格》,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王吟芳:《三言發跡變泰題材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劉淑娟:《馮夢龍通俗文學志業之研究》,中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翁文信:《《姑妄言》與明清性小說中的性意識》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黃蘊綠:《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中的佳人形象》,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衣若蘭:《從三姑六婆看明代婦女與社會》,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六、期刊論文
夏志清著、林耀福譯:<中國舊白話短篇小說裡的社會與自我>,《純文學》2卷1期,1967.07,頁12─27
陳萬益:<評《趙飛燕外傳》>,載《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叢刊─小說之部(一)》,
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77初版,頁107--121
Jean E. Kern原著、張艾茜譯:<中國通俗小說-三言二拍、今古奇觀-中的個人與
社會>,《中華國學》1期,1977.01,頁47--51
葉慶炳:<禮教社會與愛情小說>,《幼獅文藝》45卷 6期, 1977.06蔡獻榮:<中國多妻制度的起源>,《中國婦女史論集》,台北:稻香,1979
初版,1992二版,頁79--110
周伯乃:<古典文學的貞節觀>,《古典與現代》,台北:遠景,1979,頁155--164
傅錫壬:<試探蔣防霍小玉傳的創作動機>,《古典文學》第二集,台灣學生書局,1980.12初版,頁183─197
胡萬川:<從馮夢龍編輯舊作的態度談所謂宋代話本>,《古典文學》第二集,台灣學生書局,1980.12初版,頁183--197
周質平:<論晚明文人對小說的態度>,《中外文學》11卷12期,1983.05阿英:<《西湖二集》所反映的明代社會>,收錄於《西湖二集》,浙江:新華
書店,1985.06初版,頁664-677
胡萬川:<乍看不起眼的那些角色──傳統小說人物試論之一>,《古典文學》第七集,台北:台灣學生,1985.08初版,頁985─1009
朱瑞熙:<宋代商人的社會地位及其歷史作用>,《歷史研究》第2期,1986.04,
頁127─143
謝碧霞:<「豔異編」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編《古典文學》第八集,臺
灣學生書局,1986.04,頁287─311
趙興勤:<「經」與「權」--明末清初言情小說探討之一>,《明清小說研究》
第四輯,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中國作家協會江蘇分會編輯,
1986.12,頁279--288
夏咸淳:<馮夢龍的《情史》及其人情說>,《明情小說研究》第四輯,北京: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中國作家協會江蘇分會編輯, 1986年12月,頁
482--494
張淑香:<三面「夏娃」--漢魏六朝詩中女性美的塑像>,《中外文學》第15卷第10期,1987,頁118--142
趙興勤:<「情」與「理」--明末清初言情小說探討之三>,《明清小說研究》
第五輯,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中國作家協會江蘇分會編輯,
1987.06,頁221--227
康來新:<奇中奇──古典小說的娼優考察>,《臺北評論》3期,1988.01,頁168∼185;《貪嗔痴愛》,頁89--120
董挽華:<「清明靈秀」與「殘忍乖邪」 --由傳奇與話本中兩位女性探抉人性
>,《臺北評論》3期,1988.01,頁186∼205
鄭明俐:<古典小說中的婦女形象>,《臺北評論》3期,1988.01,頁212∼233
黃華童:<中國古代妓女題材文學初探>,《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杭州),
1988.03,頁73─7
崔子恩:<淺論清初話本小說的個性煥發>,《學習與探索》(哈爾濱),1988.05,
頁117─120
陳萬益:<馮夢龍「情教說」試論>,《漢學研究》6卷1期,1988.06,頁297─3
07
殷登國:<淺談道釋兩家的性愛觀>,《歷史月刊》9期,1988.10,頁46--53Maggie Humm著、成令方譯:<女性文學批評>,《聯合文學》第4卷12期,
1988.10
簡瑛瑛:<女性主義的文學表現>,《聯合文學》第4卷12期,1988.10曾昭旭:<中國人的愛慾問題>,《鵝湖月刊》14卷7期,1989.01,頁50--56劉紀蕙:<女性的複製:男性作家筆下二元化的象徵符號>,《中外文學》第18卷第1期,1989.06,頁117--130
李豐楙:<道教謫仙傳說與唐人小說>,《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文學組
(上冊)》,台北:中研院,1989.06
李豐楙:<仙、妓與洞窟──從唐到北宋初的娼妓文學與道教>,《宋代文學與
思想》頁473─515,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9.08初版
吳秀卿:<元劇中的文人形象>,《小說戲曲研究》第二集,台北:聯經,1989.08
初版,頁199--249
臺靜農:<論唐代士風與文學>,《靜農論文集》,台北:聯經,1989.10初版
盧興基:<清末的狹邪小說──清代人情小說論之二>,《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
究》1989.10
唐富齡:<文言小說人物性格刻畫的歷史進程>,《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1990第4期,頁95─102
陳益源:<明清小說的《嬌紅記》>,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編《古典文學》第
11集,臺灣學生書局,1990.12,頁197─237
宋德熹:<唐代的妓女>,《中國婦女史論集續集》,台北:稻香,1991初版,
頁67─122
張蓓蓓:<「名教」一詞的產生及其相關問題>,收於《鄭因百先生八十壽慶論
文集》,台灣商務,1991初版
陳益源:<金童玉女,才子佳人>,台北《國文天地》第6卷第9期,1991.02,
頁101─10
王爾敏:<四民名義考>,《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集刊》第二期,1992.03
關愛和:<十九世紀俠妓小說流行的成因與主題模式>,《河南大學學報》社科
版32卷5期,1992.09
盧興基:<白話小說系統中的話本和擬話本>,《陰山學刊》社科版(包頭),
1993. 01,頁1─9
陳皆平:<《西湖二集》與《牡丹亭》>,《浙江大學學報》社科版(杭州),
1993. 01,頁117─122
張濤:<劉向《烈女傳》文學成就初探>,《齊魯學刊》(濟南),1993.01,
頁46─50
謝桃坊:<論宋人話本小說的市民女性群像>,《社會科學研究》(成都),
1993.02,頁88--94
張惠民:<宋代士大夫歌妓詞的文化意蘊>,《海南師院學報》(海口),1993.03,
頁19─24
楊義:<文人與話本敘事典範化>,《天津社會科學》,1993.03,頁52─60
陳大康:<從繁榮到蕭條─論清初通俗小說的創作>,《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
刊》,1993.03,頁185─192
鄭培凱:<天地正義僅見於婦女:明清的情色意識與貞淫問題>,《中國婦女史
論集》第三集,台北:稻香,1993.03,頁97─119;第四集,1995.10,
頁253--272
柯天希:<《李娃傳》中的城市平民頌>,《長沙水電師院社會科學學報》,
1993.04,頁97--99
厲平:<論中國古代小說人物形象塑造審美思維機制的嬗變>,《社會科學輯刊》
(瀋陽),1993.05,頁136─142
張璉:<《三言》中婦女形象與馮夢龍的情教觀>,《漢學研究》11卷2期,1993.12,頁237∼250
鄭培凱:<晚明士大夫對婦女意識的注意>,《九州學刊》第6卷第2期,1994,頁7─25
葉長海:<明清戲曲與女性角色>,《九州學刊》第6卷第2期,1994,頁7─26
劉敬圻:<婚戀觀念的嬗變及其啟示──「三言」、「二拍」名篇心解>,《北
方論叢》,1994.02,頁58─65
李玫:<面對「商人世界」:熱情與冷漠─明末清初小說戲曲比較之一>,《武
漢大學學報》哲社版,1994.02,頁96--100
程國賦:<《李娃傳》嬗變研究>,《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科版,1994.03,
頁111─117
林麗真:<魏晉人論「情」的幾種面向>,《語文、情性、義理--中國文學的多
層面探討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台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1994.04,頁629--650
王枝忠:<凌濛初的新貢獻─「二拍」評議>,《東岳論叢》(濟南),1994.06,
頁95─100
程春萍:<宋代婦女詞中的女性形象>,《社會科學戰線》(長春),1994.06,
頁236─242
張勝林:<明代後期中國的文藝復興>,《華僑大學學報》哲社版(泉州),
1995.01頁103─108
林保淳:<中國古典小說中的三姑六婆>,《人物類型與中國市井文化》,台灣
學生書局,1995.01初版,頁201─239
周廣秀:<事有真贗,情理皆真─談「三言」小說的藝術美>,《徐州師範學院
學報》哲社版,1995.01,頁64─67
李劍亮:<論歌妓在詞體形成中的作用>,《學術論壇》(南寧),1995.02,
頁45─50
高爽:<元散曲女性形象塑造的傾向與得失>,《社會科學輯刊》(瀋陽),
1995.02,頁138─141
王定璋:<《三言》中的人情倫理>,《西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重慶),
1995. 02,頁78─82
賈利亞:<儒家思想同市民意識的衝突與融合──馮夢隆「三言」之本來面貌說
要>,《黃岡師專學報》(黃州),1995.02,頁36─45
歐陽代發:<《型世言》與明末擬話本的走向>,《社會科學研究》(成都),
1995.04,頁115--121
林麗月:<從《杜騙新書》看晚明婦女生活的側面>,《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3期,1995.08頁3--20
林素玟:<晚明「鑑賞」的審美意識>,《文學與美學》第五集,淡江大學,1
995. 09初版,頁225─253
陳宏碩:<論古典詩賦中的女性形體描寫>,《江漢論壇》(武漢),1995.10,
頁79─85
劉紀華:<中國貞節觀念的歷史演變>,《中國婦女史論集‧四集》,台北:稻
香,1995.10,頁101--13
張淑麗:<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中的性別政治與階級意識--從《玉嬌梨》談起
>,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中華文化與文學學術研討系列婦
女文學學術會議,1995.12.16--17
紀德君:<「春濃花豔佳人膽」──論宋代話本小說的女性形象>,《海南大學
學報》社科版(海口),1996.02,頁70─74
鍾明奇:<試論李漁《無聲戲》小說創作思想之發生>,《明清小說研究》(南
京),1996.02,頁149--157
朱振武:<論明代中葉到清初中期通俗小說批評的美學特色>,《明清小說研究》
(南京),1996.02,頁22─30
董文成:<照世杯‧前言>,收於《中國古代珍稀本小說》第九集,瀋陽:春風
文藝出版社,1996.03三版,頁189─190
章文泓,紀德君:<才子形象模式的文化心理闡釋>,《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
(廣州),1996.05,頁110─118
常建華:<中國娼妓史研究概述>,《歷史月刊》107期,1996.12,頁26∼31艾之玉:<中國妓女的起源與演變>,《歷史月刊》107期,1996.12,頁32∼35顧真:<古代著名淪落女子為何受到褒揚?>,《歷史月刊》107期,1996.12,頁41∼47
劉達臨:<明代的「花榜」、「嫖經」與花柳病診斷>,《歷史月刊》107期,1996.12,頁48∼52
蕭駟:<明清勸善書中的戒娼>,《歷史月刊》107期,1996.12,頁53∼56石麟:<晚明小說批評雛議>,《明清小說研究》(南京),1997.03,頁71-
-85
王齊洲:<論文學與文化─兼析對中國古代文學進行文化分析的必要性>,《湖
北大學學報》哲社版(武漢),1997.06,頁22─27
葉紀彬、李松揚、武振國:<明清人物性格理論初探>,《文藝理論研究》,
1997. 06,頁40─53
康韻梅:<三言中婦女的情欲世界及其意蘊>,《古典文學與性別研究》,臺北:
里仁,1997.09初版
羅斯寧:<元代藝妓與元散曲>,《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廣州),1998.01,
頁53─60
吳建國:<從《歡喜冤家》看晚明文人價值觀念的變異>,《湖南師範大學社會
科學學報》(長沙),1998.01,頁93─99
張兵:<北宋的「說話」和話本>,《復旦學報》社科版(上海),1998.02,
頁85─92
矢田博士(日)著、李寅生譯:<「昔為娼家女,今為蕩子婦」考──兼論漢代
「倡家」的實際社會生活狀況>,《河池師專學報》社科版(宜州),
1998.03,頁24─29
暴鴻昌:<明末秦淮名妓與文人──讀余曼翁《板橋雜記》>,《中國文化月刊》217期,1998.04,頁25--39
荊石:<社會政治批判與審美化的兩極偏離──略論晚清小說的人物塑造>,《福
建論壇》(文史哲版),1998.06
陳少芳:<唐代傳奇中的娼妓形象>,《中國文化月刊》225期,1998.12,頁95--119
張英進:<娼妓文化、都市想像與中國電影>,《當代》137期,1999.01,頁30--43
王鴻泰:<青樓:中國文化的後花園>,《當代》137期,1999.01,頁16--29
黃崇期:<「三言」中的妓院愛情及其意蘊>,《國文天地》14卷10期,1999.03,頁58--61